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杨春华足足吃了两碗,是这些天来吃的最香、最饱的一顿。
杨家两个儿媳,一同叫来吃饭,俩妯娌难得到苏家做客,以为只是吃好菜。
却不想还有好消息,若是愿意,虎子、阿木、阿桑可随福东家、胡二郎君出去游历。
俩妯娌连连点头愿意,舍不得是一回事儿,可机会难得,哪容得犹豫?
一迟疑机会兴许就落到别家!
谁不想自家娃走得远、飞得高?
村老们也来了,关系各家未来,不能厚此薄彼!荒沟村是一个团体。
原以为要等到孩子们长大,一路过关斩将才能到长安,却不想天降好事,在场之人无不激动。
“来,王老儿,吃菜!”杨老汉给王老汉夹菜,“机会难得,阿禾是个聪明孩子!”
王老汉吃的神不守舍。
他何尝不欢喜?可阿禾是过继过来的嗣子,给自己养老送终的。
跟着出去游历,自己有个头疼脑热咋办?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
可压着阿禾不放,他舍不得,多好的孩子,多好的苗子!
“杨守道,要你说!我的孙儿我只会为他打算!无需你多言!”王老汉眼眶湿润。
“哭啥,你这硬朗的身子骨,再熬个十几二十年没问题,到时阿禾带你回京享福,叶落归根多好!”
杨老汉拍着老亲家道。
支撑他们活下去的信念,除了孩子们,还有一个就是想叶落归根。
希望就在眼前,再坚持坚持,孩子们很快就长大成人,出人头地,重回长安指日可待!
第268章 下一个江南
翌日,胡夫人回县城。
“好好干!别想家!”村口,韦氏、郑娘子等几位母亲拉着自家闺女的手依依话别。
闺女凭本事到城里谋生,像男子一样做掌柜、账房先生,做父母的谁不骄傲、自豪?
不用跟自己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终日劳作。
“阿娘,女儿省的!”女娘们个个兴奋,像要展翅飞翔的小鸟,扑棱扑棱着翅膀。
“先生,我们走了!”谢清韵、裴玉真、王弗如、苏绿向苏樱拜别。
“好好干!加油!”苏樱拍了拍女娘们肩膀。
“每月你们有两日歇息,可回家看父母,两人一组错开回家。”
这是苏樱跟胡夫人商议的,女娘是聘用,不是卖身,应当有休息日。
“嗯,省的!”得知能每月回家一趟,女娘们更开心了。
“清韵,照顾好自己!”看着牛车越走越远,郑娘子大声道,眼眶通红。
“阿绿,照顾好自己!”…
母亲们看着走远的牛车,追在后面叮嘱。
“阿娘,省的!”女娘们纷纷回头挥手。
直到车队拐过弯消失许久,大家这才慢慢散去,各自忙各自的。
福忠、胡二郎参观粉条厂、榨油坊。
现在的葛根、蕨根、蒟蒻已经挖的差不多,产量越来越少,只剩两口大锅在煮粉条,院坝里晒的也没多少。
“这粉条怕是续不上了?”福忠看向苏樱。
“嗯,附近差不多挖干净了,边边角角种植的,还要等上一两年。”苏樱点头,一点儿也不着急,胸有成竹。
“那以后呢?不止你们荒沟村,整个梧县、包括其他县,粉条总量都在下降。”福忠问。
“那你们售卖情况如何?”苏樱反问。
“不如前面几月,其他地方也学会粉条制法,各地冒出许多粉条,没有以前好售卖,利润大不如前。”福忠回道。
苏樱笑了,“我们的目的达到了!葛根、蕨根、蒟蒻从南至北很多地方都有,售卖粉条带动更多人了解它们的吃法,天灾时能让更多人找到吃的。”
“以后不售卖粉条了?”福忠挑了挑眉,“那梧县百姓不就少了营生?”
“不是还有蜂蜜、茶油吗?”苏樱笑笑。
“这里十万大山,一年四季,光蜂蜜就有不错收入,秋季榨茶油,也有一大笔,再加上两季稻,百姓日子不会差。”
“那你们呢?”福忠不相信苏樱置办这么多家当就扔那儿,白白浪费。
“我们?还要烦请你们帮我们进些大豆,黄豆榨油、绿豆做粉丝,这些可是精品,价高利润高,专门售卖于富人。”苏樱说出后续打算。
“黄豆榨油、绿豆做粉丝?”福忠没想到苏樱这么规划。
“黄豆榨油成本会不会太高?绿豆也能煮粉条?”
