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武帝气的不行,又走到桌子跟前,把那本折子重新拿起来,“宗仁,你听听,你听听,”武帝对着折子上面的话念了出来:“圣人自大明宫出,乘辇至城楼处。”
武帝又把折子甩到桌子上,“哈哈,就大明宫到皇城根儿底下那都没有五千尺的距离,他们竟然要叫朕坐辇?”
娄师德站着,一个字儿不带说的,安安静静的听着武帝在此,就礼部让她坐辇不让她骑马这事儿,狂喷了一刻钟。
等娄师德看到武帝坐下,王大珰也过来给武帝上了一道茶后,他才低头躬身道:“圣人息怒,圣人不满意如此,待得礼部改好了,臣再来请示圣人。如此,臣告退。”
武帝听着娄师德都自称臣了,也明白估计是不满意自己这想骑马的要求了,遂笑了笑:“娄公着甚急,这都要吃午食了,留下,陪朕一块儿吃。”
娄师德在心里翻了个白眼,面上却是再次行礼:“是,谢圣人赐食。”
然后,娄师德回去就给礼部尚书发了话,赶紧的,武帝要骑马不想坐车,快点儿改改。
如此,就改成武帝骑马从大明宫到皇城根儿了。
然后,变本加厉,武帝就要求既然都骑马了,那自是要出城门去看看朕的长安了。
这众位大臣怎么可能会同意武帝这有些丧心病狂的要求,上从三位宰相下至六部尚书,个个引经据典,从古时帝王的典例一直说到高宗时,什么君子不可立于危墙之下,什么一个好皇帝不能任性之类的。
在长安城此时什么样儿的人都有的情况下,所有人一致不同意武帝出皇城,在城楼处站着接受百姓和诸小国的朝见已经够可以了,绝对不允许武帝冒着大风险骑马就这么出皇城。
就连站在最末位的薛耀心里都有几分不同意。
要知道圣殿门的事儿可还没完,谁知道他们那个疯子圣子会不会在这万寿节的时候来波儿大的?
薛耀都不用猜,都知道那圣子肯定是要在万寿节这几天里搞事的。
问题就是他会怎么搞事?
这就已经很是防不胜防了。
若是武帝在当日出了皇城后,于长安城里出点儿什么事,那可是谁都担待不起的责任和后果。
武帝听到了他们提起高宗,有点子小尴尬。
但武帝是谁啊?
开天辟地第一个以女娘之身,坐到天第一地第二她第三位置的中央集权统治者,她会因为这些话就妥协?
武帝当场就问兵部尚书姚崇:“元之,朕如今在这长安城里奔马还要有所顾忌了?这长安难道不是朕的长安?这大唐之主难道不是朕么?”
武帝这三问还真是让在场的人很难回答,娄师德带头跪下,口称:“圣人息怒。”
娄师德跪在地上的时候,心里在想:“这些大臣怕不是都忘了,当年武帝登位之时,朱雀广场搭建的高台上有多少人被砍头了。
那血腥气直到下过一场暴雨后,还有那么一丝若隐若现的味道。
武帝当政这么些年了,是变得温和了,但那只是武帝自己想要温和而已,她可不是被臣下辖制的才不得不温和。”
整个儿大殿鸦雀无声,寂静的估计真的掉下一根针儿都是能听到的。
突然,一声用力敲击胸甲的“咚”声响起,就听跪在姚崇身后的一武将大声喊:“凡敢称兵者,皆斩!万胜!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人说过一遍之后,还不算,又扯着嗓子再说了一遍。
凡敢称兵者,皆斩!
万胜!
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兵部的其余人等不嫌事大,统统右手握拳敲击左胸胸甲,跟着就喊了起来,让这几个壮汉这么喊了,大殿的门本就是开着,门外站岗的金吾卫哪里还能听不见。
等第三遍喊声响起,门外站着的十数个金吾卫就跟随着一起喊了起来。
凡敢称兵者,皆斩!
万胜!
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此这般,喊声就从大殿门口的金吾卫扩展到殿外,再扩展到整个儿大明宫。
声势浩大,非同凡响。
此情此景,谁还能说不让武帝在万寿节当日骑马出皇城?
谁还敢不让武帝看看她的长安,她的大唐?
谁敢?
谁就是大唐兵士的敌人!
