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多数腐土是酸性土壤,极个别地区受当地水质影响,呈弱碱性,但只要经过几次淡水灌溉,也会呈微酸性。
  华夏土地大多在4.5-8.5范围内,由南向北ph值递增。
  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
  这里没有试纸,测不出具体的酸碱度,要辨别腐土酸碱性,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土源、土色、地表植被、质感、浇水后的反应等。
  土源是指腐土来源,来自山川、沟壑的腐土,多呈黑褐色,比较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是比较理想的酸性腐土。
  酸、碱土的土色大不同,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碱性土壤多为白、黄等浅色。
  腐土酸碱性受地表植被影响,生长野杜鹃、松树、衫树等植物的多为酸性土,生长柳、谷子、高粱等植物的多为碱性土。
  酸、碱土质感不同,酸性土质地疏松,握在手里有一种松软感,通气透水性强,不易结块。
  碱性土质地坚硬,摸起来十分结实,容易板结成块,通气透水性差。
  最后就是浇水后的反应不同,酸性土浇水后下渗较快,不冒白泡,水面较浑。
  碱性土浇水后,下渗较慢,水面会冒白泡,起白沫。
  这一片大山,山脚树林皆松树、杉树,腐土黑褐色,土质松软,是上好的酸性腐土。
  所以苏樱才敢明确用石灰消杀。
  在座众人听完,久久回不了神,一个不起眼的土壤竟蕴含这么多学问。
  “唉!惭愧、惭愧啊!”村长一拍大腿,“我等枉活了几十岁,竟不知还有这等学识,守着宝山挨饿,也是活该!”
  想着这么多年,放着肥沃的腐土不用,苦巴巴垦荒地,觉得心好痛!
  这苦白吃了!还是书读少了。
  当年若是多读几本农书,也不至于白吃这些苦!
  “好在你们来了!以后我们这里的地会越来越肥!”村长很快振作起来,开心道。
  “但愿!这里腐土资源丰富,相信要不了多久,这里土地很快养肥。”想到未来可期,苏步成信心满满。
  众村老亦是欢喜得紧,眼里闪着光亮。
  “村长,此事还没有得到验证,暂不宜大肆宣扬,还请各位村老保密。”苏步成希望低调做事。
  “自当如此!张扬出去,以讹传讹,听的人一知半解,到时毁了庄稼,来年没收成,那罪过就大了。
  再说了,都来抢腐土,我等哪里抢的过那些世家?”村长深以为然。
  “苏郎君放心,我等必保守秘密。”村老们纷纷承诺。
  谁不想自家好,要是这法子有效,以后就能大力垦荒,将来圈一大片地,做个大地主。
  回不了京城,子孙在这里当大地主也不错。
  “村长可否找人带路,我想去石灰窑看看,趁现在还来得及,烧一窑石灰。”苏樱请求道。
  “没问题,我让我家虎子带路,石灰窑不大,女娘看看可要改进?回来说与我,我自安排人去做。”
  村长走到院外,喊了一声,“虎子!”
  “唉,阿翁!”一个八九岁的男娃跑进来,圆圆的大眼睛,长的虎头虎脑的。
  “跑一趟,带苏家女娘去石灰窑。”村长安排道。
  “唉,好的,阿翁!”虎子点头,“女娘请随我来。”
  “阿耶,我与大兄去看看!”苏樱兄妹随着虎子出门。
  “女娘,这些石灰可要运回去,先用上?”村长追出来。
  “留一些明日进山用,剩下的给我们吧!”苏樱想了想道。
  “进山用石灰作甚?”苏樱这话把村长说懵了。
  “进山不需要带石灰吗?”苏樱被村长的话问的更懵,两人大眼瞪小眼。
  “等等,女娘,你这话我怎听不明白?”村长觉得里面有问题。
  “进山人不是必备的两样吗,石灰和盐,你们进山不带?”苏樱问。
  “带,但是我们带砍柴刀、弓箭、吃食,盐会带一点点,女娘,你这石灰…”村长小心求证。
  “石灰用处可大了,沿途作记号,免得迷路;夜里歇息时,在周边撒上可防虫蛇;遇到猛兽时还可用它保命,往猛兽眼里撒石灰。”
  村长呆呆看着苏樱,良久才转身回屋,步伐有些踉跄,要是早些遇到苏家该多好!
