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89节

  辛盛笑了起来说:“那就好,妹妹心细,行事周全,不用我多提醒。”
  辛月双手叉腰一脸骄傲的说:“毕竟我可是辛案首的妹妹,自不会给案首哥哥丢脸。”
  辛盛被辛月打趣习惯了,如今脸都不红了,习以为常的和辛月互相打趣道:“这么厉害,那明年花灯节的灯谜大会,我妹妹定能拨得头筹,赢下花灯节上最贵的那盏花灯吧!”
  辛盛如今在教妹妹们解灯谜,说是今年的花灯是他给她们赢回来的,明年的花灯节就要靠她们自己了。
  辛月闻言讪笑一声,转移话题的说:“我去灶房帮姑母做菜,等姜家哥哥他们来了,哥哥再去叫我。”
  如今家里富裕了,买了个大宅子连灶房都比原先大了四五倍,估计是住这么大的宅子家里少不了要请仆人的,灶房里有三个灶台,每个灶台都有前后两个灶眼。
  胡大娘还是在辛家帮佣,但是如今家里这么多人吃饭,光靠辛姑母一人得累坏了她,于是请新的帮佣时特意寻了两个擅长做饭的大娘,一个帮着辛姑母做自家人的饭菜,一个专门给家里的帮佣们做饭,胡大娘还是做些浆洗、打扫之类的体力活。
  辛家并没有买签活契、死契的下人,不论是灶房的帮佣大娘,还是门房那位善驾车的大叔,都只是雇佣关系。
  辛月到灶房的时候,灶房里已经满是浓郁的香气了,辛姑母知道今日家里要待客辛盛的同窗好友,准备得很是丰盛,除了她自己本来的拿手菜,辛月教她的炸鸡和红烧肉也都做上了。
  见辛月进来,辛姑母笑着问:“月娘难不成又有什么新方子要来试一试?”
  辛月本来没想法的,只是辛姑母这么一问,她瞧见两条肥美的河鱼,还有摆出来做红烧肉用的干辣椒和花椒香料,突然就想起好久没吃的水煮鱼片了。
  贺州多水,自然渔业发达,潍县县城里便有一条河,那河流与长河村后那条河是一个支流,河里鱼虾甚多,便是冬日结了冰,都有渔夫会砸开冰洞钓鱼上来卖呢。
  所以辛姑母今日也买了两条鲜河鱼,准备一条炖鱼汤,一条蒸来吃。
  其实这鲜鱼若是片成薄片生食才是最鲜美呢,不过如今晚秋天寒了,来的客人又都是不及冠的少年,不能喝酒驱寒,所以辛姑母才不做鱼生而是准备清蒸。
  辛月盯上了辛姑母已经宰杀干净的两条鲜河鱼,如今还没入冬,秋鱼极肥美,便是被掏空了肚里的内脏,这鱼看着还是胖嘟嘟的极厚实。
  这要是片成了鱼片,用辣椒与花椒做成火辣辣的水煮鱼片,鱼肉厚实,又鲜又辣,在寒凉的晚秋吃上一锅,暖身驱寒,不知道多美。
  辛月忍着疯狂分泌的口水,问辛姑母:“姑母,这鱼准备怎么做?”
  辛姑母对自家的侄女儿已经非常熟悉了,听话听音,便知道侄女儿瞧上她买的这两条大肥鱼了,笑着说:“月娘说怎么做,姑母就怎么做。”
  辛月不见被拆穿的羞恼,亲热的搂着辛姑母的手臂说:“姑母咱们做一盆红汤的辣鱼片吃吧。”
  这家里除了还是婴儿的辛年,没有不能吃辣的人,便是最小的郭玉娘也很能吃辣的,辛姑母便点头说:“行,鱼片好说,姑母我的刀工可很是不错,今年都没机会给你们做过鱼生。”
  辛月忙说:“不用跟鱼生那么薄,太薄了一煮就散了,鱼肉片得厚实一点。”
  辛姑母了然的点头,拿起顺手的刀便把那鱼拆了大骨刺,然后一片一片的片下来,整齐的码在盘子里。
  因着辛月说担心鱼片煮散了,辛姑母便把鱼片片好了后用蛋清和生粉上浆,鱼带腥气,辛姑母把原先准备清蒸鱼用的葱姜丝抓了些放进去,又倒了一小勺黄酒进去抓匀腌制。
  然后在锅里烧了热油,用辣椒和香料炒出一锅红油,再加了滚水进去便是一锅红汤,鱼片也腌制好了,便把鱼片放进红汤里大火煮熟,辛姑母一边做还一边跟辛月交待道:“鱼肉不能久煮,要用大火快煮,熟了便要捞出,不然肉质就会变老。”