娄师德头触地,心里一个劲儿的翻白眼,腹诽着“兵部这帮子大老粗,不过就是臣子与君主有些意见不合罢了,怎的就要喊出征口号了?疯子。”
所以,中秋节后没几日,礼部终于上了一版能稍稍让武帝满意的流程来了。
只不过,武帝真的要在万寿节当日出皇城,骑马穿过朱雀大街一直到明德门,出了明德门在十里坡处检阅兵士的话,这一路下来,兵部和京郊大营以及金吾卫、近卫军他们的工作量就加大了不少。
更别说,在检阅完毕后,还要再返回长安,在皇城楼上,接受民间献礼。
这里面需要他们做的工作更多。
当然了,其他人也别想闲着,毕竟回头要在太极宫举办午宴的,武帝还要在上首接受王公贵族、世家大臣、诸国使者的献礼,等一切流程走完,最后才是看表演吃饭完事儿。
总之,谁也别想闲着!
第210章 万寿节
吃完了晚食,除了还在当值并未归家的李大兄之外,李家众人都坐在正堂,一边吃着李三娘下值路上买回来的小食,一边闲聊。
明日就是万寿节了,大家都挺想去朱雀广场看看的。
“咱家现在有自己的驴车了,让阿娘和孩子们坐车厢里,咱们跟在车厢旁走着去朱雀大街就是了。”
李二兄吃完了自己的那份小食,就对李父这么说了自己的想法。
李父摇了摇头:“你们自去就是了,我就不去了,实在不想去那等吵闹的地方,我在家守着医堂,若是有人上门求诊也有人支应着。”
李母也接话道:“我和你们阿耶就不去了,我也不喜那等吵闹的地方。只是,你们要是去,可得看好了小四和露珠儿。”
说到这儿,李母看向李二嫂:“兰娘把小五给我留下,我在家带着他就是了。你也去看看,到时必定热闹的。”
李二嫂心里自然是想去的,可是小五郎还小,不到五个月呢,还要吃奶的。
虽然李母说是可以帮着带小五郎,可自己要是不在家的话,小五郎就只能吃米糊糊了。
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李二嫂还是抬头回话:“阿娘,我也不去了,五郎还得吃奶呢。再说,我就是去了,心里也放心不下他。”
李大嫂这么一看,好像她要是和李三娘一起去,是有些不太合适的样子。
李三娘看到了李大嫂脸上的神情,赶紧出声:“大嫂,你可别也不去,那就只我一个人去了,我可一下子看不了两个孩子。”
李三娘用眼神指着还在一旁和小黄狗玩儿的小四郎以及露珠儿,示意李大嫂她一个人可管不来两个孩子。
李母还是十分通情达理的:“好了,大郎媳妇就跟着去吧,三娘带一个露珠儿就够她受了的,你看好小四就是了。二郎他我可不放心。”
李二兄听见李母说是不放心他带孩子,也没说什么,就只是笑了笑,低头小声对身旁的李二嫂说:“等我看到有甚好吃的,就带回来给你。”
如此,就这么定下来了,明日李二兄领着,加上李大嫂李三娘,以及四小只和露珠儿,还有赶车的十九,以及必定是要跟着的秋香。
一行十人约定好了早着点儿休息,明早早点儿起来,好赶车去朱雀大街上占个好位置。
一夜无梦。
武帝照例在五更天刚过就醒了,还是按着常例,先热身绕着大殿门前的广场跑了两圈,又打了一遍拳,身上出了不少汗之后,才坐下吃早食。
王大珰在一旁一边帮着布菜,一边问:“大家,薛指挥使刚刚送进来的密报。”
武帝咽下嘴里的咸菜,才接过王大珰双手递上来的纸卷。
看过后,王大珰这时也把点燃的烛台拿了过来,就着烛台看着纸卷燃尽了,武帝一言不发,王大珰看着这样子,对着门外一个眼色,就有不少宫女子进来了。
待得武帝换上黑底红色滚边,上面用金线绣着龙纹的冕服后,王大珰从一旁拿起缀着海珠流苏的冠冕,小心仔细的给武帝戴了上去。
最后,武帝从一旁的的架子上拿了一把唐刀,一把拔开刀鞘,拿着刀柄挥舞两下后,觉得不得劲儿。
王大珰在一旁看着,上前从刀架上取了最后一把,躬身双手递到武帝身前:“大家,不如试试这把?是刀兵司最近刚锻造出的。”
武帝把这把带有龙环的刀插回刀鞘,接过这把刀鞘全黑,没有一点儿纹饰的刀。
一把拔开,利刃的铮鸣声一下子就在武帝的耳边炸开。
刀身是黑色的,只开刃的的地方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