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还、还有别的作物能做粉条?”王三郎愁眉舒展,忙问道,“啥?”
  “绿豆!”苏樱笑道。
  “真的?太好了!”王三郎欢喜道。
  “村里边边角角种了不少绿豆、黄豆,有几家按你说的轮种养地,不老少,这下又能忙一阵。”
  苏樱笑笑,这点儿哪够,还要麻烦杂货铺大量进黄豆、绿豆,黄豆榨油,绿豆制粉丝。
  这两种豆类,全身是宝,充分利用,一点儿不浪费,到时还有豆制品系列出品。
  到秋季又是茶油接上
  以后主打绿豆粉丝、黄豆油、茶油等精品。
  蕨根、葛根、蒟蒻粉条当时是村里穷,只能靠这些起家。
  通过普及,让更多穷人有钱挣,饥荒时有救命粮。
  (在此插一句,致敬中国魔芋之父何家庆教授!是他自费研究魔芋,走遍祖国山川角落,向贫困山区的农民推广普及魔芋种植,最终患癌去世。)
  “哎呀,阿樱,你这么一说,我、我突然不慌了!呵呵!”王三郎傻笑。
  其他劳作的汉子、妇人喜出望外,恨不能黄豆、绿豆立马熟了。
  “放心,创业初期艰难,最苦最累,咱们慢慢改进设备,尽量减轻劳动强度。”苏樱看着简陋的作坊,觉得太落后。
  “不累、不累!”大家齐声道,只要每天有进项、吃饱饭,这点儿累算啥。
  “阿樱,你刚才要说啥?”好半天王三郎才想起。
  “你和郑四叔你们做这个算盘要多久?”苏樱拿出图纸。
  “这用来作甚?”不是每个人都如杨春华见过。
  “取代算筹计算,我刚才听算筹课,计算太慢,不如用算盘。
  这玩意钦天监推算历法、天时的,咱们用来算账,比算筹快捷、方便。”苏樱借用杨春华的话。
  “这法子巧妙!”在场的人无不称奇。
  “用啥材质?”王三郎与郑四郎几个木匠琢磨着。
  最不好弄的是算盘珠子,要搓圆,中间还要钻孔,一架算盘要119颗珠子。
  “木质、竹质、石质、铁质皆可,看你们怎么方便制作。”苏樱无所谓,能用就行。
  “要多少?”王三郎又问。
  “呃,村学共有六十三个孩子,加上几位先生,嗯,做七十五架吧?”苏樱算了算道。
  还要给胡夫人、父亲、三叔各送一架。
  “嘶,那么多?”王三郎惊呼。
  刚才还愁没有制粉原料,这一下来个木匠活,得把他们几人干冒烟。
  “以后孩子们凭这一手算账本领,就能谋生,若有机会到长安考算学,也是一个长项。”苏樱笑道。
  “成,我们一会儿回去琢磨琢磨!”事关孩子们的未来,手搓冒烟也得给它搓出来。
  苏樱出来,站路口往村外望。
  刺史大人答应的脚踏打谷机怎么还不送来?眼看麦子泛黄,再有大半月,该收割了。
  “阿樱,瞅啥呢?”高氏在屋檐下摘菜。
  “我在看有没有人来,麦子要熟了,打谷机还没到!”苏樱叹道。
  “还早呢!不急,卢大人肯定会送来!”高氏气定神闲。
  “阿婆,你为何这般笃定?”苏樱笑嘻嘻的,与高氏拉呱。
  “咱岭南道不是粮食专署区吗?这事儿玩笑不得,他堂堂刺史,怎不知其中厉害?
  这会儿没到,必是有啥耽搁了,反正割麦子前定能到。”高氏道。
  “哇,阿婆,还是您看得透彻!”苏樱赞道。
  “呵呵,不过多吃了几年盐,算不得厉害,要说厉害,还得是你!”高氏说着起身。
  “走,送你一样东西,拿去做菜。”
  昨晚苏家送来一碗羊肉大葱饺子,几个孙子欢喜坏了。
  高氏匀了五个,给王老汉家送去。
  过继了阿禾,就是王老汉的孙子,亲家一场,有好的送一份,不多,是个心意。
  见到苏樱,高氏想起地窖里储藏的冬瓜,没啥送的回礼,拿冬瓜凑数。
  “阿婆,你家还有地窖?”苏樱跟着高氏来到屋后背荫处。
  小矮坡,一人多高的位置上有个洞口,竹编箅子盖住。
  “吃不完的菜蔬、菜干、种粮放里面。”高氏解开箅子敞气。
  顺着梯子往下走,几个缸子、坛子,地上堆着几个冬瓜。
  “来,拿去!”高氏搬起一个约二十斤的冬瓜,“没啥回赠的,送你大冬瓜。”
  “这、太大了,阿婆,吃不完!”苏樱抱着沉甸甸的冬瓜。
  “无妨,吃多少砍多少,不沾油不会坏!”高氏不管。
  冬瓜不切开,可放好几个月,若存放阴凉的地窖里,储存时间更久一些。
  吃时,整个冬瓜吃多少切多少,剩余的只要不削皮、切面不沾油,可放几天不坏。
  “谢谢阿婆!”苏樱抱着大冬瓜回家,早知道不在村口打望。
  “哎哟,你这是哪里搬的?这季节可不出冬瓜!”韦氏吓一跳。
  出去一趟就捡个大家伙回来。
  杨春华捂嘴笑,这是她阿娘种的,老稀罕了!
