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这颜料是胡夫人送的,没要钱!以后这技术不出梧县!”苏樱坐下,喝了碗温水,走了一天,渴死了。
  “胡夫人送?”杨春华诧异。
  “是啊,毕竟这事儿胡县令受益最大,所以不用觉得心中不安!”苏樱笑笑。
  三妯娌接过肉,切肉剁肉,开始一通忙活。
  小桃、阿棠给大家分米糕。
  “我要米糕!”老太太没要羊肉馅儿饼,馋白白胖胖的米糕,像个老小孩。
  大家齐动手,擀皮的擀皮,包饺子的包饺子。
  天黑尽时,苏家的炊烟飘出浓浓的羊肉大葱味儿,全村都闻到了。
  新鲜羊肉大葱馅儿的饺子,那叫一个鲜!
  饺子浮起来,几个小豆丁围着灶头,翕动鼻子,“真香!”
  “小馋猫!”苏樱挨着刮了刮几个小馋猫的鼻子。
  舀了一大碗,“兄长,麻烦给村长家送去!”
  “哎呀,阿樱,不用!”杨春华忙制止。
  “二婶,没事儿,有多的!给村长、阿婆尝尝。”苏樱笑笑,递给兄长。
  苏伯彦、苏仲彦兄弟俩打着火把往村长家去。
  “阿樱…”杨春华眼眶泛红,鼻子酸酸。
  “行啦,二婶,以后咱们顿顿吃肉!”苏樱笑道。
  “我省的!阿樱在,我们很快会有那一天!”杨春华笑着抹了抹眼睛。
  在苏家这些日子真的好幸福,一大家子,兄友弟恭、团结和气,热热闹闹,人气特别旺。
  第235章 算学
  吃过早饭,苏樱采摘桑叶。
  太阳出来,桑叶上的露水晒干,又是最嫩的时候。
  嫩嫩的桑叶,巴掌大,轻轻一掐,叶柄处冒出白色浆汁。
  要是有多的,苏樱都想摘一些做菜吃,还想摘一些晒干泡茶喝。
  家里的蚕多,得先紧着蚕,茶啊、菜啊暂时不考虑。
  别看桑叶不起眼,用途不小,不仅仅是蚕宝宝的主食,还有其他作用,
  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维c含量比橙子还高,蛋白质含量与大豆相近,可炒食、煮汤或做馅儿,甚至还能做桑叶凉粉。
  在药用上,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吃桑叶或泡茶喝,有一定的降糖效果。
  但体寒怕冷、慢性心衰等人群不宜食用。
  才两三天,蚁蚕就长大不少,灰黑色变淡了些,有米粒大小。
  很能吃,一天加三次桑叶,每天要清理大把大把的桑叶残渣、蚕沙。
  桑叶残渣、蚕沙沤烂可做绿肥,等到了4-5龄阶段,蚕宝宝的粪便用处更大。
  那个阶段桑叶在蚕宝宝肚子里充分消化,粪便中的营养成分含量高。
  收集起来去掉杂物,放在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加入水拌匀,发酵3-5天。
  将发酵好的蚕粪放通风透气性好的地方进行7-10天的腐熟处理,使蚕粪中的有机物充分分解、熟化。
  即成蚕沙肥,不能直接使用,需与其他肥料混合后使用。
  使用后要充分浇水,使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充分溶解,促进作物生长。
  蚕沙亦是一味中药,采集二眠到三眠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去掉泥土、桑叶碎屑即可。
  蚕沙做枕头还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背着桑叶回到蚕室,无人,很安静。
  三妯娌做完早饭,还要喂猪、喂牛、喂马,忙不过来。
  苏樱推开门,就听到若有若无的沙沙声。
  蚁蚕饿了,啃着簸箕里的干叶子,簸箕里已积了厚厚一层桑叶残渣。
  “真能吃!”苏樱笑道。
  需要换簸箕,将桑叶渣、蚕沙清理掉。
  新鲜桑叶取出,均匀摊在干净簸箕中,其中一个还喷洒一层红糖大蒜水。
  再将附着了蚁蚕的桑叶梗提过来,蚁蚕小,得仔细、轻柔。
  好一阵才弄完,把桑叶残渣、蚕沙大致分开,桑叶残渣直接倒土坑里沤烂,蚕沙积攒在大木桶里。
  木架上挂着记录本,和炭烧笔,将时间、用量、生长变化一一记录。
  再到校舍,村学早已上课。
  女孩们多是识字、礼仪、女工。
  识字完,有的练字,有的练女工,偶尔说笑几句,课业轻松。
