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阎立德接过图纸,是缫丝机、织布机,看到熟悉的字迹,惊喜道,“陛下,与之前的几样皆出自同一人之手?”
  天可汗笑笑,“正是!”
  “陛下,臣想见见此人!高炉法建成的冶铁炉,出铁量提高,纯度大为提升,燃料节省不少!”
  阎立德乐呵呵道,“臣还有许多问题请教!”
  “嗯,岭南道不久将出一样新建材,名唤水泥,掺上河砂、石子、水搅拌,可筑路,路面坚硬、干净。
  还可浇筑修建城墙、军事要塞,坚不可摧!”
  天可汗就喜欢阎少监这样埋头干实事的官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中层官吏,阎卿实干、能干,卢侍郎不务正业,掺和党争。
  看来是时候动一动位置,免得坐久了,闲的蛋疼,尽整事儿!
  第293章 自己离倒霉不远了
  “陛下!真有此物?”
  阎立德从未想过世间能有用浇筑法铺路、建筑城墙这种便捷之物。
  “即将面世!阎卿可要派人去岭南学习?”天可汗问。
  “要、要!呵呵,要是可以,臣想亲自前往!”阎立德甚是遗憾。
  秧马要定稿,手里还有皇后娘娘急需的缫丝机、织布机,想走走不了!
  瞧瞧人家司农寺卿,带着人直奔岭南,如今干得风生水起。
  “工部尚书何在?”天可汗看向前面几位大臣。
  “臣在!”工部尚书段纶出列。
  段纶,前朝兵部尚书段文振次子,前朝左亲卫,新朝太上皇女婿,驸马都尉。
  武德七年平定巴蜀,段纶自行其是,设官授官,掌握生杀大权,对上对下态度随意,得罪不少人。
  有人告发他谋反,太上皇派人调查,没有实证,调回京师。
  天可汗登基后,迁右光禄大夫、秘书监。
  从此闭门修道,不再与人随意交往,孜孜不倦搜集、翻阅历史典籍。
  开春升迁工部尚书,因关中大旱,授命前往名川大山祈雨,即将出行。
  “岭南道今为粮食专署区,除大力垦荒,梧州等地亦大举修路,用一种新奇技术,路面坚硬。
  工部可着人去学习,水泥面世后,改用水泥筑路,一并学成!”天可汗道。
  “臣遵旨!”段纶躬身道。
  “梧州筑路人乃苏步成之弟苏步青,出自工部,如此人才,听闻曾在工部做管事近十年。”
  天可汗又看一眼地上的卢侍郎,尸餐素位者也!
  “此人大才,臣恳请召回工部。”段纶闻弦知雅意。
  段纶刚接手工部,刚从天可汗口中得知此人是苏步成之弟,其余一概不知。
  但听得出天可汗对此人很是中意,很识趣的递话。
  “嗯,岭南道路艰险,此人留在岭南也是大用,擢升工部员外郎,领岭南道路建造之事!”天可汗沉吟后开口。
  段纶惊讶抬头,工部员外郎?这也、太快了吧?一个犯官,官复原职已是天大恩赐,还升职!
  一直趴在地上的卢侍郎也抬起头,心中大为不妙。
  工部员外郎从五品下官职,苏步青之前不过从九品上的芝麻小官。
  只会干活的老实头,竟然有一天平步青云!
  三省六部中,吏部、工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等设置为尚书一,副职侍郎一,下辖各司郎中一、副职员外郎一,下辖各主事。
  “嗯?段卿有异议?”天可汗反问,讥讽地看一眼地上的卢侍郎。
  “臣无异议!”段纶好像领悟到什么。
  自己仰仗天可汗得以升迁,干嘛要做拦路石?这卢侍郎惹了圣上厌恶,想来迟早要挪开。
  “司农寺少卿何在?”天可汗很满意段纶的识相,转而看向另一人。
  “臣在!”后面的司农寺少卿赵元楷出列。
  司农寺卿窦静不在家,筹建岭南道粮食专署区官署,督促岭南各州府全面推广两季稻,一年内回不来,赵元楷暂领司农寺诸事。
  虽然寺卿不在家,赵云凯没敢造次,因为寺卿大人很严厉。
  赵元楷前朝末凭门荫入仕,起家上郡东曹椽,善敛财,搜刮民财,奉献炀帝。
  前朝灭,投降新朝,任司农少卿,利用职权贪财聚敛,搜刮民财。
  被寺卿大人召集司农寺一众官员,当众责斥。
  “炀帝骄奢淫逸、贪渎民财,司农寺非得有你不可。
  陛下崇尚节俭,爱护百姓,你又有何用?”
