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武帝,要来了!
激动地心,颤抖的手!
那可是武帝大大!
李三娘把凳子往窗边移了移,扬着头往前面使劲儿看去。
还是离得太远了,只能看到当中着黑色冕服的人骑着一匹黑色的马,身后跟着一群金灿灿。
第212章 老乡见老乡?
武帝自然是早就适应了他人对她注视的目光了,她也不担心会有暗箭刺杀。
若是在长安城内,都能让武帝被暗箭杀伤,那守城门的金吾卫和现下金吾卫、近卫军以及不良人他们三方隐在暗处的探子就都是没用的摆设了。
干脆的让三方的头子都自尽谢罪得了。
武帝控着缰绳,让马小步子慢慢地走在路上。
当然了,一方面这是作秀,为了让周边的百姓看两眼她。
要是她直接奔马而出,这两边起早赶路就为了看一眼皇帝的百姓,岂不是得失望透顶?
这一路上,武帝自己发现的就有六个在高处的弓箭手了,然后路两边隐在百姓之间的,明眼人一看就是自己人的兵士,她能看出来的都有十几个人,那没看到的估计得有大几十人。
行至大半,武帝略有一丝异样的感觉,她感到胸口有些发热,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牵引着她一样。
武帝拉了缰绳,往前面左边商铺的二楼看去,是个着蓝衫抱着一个小郎的男子,那男子接触到了武帝的眼神,愣了一下,才赶紧把小郎往身后的大郎怀里一扔,对着武帝行了一礼。
刑瑜等着那慑人的眼神从身上离开,才敢抬起头来。
刑瑜实在是没想到,他自己竟然真的见到了武帝!还与之眼神对视了!
虽然武帝的面目因着冠冕的流苏挡着并没有看的清楚,但是,我可是与武帝对视眼神了啊!
武帝看到与她对视的男子向她行礼后,她点点头,又往前面右边商铺的二楼看去。
李三娘在武帝越走越近的时候,她就发觉了,果然是因着武帝的原因,才让她的心跳的不正常了。
右手搭脉,这绝对是心动过速了。
不过,李三娘想着能够看到武帝大大,激动的心动过速好像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可是在李三娘想要再透过武帝的冠冕流苏,看看武帝是何面目的时候,正正好同武帝看过来的眼神来了个对视。
虽然不是透心凉,但这充斥着杀伐之气的眼神,李三娘还真的有被吓到。
李三娘同刑瑜的反应一样,也是愣了一下,就赶忙起身低头躬身行礼。
武帝照样点点头,控着缰绳慢悠悠的继续往前走。
等感觉不到那股骇人的目光后,李三娘一屁股跌坐在椅凳上,李大嫂不明白她怎么突然就起身行礼了。
李大嫂探出头去看,也只看到了武帝的后脑勺。
“圣人的气势可真是厉害,不愧是圣人!”
等武帝离得远了,李三娘那快要跳出胸口的心脏才缓缓降速,恢复到正常心跳速度上来。
秋香重新给李三娘倒了一杯热茶,推到李三娘面前:“喝吧,喝了就好了。圣人的气势惊人,头一次见一般人都会如此的。”
李三娘拿起茶杯喝了两口,把茶杯捧在手里暖着,抬头看向秋香:“你,见过圣人?”
秋香点点头,往李三娘这边坐了过去,低下头在李三娘耳边小声说:“曾经因着任务在天牢跟着先生见过一回。”
李三娘点点头,缓了缓神,等她再探头望窗外看的时候,武帝已经出了城门了。
待得出了明德门,在路两旁就是两旅金吾卫列队站着,个个都穿着是明黄色的盔甲,手拿一根尖矛。
跟在武帝身后的金吾卫旅长与留在此地的两个旅长对接之后,就来到武帝身边请示:“圣人,已经准备完毕。”
武帝点头,旅长上马挥手,三旅合一旅,除了在前头的开路的十几骑,剩余的人都跟在武帝的身后。
武帝双腿使力轻夹马腹,马儿收到信号,立时就奔跑起来。
武帝的马一动,后面跟随的兵士们也就一起纵马奔腾跟着了。
而还留在茶馆二楼的李家众人,除了李三娘都在兴高采烈的说着话。
“没想到,咱们竟然也有幸能见到圣人咧。可真是威武。”
“阿耶阿娘和兰娘没跟着咱们一块儿来,当真是可惜了得。”
“二叔,是有几分可惜,要不等下晌儿咱们家去接了阿翁阿婆一块儿去西市?”
