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只是心里有些嘀咕,苏家女娘来作甚?
“各位村老!”苏步成抬手一揖。
众人谦让着先后落座。
“苏郎君,这是你家的田契!”老郑头从怀里掏出文契。
为了办齐手续,老郑头那天特意起了大早,在黑风乡坐牛车赶到县衙,来回自己贴补了不少车资、饭钱。
“多谢郑老!盘缠花了多少?日后好奉还。”苏步成接过崭新的田契,苏家算是正式落户荒沟村。
“无妨,无妨,苏郎君帮了村里那么多,这点儿小钱何足挂齿!”老郑头哪好意思要。
“郑老,这事儿苏某记在心上,日后定当奉还!”苏步成冲老郑头郑重一揖。
大致花费多少,苏步成心里有数,待有钱了,只多不少给人家。
村老是村里德高望重之人,公推出来维护村民的秩序和利益,帮忙跑腿办事。
但并非免费义务,人家没领村里、县衙一分钱薪水。
总不能让村老出钱又出力白帮忙,都是穷人,不是这么做人的。
“客气、客气!”老郑头笑呵呵道。
敞亮人说敞亮话,这话听着舒坦,跑一趟虽辛苦,有这话值了。
“好啦,现在咱们言归正传,苏郎君,今日村老们齐聚,说正事儿吧!”杨老汉道。
“对、对!”村老们殷切的望着苏步成,“苏郎君,昨日买恁多大水缸,村长说有大用,不知是何大用?”
“呃,这是我家小女的主意。”苏步成回道。
“女娘的主意?”村老们看向苏樱,眼神探究,一个闺阁女娘能有何等见识?
这个玩笑好笑有点儿大,老杨头不会是老糊涂了吧?昨晚听老杨头的话,还以为是苏郎君的锦囊妙计。
“是,诸位且先听听,一起参详参详,若是觉得可行,大家一起干;若是觉得欠妥,那我家就自己干。”
苏步成微笑着说道,“这里条件艰苦,苏某承蒙各位关照,有了粮食新法子,自是想着回馈村里。”
“女娘且说说!”村老们不好驳了苏步成面子,耐着性子听听。
“咱们村周边有不少山蕨菜、葛,蕨根、葛根里有大量淀粉,把淀粉榨出来,过滤晒干,可制成蕨根粉条、葛根粉条。”
苏樱看出村老们不太相信的眼神,没有戳破。
“真的能制成蕨根粉条、葛根粉条?”村老们一下子站起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震惊也有茫然。
震惊是这个消息太逆天,若是真的,那他们就真的不用再挨饿!
茫然是为何他们从未听说过山蕨菜、葛有如此妙用?
“当然!”苏樱肯定道,“只是蕨根的出粉率低一些,粉葛出粉率高。”
“只要能吃,少就少些无妨,大不了多费力气多挖一些!只是粉葛为何物?不是说葛吗?”村老们听得云里雾里。
“葛分两种,一种叫柴葛,一种叫粉葛…”苏樱把葛的分类以及蕨根粉、葛粉制作详细介绍了一番。
“如此说来,我们只挖分叉叶的粉葛便可?”村老们听完科普懂了。
“是!”苏樱点头。
“走,咱们现在就去!”村老们激动的一刻也不想等,想看看蕨根粉、葛粉做出来是啥样。
“别急,别急!”苏樱打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咱们先统计一下村里的工具,整合资源一起干。”
“要哪些东西?女娘你说,咱们肯定能凑齐!”村老们信心满满。
“大水缸有了,还需要大木槌、石臼、滤架、滤布、晾晒的簸箕,待蕨根粉、葛根粉晒干,后面制作粉条时还需要大锅。”
“女娘,木槌、石臼、虑架、滤布、簸箕都能凑出来,就是大锅,大锅是何物?”杨老汉问。
家里煮饭用的不过瓦罐、饭蒸子这些,大锅是何材质,得多大才够?
“大锅?就是大铁锅!村长出自钟鸣鼎食之家,大铁锅应当见过。”苏樱比划了一下大铁锅的尺寸和模样。
自铁器出现,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铁质炊具已在贵族圈普及,大铁锅已经出现。
杨老头摇头,君子远庖厨,自己堂堂重臣,哪会关心厨房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其他村老也是同样的表情。
“呃,这个暂且不提,咱们先把蕨根粉、葛粉晒出来,再考虑后面的。”苏樱走一步看一步,“好像黑风乡没有铁铺?”
