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苏樱不解,递给福旺一只白瓷罐。
福旺将剩余脆哨、脆皮全部倒进罐子打包,“在外面没啥好的,小苏大人这点儿脆哨就送某吧!”
“唉!”宋玄羽满是心疼和懊恼,早知道该先下手为强!
自己没好意思开口,白白便宜福旺,直接打包!
果然脸皮厚,捞个够!
“嘻嘻,小苏大人,多谢!”福旺得意地揣着白瓷罐走了。
“阿姐!”小桃、阿棠眼眶红了,还想着晚上来偷吃,让人给打劫,好气!
“没事儿,没事儿,下次咱们再买五花肉做!”苏樱忙安抚两个妹妹!
“村里不是还有猪吗?明日我买一头,麻烦小苏大人整个全猪宴,多做几道猪肉菜,品尝品尝猪肉的魅力!”宋玄羽开口道。
于是让阿发去村里问问谁家的猪要卖,宋大人要买。
一年半正是出栏的时候,好几家都想卖,阿发选了最肥硕的郑四郎家的猪。
早上全村都听到大肥猪凄厉的叫声,从村头一直叫到苏宅,村里人忙完手里活儿,全都跑来帮忙。
苏家没啥男劳力,杀猪得好几个男子一起上手才行。
黄翠儿、阿花烧开水,阿发、黄翠儿丈夫,村里的几个汉子杀猪。
孩子们也不上课了,全都来看热闹。
会做饭的妇人来帮忙做饭,中午宋玄羽请全村人吃刨猪汤。
之后忙活一个下午,炸酥肉、梅菜扣肉、夹沙扣、水晶肘子、卤猪蹄、脆皮五花肉、鱼香肉丝、蒜泥白肉、水煮肉片…
苏樱带着妇人们做了个全猪宴,摆了满满一桌。
“来,诸位请、请!”宋玄羽动筷道。
杨老汉一众村老、汉子们作陪,都没想到猪肉还能整这么多花样,举着筷子不知该如何下筷。
宋玄羽朝着脆皮五花肉去,昨天的脆哨意犹未尽,脆皮五花肉异曲同工,先从它下手。
村学的孩子们跟着享口福,吃的满嘴流油。
每一道菜都各有特色,竟不知哪一道菜是最好吃的。
“嗯,猪肉竟有这么多做法,城里酒楼、食肆竟未大力开发,着实可惜!”宋玄羽放下筷子惋惜。
配上美酒,这一桌全猪宴真乃人间美味!
“小苏大人,改日县衙举办一场全猪宴大赛,促进各酒楼、食肆开发猪肉菜谱,如何?”宋玄羽问。
“甚好!”苏樱笑道,“梧县前年养猪不少,如此一搞,只怕猪肉大涨!”
“这不正好?有赚头百姓才肯养!不然忙活一年为了啥?”宋玄羽道。
第436章 三生有幸
“这便是白叠子?就这么种?”宋玄羽看着木格子里的秧苗,甚是不解。
长在深宫禁苑的奇花异草如此娇贵,真的适合推广?
“这是育秧,跟田里的稻谷一个道理,需要育秧增加成活率。”苏樱解释。
“这个麻烦,若大面积推广,得用多少木格子?有没有简便的法子?”宋玄羽问,
“有啊,真要大面积种植,就跟稻谷一样,用一块地播种,秧苗长个月余,再挖出移栽。
起沟垄,按一定间距栽种,棉花开花后结籽,之后长出白色纤维,差不多秋天可收获。
纤维可纺织成纱,再织成布匹,籽实不单是种子,也可榨油食用。”苏樱侃侃而谈。
“可食用?”宋玄羽眼睛瞪大,“如此说来,白叠子也算得上全是宝!秸秆还能当柴火烧。”
“算是吧!”苏樱笑。
“听闻这里有改进的新型纺织机、缫丝机?”宋玄羽眼睛一转道。
“有,怎么你们邢州没有?”苏樱奇怪。
这些早就传回长安,难不成朝廷并未引起重视?
“哪会传那么快?将作监、工部有图纸传出,不过没走出三百这里,市面上根本看不到实物,更别说图纸。”宋玄羽苦笑。
早被某些人收拢在手中,在自家庄子里用,不许外传,无形中阻碍先进、改良设备的传播。
“州府工坊有图纸,我只是示意图,工坊是多次试验、调整后的…”
“不用,我看看实物就成!”宋玄羽打断道,琴棋书画、骑射皆不在话下。
有实物就能画出,测量实物,标注尺寸,多简单!
