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胡县丞忽略掉刺史大人难看的脸色,招呼胡二郎、黄四拆包装。
  班头也想看看是啥,可是又怕看到刺史大人黑的要滴出水的脸,只能在会客厅外伸长脖子瞅。
  “大人,请看!”包装拆完,胡县丞喜滋滋道。
  卢照时放下茶盏,不经意瞥了一眼地上的物件儿,一下愣住。
  忙起身走近,围着江东犁来回转,“这是哪里得来的?”
  “大人再细细瞧瞧!”胡县丞并不回答,而是拨动犁评、犁磨给卢照时看。
  卢照时撩起官袍,不顾形象蹲下,摆弄一番,又起身扶着犁提了提,感受轻重,是否趁手。
  “大人,你掉头试试!”胡县丞又道。
  卢照时瞪了胡县丞一眼,顺从的提着犁掉头,却不想轻轻一提,就感觉到犁磨那里是活动的,转动曲辕,犁架以犁磨为圆心转动掉头。
  卢照时脸上露出欣喜,“从哪里搞的?怎不早早拿出来?”
  “大人,我也是刚得到就赶紧给大人送来!”胡县丞谄媚道。
  “谁设计的?”卢照时想踹胡县丞两脚,这家伙一直卖关子!
  “这叫江东犁!江南一带农人用的,这东西能传到咱们这里,还是托了皇上的福!”胡县丞明知道刺史大人着急,偏偏故左右言他。
  “皇上?”卢照时懵逼。
  真要是出自京师工部或司农寺之手,不应该先经州府再往下传达吗?何时跳过州府直达下面县府了?
  “前不久长安县令苏步成不是流放到咱那儿吗?他弄的!”胡县丞一副老鼠偷大米的乐不可支样儿。
  “长安县令?长安已经推广开了?”卢照时空欢喜一场。
  “没有!苏县令还没弄就被流放!咱梧州正好捡漏!”胡县丞笑道。
  “当真?”卢照时一把抓住胡县丞的手。
  “当真!就是江南一带,都还没流传开呢!”胡县丞脸上尽是嘚瑟。
  “犁地效果咋样?”卢照时想到最关键的。
  “大人,看到这犁评、犁箭没?跟咱老式的直辕犁完全不同,这犁评犁的地不仅深,土还倒向一边,泥块翻的彻底,还省力!”胡县丞摆弄道。
  “太好了!老胡,你我共事这些年,我就知道你是个有能力、有前途的!”卢照时难得高度评价胡县丞。
  “不敢!大人一心为民,下官不敢忘记大人教诲。”胡县丞听了心花怒放,嘴上谦虚道。
  “走,找个地方犁两把!”卢照时提着犁就走。
  “大人,我来!”胡县丞忙上前,与儿子一起抬着江东犁,跟在卢照时身后。
  “我来!”班头见刺史大人一脸喜色出来,忙上前从胡县丞手中接过,顺便看看到底何物。
  卢照时带着胡县丞来到自家宅院的花园,惊得一众女眷急忙起身回避。
  “去牵头牛来!”卢照时吩咐下人。
  很快牵来一头牛,有些老,下人们套上犁,胡县丞开始摆弄,被卢照时一把抢过,“我来!”
  “且慢!大人,待我调好犁评,您再犁!”胡县丞理解卢照时的迫切心情,自己也经历过。
  胡县丞犁了几步,调整好犁评,试了试觉得可以了,才交给卢照时。
  “驾!”卢照时吆喝着,赶着牛在花园里来回走,一条条整齐的犁道,泥土整齐的倒向一边。
  没一会儿把花园翻了个遍,不多的花草全给嚯嚯了。
  “哈哈哈!真过瘾!”卢照时耕完,挥汗如雨,发出爽朗笑声,“痛快!”
  “夫君,这是作甚?把花园翻成这样?”一位中年美妇急急走来。
  仆妇们纷纷来报,不知为何,大人扛着一架犁把花园给翻了。
  崔氏开始没在意,后面来报的人实在多,过来瞧瞧。
  “娘子,你看这地翻的如何?”卢照时拉着夫人欣赏。
  “呃,还好!”崔氏不稼农穑,但还是看出这地与往常不同,“夫君,这地为何耕的这般齐整?”
  “这可不是普通犁,这是江东犁!好东西!”卢照时笑呵呵道。
  “给夫君道喜。”崔氏闻言一喜。
  见几个外男在,知是公事,忙告辞,“夫君且忙,妾身不打扰!”
