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苏樱是你女儿,你当然为她开脱!你不能这么偏袒。
大家都饿着肚子干活,我也是为大家好、为她好,都是流犯了,总不能还当自己是大小姐!要认清现实!”
“放肆!”苏步成怒了,“没规矩!”
“大伯!”苏荷被训斥,眼泪一下子滚落。
“大郎理她作甚?这死丫头找茬儿的不想干活!”苏老太太一语戳破。
三个儿子,苏老太太终归最稀罕大儿,苏荷为难她儿子,自然是要站出来帮儿子的。
“你们、你们欺负人!呜呜…”苏荷一扔手里的筛子,起身跑回屋。
“哐哐哐!”小秦氏用力敲打着箩筐,发泄自己的不满,都来欺负他们二房,太过分了。
“大郎,看来还是吃多了撑得慌,有精力闹腾!
我看这规矩还得改改,闹事的只喝半碗清粥,多余的匀给干重活儿的人。”杜氏对丈夫道。
“嗯,成!”苏步成毫不犹豫点头。
不收拾,每天可劲儿闹腾,糟心的很。
饿肚子干活儿本就折磨人,还要面对这种没完没了搅事儿的作精,任谁都恼火。
不理吧,蹬鼻子上脸的;理吧,掉身份显得自己气度小。
倒是妻子这招好,实用有效。
“九娘,今晚荷儿只分半碗粥!”杜氏对小秦氏道。
“大嫂,你这么做不觉得过分吗?欺负一个孩子!”小秦氏不再忍让。
“她不作,我能欺负到她?”杜氏冷冷道。
“你…”小秦氏噌地一下站起来,怒视杜氏。
“你也想只吃半碗粥?”杜氏目光直直看着小秦氏。
“哼!小秦氏复又蹲下,哐哐哐的摔打着箩筐。
韦氏与丈夫对视一眼,憋住笑低头继续干自己的活儿。
二房母女再闹下去,这个家迟早得散,只是这穷乡僻壤的,分了家真的好?
有小秦氏这样拎不清的娘,加上作精女儿苏荷,只怕以后苏老二的日子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苏步成摇摇头,拿着锄头走了,有的人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
“苏荷,你个死丫头!脾气见长了!说不得了!气性这么大,一天不作你是要死不成?”苏老太太大声喝骂。
苏步成沉默着闷头走前面,苏老三快走几步,追上去,“大兄,莫要跟荷儿置气,她从小就那样,脑子不够用。”
“唉!”苏步成长长叹息一声,“我跟一个小辈置什么气?荷儿越发言行无状,行事没轻重,我担心…”
担心什么呢?苏步成想了想,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终究是自己拖累了两个弟弟。
树大分丫,儿大分家,等哪天老母亲走了,这个家也该分了。
第19章 别误人子弟
苏樱捡了三根手臂粗的树枝剔干净,分给虎子、大兄各一根。
“女娘不用怕,前面是出去的路,不会有猛兽。”虎子拿着木棍,热心道。
“我知道,这棍子用来防蛇,路上杂草多,棍子搅一搅,打草惊蛇,免得被蛇咬。”苏樱笑笑。
这会儿虽入秋,但草丛里还是会有虫蛇,苏樱对这玩意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
看到那可怖的花纹、盘成一圈高昂着头,嘶嘶吐着信子,散发着阴冷气息的蛇,苏樱会头皮发麻,忍不住浑身发颤,魂都要吓掉。
“还是女娘想的周到!呵呵!”虎子挠挠头笑道。
“虎子平时在家做什么?”苏樱随口问。
“没做啥,闲时在村里玩耍,忙时也跟着父兄们下地干活。”虎子随手扯一根茅草在手里甩着。
“你才多大,能干啥活儿?”苏樱逗他。
“女娘可别小瞧虎子,虎子力气虽不如父兄们,但也能打个下手,再过上三五年,也是全劳力。”虎子见不得别人看不起自己。
“你还小,为啥不去读书,村里可有学堂?”
村长家曾经门庭显赫,最看重后代的教育问题。
“哪有什么学堂?”虎子垂下头。
“为什么?你阿翁他们没有藏书?”苏樱很意外。
这些大家世族藏书丰富,好多典籍普通人家根本看不到。
即使流放,什么都可以不带,但珍藏的典籍一定会带上。
“早就没了!”虎子瓮声道,“听阿翁说初来乍到,日子艰难,不得不变卖书籍换取生活物资。”
“那你们不读书了?”苏樱觉得惋惜。
“阿翁得空会教我们识字。”虎子说到这里,挺了挺胸膛,自己可是识了不少字。
“那你认了多少字?会读哪些文章?”
