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李牧当时就琢磨着,秦军精锐的主将,凭什么是十来岁的小少年?年纪太小,太出色了,却竟然从来没听说过,还能让蒙恬贴身护卫,那么熟练地做点火这种杂事,并且秦军都毫无异常,觉得理所当然?
这个身份和年龄,无论如何都不合常理。
“也不是非得就太子吧?秦国宗室那么多。”
“你有多大?”李牧问。
“十二三。”李世民笃定。
“那就十二,只有小童子才会把年龄报大。”李牧轻描淡写,“我看着那只鹞鹰,就想到了秦国太子。”
“你在咸阳有间谍?”李世民马上意识到。
“不是只有你们秦国才知道放间。”李牧淡淡道,“太学立了那么多年,连间者都不投两个,不是白白浪费机会吗?”
“确实。”李世民不是很意外。
事实上很久之前,嬴政就提醒过他,太学的学子太多太杂了,难保有六国的间者混进来,当仔细核查,及时驱逐除掉。
李世民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种事从来无法完全防住。既然广招天下学士,那如果一个人的身份清清白白,就是来入学的,平常的行为举止也没有一点问题,要怎么才能发现他的思想不纯呢?
自然就会有漏网之鱼。
“你知道多少?”李世民好奇。
“不多,但足够我猜出你的身份。”
“所以你没有急着赶去邯郸,而是冲我来了。可我若死在这里,赵国只会更惨。王者之怒,伏尸百万。”
“赵国危亡在即,我死之前,若能断掉秦国命脉,带走秦王最优秀的继承人,那也不亏。”
李牧综合了所有情报,及亲眼所见,很准确地判定,这个太子对秦国来说,一定很重要,对秦王来说,更重要。
秦王虽有很多孩子,但绝对都比不上他眼前这一个。
十二岁,太子,千里迢迢,悄无声息,带着精锐直接杀到了李牧面前,其用兵的天赋,御下的本事,灿烂的风姿,慧朗的性情,骨子里的乐观、勇敢和坚毅,谈吐之间流露的昂扬风采,连李牧这样的敌将都忍不住为之惊叹侧目……
这样的国储,秦王又怎么不爱重呢?秦国的臣民又怎么能不敬服呢?
还对比什么?跟谁比?连公子嘉都显得逊色多了,赵国哪还有拿得出手的宗室?
他没有选择去驰援邯郸,因为他清楚,有这么一只精锐的军队插在赵国北方,他前脚一走,后脚云中就能易主。届时腹背受敌,更为棘手。
李牧想了又想,决定搏一把,断掉秦国的未来。
可惜失败了。
“所以你很欣赏我,对吧?”李世民抓住了重点,笑容大大地展开,骄傲极了,“不枉我救了你三次。”
李牧微怔:“何来三次?”
话术的重要性,无形之中又体现了出来,李牧本来半死不活的语气,很自然地就被李世民绕了进去,跟着他的思路走了。
少年太子大大咧咧地拖着折叠的胡床,往李牧床边靠了靠,跟靠近自家亲友袍泽似的,无比自然,看得李牧都无语。
“你也不怕我刺杀你?”他叹了口虚虚的气。
“蒙武将军不可能给你留武器的。”李世民很自信。
“然则,万物皆可为凶器。”
“哦,那你试试?”李世民又凑近了点,不退反进。
看起来是李牧攻击性比较强,但实际上在这个两人独处的境况下,李牧反而觉得是李世民在逐渐侵略他的空间,毫无底线,肆意嚣张,虽笑语吟吟,但锋芒毕露。
和蔼可亲不过他的表象罢了,属于王者的那种占有欲呼之欲出了,好像全天下的人才都应该为他所用,全天下的城池与土地都该归他所有,全天下的黔首都该被他征服,且受他护佑。
他在画一个大大的圆,自己站在圆中心,不断向外扩大,再扩大,大到他眼睛看到的任何地方。这个圆里所有他看得上的东西,都该属于他。
李牧不由自主地想,秦王也这样吗?对别国的土地有如此强横的占有欲?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他恹恹地不说话了。
李世民笑嘻嘻的竖起手指,跟拿着逗猫棒逗猫似的,悠闲自得地晃了晃,轻松自在,甚至有点说不出的愉悦:“第一次,我从头曼弯刀下救了你。将军承不承认?”
