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补充入学考试是后期出现的一些学生为参加科举考试或为了在国学修业而参加的特设考试,叫‘补学生’。
国子监内部的例行考试有旬试、岁试、升格试、监试。
旬试每旬考试一次,每月分三旬,一旬为一周期,前八日学习,第九日考试,第十日放假。
博士为主考官,主要测试为贴经、口试等。
岁试是每年年底进行的考试,比旬试复杂。
升格试是指国子监内部的升学考试,即:四门学补太学生、太学生补国子学生,通过学业考试决定。
监试针对的是六学中每年通过学业考试并由博士上报国子监的学生。
由国子监祭酒和国子司业为主持者,考试形式与科举考试接轨,主要有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和明算六科。
各科都有具体的考试内容,为科举考试提供生源。
监试及第者由国子监祭酒上报至礼部尚书,与诸州乡贡、州县学生参与科举考试,明法上报至刑部。
苏权彦之前读的算学,这次考太学,参加的升格试,看自己学业可有退步。
就算考不上,以父亲苏老三的官职品阶,开年一样够格入太学。
包括挤在人群中看榜的苏时彦、苏辰彦哥俩,皆好胜心作祟,想凭自己本事升格。
三房堂兄弟都有资格入太学,将来学业突出,升格试通过就能进入国子学。
找到曾经的先生,一番寒暄,得知苏家几兄弟皆录取,成绩皆优异,苏伯彦更是名列榜首。
先生甚是遗憾,以苏伯彦的才学,不被耽误的话,这次参加升格试,绝对能考上国子学。
“无妨,大不了明年考,不过晚一年罢了!”苏伯彦并不难过。
虽然错过升格国子学,但这一年的阅历比在太学几年学到的更多、更有用。
辞别先生出来,太学府门口依然挤满人看榜。
苏时彦、苏辰彦哥俩早已不见人影,应该是去找昔日同窗叙旧去了。
回来这些时日,有不少旧同窗上门来找过。
那会儿忙着闭门复习,没空接待。
此时升格太学,凭本事考的,再见同窗,面子十足。
苏伯彦好笑,二叔家两位堂兄弟性子别扭,但也算要强,资质不算笨,这次考的还不错。
要是性子不那么拧巴,前景应该不错。
“走,咱们买些酒肉回去庆贺庆贺!”苏仲彦提议。
“好啊!”苏权彦附和道,心中大石放下,难得放松,快活快活。
哥仨买了羊肉、米酒、一些蔬菜,搭都亭驿马车回府。
“先生!”府上来了一大帮孩子。
虎子、谢晋安等被故旧认领的孩子都跑来苏府报喜。
黄天不负有心人,辛苦几个月,终于考上算学,孩子们很激动。
各凭本事考上,岭南的孩子也能跟长安学子一比高下。
“阿黑,你咋样?”苏伯彦问。
这里面就阿黑年龄最大,读书最晚,录取的可能性最小。
“呵呵,大郎先生猜?”阿黑憨憨笑着,嘴都快咧到耳根了。
“考上啦?”苏伯彦很是意外。
“先生、先生!我阿兄考的最后一名!刚好录上!”阿牛揭开谜底。
“哟!阿黑!厉害啊!”苏伯彦、苏仲彦、苏权彦都被惊到。
长安的学府,哪怕是算学,那也不是随便谁就能考上的!
每年就那么几十个名额,几百上千人报考,录取比例大致为十几分之一。
阿黑能击败那么多学子,除了幸运,苦功夫没少下。
“呵呵,侥幸侥幸!主考先生说了,我的经论差了些,但算盘打得好,又是俚人,情况特殊,特别录取。”
阿黑挠挠头,脸上通红,自己也考上长安官学!
算起来他属于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录取的。
岭南学子游学在长安引起轰动,没想到那么偏远、落后的地方,一个村学都能走几千里,一路求学。
单是那份决心、见识就远超官学里风不吹、日不晒的读死书的那些学子。
主考官特意问过阿黑,得知是金风寨未来头领,这一年才陆续接触念书。
为了考上算学,苦练算盘,愣是在一帮考生、主考官中独自绽放,超过所有人。
学会双手同时打双算盘,惊艳了一众考官和学生。
虽然贴经答的差强人意,但那份奋起直追的劲儿,令主考官们欣赏。
六学就需要有这股学习劲儿的学子激励激励!