“没有,县城才有!要想打造大铁锅,还得去县城。”杨老汉有些愁。
一口大铁锅价值不菲,昨天的钱全用光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先把蕨根粉、葛粉制作出来,后面的慢慢想办法!”苏樱道,“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儿!”
“哦,还有何事?”村老们按捺住激动的心。
“阿耶,你说吧!”苏樱把话丢给父亲,增加父亲在村里的光辉形象。
“是这样,听闻村里有不少孩童无处上学,苏某家几个子侄手中还有几本书可用。
若有愿意的,我家子侄可免费教,想着要不要办个村学?”
“苏郎君,此话当真,还有这等好事?”村老们不敢相信。
“此话当真!”苏步成点头,“待忙过冬小麦播种就开学。”
第63章 像过年一样
“如果有女娘想学的,亦可来,有女学班。”苏步成看到苏樱,想起答应小桃、阿绿读书的事儿。
“女学班?”村老们迟疑,“也是小郎君教?”
虽说落魄,可苏家小郎君都是十五六七的,年龄相差不大,同处一室不大合适,若是三十几的郎君倒无妨。
“小女不才,识得几个字。”苏步成指了指苏樱。
“瞧我等这脑子!”村老们拍拍脑袋,咋就没想到苏家女娘呢?
这么聪慧能干有见识的女娘,怎么会不识字?
“既是女娘教,我等放心了,待问问,看村里有多少孩子读书,只是…”有村老有顾虑。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苏步成道。
“村里再无多余空房,村学办在何处?”
“对啊,一时半会儿上哪儿找空房?”村老们想起最现实的问题,又是欢喜又是愁的。
“就在我家院子吧!幕天席地,只要不下雨,都能开课。”苏樱道。
村学不是那么好办的,除了场地、还要课桌、黑板、笔墨纸砚、书本…
事情堆一起,农忙、挖蕨根、葛根等全凑一块儿,连捡山货都顾不上。
啥都想抓,偏偏啥都抓不住,没钱、没资源,还劳动力不足,苏樱觉得有种千头万绪的感觉。
“呃,目前也只能暂且如此!待空闲了再慢慢添置。”众人一时也想不到更好的。
大家都不好意思提束脩,真要交束脩,全村顶天拿得出两三个孩子的,好在苏家说了不要。
“事情先说这么多,待这些理顺了,咱们再考虑其他的!”苏樱对父亲道。
“村长,那咱们接下来分头行动,分人手到村里统计学龄童, 剩下的挖蕨根、葛根,今日做一些出来,看效果如何。”
苏步成对村长道。
“老郑头,你和裴老儿登记各家学龄童,把石臼、木槌、滤架、滤布等汇集到我家,我等去挖蕨根、葛根!今日搞一些出来让大家看看。”杨老汉安排道。
出了村长家,两拨人分头行动。
老郑头儿、裴老儿往村里走,挨家挨户通知。
杨老汉带着苏步成、苏樱等直奔不远处的山坡。
很快消息传遍全村,不一会儿好些妇人、孩子背着背篓、拿着锄头跟来。
壮汉们都在地里忙着翻地脱不开身。
山坡上大片大片干枯的山蕨菜,都不太相信这底下的根能弄出吃的。
一锄头下去,露出指头粗的蕨根,“阿樱,真的能磨出粉?”
妇人们都亲昵的阿樱阿樱喊着,特别是家里有女娃想要上女学班的。
“行不行,待会儿回去不就知道了?”苏樱笑笑。
“阿樱说的有理,成不成,回去便知晓,不过浪费一点儿力气,挖!”妇人们甩开膀子干。
当年这些可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贵妇人,这会儿看着漫山遍野的野菜根,两眼放光,全是宝!
蕨根浅好挖,葛根深且盘根错节,苏步成、村老们这些男丁去挖。
找到分叉叶的葛藤掀开,顺藤找到根,奋力刨,刨了一米多深的坑,露出比成人手臂还粗的葛根,几十岁的老头们像孩子一样欢呼。
以前只略知它是药材,葛麻可纺织,竟不知它还药食同源。
看到胖嘟嘟的葛根,恨不能抱着亲两口!
山坡上到处是惊呼声,地里的汉子们听得心痒痒,恨不能也去参与。
小小村子,消息传得快,像长了翅膀一样,没几分钟都知道办村学、做蕨根、葛根粉的事儿。
“葛根只挖粗的,没长大的留着,待来年长大了再挖。”苏樱担心大家一高兴,来个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