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一张俊美的脸透过门上的小窗看了一会儿饱受刑求的男人,颇有点失望。
  该死!这家伙真的是块硬骨头,到现在还没有崩溃。
  他可真想看到奥莉娅见到完全被摧毁了意志的侍从官……情人会是什么神情。
  至于肯尼迪兄弟……暂时先放过他俩。
  *
  蜜月旅行非常愉快。
  第一站去了凯瑟琳向往已久的埃及。事实证明,只要有钱有权,旅游体验那是好得不能再好。传说中的坑人导游那是完全不存在的,英国大使馆为新婚夫妇安排了一位英国籍考古学家担任导游,那叫一个专业!
  可以在开罗的博物馆深度体验,也去了国王谷,参观了一些法老陵墓,但没有去图坦卡蒙墓。虽然考古学家说“法老的诅咒”子虚乌有,只是耸人听闻的谣言,可凯瑟琳也不想亲身验证一下。
  住在尼罗河旁边的酒店,从阳台便可俯瞰尼罗河,尼罗河湛蓝舒缓,凯瑟琳甚至都不想出去玩了。市区也确实没啥好玩的,吃喝玩乐都比不上伦敦或是纽约。住在酒店里,提供的也是欧式西餐,而不是本地阿拉伯传统饮食。
  凯瑟琳不太信任本地阿拉伯餐厅的卫生,实在是被从飞机场到开罗市中心的途中的臭味熏怕了。埃及真是个奇怪的地方,一方面她是文明古国,另一方面她的文化又经过断代,被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殖民过多次,因此在文化上成了个“四不像”。殖民者不关心什么环境问题,只关心能刮走
  多少油水。
  阿拉斯泰尔之前在埃及驻扎过,早知道这个国家的尿性。他没有讨嫌的取笑她,竭力为她安排好一切。
  在开罗待了一周,然后包了邮轮参观了著名的五大神庙,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可翁坡神庙、阿布辛贝神庙、菲莱神庙。神庙宏伟巨大,令人赞叹人类的创造力。
  凯瑟琳深度体验埃及神秘之旅,还玩了cosplay,拍了无数照片,冲洗后寄回伦敦和纽约。老王子那是显而易见的开心得不得了,叫人将小两口的照片摆的满哪都是,每一个房间都能看到。
  亚历珊德拉喜欢得不得了,恨不能跟每一个人认识的人都炫耀一番。
  《泰晤士报》也不忘追踪报道,他们仍然派了摄影记者跟随前王后的旅程,拍下了无数珍贵照片:阿拉斯泰尔王子已经是个很好的摄影师了,年轻夫妇甜甜蜜蜜;有一次埃莉诺,哦不,奥尔加皇储正在攀爬一截城墙,踩空了摔下来,王子飞扑过去抱住她,两个人摔了一身黄土,等到随从们赶来,小两口抱在一起笑个不停。
  英国群众可爱看这种报道了。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纯真美好的爱情呀!
  *
  阿拉斯泰尔还不知道《泰晤士报》连续报道他们的蜜月之旅的事情,他知道有记者一直跟着他们,有点奇怪,但没当一回事。
  他每天都很快乐,甩开所有情敌,独占心上人的所有时间,真的太爽了!
  他喊她“darling”,她也同样称呼他“darling”,据他所知,她对其他情人没有什么爱称,总是称呼他们的名字,无一例外。
  两个人之间有专门的爱称,那是属于他们的小秘密,顿时拉近了距离,变得十分亲昵。
  他从不做扫兴的事情,不做扫兴的人,她说什么他都赞同,想去哪里玩都是她说了算,一心想让她快乐。她要是微笑,那么他一整天的心情就会特别好;如果她蹙眉,他就要赶紧检讨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他从来没有想过,一心为了他人居然会如此——愉快!
  第231章
  从小他就是个备受宠爱的宝宝,家里的独苗苗,人人都爱他,将他的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包括职业。不是不好,但总觉得太无趣,太平淡。他的人生早有父祖为他打过样,不出意外他会按照他们为他规划的路线度过一生,但……
  有一点点不甘心,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更有意义一点,更……不同一点。
  直到他认识了他美丽又可爱的心上人。
  她爱玩爱笑,也很爱冒险,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她跟他认识的所有女孩/女人都不一样,自信飞扬,把他迷得神魂颠倒。
  他在意她的情人们吗?在意,但又不在意。他第一次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够积极,撑破天也就是她的又一个情人。如果不能跟她结婚,也只是又一个失败者。
  跟她结婚才是最高的奖赏,除了得到她,还能把那些情敌全都踩在脚下。现在,成为奥莉娅的丈夫才是他最大的勋章,足矣傲视这个世界所有男人。
  感谢人类的祖先发明了“结婚”这么好的事物,男人几乎都能明白结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会有自己的孩子,能合法继承你的财产、你的基因。
  奥莉娅打趣他想太多,孩子又不是他想生就有的。不过她也不反感他憧憬他们的可爱孩子,她觉得小孩子香香软软的,一定很好玩,不好玩的时候都可以交给保姆。
  她说的好有趣。
  啊!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可爱迷人有趣的灵魂呢?阿拉斯泰尔觉得自己真是上帝的宠儿,他实在太幸运了!
