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不过他能在岭南改过自新,立下如此奇功,二郎胸襟宽广,不妨再给他机会?让他物尽其才,可好?”
  “陛下,今年关中又大旱,还有几个州又是蝗灾…”房玄龄适时插话,欲言又止。
  “二郎,这苏县令有此奇才,不若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长孙皇后接住话。
  “观音婢!”天可汗纠结,让苏县令去治理蝗灾,不是明摆着打自己的脸么?
  “你们退下吧!”长孙皇后笑笑。
  命韦叔同、李仲淹退下,只留下房、杜两位重臣。
  “二郎,蝗灾不容小觑!”长孙皇后道。
  “观音婢!蝗灾不是天谴吗,一定是我哪里没做好,上天派来警示,若灭了蝗虫,上天岂不是更怒?”
  玄武门之变不但是太上皇心中永远的痛,又何尝不是天可汗一生背负的枷锁?
  “二郎,你做得很好!满朝大臣看得见、天下百姓看得见,你施仁政,令百姓安居乐业!威加四海!
  试问,自古以来能有几位帝王做到?这样的明君还要被天谴,那是老天眼瞎!
  既如此,我们为何还留着蝗虫?让无辜百姓一年收成化为乌有?”
  “可这天灾真的能控制住吗?”天可汗心中动摇。
  在水灾、旱灾、蝗灾、霜灾、地动这些天灾面前,人的力量很渺小,很无奈,根本无力对抗。
  “二郎,不试试怎知晓?您是真龙天子,蝗虫与黎民百姓,你庇护哪一个?
  都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既如此,为何让蝗虫肆虐,为害天下苍生?
  明君怎能眼睁睁看着蝗灾泛滥,让百姓没饭吃,流离失所?
  任由蝗灾肆虐,非明君所为,长此以往,国家危矣!”长孙皇后缓缓道。
  “陛下,娘娘所言极是!”房玄龄躬身道。
  “克明,你呢?”有人赞同,天可汗心中有了信心。
  “陛下,臣闻去岁长安县有收成的几个乡,皆出自苏县令带人灭蝗过!
  如今关中大旱,蝗灾延续,另又有五个州因旱情引发蝗灾,臣以为可召苏县令灭蝗!
  若施行及时,兴许今年庄稼还能有收成!”杜如晦回道。
  刚才韦叔同瞥他一眼,玲珑九窍的他瞬间明白荒沟村苏家何许人也?
  苏步成妻杜氏出自他杜家,同为杜氏,有如此奇才,未来不可限量,自然愿意推一把。
  有皇后在,不是去岁盛怒下的天可汗,两位重臣这才有机会劝解。
  不是杜如晦势利,实在是与苏家没走动过,只是有印象,苏步成妻出自杜家。
  韦叔同那一瞥是求他救人,救那位苏县令!
  不顾自己身家也要救的人一定是个值得救的人!两位特使口口声声荒沟村的事真实。
  再想到去年整个京师遭受蝗灾,就长安县下有几个乡还有点儿产出。
  如此一想,苏步成实在是大才,有见识、有胆量,敢为人先。
  “如此…”天可汗斟酌。
  用何说辞,让自己体面,还能将苏县令重新启用?
  “陛下,苏步成在梧县腐土肥田有功,善治理,臣建议酌情调回京兆尹,解决关中旱情。”房玄龄提议道。
  解决关中旱情只是一个托词,真正要解决的不止旱情,主要是蝗灾。
  “可!”天可汗应允。
  于是中书省拟旨,以腐土肥田之功,免去苏步成之罪,急召回京师。
  第292章 显着你了
  “…苏步成即刻入京,解决关中旱情!”内侍当着一众朝臣宣旨。
  什么?腐土肥田法是原长安县令苏步成所为?还有那些粉条、茶油、蜂蜜,江东犁、脚踏打谷机、高炉法冶炼、算盘等等!
  一众大臣全都惊呆了!这!在长安时默默无闻,流放岭南反倒开了悟,不停冒出新奇!
  “陛下,苏步成冒犯蝗神,此人该严惩不贷,切不可姑息、纵容!”堂下有人出列。
  天可汗定睛一看,工部侍郎卢贺洲。
  “卢卿何出此言?苏步成冒犯蝗神,流放岭南已受惩戒,然苏步成不等不靠,逆流而上,在艰难环境中改变岭南,政绩累累。
  今关中大旱,急需解决,苏步成善治理,朕念百姓艰难,宣召急用,卢卿如此激烈反对,何意?”
  “陛下,此等对神明无敬畏之心者,该弃之不用,以正视听、以正朝纲!
  在长安县治理毫无功绩,到岭南不过一年,硕果累累,说明此人居心叵测!
