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莫要激动,此行让你带队,既是亲眼见识,也是考评各县推动此事的力度。”卢照时被王延年逗笑。
  这家伙从初来时雄心壮志,怼天怼地怼空气,逮着谁都是一阵狂喷,到后来无为而治,不得不承认这地方是真的无能为力。
  如今得知荒沟村变化,冷却的心活泛起来。
  卢照时特意提点,是怕他忘了自己的本职,光顾着下地干活儿。
  作为录事参军的王延年,主要目的是督促各县衙派去的官吏认真学习,回去后尽快复刻,把各县盘活。
  至少推广到民间,让百姓多一点儿口粮,若是县衙得力,也像梧县整出特产,最好不过。
  卢照时最关心的还是腐土肥土法和豆类轮种法,若成功,梧州将变成沃野千里的富饶之地,将泽被后世子孙。
  也不枉自己在梧州窝了这些年,将来升迁也罢,致仕也罢,地方志上都会留下他卢照时的青史。
  “大人,下官定不负使命!”王延年躬身道。
  一进梧县县城,王延年就敏锐察觉到这里百姓的不同,虽然还是穷苦,但眼里有光,人人脚步轻快,面上有笑容,
  三三两两背着背篓、扛着锄头往城外去。
  从县城往荒沟村走来这一路,到处都能看到百姓在忙活,一点儿没有农闲的感觉。
  王延年心中很期待,这个来自京师的苏步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不过几天就能搅动梧县,乃至梧州。
  第131章 瞎折腾
  队伍浩浩荡荡回到村里,村民们都在忙,见到这么多人涌进村子,也是吓了一跳。
  荒沟村这么些年来,就前些时日来过县丞大人、刺史大人。
  头回来这么多人,村里装不下呀!全是贵人,往哪儿放?
  “哎呀!蛮夷来了!”郑娘子见到人群中的俚人,惊呼道。
  其他村民一看,可不,里面有十几个,全是健壮汉子,“妈呀,蛮夷咋来了?快抄家伙!”
  “莫慌、莫慌!郑娘子,这是来观摩的俚人贵客!与县衙、州府诸位大人一起的。”苏步成笑道。
  “苏郎君,怎地俚人也来?”有村民不解,俚人坏的很,怎么还让他们来?
  “这是刺史大人、县丞大人的意思,俚人也是我大唐子民,身为父母官,一视同仁!
  他们学会了,丰衣足食,大家都安居乐业,多好!”苏步成好脾气道。
  他没有经历过前面几家人的苦难,不能说人家不对,人的认知与自身经历有关,他只能尽力缓和两边的矛盾,慢慢化解。
  今日让俚人来学习是第一步,在一起生活,交流多了,彼此增进了解,就能消除误会,增进友谊。
  一个友善的邻居能让人轻省不少,还能守望互助。
  此时已到中午,近四十号人要吃喝,苏步成一时没想好怎么安顿。
  “阿耶,你先将他们安排到各家歇息,午时六刻在厂房用餐。”苏樱提议道。
  这么多人,安排到村民家中,也没有大锅煮饭。
  不如用粉条厂的大铁锅煮饭,一锅就够了。
  “成!”苏步成和苏樱分工。
  苏步成与村老们将贵人们分到各家各户落脚,苏樱与粉条厂的妇人们煮饭,做菜。
  这些下乡干部的粮食统一收集在村长家,人太多,几乎都是壮劳力,苏樱担心一铁锅干米饭不够吃。
  苏樱挠挠头,那就做豆角粉条焖饭,再凉拌一份酸辣蕨根粉条、炒一份萝卜丝、一份红烧魔芋。
  待所有人安顿好,再返回粉条厂,里面飘出焖饭的焦香味儿。
  “咕…”人群中不时发出饥饿的腹鸣声。
  “用膳了!”几张桌子上有碗筷,还有几大盆刚出锅的焖饭,几盆菜。
  每个人排队拿着碗筷打饭打菜,这种用餐方式有点儿像军营,众人感觉新奇。
  这顿饭每一样都很奇特,官老爷们也不嫌弃没椅子坐,各自找个角落,或蹲或坐,闷头干饭。
  生平第一次吃铁锅焖饭,又干又香,豆角粉嫩清甜,粉条软糯,有盐味儿还有酱油香,一口下去,差点儿连舌头都吞下。
  岭南比不得内地,即便是官吏也很少吃好的,今天的焖干饭于他们是一顿实在美味。
  再吃一口酸辣蕨根粉,哇,酸酸辣辣真开胃!
