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拿去吧!”苏樱用小坛子上,全部给福旺。
“就知道阿樱人美心善!”福旺笑嘻嘻道。
不忘把案板上的糖屑捡起放嘴里,凉悠悠、甜丝丝的感觉,真幸福。
“开春要五百斤!”出门时丢下一句话。
“你看都看会了,自己做!”苏樱可不想接这活儿,累死。
“没学会!”福旺是手残党,眼睛看会,手没学会。
第405章 满载而去
“咦,小桃你病啦?”牛小宝坐到座位,见小桃脸上鼓起一坨。
“呜呜!”小桃摇摇头,悄悄塞了一个东西过来,“给你!”
牛小宝张开手,是一块绿莹莹的糖块,眼睛瞪得溜圆,“糖?”
上次的冰糖就那一粒,念念不忘那纯甜味儿。
“嘘!”小桃压低声音,点点头,“薄荷糖!”
“啥糖?”路过的小伙伴耳朵尖,一下听到,“哇,真美!”
“什么!”“什么!”孩子们哪里听得,一下子围上来。
“小桃,好吃吗?”孩子们巴巴望着小桃。
“嗯嗯,好吃,冰冰凉凉的!”小桃说话时一股凉凉的气吹出。
“小宝!我们最要好,能让我尝尝吗?”跟牛小宝关系好的孩子套交情。
“我只有这一块儿!”牛小宝自己都没舍得吃呢。
“我尝一点点!就舔一下下!”孩子央求。
“你舔了我如何吃?”牛小宝不乐意。
“真笨!”阿棠看着捉急,“化成糖水,一人喝一口不就成了?”
“对哦!”于是孩子们呼啦啦跑出去。
阿棠无聊地趴桌上.
“给你!”小桃递给阿棠一块。
“不要,你自己吃!”阿棠没接。
昨晚姐妹俩回屋,你一块我一块分了。
小桃没舍得吃。
阿棠不吃睡不着,一会儿起来吃一块儿,一会儿起来吃一块儿,半夜愣是把自己那份儿给吃完了。
小桃吃过早饭,兜里揣了三块。
“快吃,不然没了!”小桃直接喂到阿棠嘴里。
“二姐,真好!”阿棠眉开眼笑。
“小宝,该我了,我还没喝上!”教室外孩子们围着牛小宝,争着品尝薄荷糖水。
“哇,好凉快!”喝到的孩子只觉喉咙凉嗖嗖的,浑身透心凉。
“上课啦!闹哄哄的做甚?”谢清韵突然出现,面色严肃。
孩子们呼啦一下全跑了,剩下牛小宝端着糖水碗站那儿。
“你不上课?”谢清韵拧着眉,板着脸,很能唬人。
“马上、马上!”牛小宝将碗中糖水一口喝掉,把碗放回厨房。
“先生!”下学后孩子们来找苏樱,“薄荷糖好好吃!”
“没了!”苏樱摊摊手,就几块。
“哦!”孩子们有些失望,特别是那些没吃上的。
“什么薄荷糖?”谢清韵凑过来。
“你们想吃?”苏樱问。
“嗯嗯!”孩子们齐点头。
“去摘薄荷来,另外挖几块老姜来!”那个时代吃糖不易,苏樱愿意满足孩子的愿望。
“诶,好勒!”孩子们呼啦啦跑出去。
“先生又制冰糖啦?不是说只一批吗?”谢清韵不解。
“福大人帮了忙,总得还人情!”苏樱笑笑,“白糖的制作麻烦,做红糖的!”
苏樱化了三块红糖,一半做薄荷味儿,一半做姜汁味儿。
摊凉后切块,一人一小块,沙沙的、凉凉的,跟白糖不一样的口感。
孩子们开心死了,小桃、阿棠吃过好的,对这种红糖味儿不感兴趣。
“我喜欢这种姜汁味儿的!”谢清韵钟情辣甜辣甜的姜汁红糖。
“嗯嗯,我也喜欢!”苏绿、裴玉真、王弗如几个大一些的女娘都喜欢姜汁红糖。
小孩子和男孩子们则钟爱凉飕飕的薄荷红糖。
黄翠儿夫妇在胡家有些地位,吃过几次红糖,比较淡定。
阿发、阿花兄妹这辈子第一次吃糖,幸福的要哭了。
这什么主家?仆从也能跟着吃糖!