  *
  离开埃及后飞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入住酒店。
  土耳其前身是奥斯曼帝国,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灭亡的超级帝国,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入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帝国。470年后的1923年,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所谓“风水轮流转”。
  这座城市是她的“出生地”,现在算是“故地重游”了。
  *
  美好的一天从早上开始。
  凯瑟琳总是爱睡懒觉,她说这叫“睡到自然醒”,要丈夫不要吵醒她。而阿拉斯泰尔习惯早起,通常6点半、7点一定起床了。
  先亲亲她的脸,小心不要吵醒她。然后洗漱,下楼在酒店一楼的餐厅吃早餐。吃过早餐再去隔壁咖啡店喝杯咖啡,看看报纸——伊斯坦布尔有本地的英文报纸,也有英国报纸,就是时效性差一点。
  差不多8点半,上楼叫醒妻子。女佣为女主人端来早餐,拿来报纸。
  凯瑟琳一边看报纸一边还要同他讨论报纸上的新闻,最近的时政新闻是6月23日,法国将原属于叙利亚的哈塔伊省移交给土耳其,叙利亚无可奈何。
  叙利亚原本也属于奥斯曼帝国,1920年“独立”,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实际等于沦为法国殖民地。土耳其虽然是奥斯曼帝国的继承者,但地盘大大缩水,从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变成如今只有区区78万平方公里的中东小国。
  如今的国际形势真是日新月异、波谲云诡,德国在中欧搞事的同时,其他国家也会趁机搞事,国界线总是变来变去,地图册年年更新。
  土耳其在哈塔伊搞事,支持其“独立”,去年哈塔伊宣布成为“共和国”,但没有军队就没有实力,最后还不是被当成菜“送”给土耳其。法国自顾不暇,也懒得计较哈塔伊这么一块穷乡僻壤,遂“赠送”。
  土耳其的地理条件非常优越,伊斯坦布尔地区连接欧亚大陆、伊斯坦布尔海峡连接黑海和地中海,因此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上邻黑海,下邻温暖的地中海;左接保加利亚(以前也属于奥斯曼帝国),右接苏联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下接叙利亚、伊拉克,这两个国家以前也属于奥斯曼帝国。
  一战之后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列强利用《色佛尔条约》瓜分了庞大帝国,大批领土各自独立,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打了3年5个月的独立战争,终于在奥斯曼的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列强瓜分奥斯曼是为了夺取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目前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国的石油开采权大多在欧美国家手中,英国为大头,占75%,其次是美、法、荷等国。
  土耳其能独立成功,一来是凯末尔明智的没有要求那些产油区,只专注伊斯坦布尔附近的核心地区;二来凯末尔是个谋略大师,很会钻列强互相利用又互相牵制的空子,跟现在的希特勒是有点相似的。
  大国博弈,小国艰难求生。
  凯瑟琳认为凯末尔与希特勒都有所长,值得学习。
  阿拉斯泰尔因此总有紧迫感,也学会追踪国际形势了。以前他对政治不很敏感,只因为军校会教政治(政治与军事紧密联系),属于有所了解,但不会太深入。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子(君主与首相)顶着,他一个小军官不用懂太多,只要在跟同僚们聊天的时候不会一问三不知就够用了。
  他知道妻子在学习如何统治一个国家,对此他佩服得不得了,毫不犹豫的认为妻子一定会成为曾祖母那样了不起的女王。
  他也希望自己能像曾祖父那样,成为妻子最爱的人。
  *
  在伊斯坦布尔凯瑟琳也没忘了收拢臣民,目前住在此地的俄罗斯人不多,不到1万人,算少数民族了。凯瑟琳让女管家去找本地东正教堂的神父,请神父告诉俄罗斯教徒,不管他们是什么阶层、收入多少,都欢迎他们移民新俄罗斯,皇储会安排邮轮免费送他们去火地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