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好刀!”
  王大珰拿着红色的带子帮武帝把这把刀系挂在了武帝的冕服腰带上。
  武帝走了两步觉得位置合适后,就直接往殿门口走。
  而此时王大珰却在武帝身后叫到:“大家,”武帝回头,“这臂弩?”
  武帝想了想,还是调转回头,在王大珰的帮助下把装有五支毒箭的臂弩装在了左上臂,隐藏在冕服之下。
  “这冕服过于厚重了些,颇有些不便。”
  出了大殿,在殿前的广场上站着一旅披甲执锐的轻骑金吾卫,金吾卫的盔甲是明晃晃的金色,虽然此时的阳光还不是多刺眼,但武帝一出殿门,看着这么老些金灿灿,还是觉得自己差点被闪瞎了眼。
  还好,往金吾卫后面看去,就是薛耀所在身着黑色圆领武袍的近卫军了。
  武帝没用任何人帮助,腰部一个用力,一下子就上了自己的黑色名为追风的马。
  “启程。”
  旅长右手击打左胸,低头应到:“是。”
  当武帝的高头大黑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在她身前护卫的,以及跟在她身后的上百骑就跟随着一起移动起来了。
  场面当真庄严肃穆又显兵伐之气。
  礼部还有奇招呢,当武帝的马动了之后,离得最近的在广场边上放置的有两人高的大鼓,便被早就准备好了的兵士敲响了。
  如同击鼓传花,离武帝最近的大鼓被敲响后,声音传了出去,随后离了三百尺远的另一个大鼓再被敲响,以此类推。
  等武帝骑马小跑起来,鼓声就越来越密集了。
  ……
  就和平日里上值的日子里起的时辰一样,李三娘到了时间点儿就醒了,一睁眼就看到露珠儿睡得小脸红扑扑的可爱模样。
  香了一口大宝贝大的额头,李三娘就轻声了喊着露珠儿起床。
  因着今儿要去朱雀大街那边看武帝出城检阅兵士,以及想着去西市逛逛这两样事儿。
  所以,昨晚,李二兄就叮嘱着一定得起的早些,早点出发早点到了,才能找到个好位置。
  要是去的晚了,估计就真的什么都看不到。
  因此,李三娘只能忍着心痛喊醒露珠儿乖宝啦。
  等一切收拾妥当,早食都来不及吃,李三娘他们就坐着十九赶得车往朱雀大街去。
  当然了,一头健驴可是拉不动这么老些人的,从李大郎到李三郎都自觉地下车跟着在一旁走。
  结果,到了坊门那条路上,哟呵,看着这长长的队伍,怕不是这些人五更天还没到就从家出来,到坊门处排队了吧。
  好巧不巧,李家排队的前头就是隔壁周老翁一家。
  “哟,周阿翁,你们可真早啊。”
  周家大郎下了车辕与李二兄见礼后才回话:“哪里算早了?瞧瞧,前面那些可才是真早呢。”
  第211章 武帝
  其实,这是武帝登位后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万寿节。
  往年,不过都是群臣献礼过后,武帝与其还在的孩子们一块儿吃顿饭罢了。
  并且,其他帝王的万寿节,可是真的没有要骑马去检阅军队这一事的。
  毕竟,骁勇善战,能上马当将军,可以指挥战役,还能有一手过人的武艺的皇帝不是没有,太宗皇帝就是么。
  但太宗时,万寿节时也没有说皇帝要在自己生日时去京郊大营检阅兵士啊。
  武帝就非同一般了。
  她与众臣的说法就是“我自高宗手里夺来的位子,靠的是几十万将士才能坐稳了这把椅子。我想在自己生日的时候,去看看为我稳固皇位的将士们有何不对?”
  文官们一听这话,能说什么?
