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但是他的寡淡,也让孙微常常不知所措。
  夫妻二人,虽有耳鬓厮磨的时日,却总像隔着一层纸,不可交心。
  “知道了。”孙微道,“有劳邓司马。”
  除此以外,太子依旧派了内侍郭顺陪同孙微。
  郭顺兴致勃勃地向孙微介绍:“天家惯常的祭祀之地在入海口的太清观。既是道观,也有驻跸之所,堪为行宫。里头亭台楼宇一应俱全,登高望远不在话下,实乃观景圣地。王妃见了,必定欢喜。”
  孙微一行人在次日清晨出发,一路乘舟,直至东海之滨。
  她眺望宽广的海面,海风迎面而来,只觉壮阔而爽利。
  郭顺笑问:“这景致,王妃喜欢么?”
  “着实壮观。”孙微说罢,指着不远处的海船,“太子曾与我说起入海的大船,可就是那一艘?”
  “正是。”郭顺笑眯眯地说,“那船比来时的船更高,王妃想登上去瞧一瞧么?”
  “还请郭内侍引路。”
  海船的船工一早听闻京中的贵人要来,一早收拾妥当,随员中掌管船务的杨内侍也早早在船上等候。
  众人客套罢,杨内侍道:“这是去年新造的海船,一共就造了两艘,如今皆由在下掌管。”
  “哦?”孙微四处张望,“那另一艘在何处?”
  杨内侍道:“大约一个时辰以前,世子说想出海看看,已经开走了。”
  “嗯。”孙微道,“若是妾也想出海看看呢?”
  “这……”杨内侍颇为为难地看向郭顺。
  郭顺赶紧道:“王妃,太子叮嘱过了。若王妃要出海,不是不可以,但需得由世子陪同。”
  孙微道:“可太子也吩咐过了,除了代奠之事,一切由我主事。”
  郭顺很有些为难。
  孙微露出深沉之色,道:“我出海,并非是为游玩,乃有先前算了一卦,得了上天示下,要去办一桩关乎社稷的要紧事。当下正是出海的吉时,若是错过了,未来十日皆不易出海。”
  郭顺是深知这位继妃那些神乎其神的本事的。
  她这么一说,他不敢疏忽。
  “可海上盗贼猖狂,”郭顺仍有难色,“我等确实不能贸然出海啊。”
  “郭内侍放心,我不会叫郭内侍为难。”她说罢,看向杨内侍,“内侍可知道附近的一处岛屿,名为玉洲?”
  “知道。”杨内侍道,“那地方倒是不远,过去不足一个时辰。我们有的船工,家就安上岛上。”
  孙微笑道:“如此甚好,就请送我去那里。”
  “王妃去那玉洲作甚?”阿茹好奇地问。
  “找一个人,去到你就知晓了。”
  阿茹点点头,压低声音:“我方才瞧见邓廉吩咐了一个手下下船,恐怕又是给世子传信去了。”
  “无碍。”孙微道,“世子不到天黑大抵不会回去,他要传信,也得等入夜,那时候我们也差不多回去了。”
  “王妃怎知?这也能算到?”阿茹好奇地问。
  孙微笑了笑,不置可否。
  这哪里需要算,猜也能猜到。
  去年会稽之战让孔岐跑了,司马隽并不服气。听闻孔岐逃到了海上,他此番出海,必定是打探孔岐的去向去了。
  来日仍有大战,不过都是后话。
  阿茹若有所思,待众人走开之后,道:“王妃是故意激走世子的吧?王妃并不想与世子一道出海,对么?”
  孙微瞥了她一眼:“太聪明的人活不长。”
  阿茹嘻嘻一笑,问:“可是夫人为何不愿与世子一道出海?”
  孙微说:“因为有些话,当着世子的面,不便说。”
  听她这么一说,阿茹更好奇了。
  一个时辰后,船顺利靠岸。
  举目望去,玉洲不小,一眼望不到头。
  码头边上就是村落,约莫住着三四十户人家。
  郭顺引着孙微下船,招来村民驻足打量。
  孙微问一个妇人,是否认识一个六十来岁的居士。
  那妇人指了指山上,说:“那上头有三座尼姑庵,年纪大的不少。”
  孙微想了想,又道:“有位脾气不好的居士,是在哪座尼姑庵?”
  “哦!那人!”妇人的手抬得更高,“就在山顶上。”
  孙微即刻便要往山上去,郭顺忙阻止道:“王妃要见什么人,在下令人跑一趟,请下来就是,王妃不必费这个劲。”
  “不必了,那人你我都开罪不起。”
  郭顺愣了愣,这荒郊野岭的,竟然还有豫章王妃开罪不起的人?