“嗯,没学文章,反正去县城,那些官文我能读完。”虎子眨着清澈的大眼睛,恢复了自信,“阿木、阿桑他们都不如我。”
阿木、阿桑是虎子的堂兄,几人年龄相近,免不了被拿在一起比较。
“哇,虎子这么厉害!”苏樱夸张的惊叹一句。
“还好啦!”虎子被表扬,有些羞赧,“女娘可有读过书?”
“跟你一样,识得几个字!”苏樱不想打击小孩。
后面的苏伯彦听了,笑着摇头,妹妹叫识得几个字,那自己又该算什么?
“郎君,你呢?看你气质与众不同,想来一定饱读诗书、文采斐然。”虎子回头问苏伯彦。
这位郎君眉眼舒朗、身姿俊逸,举止谦和,让人一眼就心生好感。
“不过读了几本书而已。”苏伯彦温和一笑。
“郎君读过哪些书?”虎子眼睛亮闪闪,神情崇拜。
“呃,《论语》、《孝经》。”苏伯彦囫囵道,没必要在孩子面前显摆。
唐代太学为六年制,六年内必须完成大经、中经、小经等必修和选修课程。
大经和中经是必修科目,小经是选修科目,《论语》、《孝经》是公共必修课。
大经三年,《礼记》、《春秋左氏传》;
中经两年,《诗经》、《周礼》、《仪礼》;
小经一年半,《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平时还要阅读《说文》、《字林》、《尔雅》等字书。
如若没有这场变故,两年后苏伯彦就能参加太学院的毕业考试,通过后就能参加进士科考。
唐代科考,官学学子通过毕业考试,就可直接参加科考。
但私塾或自学的,则需分别通过县、州两级考试,拿到地方官府认证的考试资格证书,才有资格到长安参加科考。
“郎君上的哪个学校?你们来自长安来,可是上的太学?”虎子望着苏伯彦,满眼的羡慕。
“虎子还懂这些?”苏伯彦有些吃惊。
“是啊,我阿翁说长安城有最好的学府,出来的学子必定是国之栋梁…”说到后面虎子神情有些黯淡。
唐代长安的官学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员子弟。
律学、书学、算学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
都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录取。
唐代科考很多,最主要的有六种: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明字、明算科。
秀才科最难,要求才华绝等的宜国人才,名额极少,条件苛刻,高宗时期被废止。
在长安,就意味着赢在起跑线,这里不但是政治中心,也是名家大咖云集的地方,顶级教育资源全在这里。
“别难过,努努力加加油,你是第三代,应该有机会回长安!”苏樱鼓励道。
“真的?”虎子眼里燃起希望之光。
“你阿翁没告诉你这个?”苏樱反问。
尽管朝代更迭,但若没有特别的机遇,如科考、军功,流犯的后人几乎没机会走出岭南。
“没有!晚上回去问问!”虎子一扫沮丧,走到苏伯彦身边,两眼灼灼,“郎君,你一定有带书籍对吧?”
“呃,有几本。”苏伯彦迟疑道。
“能否借我一读?”虎子眼巴巴望着。
“这个,你太小,等你长大一些,再…”苏伯彦不想借,自己仅剩几本,珍贵得很。
“郎君,好郎君,就借我看几日!可好?”虎子央求。
渴望读书,从小到大,还没摸过书是什么感觉。
苏伯彦表情纠结,不肯答应,爱书之人珍惜书,就如现代人爱车一样,书(车)与老婆概不外借!
“虎子,你不是识字吗?那你到我家来抄书吧!”苏樱理解大兄珍惜书本,也欣赏虎子爱学习的劲儿,想了个折中办法。
“真的?那太好了,谢谢女娘!谢谢郎君!”虎子机灵的赶紧道谢,郎君不答应也得答应!
“阿樱!”苏伯彦无奈的看着妹妹。
“放心,大兄,就在咱家院子里抄书,不会给你弄坏的!”苏樱拉着兄长快步走,“等以后咱家有钱了,再买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