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在他心中,现在的他是公鸡,可以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了。
但其实从前,他就是这只小鸡,也没有公鸡可以保护他。多亏了贞儿,在她的庇护之下才能够得以长大,才有今日。
“陛下是因为我属鸡?”
“不仅你是属鸡的,成化元年也是鸡年,对咱们两人都是好兆头,这杯子便叫做鸡缸杯如何。”
每朝官窑总是要烧瓷器的,宋代便有五大名窑,元代有青花瓷、釉里红,多是价值连城。
大明的官窑瓷器在景德镇烧制,朱见深知道万贞儿并不喜欢那些大的器物,而是中意这些小巧珍玩,就有意让人烧制一套独一无二的,算是他同贞儿的定情信物。
为此,他自己亲自画的样子,还拿给万筝看。
“瞧瞧这个……”
“这是……”万筝揉了揉眼睛,“鸡、鸡缸杯?!”
“鸡缸杯?”朱见深点头,“你这名字有些意思,我原叫它子母鸡杯的。”
万筝:……天呐,这就是那2.8个亿的鸡缸杯……
“陛下,什么时候能烧好,给我一个、给我一个啊!两个也行,凑成一对儿。”
官窑的瓷器从来都不是给普通人用的,从古至今一直如此,那都是皇家御用。
像是“天青色烟雨”的汝窑,就是宫中也没有多少件,各个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朱见深说:“我还想重新恢复年号款。”
明清之前,年号换的太频繁,瓷器也并没有年号款的。
洪武时,景德镇的御窑厂建立,但早期瓷器多无款。到了永乐朝,始创帝王年号款,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就是由此开始了。
不过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瓷器并不打款,后世叫做空白期。如今到了成化,朱见深觉得可以复古一下了。
“好啊,大明成化年制。”
就这六个字,后世不知道值多少钱。
朱见深随手拿了一个宣德的杯子,摩挲着底部“大明宣德年制”。
他琢磨:“这底款让谁来写呢?”
永乐和宣德的款多是沈度写的,沈度是书法大家,朱棣赞誉“我朝王羲之”。尤以楷书和隶书闻名,是明初台阁体的代表人物。
不过,沈度已经归天了。当然,朝中决不缺少书法大家,只是……
他伸手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了“大明成化年制”。
他的书法算是一般,毕竟当皇帝早期要得是能征善战,后面要得是帝王心术,高低识字就成,不用书法太好。
那些个书法好的过分的皇帝,比如宋朝那两位,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而且他今年还不到二十岁,字迹尚且显得稚嫩,名家也是要靠时间也磨砺的。
“写得如何?”
万筝坦诚:“没有永乐宣德的好。”
“我确实比不了沈度,那时候,还是贞儿握着我的手写大字的呢……”
想到这儿,他手一顿,是了。
万贞儿摸着鸡缸杯爱不释手,直说:“真是好釉。”
朱见深凑到她耳边,拨开一缕发丝:“你看看底款。”
“底款?”万贞儿翻过来一看,手一抖,差点儿给杯子摔了,好在朱见深眼疾手快接住了。
“这……这是……”
第36章 鸡缸杯二姑姑,以后你就当我的秉笔……
“这……”
万贞儿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这不是……这不是我的字么?”
她自小入宫,算不上饱读诗书,只是多多少少也学过一些。
还是太子的时候,朱见深自然有诸多名家悉心指导,各个都是大学士,再次也是进士。
除非是七老八十了,谁不眼巴巴望着东宫。一山看着一山高,原多是如此。
但不是太子时,也就只是她这么一个稍微读过几年书的女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着他读书写字。
“哼,我还读这些书做什么?”
