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85节

  赵月英:“瘪犊子玩意儿,理他干嘛?不过,榫卯的家具现在的确是少见了,咱们家那几把椅子就是找木匠打的,也是没用钉子的,可结实了,用了二十多年了还是好的呢。你看看你在网上买的那些椅子,坐几下就坏了,都什么质量……”
  王竹头大,怎么又绕到自己身上了?妈妈以前可没那么爱絮叨啊。
  不行,回去立刻给她熬药。
  清河古镇。
  刘蝉和林教授他们当然也看到了直播间里的争吵。作为一开始学的是现代建筑但后来转为研究古建筑和榫卯的专业人士,林教授觉得有必要说上几句。
  “我看到评论区里有很多人在讨论榫卯到现在是不是还实用?和现代的钢铁混凝土比,到底哪个更好?我不是很理解,这其实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题目,它们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自擅长的地方。”
  路晓琪听得直点头,她以前喜欢高楼大厦,但在清河古镇待久了之后,现在就觉得这种低层的开阔的小院子最舒服,传统的审美要更符合自己的审美。
  她相信很多人和她的选择都是一样。
  “现代钢筋混凝土可以支撑起几百米的高楼大厦,且建造更简单。但榫卯构建的斗拱是人类的智慧和审美的集大成者。”他指向向齐他们做的那个已经裂开了的斗拱,又抬头指了指自己的头顶,那里是藻井的位置,“我就不信,你们看着这些东西,就不会觉得它美?”
  直播间刷屏了:
  【美!】
  【美!】
  【美极了!】
  林教授和宇文恺等人的脸上都露出一丝笑容。
  林教授:“还有就是,斗拱在抗震上是有它独特的优势的,这也是现在建筑材料学正在研究它的原因。像是应府木塔,历经一千多年却不倒,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榫卯构造可以消耗地震波的能量,以柔克刚。不单单咱们国内在研究,国外也都在研究。
  “它还有着很神奇的进化功能。木材在长期受压下得到了强化,抗压的强度甚至会增长!
  “这些都是现代钢筋混凝土难以做到的。”
  在场的人和直播间里的人都听得很认真,就好像诊室中的那位主治大夫。
  ……
  主治大夫依然在乖乖打下手顺便听课偷师。
  第二位患者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程序员,他是来复诊的。昨天他就在这儿面诊过,还做了几项检查,结果要今天才出来,于是便挂了一个复诊号。
  主治医生刚想把他的情况告诉张仲景,却被一位专家咳嗽了一声给制止了。
  “张大夫,我见您诊脉手法不俗,不知您可不可以通过诊脉来确认一下他的病情?”
  这就是想要重点考核一下他的诊脉功夫而不仅仅是汤方和治疗方案了。
  其他几位专家互相对看了一眼,都兴致勃勃看过来。
  张仲景欣然应答:“自然可以。”
  程序员进来后一听,也答应了。
  张仲景的手搭在他的脉上,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着手指传过来的细微变化。沉吟片刻后,才开口: “脉象弦硬有力,如按琴弦。左关部独旺,搏指明显……你平日可是经常烦躁易怒?”
  程序员惊喜地点头:“是,大夫,我这段时间就觉得心里烦躁,经常一点小事就想要发脾气。”
  张仲景:“那是因为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上炎,扰动清窍之故。除了烦躁易怒之外,你是不是还会头痛晕眩?”
  程序员激动极了,说话都已经顺着对方跩古文了:“正是!正是!”
  原来诊脉真能诊出来吗?
  张仲景看了看主治大夫求知的眼神,笑着说:“他的脉弦硬有力而上冲,意味着肝阳上亢,化风往上,故头痛眩晕;但是同时又脉重,按一下感觉略空,说明他的阳亢失于制约。
  “他的烦躁易怒,都是肝火扰心之证。”
  主治大夫还能听懂一些,程序员却听得一脸懵逼,很是迷茫。
  他脱口而出:“我是之前被诊断出了高血压……”
  年纪轻轻就被诊断为了高血压,实在是令人悲伤却也无奈。原本他是照常吃降压药,但最近一段时间却觉得反复头疼,而且吃完降压药之后觉得有些憋闷。
  他也去检查过了,结果颅内没有什么问题,医生觉得可能是降压药带来的副作用,给他调整了用药,但依然没什么好转。这位程序员无奈只能转战中医。
  “昨天的医生也给我开了多普勒……”程序员拿出今天刚取到的片子,递给张仲景看。
  张仲景顿了一下,直接交给了几位专家评审。
  他深觉奇妙,但,看不懂……
  那位专家将片子举起来,念出医生诊断:“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提示脑血管痉挛或紧张度增高……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的确是肝风上扰、肝阳上亢之证。”
  他放下片子,长吁一口气,看向张仲景的眼睛中带着敬服:“张大夫诊脉手法,堪称一句出神入化了!”
  程序员确定这位大夫就是神医,巴巴看向他:“大夫,那我这病怎么治?”