“阿樱是怎么想的,弄出这味道?”韦氏轻轻咬着姜汁红糖。
“你们拿去吃吧!”杨春华把碗里剩下的给两位乳娘。
“谢夫人!”乳娘是穷苦人家出身,生了孩子,出来当乳娘,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喂米糊糊。
到了苏家吃上人生中的第一顿饱饭、干饭、各种肉菜,这会儿还吃上糖。
都不敢相信自己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二夫人把剩余的姜汁红糖赏他们,两人眼眶红了。
没舍得吃,用帕子包好,留着带回去给孩子吃。
“嗯,这姜汁红糖还行!薄荷味儿的还是差了点儿意思!”福旺品尝后点评,“让金风寨做一批姜汁味儿的!”
“我就不去了,你自己找阿公去!”苏樱想偷个懒。
“拿来!”福旺伸手。
“什么?”苏樱莫名。
“制法!”
“这要什么制法,添加姜汁不就成了?”苏樱晕哦。
“你别忽悠我!里面肯定有配比!快、快写!”福旺推着苏樱去书房。
派马车夫跑一趟金风寨。
阿德接到书信很是懵逼,他又不识字,写信有用吗?
好在蝶秀在荒沟村上了几天学,识得一些,磕磕巴巴看半天,认得认不得的字连蒙带猜,把意思猜了个大概。
“姜汁红糖?”阿德默了片刻,“咱们金风寨的、梧县的红糖都做成姜汁的!价格高一成!”
于是金风寨和梧县县城里的糖厂全部改成姜汁红糖,份量做了改动。
普通红糖是碗状,一块半斤。
姜汁红糖则一寸见方的小块,一次正好用一小块的量。
来进货的客商听到红糖提价,很不满意。
待糖厂的人拿出来请大家品尝,众人立马不说话了,纷纷嚷着要追加订单。
寒冬腊月,一碗热腾腾的姜汁红糖喝下,浑身暖洋洋。
马上过年,这可是送人的好礼!
城里的糖厂被客商们围得水泄不通,金风寨的也在加班加点生产。
几日后,留在榕县的商队买完红糖,都来荒沟村。
五百斤的纯酱油,一缸一百斤,运回去自己勾兑,至少能出一千五百斤的酱油。
客商们都很满意,这样运输起来方便、实惠。
每家又要了五百斤的蜂蜜,看上粉丝想要,苏樱一家给了一百斤。
得知这里新出姜汁红糖,又去县城进了不少,欢欢喜喜离开。
福隆商队除了在榕县进了两千斤,金风寨那里要了五千斤姜汁红糖。
荒沟村的五千斤粉丝、三千斤纯酱油、五千斤豆油、两千斤蜂蜜,再就是十斤冰糖!
见到有不少白糖,福旺涎着脸缠磨苏樱,又要去五斤白糖。
剩下的冰糖还想要,被苏樱拒绝了。
福旺把荒沟村、金风寨的货全部清空,商队满载而去。
转眼年三十到了。
第406章 特招
年二十八,长安城大雪纷飞,一片冰天雪地。
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不少贩子沿街售卖货物,好多人家门前已挂上红灯笼,喜气洋洋。
六学门前,聚集着不少人,不顾天寒地冻等着张榜。
有的是学子本人,有的是家中书童、仆从,双手揣在袖中,来回跺着脚。
“吱嘎!”太学府沉重的大门打开,几名博士拿着榜单出来。
“放榜了、放榜了!”早已等候的人一哄而上,往门口挤,“有我家公子吗?”
“退开、退开!挡住道怎么张榜?”张榜的博士大喝道。
拥堵的人群朝后退开,让出道。
博士往墙上刷浆糊,张贴录取榜,然后走人。
“别挤、别挤!我还没看到!”前面的人被挤得快贴墙上,乌泱泱挤作一团。
苏时彦、苏辰彦亦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目光在榜单中搜寻自己的名字。
“权彦,走!”苏伯彦叫住堂兄,“我们去找先生。”
苏伯彦、苏仲彦是复学,太学有曾经的先生,带着苏权彦直接去问。
考的题目不难,加上这一年的阅历,贴经、口试都很有见地、针砭,作答时轻轻松松,考官们都很满意。
“沾你们的光,今日进太学游览!”苏权彦玩笑道。
“你这话说的忒没意思!”苏伯彦道,“以三叔的资历,你不该进太学?”
唐代国子监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部分学生在招生时采取等级入学制度。
这部分学生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只需凭家族亲属的官职品级,按等就学。
正常入学考试指的是四门学的部分学生、书学、算学、律学的学生在进入国子监时的测试。
招收庶民中的优秀子弟,需要选拔出才能相对突出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