  辛月在一边点头,嘴里的口水在辣椒的辛香味刺激下越分泌越多,等辛姑母说熟了把鱼片和红汤全盛到了一个大陶盆里,辛月才狠狠的咽下口水张嘴说:“姑母,天凉鱼凉得快,鱼肉凉了便腥了,我瞧每回那鸡汤上面飘着热油就不会凉,咱们给这煮鱼片上也盖上热油吧。”
  辛姑母以前没这么做过菜,但是听侄女儿这么说觉得还挺有道理。
  那鸡汤用的老母鸡,煨出来的鸡汤上面总是飘着厚厚的一层黄油,没人会撇去那层黄油,都觉得那厚厚的油脂才是有营养的证明,于是每回大家喝鸡汤,都得把黄油吹散了,一边吹一边小口的啜。
  辛姑母是很能听得进别人的劝的,尤其是自家侄女儿的话,一起生活了快一年,辛姑母觉得侄女儿说的话就没有不对过,信服得很,便往锅里重新倒了油烧热了后正准备倒到红汤鱼
  片上,结果辛月又往鱼片上抓撒了一把干辣椒和花椒,笑着说:“感觉刚刚辣椒给得不太够,还想再吃辣一点。”
  辛姑母宠溺的任由侄女儿动作,等她放完了,才催促她:“月娘躲开点,你细皮嫩肉的女儿家,莫要被热油溅伤了皮子。”
  辛月听劝的往后退去,眼见这热油浇到了鱼片上,一阵白烟升起,伴随着滋啦滋啦的声音,一股更加霸道的辛香之气弥漫出来。
  辛姑母深深吸了一口这香气,沉吟道:“这法子竟然让这煮鱼片的香气变得更浓郁了。”
  辛月点头,见油平息下来不再乱溅,忙凑到盆边深深的吸气,心里想:就是这个味儿!
  辛盛刚把两位好友带到待客厅,便来灶房寻妹妹,才踏进灶房就被浓烈的辛辣之气激得连打了几个喷嚏,不过就算如此他也没躲出去,反而更加往里凑,边走边问:“姑母做了何菜?怎么这般香,闻着都觉得极下饭!”
  见着凑在大陶盆边的妹妹,辛盛便立刻知道美味在何处了,挤到辛月身边跟着吸气道:“这味道可真霸道,连红烧肉的香气都被它给掩盖了闻不出来了。”
  辛姑母被两个侄儿侄女的馋样逗得直笑,扯出两双筷子来说:“你们要不要尝一尝?”
  辛盛和辛月一起摇头,说:“今日有客人,这菜还是上了桌再吃吧。”
  辛月扭头问辛盛:“哥哥,是姜家哥哥他们来了么?”
  辛盛点头说:“是,他们都在待客厅喝茶呢,南星他们说给你带了生辰礼物,我便先来寻你了。”
  “姜家哥哥真是客气,我昨日都说了不用了。”辛月嘴里说不用,但脸上却满是笑容,有礼物收怎么会不开心,高高兴兴的跟着辛盛去前院见姜南星和沈砺。
  姜南星送给辛月的生辰礼竟然是个活物,是一只会说吉祥话的小八哥。
  被关在一个竹制的鸟笼里,一瞧见人进来,就大喊:“恭喜发财!老板发财!”
  辛月一进门就被这鸟的声音吓了一跳,姜南星笑着说:“我听辛盛说,月娘妹妹现在可是厉害的大管事了,这八哥我上回在花市瞧见就觉得有意思,一想甚是适合送给月娘妹妹,昨日取了银子就连忙去买了回来。”
  辛月虽被鸟的声音吓了一跳,可听清了鸟喊的是什么,脸上就是满脸的笑容了,这八哥可真会说话,嘴真甜,这吉祥话说得好!
  笑着从姜南星手里接过鸟笼子,鸟笼里的八哥一点都不怕生,甚至跳到笼子边来仰着一双豆豆眼盯着笼子外的辛月瞧。
  辛月先谢过姜南星,然后琢磨了一会儿就说:“这小八哥就叫来财吧!”
  八哥歪着头听了辛月的话,重复了一声:“就叫来财!来财来财!”
  有客人在,不好一直和鸟逗着玩,辛月便喊了胡大娘来帮她把八哥送到自己屋里去,还特意嘱咐千万挂到屋檐的高处,莫要叫玳瑁、琥珀它们能碰到。
  等胡大娘提着鸟笼子走了,姜南星笑着说:“我表弟也给月娘妹妹准备了生辰礼。”
  原来昨日姜南星和沈砺从钱庄提了银子后,姜南星便拉着表弟连忙赶到花市去买这只他早就瞧中的八哥,姜南星还问表弟要不要也买点什么,沈砺却摇头说不用了,他有更适合的礼物。
  回到家姜南星便追问沈砺是什么礼物,还能比他的八哥更合适?