  还有这个灰褐色的,qq弹弹的东西,是什么?口感特别,又巨下饭。
  就连不起眼的炝炒萝卜丝,都香辣可口。
  每个人扒拉着、猜测着,手不停往嘴里刨米饭。
  平时讲究吃相的官老爷们今日都有些失态,连着吃几口,噎得慌。
  “这里有米汤、菜汤,口干的到这里打米汤、菜汤喝!”苏樱又提着两个木桶出来。
  众人听闻,都围了上来,有喜欢菜汤的打菜汤,也有好奇的,“米汤是啥?”
  “就是米油啊,煮米饭时沥出来的,解渴又营养。”苏樱解释道。
  哦,原来是它呀!
  偶尔富裕人家也会蒸饭吃,这不就是沥米饭时的汤汁吗!他们一般称为米油。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官吏、俚人自动分堆,各自跟自己熟悉的人聚在一起才觉得自在。
  俚人们边吃边说着旁人听不懂的话,苏樱看向蝶秀,蝶秀冲苏樱一笑,“好吃!”
  苏樱笑笑,给蝶秀端了一碗米汤。
  俚人们都停下,默默打量苏樱,路上是这位女娘跟掌柜的交接货物、结账,到这里也是她安排众人吃喝。
  做的饭菜真好吃!
  俚人汉子们对这个瘦巴巴的女娘很有好感,他们寨子里的姑娘也能干,可是这么能干的,没有!
  “慢慢吃!”苏樱冲俚人们们友善的笑笑。
  “谢谢!”俚人汉子们听懂了,忙道谢!
  有了好的开始,双方的交流顺畅多了。
  “阿姐。”蝶秀叫住苏樱,指了指碗中的魔芋。
  “这就是蒟蒻做的魔芋菜!”苏樱也没急着走,介绍这些菜怎么做的。
  她也不知道俚人们听不听得懂,她尽量放缓语速说慢一些。
  俚人们听得很认真,原来铁锅还能做饭!铁锅做饭这么好吃!茶油炒菜真香!汉人真聪明!
  就着米汤、菜汤,官老爷们、俚人们吃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饭。
  王延年吃完,喝下最后一口米汤,打了一个饱嗝,满足的喟叹一声。
  多少年了,从未觉得饭菜如此香!这荒沟村果然有东西。
  “苏先生,后面你如何安排?”王延年好奇,这么多人,要学的东西多,这位昔日的长安县令如何调配?
  “大人,一会儿先统一在这里听课,先了解荒沟村的具体规划,然后再一项一项参观,详细讲解。”苏步成不慌不忙道。
  “嗯,不错,安排的很有条理!”王延年很是赞同。
  过了一会儿见几个村民抬着两块黑板和木架子过来,放在前面空地上架好。
  众人不知何意,皆看向苏步成。
  只见苏步成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书写。
  “欢迎各位大人、俚人贵客到荒沟村来观摩,观摩前,苏某先简单介绍一番,让各位有个大致了解…”
  苏步成在黑板前侃侃而谈。
  讲了村里现在已经制作的粉条、茶油、养蜂,然后讲了改良土壤、轮种,再讲了即将要做的挖水塘、修建石灰窑、修路。
  俚人磕磕巴巴听懂了,觉得太不可思议,好奇中急切想看看如何制作的。
  梧县县衙的官吏也很淡定,他们来了不只是学习,也是指导和参与建设,算是功劳一件,以后县里再有这类事宜,就由他们主持建设。
  倒是其它县衙的,觉得不可能,官府都做不到,一个小小荒沟村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实现?
  特别是改良土壤、轮种,简直是闻所未闻,这不是瞎折腾、瞎胡闹么?
  第132章 梧州招牌
  “哼,你一个流犯,哪来那么大本事做这些?”有人不忿道。
  你长安县令又如何?我等在这里苦熬这些年,都没折腾出浪花,你一个刚来的犯官,显能耐了!
  “某并无多大本事,但是我们荒沟村齐心协力,就能聚齐力量,不论是制作粉条、养蜂、榨油,我们皆举全村之力去做。
  后面的建石灰窑、挖水塘也是举全村之力来做,为土壤改良做准备,修路也一样,只要持之以恒,这条路一定能修出来。
  只有路通了,进出才方便,各种产品才能走出荒沟村。
  同样的,其他各村,只要凝成一股力量,也能像荒沟村一样发展起来。”
  苏步成并不生气,没见到实际成果时,有几人会相信?
  人群中窃窃私语,官吏们有的赞同苏步成的观点,认为只要把人手组织起来,大家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能所向披靡,无所不往。
  也有人不赞同,这么高调,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事情真这么简单,千百年来岭南早就变成富饶之地,怎么可能蛮荒,他苏步成还能流放到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