朱见深有好些泄气,明朝的藩王可比不上前朝那些,既不能接触朝政,也带不了兵了,每日除了吃喝就是等死。
也难怪,祖父英年早逝,他的兄弟倒好些活的挺长,大概是日子过的实在是舒坦吧。
可是,一开始就是藩王,和从太子去当藩王,这可差了远了。他倒也未必不愿意,只怕不一定有这机会。
要说对他别的弟弟们,皇叔自然可讨厌,但可能还没有那么上心。
可他、绝对是眼中钉肉中刺。
他一推纸笔,往床上一躺,手垫在脑后。
“不想读了。”
他又考不了科举,也不必如此明理,读书还不就是为了当皇帝。
如今太子都当不了了,读什么书,活一天是一天算了。
“好,那今日便不看了。”
万贞儿是不懂什么大道理,却也明白这孩子不容易。
她一个做宫女的,不管是太子还是王爷,都没资格心疼主子。
但在她眼中,他也许从前是太子,但现在并不是王爷,甚至他们也不是主仆。
夏日,鸣蝉。
她抽出团扇,在朱见深耳边轻轻扇起来。
朱见深伸手抱住她,闻着她耳后的清香。
“姑姑,你好凉快,抱着你真舒服。”
“那就多抱一会儿。”
朱见深埋头在她发间:“姑姑,以后若我真的能出宫去藩地,你也会陪着我?”
“当然。”
他父皇不会陪着他,母亲也不会,但万姑姑会,她就像他的影子,永远都不会离开。
听她这么一说,他顿觉这日子似乎也不是那么苦涩难熬了。
月暖日寒,来煎人寿,也不必如此,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算了。
那时,万贞儿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习字。两人的字体,多少有些相似。
“殿下应该多临名家字帖。”
“不。”他执拗地说,“我就要和你写的一样。”
后来,他又是太子了,课业繁重,有时也心烦意乱,就求着万贞儿替他写。
左右他俩写的有七八分像,太傅也不一定能分的出来。
他就在一旁歪着头,看着烛光下,映出万贞儿附下身来,衣袖在案几上磨出细微的响动,腕间的一双玉镯时不时叩两下镇纸。
“姑姑,以后你就当我的秉笔吧。”
“秉笔、那得是司礼监的太监,汪直可以。”
“他是他,你是你。”
朱见深只觉得燥热难耐,突然伸手抚上万贞儿的的指尖。
“姑姑……贞儿……”
十多年了,万贞儿也不是神仙妖精,不可能驻颜有术、容颜不老,但朱见深只觉得越来越沉溺其中。
毛笔一下子落在地上,只空余衣袖沙沙之声。
若父皇一直在,大概他和贞儿多半是没可能的,至少没可能过了明路,可谁能想到……
既然他都已经是皇帝了,若还是娶不到自己想要的女人,不能给她最好的,那简直就是个笑话。
只要他想,真的想,那就能、都能。
“陛下,今日又想起写什么了?”
“不是我。”他把羊毫塞进她手中,“写六个字,大明成化年制。”
万贞儿好奇,但也顺从写了。
“写这个做什么?”
他神秘说:“秘密,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如今,万贞儿捧着鸡缸杯的手微微发抖。
“这……我的字……”
她本想说原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想想这世上没什么大雅,真算起来大俗即大雅。
就算瓷器玉器、文房器物都是在文人雅士再用,可是烧制它们的那也都是景德镇的普通工匠。
她只说:“我的字不好。”
主要是珠玉在前,别说和永乐宣德款的沈度比了,许多宦官都写的比她好。她这东倒西歪、有些幼稚。
“我就觉得这字好的很,有古拙之意。”朱见深说,“我成化一朝的底款,日后都用这个。”
万贞儿摩挲着成化两个字,这是她写的成化,她写的……
瓷器好好保存,能历经千年,到时候虽然他们早已作古,但它们必会流传下去。
看着他俩卿卿我我上了,要不是万贞儿大着肚子,立刻就要进入少儿不宜的场景了。
万筝坐在一旁磕着瓜子:“又来了……又来了……”
见她还在,朱见深回头问:“你怎么还不走?”
“啊?”她茫然,“走?去哪儿?我今天不走,我今天睡这儿。”
“这是你睡的地方么。”朱见深摆摆手,“你要的那杯子就在外头,拿了赶紧走。”
“好嘞。”
她赶紧跑出去,果然看见桌上一个精致的绣盒,里面是一对鸡缸杯。
她连连怪叫,夜里都是抱着锦盒睡的,梦中都是黄金。
有人美梦连连,有人辗转难眠。
这一晚上,周误时都没怎么睡,心事重重一直等不到天亮。
索性趁着大家都还没起来,赶紧把收拾出来的包袱都搬到衙门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