  “需平肝潜阳,清热熄风。”张仲景思考一二后给他开了药方,“我给你先开一疗程的天麻钩藤饮……”
  送走这位病人之后,张仲景却叹了口气:“如此看来,大部分患者却只是将中医作为备选。”又顿了一下,“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手段的确是神乎其技。”
  超越了他的想象。
  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他面前徐徐打开了门。
  也难怪现在的人第一选择肯定是西医。他也算是对中医在这个时代的境遇有了一定的了解。
  专家们也都纷纷点头。
  但也有老中医很乐观:“现代医学也有制约它的问题,比如像刚刚那两位,都没有器质性病变和明确的指标异常,如果用现代医学来处理,就会无从下手。”
  另外一位专家也点点头:“咱们中医讲,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对于身体的功能性失衡明显要有优势。
  “所以张大夫,咱们这些搞中医的老大夫们,更不能气馁。”
  张仲景本来在听这些专家谈论现代医学和中医之间的区别与优劣势,却听到自己名字,笑了起来:“诸位放心,我只是一时有所感触,倒不至于气馁。”
  对他来说,治病就是治病,没有高下和优劣之分。他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了。
  他们在讨论的时候,主治医生在一旁唰唰唰地记录病案。看似默默无语,实际心中已经翻江倒海——这几位可都是省里响当当的中医专家了,怎么现在却对着这位张大夫一幅虚心客气的样子?
  不过,这张大夫的确是挺牛的……
  不行,等结束后他一定要加一个张大夫的微信,以后说不定还能请教一二。
  ……
  清河古镇里,随着林教授的话音一落,这场直播也进入到了尾声。
  “走吧……”
  路晓琪对身边的苏隽说,她打算趁着现在人还不多偷偷地退场,免得待会儿又要打一连串的招呼。但还没走几步就被旁边的孙盈盈给拉住了。
  孙盈盈面无表情:“老板,打算去哪儿呢?”
  路晓琪眨了眨眼睛,一拍脑袋:“啊,我想起来了,咱们还要开会是吧?哎呀真是的,差点给忘记了呢。”
  行政主管低下头,死死咬住了嘴唇,生怕自己笑出来。
  苏隽也眉眼含笑。
  孙盈盈皮笑肉不笑,拉住她:“比试也看完了,那我们就继续回会议室吧。”
  路晓琪被她架着,临走的时候她还拉苏隽下水:“苏特助不陪我一起去开会吗?”
  这样的苦怎么能自己一个人能受?那必然是不行的。
  苏隽:……
  最后还是乖乖跟着她一起去了。
  这会一直开到下午四点,总算是确认了把安平县原有的两栋楼租下来然后改造成员工宿舍。这两栋楼是之前安平县一个工厂的员工宿舍,但现在工厂效益不好,不需要这么多员工了,便到处寻求买家。
  路晓琪这段时间花钱如流水,让她直接买下来她舍不得,打算先租五年再说。等开业后有进项了有盈利了再来考虑这些需要花大钱的事情。
  至于食堂,在最靠边的七号区划了一半出来,作为到时候员工的食堂、休息区以及物资存放处等等。
  这两项决议一通过,便意味着清河古镇的建筑工人将会越来越多,员工也会越来越多,再也不是之前那个小打小闹的场面了。
  会刚结束,路晓琪就收到了张仲景的电话。
  “您一个礼拜后回来?”她高兴极了,忙追问考核情况怎么样。
  张仲景轻描淡写:“应该没问题,上午讨论了一番医理,下午看了十个病人。”
  事实上,后面也算不上是考核,甚至能说大多数时间都是那几位专家组的评审在向他请教关于诊脉相关。到最后,每个患者都要看上足足三十分钟!
  他觉得拿到名医的头衔应该是十拿九稳的。
  不过,他还要去省城中医院开三场讲座,这是答应了汪景德的,所以还需要再停留几天。
  路晓琪当然没意见:“您在省城多玩一会儿也可以的,陈经理给你招的那几个实习医师要过几天才会到岗,不着急。”
  放下电话后她嘿嘿直笑,她的香囊和药丸子,马上就可以开工了!
  不过,让路晓琪没想到的是,陈盈盈给观脉堂招的三个人里面居然有钱博江。
  她有些奇怪:“你不用在家里的药房帮忙吗?”
  钱博江有些不好意思,他当然是冲着拜师来的啊,要是被这些新招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怎么办?所以自己必须也要来。他的爷爷钱成海也赞成。
  至于他爸,嗯,他的意见并不重要。
  路晓琪一听,当即就说:“那张大夫没回来之前,你也别闲着,带着他们先做一些香囊出来吧,我都快被人催死了。”
  除了食客群里的,还有她爸妈。之前她寄回去几个香囊,结果她爸妈觉得很好用,一宣传便有人找上门来要,已经拖了半个多月了。
  钱博江大声点头:“好的,老板!”
  就在观脉堂的新员工入职的第二天,张仲景的名医认证就已经到手了。堂堂医圣,终于摆脱了非法行医的嫌弃,可喜可贺。
  更可喜可贺的是,之前的那一场直播竟然上了国家电视台的新闻!
  这个事情还是路晓琪的父母打电话来告诉她的——没办法,她都多少年没看电视了。
  那天晚上都快十点多了,肖美云女士一个电话就打过来了:“晓琪啊,刚新闻上那个小姑娘是不是你啊?我怎么看着和你那么像的,也是在那什么清河古镇,你们古镇上新闻了呀!”
  路晓琪之前就和爸爸妈妈说过她现在在清河古镇上班,但不知道要怎么解释,就只说自己是自媒体部门的负责人。
  她一脸迷茫:“什么新闻?”
  “哎呀,就是国家电视台八点钟的新闻啊。”
  路晓琪立刻打开电视,但新闻已经过掉了,她又在网上找了回放,这才知道原来那场直播竟然登上了国家电视台。而且,新闻里对他们进行了高度表扬:
  “日前,在清河市的清河古镇,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测试和技艺比拼……”电视上播放着直播的画面,主持人字正腔圆,“榫卯代表了我们华夏民族的千年智慧,如今,清河古镇用这样的一场科学测试昭示了华夏传统技艺的魅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