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苏樱觉得福忠一定见过,自然得让他晓得棉花的好处。
真寻得种子,岭南不是最佳种植地,还需要通过司农寺到河南道、河北道、江南道推广。
“原来它有如此大用!可惜一直被当做观赏物藏在花房!”福忠喃喃自语。
让天下百姓穿上棉衣御寒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在宫里受苦那几年,底层宦官真的很难熬,没有御寒之物,更没有有取暖的木炭,全靠身体硬扛,那日子太难了!
若真的棉花普及,天下穷人就不怕过冬!
福忠心中火热,这一趟有太多惊喜。
“呃,其实还有一个地方也适合种棉花,而且棉花纤维最长,棉花质量最好!”苏樱添一把火。
“何处?”福忠一把抓住苏樱,眼神急切。
“西域!如今的高昌国一带,那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棉花纤维长、蓬松,纺纱织布、做填充物御寒都是上品!可惜…”
“可惜什么?”福忠好着急,能不能一下说完。
“可惜朝廷并未重视安西一带,只是军事设置,并未重视农业,若能在安西屯兵垦田,不但能收获大片的土地,种植棉花,还能将当地人融入大唐,而不是可有可无。”
说起这个,苏樱想起安西都护军孤军坚守的故事,悲壮又苍凉。
贞观十四年设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
安史之乱,唐肃宗为平叛,不断调集西北边军勤王。
安西兵常年与周边的异族势力争夺安西控制权,凶猛彪悍,骁勇善战,被大批内调。
安西兵对安史之乱平定起了重要作用,却大大削弱大唐在西域的势力。
吐蕃数次大举进攻,安西许多控制范围被吐蕃占领,吐蕃以和议为诱饵,要求大唐重新划分边界。
中间经历数次战乱争夺,最终安西成为大唐最后的飞地,无兵源、粮饷补充。
元和三年冬,古稀之年的郭昕(郭子仪侄子)率领数千残兵,与弃猎松赞亲率的十万虎狼之师展开生死决战。
安西唐兵全部战死,孤悬大漠西部四十二年的安西宣告陷落。
弃猎松赞打扫战场时,才发现,所有唐兵,皆斑斑白发!
而这些守护安西几十年的唐兵,没领过一份粮饷,死后也未被抚恤追封,无名无姓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后人只晓得的也就安西都护军这几个字!
福忠不解地看着苏樱从欣喜变得低落。
他能搞到白叠子,可他无权谏言啊!不懂政治,更不会知道百年后安西那一场悲壮的决战!
但苏樱说的话记在心中。
“我会尽快让人送来,不过今年种植期已过,要想看结果,只能待明年。”福忠遗憾道。
“无妨,手头事儿多着呢!”苏樱笑笑。
就这几天,既要种豆,还要晾晒蚕茧、缫丝、纺丝、织丝绸,还要做冬瓜糖。
“是啊!我明日得回去!家里的事儿怕是堆成山!”胡夫人也道,“幸好多了几个帮手,不然我得累死!”
“帮手?什么帮手?”胡二郎奇怪。
“村学里挑了几个聪明伶俐的女娘,算盘打的好,知书识礼,正好帮我分担杂务,这些都是学你阿耶他们!”
胡夫人显摆道。
“算盘?”胡二郎又晕了,自己不过出去几月,这里冒出好多东西,都是自己从未听闻的?
“来,给你瞧瞧!阿绿,露一手!”胡夫人笑道。
“是!夫人!”苏绿拿着算盘进来。
“咦,这叫算盘?”胡二郎拿过来打量,觉得跟什么很相近,想抓住却抓不住。
“对呀,比算筹便捷多了!速度极快!”胡夫人道。
“哦,明白了!我说为何上二下五!”胡二郎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算筹的用法吗?
只是用这样用珠子串成柱,比算筹便捷,而且运算位数更多。
“你弄的?”胡二郎问苏樱。
“算不上!钦天监里演算天时、历法用的,我不过搬来算日常小账而已!”苏樱笑道。
“我这出去转一圈,行万里路,以为见识大涨,却不想你这里日新月异,我又错过了许多。”胡二郎郁闷。
第267章 重回长安指日可待
苏绿当场演示给福忠、胡二郎看。
熟练地拨弄珠子,劈啪作响,报完数跟着出得数,
福忠原本还只是客套礼貌地点点头,到后面乘除法时,人坐不住了,“这般神速?”