  收冬瓜时,还送了一个给自己,现在还在王家,不知吃了没?
  “阿婆送的!老大一个,我说吃不完,阿婆不管,非让我拿走!”苏樱甩着膀子,好酸,累死了。
  “你这丫头,这时节,送你冬瓜,可金贵了,你倒叽叽歪歪上了!”杜氏笑着戳了一下女儿额头。
  “我知道金贵!阿婆家都没舍得吃呢!”苏樱靠在母亲身上腻歪。
  这么大个冬瓜,光做菜吃,家里这条件,也就清炒、煮汤,浪费了。
  得弄成好吃的,才不浪费!弄啥呢?
  第237章 打谷机到了
  “阿娘、二婶、三婶,辛苦你们一下。”苏樱对仨妯娌道
  “啥?”仨妯娌看向苏樱。
  “把这冬瓜全部削皮,四分之一切成细丝,其余的切成指头大小的长条。”
  “啥?全切了?”杜氏惊呼,“这么大的瓜,哪吃得完?”
  “制冬瓜糖、和冬瓜馅儿,答应了兆彦、柄彦做好吃的。”苏樱笑笑。
  “阿樱,瞧你给惯的,柄彦快满十岁,还馋嘴。”韦氏嗔道。
  “我也馋了,正好解解馋!嘿嘿!”苏樱推着仨妯娌开动。
  杜氏、韦氏还纠结,杨春华已手起刀落砍成四份,一份切丝儿,剩余的切条。
  “二弟妹,你…”杜氏看得心肝颤,“你就惯着阿樱,这大一个,得费多少糖!”
  “大嫂,阿樱做的东西,啥时候亏过?”杨春华护着苏樱。
  很快冬瓜丝儿、冬瓜条切好。
  苏樱用木桶兑了石灰水,把冬瓜条泡进去。
  “为啥要泡石灰水?”三妯娌不解。
  “用石灰水泡一天,冬瓜变硬,煮的时候才不会软烂不成型。”苏樱将这桶冬瓜条放一边,盖上盖子。
  水烧开,冬瓜丝儿放水里焯一分钟,捞进冷水中冷却,然后装纱布里拧干。
  拧干后的冬瓜丝儿放入蜂蜜、红糖粉拌匀。
  小火倒入锅中慢慢翻炒,直到汁水熬干,成粘稠状,起锅。
  阿樱挑起一点儿,吹吹,放入口中,甜甜腻腻的,“你们也尝尝!”
  仨妯娌夹一点儿尝尝,很特别的口味,软软糯糯又甜又腻。
  “就这么吃?”杜氏问。
  “不,揉面做馅儿饼!”苏樱去翻面粉袋子。
  分别和成油皮、油酥,擀开油皮包裹油酥,再包入冬瓜糖馅儿,摁扁。
  面上刷蛋黄液,划两刀。
  锅里抹一层油,把馅儿饼放锅里小火烘烤,很快厨房飘出香甜气味儿。
  “阿娘,今天吃啥好东西?”下学的小豆丁们跑回来,全都冲到灶台。
  “阿姐,这是啥好吃的?”原来是阿姐做新吃食。
  “冬瓜馅儿饼!”苏樱用锅铲挨个轻轻铲起翻面。
  “阿姐,怎么今日又做好吃的?”兆彦问,他最爱甜食。
  “昨天不是答应你和柄彦,给你们做好吃的呀。”苏樱笑道。
  “可是昨晚已经吃了饺子了呀?”兆彦以为昨晚的饺子就是兑现的。
  “哦,那个是顺路买的,这个是特意为你们做的!”苏樱买肉是一家子好久没吃,改善伙食。
  与兆彦理解的不一样。
  不管哪种,反正有好吃的,孩子们很开心。
  静静看着,耐心等着,一刻钟后,挨个起锅,又开始下一锅,
  老太太也闻着味儿进来,灶头的东西比上桌的香。
  “来。你们尝尝!”稍微冷却后,苏樱给老太太、着急的小豆丁们分发。
  轻轻一咬,窸窸窣窣掉渣,里面是甜腻软糯的冬瓜糖馅儿,还能拉丝。
  嗯,乡村版老婆饼新鲜出锅!
  “哎呀,阿姐,真好吃!”小馋猫们欢呼。
  “兆彦、柄彦,你们给村长家送去。”苏樱捡了一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