  陛下,慎用!”卢贺洲言辞恳请,一片肺腑。
  “臣附议!”又有不少人出列,是当初集体弹劾苏步成的监察御史们。
  天可汗不动声色,眯着眼睛看着这帮人,可真齐心!
  一个小小长安县令,竟令监察御史集体出动,如今又集体阻止!
  这回天可汗看得真真的,有了皇后的劝慰和安抚,天可汗心中没有暴怒,很平静。
  心态平静,站在旁观角度再看,顿时看出端倪。
  小小县令,何以劳驾这帮监察御史群策群力剿灭?只怕当初的弹劾藏着猫腻!
  “如此,众位爱卿,可否推荐一位善治理者来解关中大旱?”天可汗反手抛出问题。
  堂下顿时一片安静。
  “卢卿,你呢?可有人选推荐?”天可汗心中冷笑。
  “回陛下,臣居工部,人才遴选乃吏部本职,臣不敢逾越!”卢贺洲恭顺道。
  “苏步成即吏部遴选,卢卿如此激烈反对,想来有更优人选,不妨大胆推荐!”天可汗似笑非笑看着工部侍郎。
  这卢侍郎平日不哼不哈,几乎是隐形人,怎么在这事儿上如此坚决?工部侍郎与长安县令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到的!
  “回陛下,臣无人选!臣恳请陛下为天下百姓,收回成命!”卢贺洲大义凛然。
  “放肆!”天可汗被激怒,“朕不为天下百姓,召苏步成何为?卢侍郎如此曲解朕意,莫非也想去岭南走一遭?嗯!”
  “臣不敢!”卢贺洲吓得咚地一声跪下。
  监察御史们集体失声,天可汗说一不二,气头上顶上去,真有可能成第二位流放岭南的犯官!
  “哼!”天可汗一甩袖,不屑地看着堂下跪趴之人。
  以为多有骨气,能硬刚到底,不过尔尔!
  事急从权,昨日圣旨就拟好,走完所有流程,派人快马加鞭去宣召。
  今日朝堂上不过走过场,根本不需要众臣同不同意!
  却不想竟然炸出某些人!看来当初的集体弹劾,不是那么简单。
  天可汗不想去深究,无非就是门阀世家的打压、以及党争,再或者是苏步成挡了某些人的道。
  捉住把柄,往死里整,想到自己被当枪使,天可汗心中大不悦。
  决定暗中查寻弹劾苏步成始末,他倒要看看谁在里面捣鬼。
  京兆府尹李弘节看着跪在地上的卢侍郎,冷嗤一声,暗骂,“显着你了!左右相都没说话!”
  (备注:唐都长安,初称京城,置雍州牧,以亲王充任,如太宗、中宗、睿宗为亲王时曾任雍州牧,一般为遥领,政务由别驾(贞观末改为长史)处理。
  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牧,改长史为京兆尹,实际执掌政务。
  为便于读者阅读通畅和理解,此处借用“京兆府尹”替代当时的“雍州别驾”一职)
  苏步成是他治下长安县令,出身寒门,在几个县流转十数年,因实干之才擢升为五品长安县令,任职期间兢兢业业。
  贞观元年冬,京城无雪,苏步成便上书,担忧明年京城大旱。
  越明年,担忧成真,蝗灾显现。
  苏步成又上书灭蝗,被他按住不发,从古至今,从未有朝廷大举灭蝗举措,这是要捅天!
  后苏步成私下灭蝗,他听之任之,装聋作哑,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稀里糊涂过吧!
  却不想被人捅破,最终落得个流放岭南的结局。
  李弘时甚是惋惜如此能干的下属被褫夺,可他也不敢吱声。
  要真的追究起来,他这个上司也该受连带责任,监管不力!
  却不想一年时间,这苏步成又要杀回长安,真好!要是没有跳梁小丑蹦跶出来恶心人就更美妙!
  今日天可汗没有被激怒,很冷静!
  李弘时蛮希望天可汗盛怒,将这位卢侍郎也送去岭南改造改造!
  “阎爱卿,秧马可有试制出来?”天可汗看向队列中的阎立德。
  “回陛下,已研制出来,再改进些细节,便可定型!”绯色官袍的阎立德出列。
  “嗯,尽快定型,早日下发各地,争取明年开春全面推广开!”
  天可汗和颜悦色,完全无视地上跪趴着的工部侍郎。
  “是!”阎立德躬身道。
  “这里又有两张图纸,皆出自岭南苏步成,阎卿尽快打造出来,皇后想要亲自试试!”
  说此话时,天可汗有意无意瞟一眼地上的卢贺洲,将图纸递给身边内侍,内侍转交阎立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