  讲道理,她不听;用武力,你打不过。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就是礼部和兵部两方又就仪式流程打了三天三夜的口水仗罢了。
  所以,在京兆府向外放出了风声。
  万寿节第一日,武帝不仅仅会亲身出现,还会从朱雀大街出来,去城外十里坡北边的京郊大营那里检阅兵士这事儿。
  而且后来又说,不仅如此,还会在皇城楼处接见献礼百姓,那可就了不得了。
  你别说富贵人家了,就是外三城住的人,都想着到时候去路边瞅瞅皇帝是啥样子。
  以长安为中心直接往外辐射出去,别说十里坡了,十里坡再往外百里,那都有不少人想到时来长安看看的。
  因此,等坊门开了,李三娘他们在此处又等了近两刻钟,一家子都在街边卖烧饼的铺子买了火烧吃了,还略等了一会子,这排的队才动了起来。
  李三娘抱着露珠儿透过车窗往外看,虽然平日里这街面上就常有穿着深蓝衣裳戴着帽子腰间挎刀的巡街捕快,但是这会子看着光是一边站着的就有五六人了。
  更别说坊门处那块儿还有十多个,而且,两人一对的金吾卫在这整条路上,李三娘从刚才起到现在看见了不下三对儿了。
  出了坊门后,十九想快着点儿赶车,可路上真真都是人和车,虽然有兵士在一旁维持秩序,让人有序的行过,但是这快是不可能快了的。
  “这要是等赶到朱雀大街,都不知道来不来得及找地方了,就算最后找到了,估计咱们也看不到圣人。”
  李三娘对面的李大嫂看着这样子如是说。
  李二兄此时却是开口:“大嫂,只要咱们能赶到了就成。我早早在那茶馆儿交了定钱了,在二楼留了桌子的。”
  “哟,二兄,你行啊,竟还提前打算上了。”
  这时候十九也跟着说:“那感情好,李二兄是在哪家茶馆定了位子?我倒是知道一处小道,咱们啊,抄个近道,肯定比他们快!”
  着急忙活的一个多时辰,总算是到了安业坊的坊门。
  这一路上挤得,驴子走的也不快,李大郎他们三个就轮流与李二兄换着坐车辕,也没怎么累着。
  倒是在车厢里坐的小四郎非常想和自己的几个兄长一样在外边围着车子奔走。
  还是李大嫂一把摁住了他,在他小屁股上轻拍了两下,小四郎才歇了心思。
  好一顿麻烦的进了坊门,赶着车往李二兄说的那个茶馆去呢,李三娘敏锐的就听到了鼓声,不是那种耍杂戏敲的小鼓声,是将士出征前在阵前敲的大鼓声。
  “咚咚”声越来越清晰,等到了茶馆那条街面上的时候,李大嫂他们也都能听到了。
  “是鼓声!”
  李大郎的话得到了李二兄的点头,“看来,圣人已经从宫里往出走了。赶紧的,咱们交了钱,上二楼去等着。”
  李大郎跟着十九去找茶馆铺子里的小厮交看管车马的费用。
  当然了,这驴车肯定是不能随意就停在人家茶馆的门口的,此处是有专门停放车马的地方的,只要和小厮说上一声,交上银钱,自有小厮帮你牵到那处。
  那处是有专人看管,还会收拾牲畜的粪便,并饮马饮驴的。
  刚一进茶馆,就有一个小厮迎了上来,“是李医师来了?快,上座,李医师定的二楼临窗的位置都给留好了。”
  李三娘他们这就跟着小厮上了二楼,李三娘刚到楼梯拐角,她一抬头就看见此时这二楼已经坐有三四桌客人了。
  小厮很是有眼力劲儿,见李三娘疑问,就紧跟着说:“这不是圣人要在此路过去城外么?大家都想看一看,就早早的来了。”
  李二兄只订了一张桌子,略挤一挤,能坐八个人。
  没办法,就和小厮说了,借了两张凳子,一行十人才堪堪够坐。
  都坐下了,小厮也上了茶,李二兄还叫了三盘点心。
  李三娘抱着露珠儿拿着茶杯,不过里面装的是清水,李大嫂身旁是小四郎,几人一边闲话,一边往窗外看去。
  这时候李三娘才发现,原来这朱雀大街街道的两边早就站满了身着金甲的兵士了。
  李三娘明白了,这是清场了。
  就说嘛,这可是武帝,怎么可能就随随便便的让百姓能够接触到呢。
  鼓声越来越密,声势越来越大。
  武帝打马到了太极宫门口,就看到了等在那里的百官和她的几个孩子。
  武帝并未下马,对着诸人点了点头,还是一马当先的往皇城城门处跑去。
  然后就留下一脸面面相觑的红色圆领袍的大臣们,以及早就见怪不怪的武帝子嗣和各位王公了。
  相王摇摇头,与诸人行了礼,就转身从旁处离开了,今儿个他还要提前一步去京郊大营等着武帝呢。
  武帝的行事方式,众人又不是第一次知道,以娄师德为代表的的几位大佬说了几句话后,众人也就散了,各有职位,该干嘛的都去干吧,可别耽搁了时间,再误了事。
  李三娘正回答露珠儿为何不能带小黄一起出门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听到了马蹄踏地的整齐划一的声音。
  这是军马!至少百骑!
  李三娘那次在永平坊被人刺杀,最后来救场的金吾卫轻骑奔马而来时,就是这种声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