  沈砺嘴角含笑的去屋里拿出一个锦盒来,姜南星知道表弟喜爱雕刻,这几个月他带着表弟走遍了东安府内的山脉,寻了不少奇石,还买了许多玉石,他刻好的成品都被放在锦盒里仔细收着。
  见表弟拿出这个锦盒,姜南星便知道定是表弟自己刻的作品,他以为那盒子里装的是沈砺自己刻的玉簪或是手环,有些不赞同的说:“虽然月娘妹妹年纪还小,可终究是个女儿家,不好收外男送的首饰的。”
  沈砺笑道:“表哥你误会了,打开看看。”
  “不是首饰?那是什么?”姜南星疑惑的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只粉玉刻的小猪。
  这粉玉还是他们花了不少银子才从别人手里买过来的,当时表弟一眼看中,被人家看出来了,死咬着出价一点都不让,他本以为那昂贵的粉玉会被雕刻成精美的首饰,想着到时候出手了也不会亏,谁知竟然成了一只胖乎乎的小猪!
  姜南星满头黑线,又是无语花了大价钱的粉玉变成了莫名其妙的小猪,又是不解:“人家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你送一只猪与她是何意?”
  沈砺从表哥手里拿回小猪,嘴角笑意愈深,他那日瞧中这块粉玉,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做什么首饰来卖,那时刚看过辛盛妹妹的文章,日日被那句猪之大,一锅炖不下在脑中逗乐,一瞧见这块粉玉眼前便出现一只粉胖的小猪,便买回来刻了只小肥猪。
  每回他心情不愉,便看看这小肥猪,想起那有趣的文章,心情就会变好许多。
  今日一说要给辛盛的妹妹送生辰礼,沈砺便只想到这只小肥猪,本就是因为辛盛妹妹的那篇有趣的文章才刻出来的,总觉得应该送给她。
  虽然表哥说送女孩子猪寓意不好,可沈砺觉得能写出那么有趣文章的姑娘,定然不会觉得这猪有什么不好的寓意。
  沈砺跟姜南星略微提了一下辛月那篇文章,和他要买粉玉的缘由,姜南星被沈砺重复的文章逗得笑出了声,连声说:“果然是月娘妹妹能写出来的文章,这世间可没几个她这么有趣的妹妹,唉,就是可惜不是我家的妹妹,家里要是有这么有趣的妹妹,我爹爹也不会日日板着脸那么无趣了。”
  辛月在姜南星和沈砺期待的眼神下接过了沈砺递来的锦盒,打开之后惊呼一声:“好可爱!”
  那玉石粉白粉白,本就很像猪的肤色,沈砺把小猪刻得肥嘟嘟的,表情纯真,憨态可掬,辛月一眼就喜欢上了,只是拿出来一摸,发现明明如今天气寒凉,可这玉石入手却一点不冰,反而很是温润,皱起眉说:“这玉石怕是很贵重吧?”
  沈砺给表哥使了个眼色,姜南星忙说:“没有没有,是我们在山里自己发现的一块石头。”
  辛月虽信了姜南星的话,却还是拒绝道:“便是你们捡的,那也应该是很珍贵的玉石。”
  沈砺见状便说:“这只是砺自己雕刻的玩乐之作,月娘妹妹若是喜欢只管收下便是,若是推辞不要,可是觉得砺这礼物做得不好?”
  “沈家哥哥自己刻的?”辛月一愣,瞧那小猪表情传神,好似活的一般,以为是请的什么雕刻大师所做,没想到竟然是他自己刻的,赞叹一声道:“沈家哥哥这雕刻之工足以以假乱真了。”
  沈砺很少被人这么直白的夸赞,一下子理解了表哥为何喜欢和辛月聊天,他红着耳尖谦虚道:“月娘妹妹谬赞了,既然月娘妹妹喜欢,就请收下吧,砺来潍县身无长物,也只有自己这手工之作能拿得出来送与你。”
  见沈砺说得这般诚恳,辛月如今也不是缺银子的人,心想便是这玉石珍贵,自己也是回得起礼的,而且这小猪真的可爱,便点头收下了,笑着说:“那我就厚颜收下了,多谢沈家哥哥。”
  沈砺见辛月满脸喜爱的把玩着自己送的小猪,脸上的笑容愈发明显。
  姜南星先前搞不懂沈砺为什么要送辛月一只小猪,辛盛却是知道点原因的,他想起那会爹爹中举,他没时间检查妹妹课业,本以为妹妹乖巧,主动把课业塞到自己书袋里,谁知到了书院打开一看,自己要求妹妹做的文章,妹妹虽是做了,却做出一篇不正经的逗趣之文来。