……
李家几人还在说这话,李大嫂发现李三娘一句话没说,就用手碰了一下在和秋香说完话后,就一直在盯着茶杯出神的李三娘。
“三娘?怎的了?怎的不说话?”
李三娘从自己的思绪之中醒过神来,面对李大嫂的问话,她笑了笑回道:“也好,咱们在这儿等着,要是能再看一次圣人就好了。”
李三娘看向李二兄:“二兄,咱们午食便在这儿吃了吧,应是能从街面上叫食的吧?”
“自是可以。那咱们吃了午食,就家去吧?下半晌儿接了阿耶他们去西市逛逛多好。刚才听小厮说,貌似今日是不会宵禁的,那咱们可以多玩会子,晚点儿家去。”
“阿耶,真的么?儿想去看放河灯祈福的。上次儿就睡着了,没瞧见,是大兄把我背家去了。”
小四郎一听可以一直玩到深夜,就高兴的不行。
又点了四盘子茶点,几人一边听着隔壁桌子的话,又在一起聊着去西市看什么的好。
只有李三娘心里还在想着当时与武帝对视之时,自己心跳加速的那种诡异感。
李三娘不知道,这到底是是因为见着武帝过于紧张,兴奋的;还是因着二人都非此世之人,所以眼神对视后,就有不适感。
李三娘想着,当时对视之时,好像只有她自己是有心跳加速的不适感的,虽然因为冠冕流苏挡住了视线,看不清武帝的面目,但通过眼神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武帝她自己是并没有这种感觉得。
这就让人有些想不通了。
李三娘觉得自己应该抽空去那个穿越同仁开的超市里看看了,试验一下到底是为何如此。
而在武帝走后过了两刻钟,才陆续有人从朱雀大街上走,先是或是骑马或是坐马车的文武百官、王公贵族,然后就是穿着不同服饰、长得也与唐人很是不同的诸小国和部落的使者们。
等这几拨人都走了,金吾卫和巡街捕快才敲锣,高声通知百姓可以跟随其后去往城外十里坡那儿参观军演。
李三娘心里是挺想去看的,但也知道就自家那头健驴,就是狠着劲儿甩鞭子,也是不可能追上人家骑马的人的,遂也就息了这心思。
小四郎听着衙差的话,兴致勃勃的赶紧咽下嘴里的点心,面带期望的看向李二兄:“阿耶,咱们能去看么?”
第213章 黑火药
李家自是没条件去十里坡那儿的京郊大营,去看看武帝是如何检阅兵士了的,但李家去不了,不代表别人去不了啊。
比如刑瑜一家子就是能去的了。
刑瑜现下已经从那种被震惊的恐慌之中走了出来了,他抱着幼子,抬头对刑大郎说:“你就跟在我和你阿娘身边,万万不可离开。今儿个的人太多了,要是万一走散了,那可当真是找不见。”
过了年要十四的刑大郎点点头,伸起双手:“儿来抱阿弟吧,他现下着实是沉手了。”
刑瑜把幼子交给长子抱着,这才和身边的武卫说:“赶紧的,咱们买些吃食,就往城外赶,估计还能赶上。”
可等刑瑜这些小有家财的百姓们赶到京郊大营的边边时,武帝早就看完了将士们的队列演武。
不仅如此,还发表了一番讲话。
大意就是“朕能有今日,大唐能有今天,百姓能有安稳的日子过,都是托赖于诸位兵士。有你们才能有大唐的今天!你们都是大唐的功臣!”
这一番话,让将士们热血沸腾,恨不得拿着枪矛刀剑立刻为武帝抛头颅洒热血。
在兵士这一块儿演武完毕后,就有了战争器械的展示。
常规的攻城器械投石机、撞车、楼车、八牛弩之外,还有一来自杜清晖的大礼,一种新制出的武器被放在了最后。
这种杀伤力极大,本不该此时出现的武器,可以说是能够划时代的东西,在运送进长安之前,自然是从头到尾都与武帝和兵部都通过气的了。
这种武器,也是文官不得不同意武帝的要求去检阅兵士的主要原因。
文官有迫于武力“威胁”的原因,但同时这内部的文武之争属于关上门咱们自己个儿的问题,可要是打开大门之后,那就是咱们共同的助力了。
一项划时代的武器,对于威慑不安于现状,总是暗地里想着搞事的,离着长安较远的边疆那些诸小国和部落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上兵伐谋,医师最高明之处在于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