  “如此,王妃不若稍等,”郭顺又道,“在下令人去弄一乘步辇。”
  “荒郊野岭的,何来步辇。”
  孙微说罢,已经自行朝山上走去。
  幸而这里是海岛,山再高,也不至于难以攀登。
  走了小半个时辰,孙微终于气喘吁吁地来到尼姑庵前。
  堂门紧闭,只有海风呼呼,以及清脆的鸟鸣声。
  阿茹上前敲门,有个居士模样的妇人前来开门。
  她绷着张脸,警惕地打量着来人,念了声佛,问:“不知来者何人?”
  孙微上前行了佛礼,道:“妾鲁氏,乃豫章王继妃,特来宝地,拜会一心居士。”
  第76章 郡主
  妇人瞪圆了眼,将孙微打量了一番。
  “我等不认识什么豫章王妃,夫人请回吧。”
  她说罢,正要关门,却听孙微道:“妾知道周太傅所在。”
  门关到一半,突然顿住了。
  那妇人狐疑地将孙微又打量一会,道:“夫人可知,此事儿戏不得。”
  “妾并非儿戏,请居士一见。”
  妇人让孙微稍等片刻,未几,庵门大开,里头走出来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
  夫人衣着简朴,身形微胖,精神十足。
  孙微还未及行礼,身旁的郭顺已经哆嗦着跪倒在地,高呼:“拜见万寿郡主!”
  身后众人见状,也连忙跪地行礼。
  万寿郡主看也不看郭顺一眼,直盯着孙微:“是谁人说知道周太傅的下落?”
  孙微做了个礼:“妾鲁氏,见过万寿郡主。”
  万寿郡主走上前来,站在郭顺跟前:“我记得你是太子跟前的人?”
  “是,是!”郭顺道,“在下名唤郭顺,是太子跟前的内侍。”
  “嗯。”万寿郡主沉声道,“此人果真是豫章王的继妃?”
  “千真万确。”郭顺道,“继妃是今年四月入的门。”
  万寿郡主不答话,只转过身,边走边道:“鲁氏随我来,其余人等,外头候者。”
  孙微应了个“是”,嘱咐了阿茹两声,随即跟着万寿郡主进去。
  庵门支呀一声关上,将众人挡在门外。
  阿茹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问郭顺:“这位万寿郡主是什么来头?好大的架子。”
  郭顺小声道:“万寿郡主是元皇帝会稽公主的独女。当年,王氏正当全盛之时,甚至可与皇家共天下。会稽公主下降王氏,诞下女儿之后,元皇帝给封了郡主。这可谓是开国至今头一份的尊荣。”
  阿茹想了想,道:“如此说来,她与王仆射是亲戚?”
  “是王仆射的亲姑姑。”郭顺道,“算辈分,太后要唤一声姊妹。从前,太后能入宫,万寿郡主可是出了大力。”
  阿茹恍然大悟:“这等人物,为何住在在荒郊野岭?”
  对此,郭顺却讳莫如深,只简要地回了两个字:“别问。”
  “那周太傅是何人?”阿茹不死心地问。
  郭顺看她好奇的模样,无奈地摇摇头:“我若答了,你可不许再问。”
  阿茹捣蒜似地点头。
  郭顺低声道:“周太傅是郡主的丈夫。早前因着朝廷里头的事情,周太傅离家出走,至今未归,郡主一直在找他。”
  “哎哟,究竟是什么事,非离家出走不可?”
  郭顺瞪了她一眼:“还问!”
  阿茹赔笑道:“不问了不问了,郭内侍莫生气。”
  那头,孙微随万寿郡主入了堂内。
  莫看在这荒郊野岭,可屋内的陈设却一丝不苟。一几一案,乃至于铜炉里的熏香,无一不是贵重之物。
  万寿郡主是个干脆人。
  她随手指了张小榻,示意孙微坐下。
  “说吧,周太傅何在?”万寿郡主径直问。
  “在庐山。”
  万寿郡主听罢,冷笑一声,低声道:“骗我出海了,到头来竟躲到了山里,真当我是洪水猛兽么?”
  她复而看向孙微,说:“知道了,你可以走了。”
  孙微并不觉得冒犯,只回了句“郡主保重”,而后便作辞离去,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待行至门口,万寿郡主才说:“你年纪小小,倒是真沉得住气。难道你跋山涉水地专程走一趟,就是来跟我说一声周太傅的下落?”
  孙微回身道:“当然不是。可是郡主还未寻到周太傅,并不欠妾什么,妾此时提要求,并不妥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