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是!多谢阿樱村老!”阿波他们欢欢喜喜回去。
苏樱将筛过的石灰粉撒在冬瓜糖、薄荷糖、冰糖、白糖上。
“你这是作甚?”福禧嚼着冬瓜糖,不解地看着。
“保持干燥,防止天热了糖化掉。”苏樱回道。
“?”福禧看看自己手中的冬瓜糖,“这还能吃?”
“一点点,怎么不能吃?”苏樱好笑,“你那冬瓜糖用石灰水泡过,你不也吃的好好的!”
“你刚才为啥不告诉他们?”福禧若有所思,总觉得不是苏樱忘了。
苏樱笑笑,“以后你自会明白。”
“明白啥?”宋玄羽、刘师爷大咧咧进来。
东张西望,看到福禧手中的冬瓜糖,两眼放光,“这便是冬瓜糖?”
“嗯,尝尝!”苏樱递给两位饕餮。
一口咬下,甜滋滋,里面有糖汁爆出,却又入口化渣,好像有东西,却又什么都没有。
“没吃出冬瓜味儿啊!”拿着冬瓜糖细看,淡绿色、指头粗细、硬硬的。
“再尝尝这个!”苏樱掰一块薄荷糖。
“这又是甚?”宋玄羽放进嘴里,顿时呆住,嘴里全是薄荷那股又冲又凉的感觉。
“这是什么?怎如此怪异?”宋玄羽喉间凉飕飕。
“薄荷糖!”苏樱给两人一样装了些。
“就知道不白来!”宋玄羽揭开盖子,看到冰糖、白糖、冬瓜糖、薄荷糖。
很是满意,也就这位小苏大人大方,外边可是千金难求。
“什么不白来?”门口响起福旺的声音。
“哎哟,我还以为你忘了呢!”苏樱笑,“你们是约好了不成?都挤在今儿来。”
“什么约好?我若再不来,都让你给送完了!”福旺一贯的阴阳怪气。
宋玄羽打量着福旺,身穿九品官服,怎么也姓福?
“来、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新任县令宋县令、刘师爷,这位是少府监掌冶署管事福旺福大人!”
苏樱给双方介绍。
“久仰、久仰!”双方拱手客套道。
“你们少府监都姓福?”宋玄羽看看福禧,又看看福旺。
“我们是同僚,同属福字辈!”福禧笑道。
福旺看到宋玄羽、刘师爷跟前的白瓷罐,默默扭头瞪了苏樱一眼。
“这些坛子里的都是你的,拿去吧!”苏樱当没看到福旺的瞪眼。
福旺打开,看到冬瓜糖不是红褐色,而是淡绿色,挂着糖霜,伸手拈起一根品尝。
口感纯甜,入口化渣,糖汁爆浆,却没有红糖那种沙沙的口感。
“嗯,不错!”福旺满意点头,也不生气了,对外面的人道,“都抬走!”
进来一群伙计,一坛一坛的抬出去。
“若是天气热了,撒点儿石灰粉拌匀,就能保持干燥!”苏樱凑近福旺低声道。
“真的?还能如此?”福旺眼睛瞪大。
“嗯,这些我已撒了些,能管些时日!”苏樱点点头。
“金风寨那边已学会,以后你可直接找阿公要货!这干燥法子只告知于你!”
“多谢!”福旺秒懂。
防着金风寨有人把技术泄密,将来即使能做出来,也不能在热天长期保存。
苏樱笑笑,终于把事情都安排妥当。
以后荒沟村、金风寨、福隆商队一旦拆开,制出的糖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今儿吃啥好的?”正事儿谈完,福旺巴巴望着苏樱。
外面的吃食依然是胡饼、蒸饼,有不少地方开始流行炸油条、蒸发糕、米糕,可没有苏樱做的好吃。
旅途劳顿,来到梧县,就想到荒沟村苏家找吃的。
“呃!”苏樱挠挠头,这些天忙制糖,精力没在吃上。
今日家中突然来好几位贵客,都没准备食材,很是为难。
“小桃、阿棠!”苏樱唤来两个妹妹,“去裴三叔家割十斤五花肉来。”
昨日裴家杀了猪,不知还有没有五花肉。
“嗯!”两个小丫头跑了,没一会儿带回来一大块五花肉。
“阿姐,做啥好吃的?”小桃好久没吃阿姐做的菜。
“脆哨!今晚吃面!去玩吧,要多等会儿!”苏樱笑道。
指挥黄翠儿、阿花揉面团。
自己把五花肉上的毛桩夹掉,肉皮在锅里烙了烙,洗干净切成指头大小的肉丁。
姜蒜切成末、花椒弄成粉末,加入盐、酱油、少许白糖调成酱汁。
切成丁的五花肉下锅,大火翻炒,爆出油后改成小火、微火慢慢熬。
熬出的猪油舀出来,直到肉丁变酥脆,倒入调好的料汁翻炒。
起锅时再加一勺醋,脆哨能长时间保持酥脆。
十斤五花肉只得一大碗脆哨和一小碗脆皮,剩余的全是猪油。
满屋飘鲜香味,随风飘十里,整个村子都闻到。
喝茶的几人越闻越饿,都不闲聊了,全围在灶台,眼鼓鼓的盯着脆哨、脆皮。
“小苏大人,此为何物!”宋玄羽明知故问。
“脆哨、脆皮,尝尝!”苏樱递过筷子。
几人不客气接过,各自夹起一小块,还滋滋冒油,吹吹放入口中。
鲜香、酥脆中带着酱香、椒盐、肉香味儿,那叫一个美!