  那文章还被沈砺瞧见了,当时就看得满脸是笑。
  沈砺许是因为从小父母不和的缘故,被养得性子比较压抑,除了面对他表哥姜南星时随意些,便是跟辛盛相处也是端正守礼,辛盛还是第一次见沈砺笑得那么肆意。
  今日见沈砺送自家妹妹一只小猪,他自然就把这小猪和妹妹那文章上的猪
  联想到了一处,瞧着沈砺的眼神便带了丝深意。
  第118章
  辛盛倒不是觉得年仅十二岁的沈砺与自家才九岁的妹妹能有什么男女之思,只是他与爹爹都不愿意将来妹妹远嫁,最好是妹妹能留在家里招个夫婿上门,便对妹妹身边年岁相当的男子有些注意。
  沈砺其人倒是不错,人长得高挑,容貌也俊秀出尘,学业他虽自己不自信,但实际虽非天才却也稳扎稳打,并不是什么没有天赋的人,按着他的天赋和刻苦,将来也是有机会高中的。
  他性格端方内敛,妹妹却是活泼跳脱,两个人看着好似完全相反,但辛盛隐隐觉得似沈砺这般性子的人,更容易被妹妹这样能给身边人带愉悦的人吸引。
  两人还从没见过的时候,沈砺就因为目睹了妹妹一篇逗趣的文章而难得情绪外泄了许久,私底下还受了影响刻了个小猪出来。
  只可惜他虽然瞧着像是个少人疼爱的小可怜,却出身官宦世家,虽爹不疼娘不爱,可爹娘毕竟都在世,不是个能做赘婿的人选。
  若自家妹妹要嫁到他那复杂的家庭,辛盛是万万不会同意的,一个对亲子都不慈的亲婆婆,一个外室出身的继婆婆,这种复杂的人家,但凡不是想拿女儿攀附贵的人家都不会考虑。
  不过别说这么小的沈砺与辛月了,辛盛自己虽定了亲,也比他们大一些,可也没懂什么男女之思呢,便只是在心里默默排除了将来招沈砺为妹婿的可能。
  因着从姜南星和沈砺那里都收到了极合心意的礼物,辛月难得十分大方的把桌上的水煮鱼片谦让给两位客人吃,自己只是多吃些姑母平日也会做的菜。
  不过二人中只有姜南星因为在贺州待得久些,练出了些吃辣的能力,对水煮鱼片接受良好,吃得满头冒汗,鼻子都通红了,说话甚至出了嘟囔的鼻音,也舍不得停下筷子。
  可沈砺才来潍县几个月,平日吃的也多是书院食堂寡淡的饭菜和姜家老仆姚阿爷那清淡的饭菜,根本从没练过吃辣的本事。
  那满是红汤的鱼片自端上桌起,他就一直强忍着喷嚏,等辛盛作为主人家招待他,替他夹了一大块鱼片,他才低头试着品尝,结果一口鱼才咽下去,憋着的喷嚏就化为了咳嗽,喝了两杯茶才缓过来。
  见状辛月一脸可惜的瞧着他说:“沈家哥哥竟然吃不得辣啊,辣菜吃的时候十分刺激,吃完了浑身舒爽,吃不得辣人生可得少几分乐趣。”
  听到辛月这么说,沈砺瞧了一眼虽鼻子通红,却一口一口的吃得欢实的表哥,犹豫的说:“许是我多吃吃,以后也能和表哥一样吃辣?”
  辛月听他这话笑起来说:“那沈家哥哥先吃点别的不那么辣的菜吧,循序渐进为好。”
  辛月不好给沈砺夹菜,便指着那红烧肉说:“这道菜咸为主,甜、辣为辅,沈家哥哥可以先试试这道菜。”
  沈砺很听辛月的劝,乖乖的转了伸向水煮鱼片的筷子,伸向了辛月推荐的红烧肉,虽然那装红烧肉的砂锅里也能瞧见几个和鱼片里同样的辣椒,可这菜看着就没有那被红油包裹的鱼片刺激。
  沈砺试探的咬了一口,果然如辛月所说,是咸味,略带点甜和辣,沈砺还是第一次吃到这种复合了几种味道的菜,这猪肉瞧着肥腻,可肥肉的部分吃到嘴里并不觉得腻,反而因为富含油脂而炖得黏糯,吃起来更有口感。
  沈砺便笑着说:“月娘妹妹说得没错,这菜里这点辣让它的口味更丰富了,吃起来确实有独特的风味。”
  沈砺就着红烧肉吃下了不少的米饭,自我感觉自己已经习惯了辣味,末了便又试图尝试挑战那水煮鱼片,不过大概是两道菜辣的等级相差太远,挑战以沈砺再次咳得满脸通红告终。
  辛月瞧着他这样子都觉得可怜,忙冲了碗糖水来递给他解辣,劝道:“想来沈家哥哥是不善吃辣的人,莫要再为难自己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