李牧无法反驳一个字。
“第二次,当时赵军伤亡极大,疲惫不堪,若我强攻,是不是能拿下将军?”少年弯着眉眼,活泼泼地问道。
“……”
“第三,我的箭是特制的,不仅极其锋锐,箭头还淬了精心准备的毒,毒的量是计算过的,很小很小,我还带了解药送过来。这算不算第三次?”
李牧很淡很淡地回应:“这,也叫救?”
这跟把人打伤再送人就医,有何分别?
“谁让我们之前是敌人呢?总要先取胜,将军才能这样好好坐下来,心平气和与我说话吧?”
这是坐吗?这是躺。
心平气和吗?不如叫心如死灰。
“……云中,你已接手了?”
“嗯哼。”李世民知道李牧想问什么,但李牧不说,他就是不回答。
“那庞将军……”
“庞老将军刚烈,不得已献城之后,就拔剑自刎了。——诶?你别激动,没死,没死呢。”
李牧险些一口气没喘上来,直接晕过去。
李世民避开他的伤口——还挺多的,很小心地拍拍他的背和胸口,突然就显得乖巧又贴心起来。
“我拦住他了,没让他死。今天早上他还来看你的,这会儿去处理原阳的事了。”
原阳算云中城的附属地带,云中易主,原阳自然也就跟着换了老大。
庞煖还活着这件事,对李牧来说,多多少少算是个小小的慰藉。
“……那封信,是真的吗?”他沉默了一阵,低声问。
真是个操心命,自己伤重得都动不了,却一醒来就忍不住问东问西,关心这个,关心那个。
李牧自己没有办法验证那封信的真假,邯郸被围,一时半会消息传不过来,就算他能把信交给赵王,若信是假的,郭开倒打一耙,大喊冤枉,赵王只会顺势处理李牧;若信是真的,仅仅一封信,也不足以致郭开于死地。
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信本来是假的……”李世民慢吞吞。
李牧的眼睛亮了一瞬。
“但消息现在是真的了。公子嘉真的死了。”
刚刚亮起的那点光,刹那熄灭。
天策有什么坏心眼呢?他只是打了个信息差而已。
“王翦将军派人送来的最新战报,扈辄所属十万将士,几无生还,邯郸被围,城破指日可待。”
王翦本是多么稳重的将领,但太子从他手里飞出去,他就只能拼尽全力,与桓齮杨端和三路齐发,从稳扎稳打变成了急攻猛进,还得着急忙慌地派出一队又一队送信的骑兵,及时往云中而来,试图了解到太子的动向。
赵嘉的死讯就夹在这军报里,在几路秦军动兵之前,赵嘉就死于非命。
没有那么多天花乱坠的故事,就一句话:“赵王赐剑,令公子嘉自刎。”
这年代好喜欢赐剑啊,伍子胥是这样,白起是这样,现在赵嘉也是这样。好像对有反抗之力的人,就该赐剑这样锐利的杀器,让他们含恨自尽,鲜血泼洒而出,惨烈地走至终结。
李世民温和而怜悯地将战报递给李牧看,还小声道:“这次是真的,我没有骗你。”
蒙恬他们之所以会被骗到,其实是因为赵嘉的死,本就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没可能的事,谁会信呢?
对着阴沉沉的乌云说一句:“要下雨了。”那可信度自然很大。
李牧极力坐起来,这对他来说有点难,无论是脖颈、手臂还是胸口都缠满了白布,这一动,血腥味就变浓了。
残血就别浪了好吧?
李世民扶了他一把,歪头打量李牧的神色。
李牧木然地看完了整封战报,许久都没有任何动静。比起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更像一个没什么生气的陶俑。
李世民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他的一个字,便问道:“你想不想知道代郡的消息?”
“……代郡,如何了?”
“蒙武将军率大军过去了,赵葱和颜聚应该不是他的对手。”
“……”
“我有叮嘱蒙武将军,攻下代郡之后,勿伤黔首。等你的伤好了,我可以让你回代郡驻守。”
李牧不可思议地看着他,怔住了:“让我,回代郡驻守?”
“你在代郡待了这么多年,肯定也有感情了吧?如果你的家人还有活着的,我有交代过帮你寻找和保护他们,战争结束后,你们随时可以团聚……”李世民絮絮叨叨了一会。
“你不怕我起兵反秦?”李牧不禁问。
“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