第435章 全猪宴
“阿姐、阿姐!好了没?”小桃、阿棠在外面馋的不行。
“好啦,来尝尝!”苏樱回道,装了一小碗,“小馋猫,拿去吃吧!”
俩丫头端着跑了,坐台阶上,你一粒我一粒吃起来。
妈呀,太香了,酥酥脆脆。
“这猪肉没膻味?”宋玄羽连着吃了好几粒脆哨,脆皮,后知后觉。
“梧州养的猪都是劁了的,自然无膻味儿!”苏樱回道。
宋玄羽、刘师爷手一顿,默默瞥了眼福旺、福禧,两人恍若未听到,闷头吃脆哨。
“梧州的猪都是劁过的?是此地特有的养猪传统?”宋玄羽没想到养猪大有玄机。
“前年兴的,不过猪长得太慢,一年半才出栏,但劁了的猪,肉质鲜美,比羊肉好吃。”苏樱介绍道。
“小苏大人想出来的?”宋玄羽问。
苏樱笑笑,“味道如何?”
“梧县如今共有多少生猪?”宋玄羽问福禧。
“这个未统计,前年推广,到如今也不过一年半,应该不多。”福禧回道。
“这胡…”宋玄羽顿住话,不便当众点评前任,如今自己的顶头上司。
“回去,让各村报数,以后逐步扩大规模。”宋玄羽对刘师爷道。
“再给邢台老家去信,也让家里照此法养猪。”
苏樱惊讶抬眼,这是第一位如此重视养猪的官员。
前面卢照时提供了猪苗,在全州府推广,后续并未再跟踪,甚至都未统计。
胡县令就更不用说了,不反对,但也并未纳入工作重点,包括林县丞、其他各县都如此。
技术有推广,但并未将养猪提升高度,都是可有可无。
反倒是这位宋县令,吃了几口脆哨,就引起重视。
“劁猪技术全州府会的人不少,各县专门培训过,守军里的兽医都会这手艺。
宋大人统计生猪,作何打算?”苏樱想听听苏玄羽是怎么看待生猪养殖。
“猪不同于羊,羊必须散养,每日赶到外面吃草,没有大片草原不行,占用大量耕地,南方无法大片养殖。
猪不一样,猪可圈养,杂食,虽出栏慢,但可喂养之物多。
劁猪去掉膻味儿,肉质鲜美且肥嫩,属实比羊更实用。”宋玄羽侃侃而谈。
“咦,宋大人如此中肯,想来对牛羊猪多有钻研。”苏樱钦佩这位宋大人,见多识广。
“端看北方游牧者,何为游牧,皆为牛羊啃食草地。
我等汉人乃农耕为主,耕地是汉人生存根本,怎能因牛羊而浪费大量耕地?猪去掉膻味,便是最好的替代物。”
宋玄羽着实没想到这里还有这惊喜。
任期内把养猪业大力推广,做成继蜂蜜、茶油、红糖、豆制品、彩丝制品之后的又一岭南特色。
一旦发展起来,再开发各种猪肉吃法,要不了多久便会普及大江南北。
宋玄羽说着,手里筷子没停歇,“要是再有美酒,就更美了!”
煮的菘菜煎蛋面,翘头是脆哨、脆皮。
每人一大碗,全吃撑了。
“生猪养殖大有可为!”宋玄羽抚着圆滚滚的肚子叹道。
饭桌上几人边吃边聊,探讨养猪产业链有些啥。
猪肉、猪油,甚至猪粪还是极好的农家肥,猪的一身都是宝。
苏樱还提及猪鬃可制刷子,洗衣、刷漆等。
猪皮可食用,亦可制成革履,做皮衣、皮靴用,是另个一待开发的产业。
宋玄羽更是信心满满,庆幸胡县令给自己留了这个宝。
“我还有事,先告辞!”饭后福旺急着赶回县城,“小苏大人,再给我一个小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