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唉!”小哥俩端着碗,哒哒哒往村长家跑。
今天的午饭稍微晚了两刻钟,桌上全是窸窸窣窣的掉渣声,酥酥脆脆、甜甜腻腻。
再配上稀饭、酸辣凉拌菘菜,挺解腻的。
老太太觉得好吃是好吃,就是费糖,想说什么还是忍了。
这日子,说不如长安吧,好些在长安根本吃不到,这里红糖、蜂蜜随便吃。
说比长安好吧,方圆十几里没人,最近的乡镇都有三十几里,每天干不完的活儿。
不管咋样,都比初到时的日子好多了。
第二日早上,苏樱检查冬瓜条,已经变硬。
把石灰水倒掉,清水清洗几遍,再清水浸泡。
“阿姐,又要做啥?”小豆丁提着书篮蹲旁边看。
“冬瓜糖!”苏樱道。
“冬瓜糖?昨天吃的馅儿饼里不是有吗?”兆彦嘴里还包着饭,含糊不清。
“不一样!”苏樱道,“那个是冬瓜糖馅儿,这个是吃着玩的。”
“下学回来就能吃吗?”小豆丁们好开心。
“还要等几天!”苏樱笑。
“上课啦,你们是想罚站不成?”苏伯彦拿着书本出门,冲小家伙们招呼。
“快!”小家伙提着书篮,嘻嘻哈哈越过苏伯彦,抢先跑进校舍。
晚饭后把清水浸泡后的冬瓜条倒进开水里煮熟,捞出沥干晾凉,裹上红糖粉装入瓦罐中腌渍。
三日后,瓦罐中不少糖水。
冬瓜条已腌渍成红褐色,连汁水一起全部倒入锅中,小火慢慢翻炒。
直到冬瓜条上的汁水收干,析出红糖砂,起锅晾凉。
红糖冬瓜糖不同于白糖制的,红褐色,肉嘟嘟的。
“好吃吗?”兆彦嘴里全是口水,真香。
“尝尝!”苏樱拿了一根,掰了一截儿放嘴里。
很甜,甘蔗的清甜与冬瓜的清香混在一起,没有白糖那么腻。
嗯,还算成功!
“这糖过年时肯定能卖钱!”杨春华觉得自己也变馋了。
“嗯,待秋天冬瓜熟了,咱村全制成冬瓜糖,卖到江南、长安,狠狠挣一笔钱!”苏樱很赞同。
秋天的冬瓜不值钱,加工成糖,可贩卖到各地。
只要是糖,就能卖大钱。
“阿樱村老、阿樱村老!”外面虎子在喊,还有不少孩子也跟着喊,很着急。
“咋啦?”苏樱出来。
“快、快!我阿耶叫你快去!那个、那个打、打谷机到了!”虎子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晓得啦!”苏樱回屋,抓了一把冬瓜糖塞给虎子,“拿着!”
虎子看着奇怪的东西,仔细装兜里,欢喜道,“谢谢阿樱村老!”
来到村口,十台脚踏打谷机已经卸下,十辆牛车在路边停着。
村民们围着打谷机看,这里摸摸、那里摸摸。
“仔细些,别弄坏了!”杨老汉大声喊着,“割麦子派上用场的,谁弄坏了,谁家没份儿。”
这一说,大家立马退开三步,生怕落到自己头上。
“阿樱村老来啦!”孩子们一路喊着。
“阿樱!”村民们亲切的喊着,让开一条道。
“你就是苏女娘?”牛车队领队的问。
“是!”苏樱觉得奇怪,特意等着,难不成还有事?
“这里还有一份礼,刺史大人赠送的!叮嘱一定交到你手上。”领队的指了指单独的一辆牛车。
几个大木箱,不知装的啥。
第238章 忙得焦头烂额
“天!”韦氏失态惊呼,忙捂住嘴。
几个大木箱里全是色泽艳丽的绫罗绸缎,在长安时都没这么富庶过。
这刺史大人莫不是疯了不成?送这么多!