“福东家不是见到了?”苏樱笑。
“这!苏女娘是如何训练的?”福忠知道肯定有专门的法子,不然不会这么快上手。
“加减、乘除有专门的口诀,这是我整理的教材,你们拿去用吧!”苏樱把自己新抄录的书册送福忠。
前面寺卿大人要走,自己抽空再抄录一份,又送人!
唉!手抄本真麻烦!
“这,与钦天…与某见过的算法口诀有出入,好些不同!”福忠觉得与自己见过的口诀大不同。
“这个没有特定的,只看实用、上手快!福东家看到的应该比较高深。
我这个适用于初学者、识字不多者,只要识数,都能很快学会掌握。”
苏樱这个可是千百年积累下来的集体智慧,简单易学。
“多谢!如此我还需要些算盘,可有现成的?”福忠又提要求。
“呃,现成的没有,不过县衙户曹马上开课,福东家不若也把掌柜们送去听课,县衙统一发放算盘。”
苏樱想到便捷之路。
“哦,女娘授课?”福忠问。
“非也,我兄长!这珠算简单易学,村学的孩子们一月便熟练掌握,这次还帮着户曹下乡收税粮。
女娘们都去了的,个个能干,不比男子差,不然夫人也不会看上,挑去用。”
福忠看着苏樱,总觉得话中有话,“女娘此话,想来男童也有不少优异者?”
“我们村学里的孩子个个聪慧,福东家可有意挑几个试试?读书识字,算盘打得好!
也不用付啥薪资,只需供一日三餐,有业余时间让他们看书。
于你多几个免费账房、小掌柜,于孩子们则是一场游学,见识名山大川,增长阅历,福东家,如何?”
苏樱临时起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自出生便窝在山里,读的书是手抄本,不如跟着福东家、胡二郎出去游历一番,看看外面的世界,长见识远比死读书重要,更直观、震撼。
“这…”福东家纠结。
只待河北道、河南道灾情一过,自己就可能回京,这庞大的商业帝国如何处置,是个未知数。
还带一群孩子,谁知会不会半路就召回京城?
能这么快建成庞大的商业帝国,除了粉条、蜂蜜、茶油、红糖这些炙手可热的商品外,
泉州港陈家族人也功不可没,沉没几十年,过得极为艰难。
借着福忠这股东风,憋了一股气的陈家顺势而为,一发不可收拾,如狼似虎,迅速扩张。
还有福忠曾经的那些宦官同僚,撵出宫没啥营生的,得着消息聚拢来,在河北道、河南道大展身手。
再加上天可汗、长孙皇后的暗中推波助澜,这商业帝国横空出世,势不可挡。
河北道、河南道的霜灾虽严重,但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
只待岭南的第一季稻收成,源源不断运送过去,百姓就能度过难关,今年秋粮一收成,那边的危情就彻底解除。
“福东家放心,若您不满意孩子们,游学可随时终止,有胡二郎君在,他必会妥善安置后续之事。”苏樱看出福忠为难。
“呃,女娘多虑了,你推荐的怎会是差的,我是担心…”福忠支吾半天,这个实在不好说,“罢了,就挑几个带上吧!”
从苏樱这里得了太多好处,这点小忙帮一下,不过顺手之事。
若有诏令,不还有胡二郎在么?
“如此,苏樱替孩子们谢福东家!”苏樱躬身道。
“多谢福东家、胡二郎君仁义!”杨老汉也起身道谢。
知道这是苏樱在帮村里的小辈们谋划未来!这一趟出去,不单是长见识,也是找机会与本家联系上。
有本家资助、托举,孩子们可少走不少弯路。
“唉,客气客气,举手之劳!白得的劳力!不用白不用!呵呵!”福忠笑道。
在众人期盼中干饭,酸萝卜鸭子汤上桌。
“哎呀,这酸味真开胃!”胡二郎舀了一勺汤品尝。
鸡鸭鹅禽类多为百姓穷人吃,富人看不上。
胡家算不上大富大贵,在梧县却是数一数二,羊肉为主,偶尔吃过一两次禽类,觉得难吃。
但今日这酸萝卜鸭子汤鲜香、爽口、开胃,天气渐热,酸汤拌饭,能吃三碗!
福忠、福旺乃阉人,没啥口欲,依然被这道汤惊艳。
难得的吃完一碗又添半碗,然后克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