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如此一想,李弘时瞬间悟了,一定是皇后娘娘!
“大人,听闻长安县令苏步成要回京?”刚进京兆府,便有人急忙来打听。
“嗯!”李弘时瞥一眼,下属们目不斜视忙碌,其实皆尖着耳朵在听。
“大人,可知苏、苏大人回来作甚?官居何位?”问的人跟着李弘时,亦步亦趋。
“不知!圣上没说!你打听作甚?”李弘时背着手,打量对方。
“无甚、无甚,替苏大人高兴,替苏大人高兴!”那人讪笑着离开。
“高兴?哼!”李弘时冷嗤。
长安县令位置一空缺,多少人盯着,客气的请吃饭,不客气的颐指气使,让安排某某某进去。
搞得京兆府好似他家的,自己这个京兆府尹是他家一条狗。
那几日李弘时烦不胜烦,谁也没搭理。
你们要运作找吏部闹腾,别找自己这个府尹,丫鬟管钥匙-当家做不了主。
吏部也不是傻的,实干的苏步成没落着好,再派遣的,必须与苏步成不相上下。
蝗灾、旱灾下的京师,不好治理,弄个草包,不是嫌自己命长么?
新一任长安县令安分多了,不莽撞,不出彩,也不折腾。
就是蝗灾、旱灾看着闹心,作为不作为都讨不到好,只能到京兆府哭穷,要各种赈济,也算是另一种作为吧!
苏步成归来,必定要挤掉某人官位,那些平日里浑水摸鱼的不免心慌,故而着急打探。
苏步青、苏步云还好,升迁的官职不影响工部、司农寺,这两人领职岭南,与京师各部无甚影响。
苏步成这是实打实的要挤掉某人位置,但都不知会落到谁头上。
这一下京兆府的人立马变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起来。
“夫君,这是咋啦?”过两日便要迎娶二儿媳,王氏这几日忙得天昏地暗。
为与苏家退婚,与婆母闹崩,如今二郎娶亲,婆母蛰居自己宅院装聋作哑、不闻不问。
丈夫失魂落魄回来,好似死了亲娘老子。
卢贺洲神游天际,默默坐下,两眼虚空。
“夫君、夫君!”王氏伸手在丈夫眼前晃动,卢贺洲无反应,转头问长随,“大人这是咋啦?”
“回夫人,奴婢不知,去接大人时便如此!”长随回道。
“没向旁人打听?”王氏拧眉看看丈夫,大难临头般瑟瑟缩缩,没往日的目空一切。
“回夫人,回来路上听到、听到…”长随欲言又止。
“听到甚,说呀!”王氏心急火大,一个个的都不省心。
“都说那个、那个苏大人要回来了!”长随一口气说完,低下头,不敢看主母脸色。
“苏大人回来?他回来关我们甚事…”王氏顺口道。
话音落突然意识到苏大人指的谁,眼睛瞪大,不敢置信,这样了还能回来?不过短短一年时间!
“长安县令?”王氏确认。
“应当是,听说圣上急召回京,为关中大旱一事。”长随把在工部听别家长随议论的告知主母。
“夫君,可是真的?”王氏摇晃着丈夫问。
“苏步成要回来了!”卢贺洲苦笑。
“回来就回来,怕甚?都流放岭南,难不成还要拖累我们卢家?退婚不应当么!”王氏稳住心神,嘴硬道。
那些暗中运作,寒门小户的苏家,有能耐能查出来?有啥好怕的?
“苏步云擢升岭南道粮食专署区署令,五品品秩,苏步青擢升工部员外郎,领岭南道道路修建。”卢贺洲喃喃道。
“甚?那两个不成器的弟弟擢升?圣上莫不是疯了不成…”王氏失声惊呼。
卢贺洲一下子捂住王氏口,“慎言、慎言!”
“夫君,发生何事?怎会如此?”王氏不解。
寒门低阶官吏升迁艰难,这种流放的,官复原职都难,前脚走,后脚就有人填坑。
赦免后给个编外闲职,已是天大恩赐,运气好等个一两年还能给到一个实缺,运气不好,等上五六年,兴许到死都等不来安置。
这苏家倒好,不但苏步成入圣上的眼,两个没有存在感的弟弟都得到重用,这不是因祸得福吗?
