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彼时赵国危在旦夕,向魏国求援。平原君赵胜的夫人,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于公于私,信陵君都想帮忙。
  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却又因畏惧秦国中途按兵不动。信陵君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隐士侯嬴献计,他让信陵君求助魏王宠妃如姬。信陵君曾帮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可利用其感恩之心窃得兵符,又推荐力士朱亥同行。
  信陵君按侯嬴的计策行事,成功拿走兵符赶到军营。朱亥当机立断杀掉晋鄙,信陵君趁机拿出兵符接手魏军,挥师救援,击退秦军,成功解了邯郸之围。[4]
  很精彩吧?但李世民是秦国太子,自然偏向秦国,复盘的时候,也只会想若不是秦国内部出了问题,将相失和君臣矛盾导致白起被逼自杀,这邯郸怎么可能就打不下来?嬴政又怎么会被丢在邯郸受苦?
  很多人赞叹于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力挽狂澜,李世民虽然也赞赏敌人的能力,但更多时候,他会忍不住去想,去心疼当年在那场战争里惶惶不安的幼小的嬴政。
  如果他们父子俩的年纪倒过来,能有机会让二十来岁的李世民回到那一年的邯郸,遇见两三岁的小嬴政,他会做什么呢?
  他又能做什么呢?
  他能改变那场战争的结局吗?
  第79章 你会跟我走吗?
  如果李世民能找到那时候的嬴政,年纪过小的孩子会跟他走吗?
  他琢磨这事不是一回两回了。想的多了,有一次李世民真的问出了口。
  “阿父……”
  “嗯?”
  “倘若我长大以后,遇见了小时候的你,就在邯郸,你会跟我走吗?”
  “你长大以后?”嬴政当时的反应是从地图里抬起头,放下竹简,瞅着矮矮的小太子,煞有介事地端详了一下,继而目光从他还没有褪去圆润的脸,转移到毛茸茸的脑袋顶,微小地叹了口气,“想象不出来。”
  “那就想一下嘛。”李世民扒拉嬴政的手臂,“如果我要带你走,能成功吗?”
  嬴政迟疑了一会,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不想打击他。
  李世民便也叹起气来,愁眉苦脸,为还没开始就夭折的幻想真切地伤感了一阵子。
  “我就知道,那时候你和祖母相依为命,又怎么会跟别人走呢?”
  “你并不是别人。”嬴政安慰了一句。
  “那你会跟我走吗?”李世民盯着他问。
  “但,你不能指望一个两岁幼童,认出你是谁。”嬴政实话实说。
  “那我……我要是把你拐走呢?你会哭吗?”
  “我没你这么爱哭。”嬴政没料到这个诡谲的话题能扯这么远。
  “所以你不会哭喽?”
  “……不会。”
  “那我可以一把把你抱走吗?”
  “那不叫抱,那叫‘偷’。”嬴政冷漠脸。
  “我抱你怎么能叫偷?”李世民自下而上地望着他,一贯无辜的表情,若无其事地说着奇奇怪怪、胆大包天的话。
  “你的意思是,你要从赵家偷孩子?还是身份比较特殊的、有秦国王室血脉的孩子?”嬴政没什么耐心陪他畅想这种三岁小孩过家家的故事。
  “我觉得是可行的。”李世民挪了挪位置,抄起胖凤凰小木剑,指着那地图上邯郸的方位,一板一眼地论道,“彼时赵国自顾不暇,邯郸乱成一团,无论魏无忌的援兵到没到,只要我能通过赵家,找到你藏身的地方,就有机会把你带走。”
  “不偷了?”嬴政没好气。
  “能骗何必要偷?”
  “怎么骗?”
  “那还不简单,我只要说我是秦国宗室,是秦王派来的使者,奉命带公子离开邯郸。阿父觉得,赵家会不会信?”李世民主意多的是,转眼就冒了出来。
  嬴政竟然真的顺着他的话,思量了一番。
  就冲着这小崽子几岁大就能忽悠得韩非一愣一愣的本事,荀门上下跟乳燕投林似的被一网打尽,三公九卿一半(可能还不止一半)都跟他迅速熟络的现状,区区赵家,那还不是一骗一个准?
  况且,血缘关系是很微妙的东西,二十岁的太子,比现在还要意气风发,龙章凤姿,那往赵家一去,就算吕不韦和子楚都在,恐怕也得信他确实是秦国宗室。
  “不对,我本来就是秦国宗室,实话而已,怎么能算骗人呢?”李世民连忙改口,越发理直气壮了。
  嬴政只想终结这个话题:“带走之后呢?你要去哪?”