  “村长这是怎的了?”苏步成见村长脸色不太好。
  “无妨!你家女娘的话太过震惊,一时回不过神!”村长笑笑,“这石灰留三分之一明日进山用,其余的郎君且拿去。”
  “多谢,苏某就不客套!”苏步成道过谢,几人把石灰搬回家。
  “大兄,阿樱是从哪里学的?怎地我不曾看过这些书?”路上苏老三忍不住问。
  “阿樱看的书多了,肯定不是一本书所载,说起活学活用来,我等皆不如阿樱!若阿樱是男儿该…”
  苏步成为苏樱是女儿身感到遗憾,可是想到现在这处境,是男儿身又如何,受自己拖累,都得流放。
  再有雄心抱负,也只能蛰伏、困囿于此,思及此,苏步成一时无语。
  第18章 一地鸡毛
  “这么快就回来啦?”杜氏见丈夫几人背着东西回来。
  “嗯,地选好了。”苏步成把东西放地上。
  院子外堆了一大堆腐土,妇孺们筛土的筛土、晾晒的晾晒。
  闲来无事的苏老太太拿个简易竹扒扒土翻晒,边干边骂苏荷懒骨头,磨磨蹭蹭半天,活儿没干多少。
  苏荷不忿地瞪着苏老太,却不敢还嘴,还嘴必定挨老太太的打。
  “地选好了,在哪儿?远不远?”杜氏没想到这么顺利。
  “在村子那边,很大两块地,差不多连在一起的,是村长家以前选中的,让给我们。”
  “啊?这、不太好吧?大郎!”杜氏觉得不妥。
  “地契都立了,以后我们在这里也有地了!没事儿,别担心!以后大家彼此相互帮衬,村长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帮助。”苏步成笑笑。
  “大郎,这话我怎么听不明白?”杜氏不解的望着丈夫。
  别人给了自家天大的人情,怎么丈夫理所当然,听那话里意思,村里以后还要仰仗自家。
  自家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丈夫哪来的底气?
  再看一旁同去的几人,也是一脸喜气。
  “这里的地荒,村里种了多年的地板结严重,阿樱教了大家法子。”苏步成说起这个满是骄傲和自豪。
  “大郎,你咋不拦着?要是村里来年没了收成,那不得怨到阿樱头上!”杜氏气恼。
  灭蝗一事,阿樱好心帮忙,最后老太太全怪到女儿头上,骂的话可谓杀人诛心。
  当初出谋划策时,老太太以为能给大郎仕途带来好处,鼓励阿樱大胆、用心去做。
  等大祸临头时,立马翻脸不认人,跟官差说是孙女出的主意,不关她儿子的事儿。
  还有那个闯祸的侄女苏荷,也总拿这事说事儿。
  杜氏是真的替女儿不值,好心不得好报,还要背锅。
  “好啦,仙娥,事情再坏还能坏到哪里去?我们已经这样了,村里的地板结成那样,就算阿樱不说,他们也没多少收成。
  用阿樱的法子,兴许还真能有救!阿樱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以后也轮种。”苏步成把经过细细说与妻子听。
  听完,杜氏久久没说话,也认可女儿的说法。
  “大郎,就算阿樱说的有道理,也不该这么快就让村里人知晓,至少等咱们验证了再推广,这样才稳妥。”杜氏道。
  “我们当时是在田边探讨,谁知道村长他们会在后面听?有些事就那么赶巧!都已经发生,也改变不了现实,反正不是坏事。”苏步成安慰妻子。
  “我们去挖地,你要不要去看看咱家的地?”苏步成临走前问妻子。
  “这会儿忙着,等晚上得空再去。”杜氏没停下手里的活儿。
  “大伯,苏樱呢?”苏荷叫住苏步成,语气中带着质问。
  苏荷这一问,杜氏才想来,没见到女儿,只是这话咋听着那么刺耳?不悦的瞪一眼苏荷。
  苏步成微微皱眉,这个侄女越发没规矩,对长辈大呼小叫的,天天盯着阿樱,冷冷道,“阿樱去找石灰!”
  “找石灰?这不找着了?咋不见人?活儿这么多,她倒好,不见人影!大伯,你也不说说,总不能让大家还把她当大小姐惯着吧?”苏荷噼里啪啦给苏樱扣帽子。
  “她去青石山看石灰窑,这点儿石灰不够,荷儿,阿樱做什么自有分寸,用不着你来说三道四。” 苏步成第一次对侄女说重话。
  “大伯!荷儿说错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让大伯如此羞辱荷儿!”苏荷没想到大伯毫不掩饰对自己的厌恶。
  “荷儿,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老盯着别人!阿樱干的活儿不比你轻松。”苏步成忍着怒气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