“苏家在岭南立奇功,江东犁、粉条,这一年从岭南流出来的,每一样都与苏家有关。
如此奇勋,天可汗怎会放着此人不用?”卢贺洲道。
“苏家女眷不日将回长安?”王氏抓住丈夫的手急切道。
卢贺洲没说话。
“狐媚子回来作甚?承业好不容易才应下这门亲事,眼瞅着马上成亲!若承业知晓,不是又得闹腾么!”王氏气得咬牙切齿。
第295章 新式算学
“先生,是这样吗?”孩子们拿着红糖大蒜水,不敢下手。
簸箕上的蚁蚕实在太小,就没听说过这么喂养蚕儿的。
“嗯,是这样,蚕儿小,稍微喷一下即可。”苏樱点点头。
“阿樱!”郑娘子把苏樱拉到一边,“你真舍得把这技术教出去?”
这彩丝蚕的价值不用说,谁都知道价值不菲。
还有红糖大蒜水肥蚕,难怪苏家的茧子又大又鲜亮,是真舍得下本!
郑娘子看着心疼,苏樱简直太败家,一点儿不藏着掖着,啥都往外捅。
“放心吧,阿姐,这些孩子以后都是彩丝蚕的管事、技术指导!”苏樱笑笑。
这些都是可靠之人,彩丝蚕即使规模养殖,也只在一定范围内养,不会轻易拿出去,需要不少人手,得及早培训出来。
第二季蚕子孵化后,苏樱不但公开教全村妇人,还把金风寨的蝶秀等几位能干女孩叫来学。
甚至把自家的蚕子让孩子们上手,不分男孩、女孩。
男孩也罢、女孩也罢,都能养蚕,学会了将来也是一门营生。
至于后面的缫丝、织布,向来是女性操作,需要心灵手巧,而且蚕丝忌讳十指粗糙。
男孩、女孩混搭组成一组,男孩们好奇得不行,家中母亲养蚕,从不让自己靠近。
生怕自己给弄死了,先生这里却让他们动手。
孩子们大气不敢出,手洗干净,桑叶切碎撒在面筛上,然后喷洒红糖大蒜水。
每组都有一个识字的女孩做组长,指挥大家干活,还要记录养蚕的整个过程。
现在每日的课程,识字课、算学、农学课。
荒沟村外的孩子大多数不识字,得从零开始。
故而初学班识字课从“天、地、人”教,算学课从“一、二、三”开始。
村里孩子在另一间教室学更深的课程。
农学课就是养蚕、下地除草、采摘桑叶、给甘蔗扒皮、割蜂蜜、学榨油等劳动课。
这批孩子幸运,都有一套笔墨纸砚和算盘,不像之前的孩子,用面筛装沙土习字。
颤抖着小手,喂完蚕儿,看着桑叶上爬满点点小黑点,卖力啃噬桑叶,孩子觉得好有趣。
“好啦,时间到,该上算学课啦!”苏樱招呼孩子们。
“呼啦!”孩子们跑回教室。
初学班由杨春华教,深度班由苏樱教。
苏樱在黑板上写了奇怪的字,孩子们静静看着,不知这是啥。
“今日我们学新的东西!”苏樱开宗明义。
“这是新的算学,黑板上写的是数字,是另一种表述,叫阿拉伯数字。”
珠算只解决运算速度快,但解决不了纸面计算时的书写问题,中式数字不方便复杂计算,更不方便用竖式计算等。
纠结许久,苏樱决定传授阿拉伯数字,有了它,可用来做新的记账方式,比老式账目更一目了然。。
“0、1、2、3、4、5、6、7、8、9!”苏樱每念一个,便在下面书写对应的中式数字,让孩子们一看便懂。
读了差不多一年的孩子,理解能力强,苏樱写完,孩子们便记住。
“先生,这种数字有何不同?”有女孩问。
“当然!”苏樱点头,“来,裴玉瑶你上来。”
提问的裴玉瑶上来,她是裴四郎的女儿,与裴玉真是堂姐妹。
“你写三百二十一。”苏樱微笑道。
裴玉瑶写下,“好啦,先生!”
“嗯,再看看我用阿拉伯数字写的!”苏樱随手写下321,问道,“大家看看,有何不同?”
孩子们看着裴玉瑶写的,再看看苏樱写的。
“先生的短而少,简便且书写速度快!”
“对!”苏樱表扬道,“还不止!,还有运算速度。”
“为何?先生,不是有算盘吗?”孩子们不解。
“若无算盘,我不用算筹,一样能很快算出来。”苏樱笑道。
随即在黑板上写了加、减、乘、除法几道算式,演算给孩子们看。
孩子们眼睛瞪得老大,第一次见算盘上的珠子运算,被具体的数字替代,还能看到演算轨迹。
“阿拉伯数字的用处不止数学运算,还能用来表达条理,比如我要表述的事情有好几件,可用1、2、3、4等逐一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