  “那就得取决于战事发展到什么地步,以及我可不可以干涉那场战争了。”
  “你还想干涉战事?”嬴政侧目,“怎么干涉?”
  “我能不能伪造虎符?”李世民举手。
  “……”嬴政深吸一口气,“你是不是想挨打?”
  “开个玩笑嘛。阿父你好严肃哦。”
  “你知道虎符的重要性吧?”
  “知道啊。信陵君都能窃符救赵,我不能造符破赵吗?”
  振振有词的小崽子真的好欠抽,嬴政默默咬了咬牙,沉声与他理论:“信陵君的下场怎么样,你不知道?”
  “我当然知道。他让魏国将士回去,自己怕被清算,躲在赵国没敢回,呆了有十几年吧,后来秦国频频攻打魏国,魏王不得已,请他回去,然后就有了五国伐秦,蒙骜将军退守函谷关的事。”
  “最后呢?”
  “大秦用反间计,离间魏王和信陵君,说他功高震主,有不臣之心,魏王就夺了信陵君的兵权。信陵君不再上朝,终日苦闷,饮酒作乐,死于酒色。”
  李世民语气平平,不带什么褒贬,随口道出曾经翻云覆雨、叱咤风云的信陵君的结局。
  “自他窃符起,这个结局就已注定。你可明白?”嬴政凝视着他的太子。
  “嗯嗯。”李世民乖巧点头,“一个贤名远播、甚至能与后宫宠妃勾结偷窃兵符的公子,还是魏王的异母弟,说调兵就调兵,置魏王于何地?他有这样的结局,确实早就注定了。”
  “那你还敢提伪造虎符?”嬴政瞪他。
  “说着玩的啦,虎符哪那么好造?材质要顶级的,刻铭文也需要最好的工匠,没有秦王的命令,谁敢造这种东西?”李世民很遗憾。
  嬴政直接扬声:“蒙毅。”
  “臣在。”蒙毅火速切换到上前待命模式。
  “传令少府,尤其是墨家的玉匠铜匠木匠,但凡太子与他们提起虎符、印章、铭文之类可疑的话,务必禀报于寡人。”嬴政果断无比。
  “臣领命。”蒙毅低头应声,先退几步,才转身离开。
  “诶?”李世民目瞪口呆,叫屈道,“我只是随便说说啦,阿父怎么可以这样怀疑我?”
  “这不叫怀疑。”嬴政的心酸无法对外人道也,他平静地表示,“我只怕我的命令晚两日,仿造的虎符就问世了。”
  “怎么可能?这可是虎符,伪造虎符等同谋反,要抄家灭族的,谁有这个胆子?”李世民睁圆了眼睛。
  “你。”嬴政定定地看着他。
  “我好冤枉,我什么都没干,我连虎符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太子委委屈屈地嘟囔。
  “你迟早会见到的。”嬴政云淡风轻,“只是不许做这种匪夷所思的事。”
  “都说了我只是想想而已……”李世民沮丧地垂着脑袋,半个身子都靠在嬴政身上,用脑袋抵着他的手臂,蹭来蹭去,不甘心地咕哝,“我又不能真的回到二十年前……想想也不可以吗?”
  嬴政本想斥他荒唐,告诫他不可做违法的事,伪造虎符可不是小事,闹大了嬴政都未必压得下来,但他话到嘴边,忽然心里一酸,有点说不出的滋味,便沉沉叹道:“往者不可谏,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连这个道理也不明白么?”
  “就算读再多书,我也想安慰那时候的你呀。”李世民仰脸看着他,不假思索道。
  嬴政的斥责和告诫便堵在了喉咙口,再也说不出来了。
  ……
  “信陵君,真是可惜啊。”
  “什么?”走神走到天边去的李世民猛然回神,顺口接了句,“你是说他的结局吗?”
  “可不是吗?”刘季用饵饼卷着肉脯,抹上豆酱,卷起来一口吞掉一半,风卷残云的同时,还乐呵呵地说道,“他那样有大功又有大才的人,就不该郁郁而终。可惜,太可惜了。”
  “你很倾慕信陵君?”
  “这是自然。各国的王孙公子里,我最看得上眼的就是信陵君。——没有说你们秦国不好的意思。”刘季不怎么走心地补了一句,听不出一点畏惧,反倒轻松得宛如调侃。
  “站在魏国的立场来说,他确实做了最好的选择,虽勾结后宫窃取兵符,但以魏国当时的情势,唇亡则齿寒,若不救赵,赵亡则魏亡。”
  李世民并不忌讳讨论那场失败的战争,也不吝啬客观评价与称赞当年秦国的大敌。
  过去的事都已经过去,唯有吸取这些教训,才能不犯重复的错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