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所以,游漪这么做也算向医生科普了。
  不虚此行。
  不仅如此,她还准备用类似的方式让更多基层医生认识更多的罕见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断重复大量罕见病患者辗转求医十几年才确诊的悲剧。
  一起晃荡了半天,大家各自想去的地方不同,于是决定分头行动。
  游漪要到老城区逛逛,宋衍说他也想去。另外还有几个同事,也对老城区感兴趣,在考虑要不要去,正犹豫的功夫,宋衍已经拉着游漪快步走开了。
  当然,宋衍拉的是游漪手里拎着的袋子。
  游漪不知道买了一堆什么,看着怪沉的。本来就细的手指已经勒出了两捆白痕,好像受伤的小水葱。
  宋衍伸出一只手:“我帮你拿。”
  不等游漪回答,已经抓到了袋子,用眼神示意游漪松手。
  游漪不肯:“我自己拿就行。”
  “别和我客气。”
  宋衍说完一把抢了过来,手背上的青筋凸起,如同错落起伏的青绿山脉,一直绵延进袖口。
  “不是说断舍离吗?这都买的什么?”
  “新疆特色纪念品!”
  “......淘宝上应有尽有,说不定是义乌出品。”
  游漪黑人问号脸:?
  哼,扫兴......
  宋衍立刻改口:“开玩笑的,这肯定是祖传工艺,非遗传承人古法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然!”
  游漪摆脱了重物,原地开心地转了一个圈儿,好像一只突然出笼的小白鸽,不,是穿着维吾尔民族服饰的小花鸽,轻盈飘逸。
  为了和这里融为一体,她给自己精心装扮了一条缤纷鲜艳的条纹拼接长裙,还戴了一顶改良款的火红格菱花帽,虽然罩着外套,背着挎包,也掩盖不了呼之欲出的大漠异域风情,好像穿了一座花园在身上。
  游漪的脸长得白净,轮廓很浅,五官也淡,睫毛卷翘,低垂的时候如同两团羽毛扇,又像两缕薄云,轻轻盖下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就是一个地道的新疆姑娘。
  今天阳光很好,铺洒下来,长裙的褶皱变成了魔法玻璃,折射着五光十色,映在游漪脸上,幻化出一条流动的银河。
  就像一幅印象派的画,迷离扑朔,捉摸不定。
  宋衍把东西放到地上,拿出手机,选好角度,取景,调焦,连拍了几张。
  “我看看!”
  游漪两步跳到宋衍旁边,头顶堪堪才到他的肩,于是踮起脚探着头,伸手去划宋衍的手机:“哇,这是我吗?”
  照片里的人笑得生动灿烂,仿佛把所有光和影都揉进了梨涡里,下一秒就要醉倒。在乌蒙暗沉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跳脱。
  “这是你呀!”
  “宋大夫,你的摄影技术绝了!”
  “主要是模特的功劳。”
  游漪开心地蹦跶了两下,还有什么比出去旅游遇到一位会摄影的同伴更幸运的事情呢......
  “那......咱们到了老城区再拍吧?”
  “嗯!”
  两人加快脚步,喀什的风拂面而过,大街上车流人声嘈杂,每隔一段路就有人站岗放哨查验身份,但是空气中仍然仿佛飘散着葡萄干的清香和冬不拉的节奏,甜滋滋的,莫名让人开心。
  宋衍调侃:“游医生,你可真有本事,我们儿科医院都快被你发展成下线了,扩散速度真快......”
  “哈哈哈”
  游漪一听就知道他指的是什么。
  之前游漪在儿科医院门诊发宣传单,一个给孩子找氯巴占的家长就是这么联系到了她。现在,她又让儿科医院的医生关注她的公众号。
  “不仅发展患者,连医生都拉拢过来了......”
  “当然,你们可是一个宝藏,这才哪儿到哪儿啊,我准备一锅端了!”
  “厉害!”
  宋衍重新拎起地上的东西,游漪不好意思,一定要自己拎,宋衍不给,她还要去抢,最后当然是拗不过宋衍。
  宋衍毫不费力,提着东西和荡秋千似的甩来甩去:“你说......他们会去北京吗?”