“可能刺史大人好事将近!”苏樱看着箱子若有所思。
这些绫罗绸缎价值不菲,可制衣裳,亦可做硬通货流通,等同钱币。
这么重的礼,苏樱第一个想到的是刺史大人即将升迁。
其实,苏樱的猜测只对了一部分。
司农寺卿窦静临别前与卢照时长谈,天可汗对岭南道梧州寄予厚望,对粮食专署区的策略甚是满意,未再提及其他。
窦静跟随天可汗多年,知道哪些说得,哪些说不得,剩下的你自己去琢磨。
当然琢磨来琢磨去,最基本的一点必须实现,那就是粮食翻番。
粮食专署区这么大的动作,最后没点儿成绩,天可汗脸上挂不住。
私下里卢照时与苏步成细细品味窦静的话,懂了!只要今年的两季稻成功,粮食实现翻番,卢照时至少升一级。
不是提调岭南道,就是升迁至富庶地,要是成绩喜人,兴许直接提调京师六部。
卢家本家的信也来了,对卢颉等人的死一句没提,只说岭南太偏远,让卢照时将卢家新购置的田产处理掉。
《岭南道粮食专署区特别行政令》何人提议,这些世家安插在朝廷的耳目总能探查到。
不完全,但所有信息碎片拼凑在一起,也拼出个大概来。
纷纷倒吸一口气,卢家竟出了能耐人,一封奏报就让天可汗漏夜制定新政,第二日直接在朝堂上扔出。
这策略简直挠到天可汗的心巴上,此人大有可为!大有前途!
原本还怒不可遏,愤怒卢颉死的不明不白的卢家本家,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赶紧给卢照时去信,只字不提卢颉之死,还全权让他处理梧州购置的田产,所得钱财留着自用,体贴他这些年的不易。
态度亲切和蔼,暗示前事揭过,他还是卢家人。
虽然卢照时损害了本家利益,但这利益毕竟未产生,只是预期。
购买田产也没花几个钱,没啥损失。
但卢照时即将一飞冲天,将会是卢家份量极重的棋子,是卢家未来的参天大树,本家哪会翻脸?
卢照时也不客气,收下就收下。
这一清理还吓了一跳,卢颉在其中给自己扒拉不少,卢照时全收没,田产归还农人。
收买县令、官吏的资产收回充公上报,但买卖田产归还后的钱财收归自己。
想到苏步成冒死劝谏自己,自己前途无量,对苏家心生感激,将收回的资产折成价值高昂的绫罗绸缎,随着打谷机一同送来。
清理田产已经完成,卢照时不舍得放苏步成走,留在自己身边当幕僚。
一心为公,忠肝义胆,又有治理经验,深谙官场之道,闲置了可惜,不用白不用!
苏步成手里握着苏樱的几个后续提议,补充完善专署区的运作。
粮食不可能全部贮存在岭南道,不流通起来,缺粮的地方还是缺粮。
岭南道的粮食要运出去,就需要解决道路问题。
岭南山高路远,全靠两条腿走,很多地方车马无法通行。
所以粮食翻番的同时,道路建设也要着手进行,水路、陆路、码头、客栈等配套建设。
不单道路畅通,还要人手装卸、周转,粮食才能源源不断送出去,同时也解决许多人的生计问题。
这也是那日苏樱鼓励二叔研制水泥的原因。
一年两季,后面将会是三季,这里地广人稀,很快会积压大量的粮食,道路问题不解决,会制约粮食专署区的后续发展。
苏老二的水泥将会是岭南道路建设的神器,不止道路,码头、粮仓等都会用上。
也该林冲之运气好,拿着胡县令的举荐信找到卢照时,一番交谈,觉得此人有些才干。
跟胡县令一样,本分厚道,有实干之才。
原本打算安置到下县做个从九品下的县尉,却不想桐县梅县令撸了,整个县衙从上到下几乎无一幸免。
卢照时就把林冲之安到桐县县丞位置上,代管桐县。
这事儿有难度,但也是机会。
只要捋顺桐县上下,两季稻顺利栽种并收获,年底考评得上,就有机会转正为县令。
虽然只是从七品下,但实打实的一县主官,与胡县令平起平坐。
再说林冲之,离开后不放心胡县令,写信给故旧好友,给自己找人手,同时也给胡县令找。
奈何好的主家不放,没啥才干的林冲之没好意思举荐。
就这样,胡县令一天忙的飞起,下面各曹都不轻松。
梧县是梧州、乃至岭南道的样板县,许多事情都走在前头。
插秧后,到冬小麦收割,有一个月的空档,召集各村各寨修路,主要征集的沿途村寨。
金风寨、荒沟村自发修路,就没再征徭役。
几条主路同时动工,各曹带人各管一条路的建设管理,包括技术、质量、安全等。
胡县令每天几条路巡视,还要处理县衙公务,督促生产脚踏打谷机,租售给各村各寨,忙得焦头烂额,急需人手分担工作。
天黑尽,胡县令灰头土脸回到家,洗漱后脸盆里全是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