  这些时日夫君愁眉不展,今日难得开怀大笑,想来这犁意义非凡。
  妇道人家不懂,就不在这里胡言乱语。
  “快,给胡大人上茶!”再回到会客厅,卢照时热情道。
  下人奉上茶水,渴极的胡县丞连着喝了两盏。
  “这犁你们如何推行的?”卢照时问。
  这胡县丞绝不会就这么直愣愣扛来,梧县必定用了手段大力推行。
  “大人,我们梧县穷,这犁要尽快推行,价格必定不能太高…”胡县丞把他们的方案细细道来。
  这一次卢照时没有打断胡县丞的话,一直认真倾听,不时点头。
  没想到几日不见,这胡县丞进步如此大,能有如此见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嗯,不错!胡大人一心为百姓,梧县有你是百姓的福气!”卢照时赞道。
  “不敢!下官向大人学的!大人以身作则,心怀百姓,是下官学习的楷模!”胡县丞忙吹捧道。
  “咱们梧州就按你这方法推行,官府定价,免得不良商家哄抬物价,争取来年开春,这江东犁全面推广开。
  胡大人有大功,考评当上上!”卢照时一言定基调,踌躇满志。
  就冲这江东犁,今年政绩考评,采访使那里自己至少也是上。
  “谢大人!”胡县丞一脸欢喜,想起还有一件重要事,“大人,下官还带了几样梧县特产!”
  第119章 底牌
  “哦?你梧县何时还有特产?”卢照时心情大好,难得玩笑,心中也好奇胡县丞带的啥。
  “二郎,给大人瞧瞧!”胡县丞将二郎推到刺史大人面前。
  若能得刺史大人青眼,以后科考得一封举荐信,也是顶好的。
  “是,阿耶!”胡二郎起身打开礼盒。
  “哟,小郎君都长这么大了?”卢照时心领神会。
  刚才没注意,此时再看,几年前稚嫩的胡家二郎长高长开。
  眼神清正,谦和有礼,颇有几分文人风骨,举手投足间有种温润如玉、光明磊落的君子之风,不似酸腐文人的孤傲、清冷。
  “大人请看!”胡二郎道。
  卢照时看见礼盒里两个精致的白瓷小罐和两扎粉条,“这是何物?”
  “此乃蕨根粉条、葛根粉条,瓷罐里是酸枣糕、梧县野生蜂蜜!小小土特产,不成敬意,还请刺史大人尝个鲜。”
  胡二郎说话语调平稳,不紧不缓,敬而不媚,令卢照时很有好感。
  “我看看!来梧州快十年,头次见识粉条!”卢照时拿起粉条,仔细端详,放到鼻下嗅了嗅。
  “是何物制作?怎么有股药味儿?”卢照时问。
  “大人说对了,此乃蕨根、葛根制作,是梧县新出的吃食。”胡二郎回道。
  “这能吃?”卢照时讶异。
  卢家乃五姓七望之一,世家大族,这种穷苦人吃的东西还真没听过,更没吃过。
  认知中这些东西有药用价值,没想到还能当吃食。
  “能,药食同源,我们特意带了烧菜的厨子,做给大人尝尝。”胡二郎躬身道。
  “厨子在哪儿?”卢照时问。
  “这位便是,福满楼大厨黄四。”胡二郎指了指黄四。
  “呵,你们这是有备而来呀!看来今日我是非得尝尝这粉条不可了!”卢照时笑道。
  “大人公务繁忙!岂敢频繁叨扰!”胡二郎笑笑。
  “来人,带这位黄大厨去厨房,我倒要看看这特产有多好吃?让你们特意跑一趟!”卢照时没有拂胡县丞的面子。
  “这又是何物?”卢照时打开白瓷罐,看到一卷一卷的酸枣卷。
  “酸枣卷!用酸枣和蜂蜜制成,这一罐是野生蜂蜜。”胡二郎介绍道。
  卢照时尝了尝酸枣条,酸酸甜甜,味道很特别。
  古人的甜食来源少,这酸酸甜甜之物、野生蜂蜜很合卢照时心意,爽快收下,让人给夫人送去。
  “你们梧县怎地想起做这些?可有什么说法?”卢照时知道这父子俩不会平白送这东西,必定有所图。
  这几样东西算不得多贵重,如若真送礼,不该送这些。
  “什么都瞒不过大人!”胡县丞等的就是这句话。
  “用蕨根、葛根做吃食,百姓可多一充饥之物,做成粉条售卖,可补贴家用;蕨根、葛根梧县遍地都是,现在全县推广制作,希望能在附近州府售卖开…”
  胡县丞把梧县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包括人工养蜂、茶油等,打造成梧县特产,弥补梧县农业不足。
  以特产吸引外地客商,带动梧县发展等规划,一一道来。
  卢照时开始没在意,原来是老百姓充饥之物,后面越听越心惊,这种发展模式闻所未闻,但是细细一品,很有道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