“黄豆榨油后的豆饼还能点豆腐,至于豆渣,人吃或喂牲口,都是好东西,一点儿不浪费。
绿豆做出来的粉条更细、更晶莹,叫粉丝,口感更佳,耐储存,绝非葛根粉、蕨根粉可比。”苏樱介绍道。
“看来苏女娘早有成算!”福忠笑了,果然不会白白浪费这些家当,“大豆从外地运来,成本高,为何不在外地建作坊?”
福忠不解,昨日的冬瓜糖都让他们在外地制售,为何这个不?
“呃,暂时不考虑,成本肯定会高,售价高可弥补。
要想卖高价,必得物以稀为贵,一下子全面铺开,成本是节约了,但东西不值价,而且会推高大豆价格,导致供料严重不足。
不若先让我们荒沟村、梧县吃个饱饭,待三五年后,技术慢慢流传出去。”
“哈哈,苏女娘精明!若苏女娘经商,定是一把好手!”福忠心下佩服。
人家随便拿一样东西出来,都能挣大钱,却带着全村、全县,梧县遇到苏女娘真是三生有幸。
“你们这两季稻第一季都长这么高了!”福忠看着一大片的水田郁郁葱葱,感叹这里变化太快。
“是啊,再过月余就该抽穗扬花,真快!”苏樱叹道。
明日下地种豆,幸好家里的地早就翻耕晾晒好,只需挖坑、点豆、盖土即可,家里几个妇孺就能完成。
“要是家家户户农人都这般,我大唐就真的是国泰民安!”福忠看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道道。
“只要风调雨顺,朝廷仁政,国泰民安必定的!”苏樱笑,谁不想活在太平盛世?
一行人慢慢走在村道上,欣赏荒沟村的兴盛。
“你们这路怎么跟官道不同?”福忠进来时就一直疑惑。
怎么还有这种路?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我们用石灰、黏土、砂子混合而成的砂浆,里面用竹条做筋骨,铺设而成。”苏樱介绍道。
“女娘倒是巧妙,抹墙搬到修路上!”福忠明白了,“你们把山石去掉,修出道路,确实方便许多!”
上次来,全靠两条腿走,这次进来,车马直接到家门,还不带灰尘。
“不止我们,隔壁金风寨都在修路,整个梧县都在修路,只为更多人来梧县,进出梧县更便捷。”苏樱笑道。
“还是你们梧县厉害,事事走前头!路好走,客商自然愿意往这边跑。”福忠叹道。
“要是岭南都这么好走,不久的将来,岭南将是下一个江南!”
“快了!等个三五年,岭南道的两季稻全面种植,道路畅通,兴许比江南还富庶!”苏樱畅想着未来。
“岭南这路不好修!偏远、人稀少,不是人人都似你们荒沟村、梧县这般齐心协力!再说了有几个修得起你们这样的砂浆路?”
福忠爱上了这里,要不是有重任在身,都想在这里置办宅田养老。
“会有那一天的!”苏樱肯定道,“走,带你们去看好东西!”
“什么好东西?”福忠、胡二郎惊奇,这里还能藏着什么宝贝?
“跟我来!”苏樱带着阿棠、小桃上了马。
福忠、胡二郎、福旺各自骑马,跟着苏樱出了村,往青石山奔去。
从小道进去,远远就看到高炉冒着烟,十几个汉子在那儿忙活,个个满身灰尘,忙得热火朝天。
第269章 今年必定大发
“二叔!杨二叔、王三叔!”苏樱下马。
“阿樱,你怎么来了,这里灰尘大!”苏老二边挥手边跑来,不让苏樱他们靠近。
拍打掉身上尘土才过来,“福东家、胡二郎君!”
“你们这是作甚?漫天烟尘!”胡二郎好奇,烧石灰可没这么夸张啊。
“我们…”苏老二看向侄女,不知苏樱有透露多少。
“我二叔他们在试制一种新型材料-水泥,若试制出来,可用于砌墙、修路等,比村道的砂浆路更坚实牢固。”苏樱解释道。
“苏女娘的意思,这是将来用于岭南道的道路修建中?”福忠顿时领悟。
“是!这水泥不止道路建设、房屋建筑,包括城墙、军事要塞都可用它建筑,用钢筋做筋骨,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竟有如此神奇?”福忠、胡二郎惊呼。
就连一旁的苏老二都呆住,自己只想用它来修路,没想还有如此大用。
“当然,只是我大唐的铁产量太低,军备、民用尚且无法满足,又怎舍得用到军事要塞上做墙体筋骨?”苏樱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