  他们,指的是小栋的家人。
  游漪很肯定:“会。”
  “因为可以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
  “对。因为小栋走了,他们的希望没了。就算以前去医院经历的都是失望甚至绝望,他们也愿意再搏一把。”
  在这个圈子里呆久了,游漪已经摸清楚了大家的痛点。
  她又给宋衍讲了一个故事。
  也是关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一个女患者,已经40岁了,本来两口子打定主意不要孩子,最后还是反悔了。她已经确诊十几年了,平时一直吃达那唑,这是一种弱雄性激素,长期服用导致的多毛、痤疮等外貌上的问题都不值一提,最严重的是影响怀孕。后来,她悄悄停药了,不久之后,顺利怀上了孩子。对一般人来说,这是喜悦的开始,但对她来说,却是惊险的起点,整个孕期荆棘丛生阴云密布。激素水平的波动刺激,让她身体各个器官一直肿着。而且,最让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因为突发急性喉头水肿导致的窒息感,她几次被送进医院抢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为了不影响胎儿发育,她拒绝使用任何药物,全靠自己咬牙扛过来。幸运的是,事情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她成功生下一个女儿。
  “为了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冒着生命危险停药怀孕,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世俗意义上的正常生活和美满幸福,如果必须拿命去搏,真的值得吗?
  游漪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是谁也不知道正确答案。
  宋衍觉得:“可能对他们来说,活着太痛苦了,孩子也是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一个动力……”
  游漪点头。
  比如hae,患者每天活在喉头水肿窒息死亡的阴影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会落下。据说,他们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的可能性分别是普通人的3倍和10倍。
  生孩子也是一种对抗心理和情绪问题的解药。
  第18章 这个赠送
  可是,如果孩子生病了,或者......没了呢?
  比如壮壮、圆圆,还有癫痫性脑病群里的孩子们,甚至像小栋一样匆匆来了又仓促走了,对家长的打击是致命的。
  “宋大夫,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即使拼尽全力用上一切治疗手段,也只能勉强维持活着,不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谈不上,你会怎么选择?”
  可能很多人认为这离自己很遥远,实际上并不是的。
  根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出生缺陷是对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等方面异常的一种统称,主要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盲、聋和智力障碍等功能异常。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5.6%,平均每30秒就会诞生一名缺陷儿,大约40%会发展为终身残疾。
  其中就包括很多罕见病患儿。
  不同家长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当孩子情况比较严重,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或者重度残疾,有的家长为了救活孩子倾尽所有,有的就更希望保守治疗,陪孩子安稳走完最后一程,两代人都少受点儿苦,也免去了后续的投入和折磨,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还可以过上正常生活,曾经的伤痕就算无法抹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弥补。
  宋衍深呼吸一口气:“这个问题好难......”
  宋衍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衡量取舍,需要综合考虑医疗水平、预后效果、家庭条件、护理负担、感情联结,甚至对于生命价值的定义和判断,在作出最终决定前,会经历一个长期思考反复推翻无限循环的过程。
  总之就是:“如果一个家长放弃了治疗,我们不能妄下断语他是不负责任的。同样,如果他坚持治疗,也不能轻易认定这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宋衍说完,露出一个无奈的笑。
  因为知道这应该属于“听君一席话”的范畴,无比正确的……废话。
  游漪叹气:“我琢磨了十年,也没想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你说的,反复推翻无限循环......”
  “无论选择了什么,都要努力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一定的……”
  “对!”
  很多时候,想不通的可以暂时搁置,重要的是识别什么是必须做的,并且立即行动,改变可以改变的。
  宋衍想起游漪的儿童罕见病公益平台:“你的平台合作了一批心理医生,这就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嘿嘿,这只是一小部分啦。”
  游漪说,和生活质量相关的,除了心理健康,就是收入水平。很多家庭本来经济来源就少,再遇见一个病孩子,根本就是雪上加霜,就算想救条件也不允许。
  以前,她帮助大家解决经济困难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筹款,或者发起慈善募捐。近几年,自媒体火爆,不少比较想得开的家长给自己孩子开了短视频账号,平时分享生活点滴和治疗康复过程,脑筋活泛的已经吸引了大批粉丝,比较红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