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这里地广人稀,劳动力稀缺,生产工具落后,文化落后,百姓吃不饱,又是各族杂居。
稳定是第一要素,稳定的前提是不饿肚子,那么就需要有能替代的吃食。
最现实的是就地取材,这蕨根、葛根很好的利用了这点,包括茶油、养蜂。
人工花费少,成效快,而且很有经济价值!
茶油、蜂蜜可是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日用品,真要是做成特产,南来北往的客商,不但是梧县客商云集,梧州不也一样?想想就让人感到火热。
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到了一个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偏远、蛮荒之地,自己空有抱负无处施展。
原来是自己眼高于顶,没有向下看!没有脚踏实地!
看看人家胡县丞,这些年来一直没放弃,终于折腾出水花来,自己出自大家世族,怎地还不如他?
激起了卢照时的胜负欲!自己也干点儿实事出来!
当下详细询问细节,得知还是出自长安县令苏步成这里时,对这个苏县令产生了好奇。
胡县丞见刺史大人兴致高,嘴一秃噜,把荒沟村土壤改良、轮种,准备修路大力发展等举措全给秃噜了。
“咳咳咳!”胡二郎连着咳嗽都没能成功阻止父亲的夸夸其谈。
卢照时意味深长的看一眼胡二郎,胡县丞才后知后觉自己把几年的底牌全翻了。
心中不禁懊悔,后面拿啥政绩出来?恨自己嘴快。
“大人,刚才说的这些都只是规划,还未实施…”胡县丞讪讪道。
“能把几年后的发展都规划到,难怪能坐上长安县令!”卢照时对苏步成生了惜才之心。
“大人!”屋外有老妇人来传话。
“夫人派老奴来问,那酸酸甜甜之物可还有?少夫人吃着甚好。”老妇人满脸喜色。
“呃,就这一罐子,怎么,少夫人不吐了?”卢照时听了很是欢喜。
儿媳妇有喜,全家欢喜,只是儿媳妇害喜厉害,每天吃啥吐啥,一家人跟着担忧不已。
今日总算听到好消息。
“是,少夫人觉着这酸酸甜甜很合胃口,连着吃了好些。”老妇人笑道。
“这…”卢照时为难的看向胡二郎,不知他还有没有?
“大人,我那里还有几罐,我这就命人取来。”胡二郎不待卢照时开口,主动道。
“如此,多谢贤侄!”卢照时对胡二郎称呼都变了。
胡二郎出去,找到候在州府门口的车夫,让他回去一趟,把酸枣卷都取来。
刺史大人的厨房里有铁锅,黄四用起来顺手,佐料齐全,很快几道色香味美的菜上桌。
“大人,尝尝味道如何!”胡县丞请道。
“嗯,不错不错!”卢照时没想到这乡野之物竟如此美味。
“大人,这粉条不易断,易储存运输,可以售卖到远方!”胡县丞说起这些,话匣子就关不住。
“不错,要是每个县都像你们梧县自力更生该多好!”卢照时叹道,“你们尽快把粉条售卖开,给各县做个榜样出来,过几日我到荒沟村瞧瞧!”
第120章 做成咱梧县特产
梧县县衙前院,几十人在忙活。
打木槌的打木槌,过滤的过滤,倒渣的倒渣,忙的很像那么回事儿。
师爷、户曹吏来回跑,看看这里又看看那里。
授课时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多简单明了的事儿,操作起来,总有人戳笨,这里弄错哪里弄错,真是笨死了。
粉葛、柴葛的叶子摆那儿,都说看清楚了。
挖的时候,总有人搞反,费力挖了半天全是柴葛。
捶打时也不打烂,随便敲打几下就问好了没?
真是,饭递到嘴边都不肯张嘴,活该挨饿!
师爷心中愤愤,这些人压根就不相信蕨根、葛根能榨出粉,以为县里要摊派新徭役,故意这不会那不会的捣乱。
反倒是牛二一帮衙役学的很认真,牛二见过胡县丞对苏步成的尊重,也见到蕨根粉、葛粉、以及粉条,相信是真的。
他们想早点儿学会,回去教家人,家里口粮多一点儿,妻儿就不用挨饿。
“我说你们是真不会还是故意的?”师爷看出来了。
“县丞大人怜悯百姓吃不饱,得了好法子,赶紧招诸位来学,学会后回去惠及村民,自用或售卖皆可,尔等怎不识好人心?如此敷衍,对得起大人一片心意吗?”