“呃,家中便有,一会儿便能观摩!”苏樱发现自己脑子也有不转弯的时候。
“多谢,几年后,邢州便能发展成白叠子之乡,再开办大型纺织厂,生产、加工一条线!”宋玄羽眼里闪着亮光。
“呃,宋大人,种植没问题,纺织的话不成!”苏樱摇头。
“为何?邢州地广,千里沃野,适合种白叠子,人口聚集,交通便利,陆路、水路皆极为方便。
纺织成纱,织成布匹,可让多少百姓有活钱挣,也成为邢州招牌,就像梧州这般。”宋玄羽坦言。
“我知道宋大人的意思!”苏樱微笑道,“宋大人难得一见的实干之才!
但纺纱不行!不单邢州,包括整个河南道、河北道,皆不成!”
“为何?为何不能纺纱?小苏大人,莫非这里面有说头?”宋玄羽很善于捕捉关键词。
“因为气候!河南道、河北道阳光充足、气候干燥,很适宜白叠子生长,棉纤维长,有韧性。
但气候干燥,导致纺织时棉纤维脆弱、易断,纺织的纱线耗损大,且纱线易断裂,棉布不结实。”
苏樱很欣赏这位目光长远的县令,从白叠子能看到几年后的发展趋势,不光是着眼于眼前。
“哦,纺织还跟气候有关?”宋玄羽又学到新学识。
“按小苏大人所言,纺织宜在气候湿润之地?江水、湖泊居多之地?”
“对!纺织最佳地为江南,将来会形成河南道、河北道种植兴盛,江南道纺织兴盛的局面。”苏樱点头。
“难怪!”宋玄羽沉默片刻。
“难怪高昌白叠子历史悠久,却未开能开发白叠子用途!大抵是被气候限制住。”
白叠子不是一年两年,在高昌应该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甚至更久远,一直作为贵族的观赏花养植。
高昌真是可惜,守着这么个大宝贝,却不会用!
宋玄羽心中火热,好想驰骋沙场,扫荡西域,将高昌纳入大唐版图。
“不过纺织机纺织蚕丝也是极好的!”苏樱鼓励道。
蚕桑业起初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一带,随着历史发展,逐渐南移。
安史之乱后,经济中心南移,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极大刺激南方蚕桑业发展。
多方因素作用,蚕桑业发展成黄河流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流域、四川盆地三大地区。
唐初河南道、河北道的蚕桑业还相当兴盛,改良后的缫丝机、纺织机在北方也很有实用。
“多谢!”宋玄羽拱手道,“可否方便参观你的彩丝蚕?”
“请吧!”苏樱带着两人来到老宅、
院子角落一大块空地种了甘蔗,全是孩子们自己倒腾的,包括木桩外面都种了不少,苏樱没再管。
“哟,这甘蔗长得不错啊!”宋玄羽走近一看,是尺多长的甘蔗苗。
“孩子们想吃,自己种的!”苏樱见宋玄羽目光灼灼,“宋大人可是想带回北方种植?”
“呵呵,怕是活不成!”宋玄羽意图被看穿,讪讪道。
“不会,北方气候虽冷,将种植时间稍微后移至三月份便可,收获时间便在年底十一、十二月份。”苏樱回道。
“果真?”宋玄羽盯着甘蔗的目光更是挪不开眼,越看越喜欢。
“这南方作物,到北方能行?”
“待甘蔗收获,大人可采购一批送回北方试种,大致时间段三月,若气温尚未回升,可再往后延几日。
中间几个月南北气温大差不差,甘蔗应该能长成。”苏樱极力鼓动。
“甘蔗如何种植?听闻这里的甘蔗皆按照你的方法种植,长的粗壮、汁多甜度高。”宋玄羽动心了,决定弄一批到北方试种。
“一会儿将种植法写与你,走,你不是要看彩丝蚕么?”苏樱见宋玄羽忘了正事儿。
“哎呀,荒沟村里东西多啊!”宋玄羽起身。
“小苏大人,不若编撰一部农学书?女子官学、县学专科纳入,既可推广普及,又能给县衙培养专业人才。”
苏樱看着宋玄羽不说话,合着能者多劳?
“呵呵,小苏大人著书,将名垂青史!”宋玄羽意识到自己要求过多,忙奉上一记马屁。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噗嗤!”苏樱被逗笑,笑着摇头,“没发现宋大人蛮会驱使人!”
“呵呵,我若有小苏大人之才,何劳旁人动手!”宋玄羽笑道,“三生有幸,与小苏大人相识!受益匪浅!”
第437章 大地主
“你这蚕没啥不同啊!”宋玄羽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簸箕里的蚕儿跟别的蚕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