  如当头棒喝,令赵元楷幡然醒悟,羞愧万分。
  “苏步成之弟苏步云,原司农寺太仓署丞,冬小麦种植有功者。
  现随寺卿筹建粮食专署区官署,擢升岭南道粮食专署区署令,着五品品秩!”天可汗金口玉言。
  赵元楷惊讶抬头,自己司农少卿为从四品上,下面各署令不过从七品下。
  刚才苏步成另一弟弟擢升从五品下工部员外郎,这苏步云的岭南粮食专署区署令却特设为五品品秩。
  原定的专署区署令品秩不过六品,一直没定下人选,现在不但定下人选,还提升官品。
  这是大赏特赏苏家,陛下何意?
  “少卿有异议?”天可汗斜睨赵元楷。
  “臣无异议!”赵元楷回神,躬身道。
  “吏部即日下官文,工部、司农寺接到官牒,尽快送达岭南苏步青、苏步云手中。
  岭南粮食、道路修建兹事体大,望二人不负朕所望!”天可汗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众臣道。
  退朝后众臣散去,回衙办公。
  段纶同情的看一眼卢贺洲,想到自己前车之鉴,忍住没把门的嘴,独自回衙。
  卢贺洲爬起来,失意地走在后面。
  去年用灭蝗一事踩苏家有多痛快,今日自己就有多狼狈!
  好在自己见势不对,赶紧认错,没再顶撞,不然,此刻自己定是褫夺官身,流放岭南!
  出来后与几位监察御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顾无言。
  唉!孽缘、孽缘!
  一次邂逅,次子对苏家女娘一见钟情,一心求娶。
  家中老母宠溺孙儿,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几番打听,得知苏家女娘有些名头,极其聪慧。
  便不顾门庭,上门求娶。
  出身太原王氏的妻子死活不同意,中意娘家侄女,一心撮合,一心要搅散与苏家的姻缘。
  一次女眷聚会,苏家那个没头脑女娘语出惊人,让王氏抓到把柄,一番运作后,监察御史集体弹劾。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堂上他必须态度坚决。
  原本以为苏家不过削职为民,却不想盛怒之下,不但褫夺官身,流放岭南,还牵连两个弟弟。
  当日被赶出长安,王氏着人追来,退还婚书,斩断与苏家的一切关联!
  卢贺洲没想到把苏家坑的这么惨,可木已成舟,他没有退路,只能往死里得罪。
  今日突然苏家翻盘,他心中不安,极力阻拦,却不想差点儿把自己拖下水!
  现在回想,不禁懊恼,家中有长子撑着,次子聪慧也罢、纨绔也罢,都随意。
  偏偏王氏要强,与老母亲斗法,害苏家无辜倒霉,整出那么大的动静。
  如今反噬,只怕自己离倒霉不远了!
  第294章 又得闹腾
  先不说将作监、工部着手安排人前往岭南。
  不过半日,苏家的消息传遍长安城。
  原来这一年来岭南的异动皆出自原长安县令苏步成家,如今圣上急召回京,解决关中大旱。
  受惠于苏步成的那几个乡的百姓最高兴,虽然收成少了些,总归还有点儿,勉强能糊口。
  那些没跟着苏县令灭蝗的,庄稼颗粒无收。
  尽管官府出手赈济,可杯水车薪,而且是有偿还利息的。
  这一对比,无比感念当初苏县令苦口婆心,上门动员他们灭蝗。
  苏县令被流放,百姓们吓得不敢再灭蝗,眼睁睁看着庄稼被蝗虫祸害。
  如今苏县令回京,是不是意味着灭蝗无罪?
  没人敢明晃晃的说破,但村民们眼中都闪着光。
  京兆府尹李弘时扬眉吐气回到京兆府,苏步成回来,十有八九会安置入京兆府。
  会安在哪个位置呢?李弘时不免好奇,天可汗如此大张旗鼓弄回来,绝对不是摆着当吉祥物。
  旱情怎么解决?工部尚书段纶这两日启程,拜名山大川,为关中祈雨。
  老天不下雨,谁来都不好使!故而苏步成回京,应该还是为着灭蝗。
  李弘时闹不明白,为何天可汗要启用苏步成灭蝗?不是说对神明大不敬吗?
  左右相不可能说动天可汗,当初没谁敢顶着天子盛怒劝诫。
  都知晓灭蝗真正触怒皇帝的点在哪里,大家都不说破。
  再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县令,不值得各位重臣堵上自己仕途,为之冒风险袒护。
  这天下能让陛下听进去的,唯有皇后娘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