闹哄哄的众人安静下来。
“师爷,不是我等不尽心学,实在是闻所未闻,这些东西怎么可能榨出粉?明明是些汁水?县衙要摊派徭役就明言,何须用这等法子折腾人?”有村长直言。
正农忙,就被通知农忙后赶紧到县衙,有要紧事。
着急忙慌的来了,却是去挖野菜根、树根,说什么可制粉,这不是瞎胡闹么?
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又不是没吃过,谁曾见过这东西还有其他花样?
“你们呀!县丞大人是那等人吗?咱们梧县穷,可是你们自己想想,县衙摊牌租税、徭役多吗?压榨过你们吗?、每次摊派前,县丞大人愁得不行,生怕为难了百姓,都知道百姓生存不易。
好不容易得了好法子教诸位,诸位却不珍惜机会,如此敷衍,想来是没饿够!”
师爷有些悲凉,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古人诚不欺我!
信心满满撸起袖子干,却被现实狠狠打脸,大家尴尬地沉默着。
“师爷!”牛二悄悄扯了扯师爷衣袖,“把那些东西拿出来让他们瞧瞧,自然会相信的!”
师爷这才回过神,自己忙了半天,忘了给这些村长看实物,忙招呼人把粉和粉条拿来。
“诸位,看,这些是蕨根、葛根榨出来的粉,这是粉制成的粉条。”师爷把成品放在案桌上供大家看。
村长们拿起呈颗粒状的粉,用手一捏,成齑粉;再拿起粉条捏,韧性不易断。
“当真是这些根须榨出来的?”有村长还是不信。
“当真,过滤后的汁水明日就会有沉淀,沉淀物取出晒干便是粉,粉再揉成团做面条,煮熟晾干便是粉条!”师爷肯定道。
“此乃荒沟村新来村民苏先生家所做,知道岭南蛮荒、穷苦,希望此法能帮助大家不挨饿!县丞大人得了此法,恨不能立刻教会诸位!
大人为人如何,相信在座各位心中自有一杆秤,江东犁好吧?二公子没有想着赚钱,而是想着怎么让村民尽快用上。
定价低廉不说,还来料加工,这样的好人,你们上哪儿找去?
而今大人与二公子为了这些东西有出路,特意去州府,希望找条路子售卖,以后,大家能挣几个钱补贴家用。”
“我等错了!”听到县丞大人为他们忙前跑后,村长们终于意识到自己错得离谱,愧疚低下头。
重新拾起工具劳作,这一回每个人都认认真真,不再敷衍、不再这不会那不会。
根茎捶打得稀烂,过滤了几遍都舍不得扔掉,直到挤出的汁水没了颜色。
“这葛根渣与蕨根渣不要混一块儿,葛根渣沤烂发酵还可做农肥。”师爷大声叮嘱道。
“晓得!呵呵!”村长们这一次齐整整回道。
待加工完,师爷用手中的粉现场制作粉条给大家看。
“看仔细了,这粉有颗粒,要先碾成细粉;这粉没粘性,一定要用一部分加水调稀,煮成熟汁,再加生粉混合,揉成团!”师爷强调着制作要点。
村长们认真看着,有精明的动手参与,帮着打下手。
“熟汁与生粉配比一定要记住,不然做出来的粉条要么不成型,要么太硬煮不烂!”师爷生怕大家不当回事儿,做出来的粉条不合格。
“这蕨根、葛根不止咱们梧县有,整个梧州漫山遍野都是,以后传开,人人都会做,想要把它做成咱梧县特产,首先咱们得把东西做好了,做精细了,做得比旁人都好。”
师爷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不想有人因为急功近利,砸了梧县特产这块招牌。
“做粉条只是开始,以后还有更好的,大家要齐心协力,将来再也不用饿肚子,还能家家户户富裕起来。”
“真有这一天么?”村长们觉得在听天书。
不饿肚子已是老天保佑,哪敢奢望家家户户富裕?穷怕了的人,根本不敢想象自己能有那一天。
“你们呀!听大人的安排便是,且等着,要不了多久,你们又有新东西要学!”师爷神秘兮兮道。
“师爷,还有甚,你快说说呗!别让我等抓心挠肝的难受!”村长们心痒难耐。
“不急、不急,你们先把这粉条学会,做好了再说!”师爷笑笑,就是不说。
胡县丞领着卢照时进来,这里热火朝天,心中甚是开怀。
“见过刺史大人!见过大人!”师爷见到主家带着一位身着浅绯色官袍的人,猜着是刺史大人,忙上前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