  男孩这边难度大了,四书五经必读、熟读、熟背,科考题取自四书五经,但引申出来的却是经世治国之策。
  即使是律学、书学、算学,也要熟读四书五经,并非一点儿不沾边。
  今天是算学,苏权彦授课,如何运算算筹。
  黑板上书写了几道复杂的计算题,孩子们拿着算筹计算,然后写答案。
  苏樱瞥了一眼,是两位数与三位数的加减法。
  孩子们第一次算这么复杂的,抓耳挠腮,桌上摆着算筹,横的横、竖的竖,运算速度慢。
  虎子、阿木、阿桑、柄彦等荒沟村的孩子还好,有前期基础,速度不快,但答案正确。
  金风寨阿牛一帮孩子吃力很多,没有前面的基础,对算筹的运算似懂非懂。
  拿着小棍棍在桌上摆来摆去,打脑壳得很。
  校舍一共五间,现在加了金风寨的七八个孩子,教室依然坐得下。
  阿牛他们住宿在大教室里,吃在村里的粉条厂,那里煮粉条的妇人顺便给孩子们煮饭。
  算筹是古人计数的一种方式,计算钱粮全通过算筹运算,运筹帷幄中的运筹就是指的算筹。
  用若干根相同粗细、大小的棍子摆放。
  一到五横放相应数目的算筹,六到九则横放一根算筹表示五,下方再放置与五之差的算筹,加起来就是该数。
  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清空。
  这种算法运算简单的加减还行,稍微复杂些,运行速度就慢下来,要是运算多位数乘除法,那速度更慢。
  苏樱突然觉得,与其费力学算筹,不如直接跳过学打算盘。
  算盘可完美解决算筹运算多位数问题,是古代算筹运用到一定阶段,为计算更复杂、运算更快而发明的运算工具。
  关于算盘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认为起源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也有认为是唐宋、还有认为是元代中期。
  不管起源于哪个朝代,苏樱知道,这会儿肯定还没推广使用,确凿记录的,明代广泛使用。
  祝掌柜来收货,拿着算筹捣鼓半天,苏樱不耐烦,用珠心算几下算出来。
  后面交货时,祝掌柜都懒得算,就见苏樱伸出左手神神叨叨、像道士掐诀一样,念念有词,很快报出数目。
  那会儿苏樱没想过教算盘,只想早点儿结完账,不想一大帮人干等着。
  这会儿见堂兄出的简单的三位数与两位数加减,孩子们就要一大把算筹,摆弄半天,速度实在慢。
  才觉得有必要教珠算,培养一批计算小能手。
  思及此,苏樱回到家,拿起炭烧笔在纸上画算盘,一个框架里有十七柱,每柱七颗珠子,被横梁分成上下两部分,上二下五。
  “哟,阿樱,又在画啥?”仨妯娌忙完,准备做午饭。
  “画算盘!”苏樱标注上尺寸。
  “算盘?做啥用?”仨妯娌凑过来看。
  “比算筹方便的运算工具,刚才见权彦兄长教孩子们算筹,觉得太麻烦。”苏樱解释道。
  “你这算盘咋用?”杨春华拿着图纸,“上面一颗是五,两颗是十,对吗?”
  “咦,二婶,你咋晓得?”苏樱惊奇。
  “嗯,少时在钦天监见过类似的,钦天监推算天时、历法用的跟你这个大同小异。”杨春华道。
  “只是没想到你用来算账,不过你这么一说,挺有道理。
  钦天监推算天时、历法相当繁琐、复杂,不得不用它,怎么就没人想到用来算账呢?如此多方便!”
  第236章 送你大冬瓜
  “王三叔!”苏樱来到粉条厂,王三郎几人正在捣蕨根。
  连着几个月的不懈挖掘,附近一片的葛根差不多挖没了,再要挖得等到秋天,新的葛根长出来。
  现在是春天,漫山遍野长出蕨根嫩茎,妇人们挖蕨根时,顺便摘了不少嫩茎。
  现在粉条厂都是蕨根粉,偶尔有点儿蒟蒻粉。
  采摘回来的蕨根嫩茎洗净焯水,可凉拌、炒食,亦可晾晒干做菜干,烧肉、炖汤、红烧皆可。
  “何事?”王三郎停下手中活儿,“阿樱,咱们这粉条厂怕是做不长久。”
  “谁说的?”苏樱问。
  “再是十万大山,咱们能采挖的只有村子周边,深山是不敢去的。
  一年就一季,咱们不可能无休止采挖,总要给它生长时间,就是种植,也要花两三年。”
  王三郎看着越来越少的产量发愁。
  “能做粉条的东西多了,还有其他作物,待蕨根挖完,正好切换,制新粉条。”苏樱回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