商讨后向国子监申请,特招入算学。
第407章 双喜临门
苏府里热闹非凡,除了苏时彦、苏辰彦没回来,其他人都回来报喜,孩子们都考上算学。
请来的两位先生精通算学应试,对主考官的出题风格比较熟悉,辅导时很有针对性。
孩子们这一年从没有纸笔,靠用面筛装土习字,一点点汲取知识,十分珍惜学习机会。
苏伯彦几位学子真才实学,给孩子们授课不掺水,全是干货。
苏樱的天马行空、新奇知识让他们的思维不受禁锢,接触到同时代、同龄人接触不到的知识、思想意识。
出身底层,经历苦难,却一路游学,见识社会百态,见识阅历远超同龄人,
考试时贴经、口试、专业技能遥遥领先其他庶民子弟,成功霸榜。
“多谢先生!”孩子们躬身向两位先生道谢。
两位先生很是欣慰,这是他们带的最出息的一届,也是他们从师一辈子,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儿。
虎子、谢晋安、阿禾他们这些被故旧认领的孩子,故旧府上延请的更是名师,进步神速。
苏府请了几个仆从打理,此刻苏府里举杯欢庆,畅想美好未来。
秦方城看到自己三个外孙都考的优异,受伤的心灵受到几分抚慰,他秦家的种也不差!
穿着华服,喝着米酒、大口吃着肉,不用忍饥挨饿、寒风中露宿街头。
要是老婆子还在、儿子还在,一起住进这高门大宅,享乐人生该多好!
可惜儿子没了、老婆子也没了,自己一人独享这迟来的荣华富贵,忒没意思!
秦方城喝着米酒,哭哭笑笑,最后把自己灌醉。
苏府举杯欢庆的时刻,有人却在哭哭啼啼。
“阿娘!快救救我阿耶!”王之华找到婆母啼哭。
王端方被褫夺官身,流放儋州,卢侍郎两口子压住消息,没在家中提及。
朝中的王家人亦不会主动知会王之华。
还是王端方买通衙役,写了封信寄回长安,王之华这才知晓。
哭着找婆母想办法,毕竟她也是王家人。
王朝云默默喝着茶,心中一阵乱烦。
这二儿媳越发不成体统,只会哭哭啼啼,没主见,成婚半年,肚子不见半点儿动静。
从王端方的信中,才知被自己退婚的苏家女娘有多厉害。
竟然混上七品巡察御史,设计给王端方上套。
王端方的信只字不提自己干的缺德事,只说福隆商队是个圈套,他毫不知情被州府兵马拿下。
甚至矫造圣旨,让王朝云一定要想法直达天庭,为自己鸣冤,彻查梧州上下。
王朝云看完信,知道即使没有苏樱的设计,王端方也要被罢免,并不觉得意外。
意外的是王端方信中的苏家女娘,跟自己认识的好像不是同一人!
她印象中苏樱聪慧、博学多识,但绝对没有这种凌厉、狠辣手段。
不然也不会被退婚时羞愤不堪,出城没多远便倒下。
唉,若是这二儿媳有这手段、谋略该多好,这才是世家大族女子该有的范儿。
遇事不乱,有手段、有谋略,妥妥当家主母人选!可惜出身寒门!
王朝云对当初自己的决定开始怀疑,甚至怀疑自己眼神不好,丢了金子捡了坨屎回家!
“阿娘、阿娘!让阿耶快快上书,那梧州上下勾连,陷害我阿耶!”
王之华擦着眼泪,哭天抹泪地望着婆母,我见犹怜。
“好啦,哭甚?”王朝云重重放下茶盏,见不得这种寒门小户做派,这是王家出来的女儿吗?
“圣旨是圣上一月前下的!”王朝云也不隐瞒,“闹也没用!”
她可不想夫君再去惹眼,上次配合王端方,设计拉苏家下水。
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苏家屁事儿没有,自己这边把王端方蚀进去。
她自然不会告诉二儿媳这些内幕,二儿媳脑子不够用,说不定哪日就捅篓子。
“?”王之华呆呆看着婆母,“阿娘,你、你说什么?一月前下的?”
好半天王之华脑子才转过弯,敢情公婆早就知晓,却隐瞒自己,眼睁睁看着自己父亲被褫夺、罢免。
“阿娘,那派个人去儋州送些东西,岭南就够苦的,儋州更边远,一片孤岛,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