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65节

  五福客栈的掌柜的姓肖,肖掌柜也是这家客栈的老板,他家这客栈也是祖产了,开了一百余年,因为位置不好,一直都是勉强糊口,都请不起人干活,全靠自家人经营。
  肖掌柜作为老板兼职掌柜,他娘子在后厨当厨娘,店里的小二是他的两个儿子轮班做。
  肖掌柜年轻时也在客栈里跑堂,十多年前才从自己爹手里接手这家客栈。
  自从接手客栈后,肖掌柜便一直想要把客栈做大做强,无奈位置太差,不论他想尽什么办法,做出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没能让客栈有什么大变化,最多就是从挣扎在盈亏线上变成了小盈。
  每年的府试、院试、乡试,都是这条街上客栈生意最好的时候,别家都几乎客满,只他家的客栈还有三分之一的空房,光想起来肖掌柜的辛酸泪都要流出眼眶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今年天降文曲星落在了他的客栈里,他的五福客栈要翻身了!
  肖掌柜强忍着激动的心,颤抖着伸出手来,连声音都因为兴奋,语调变得高昂而尖细:“辛老爷,这喜帖交给小人吧,小人一定好好裱起来挂在店里最好最显眼的位置!”
  辛盛疑惑的看了一眼辛长平,辛长平笑着点头说:“除了特别想把喜帖带走收藏的,一般喜帖都是留在报喜的住址张贴的。”
  辛盛有些犹豫的说:“我想带回家给娘亲和妹妹看看。”
  肖掌柜听了辛盛这话,心里天都塌了,笑容凝滞在脸上,大喜大悲之下险些厥过去,摇晃了几下,站在他身后的大儿子肖家大郎连忙扶住他,大声喊:“爹爹!你怎么了?”
  辛盛和辛长平都吓了一跳,忙帮着肖家大郎把肖掌柜扶回客栈。
  他们把肖掌柜放在一把带高背的椅子上坐下,辛盛帮着扶着不让肖掌柜歪倒,肖家大郎忙回后厨去倒了一杯糖水过来给他爹灌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肖掌柜才缓过来,看着面前辛盛放大的脸,哀切恳求道:“辛老爷,求您把喜帖留在我店里吧,
  我盼了多年好不容易盼来您这么个文曲星,就指望着这个喜帖挂在店里拉拉店里的生意了,日后您和家人来府城,都来住我这个客栈,我分文不收。”
  辛盛被肖掌柜这一出吓了一跳,见他醒来心心念念就是求自己的喜帖,忙点头应下道:“行,就留在这客栈里,下回有机会我再带娘亲和妹妹来看。”
  “嗳,多谢您了!”肖掌柜的心从山顶掉落山崖,又重新爬回了山顶。
  他儿子满脸感激的看着辛盛说:“多谢老爷成全,我瞧你们叫了骡车是要回家吗?不如我跟着你们一块儿去一趟潍县,您把喜帖给家里人瞧过了,我再带回来?”
  肖掌柜听了也连连点头道:“这样好,这样好,骡车的车资我们出。”
  辛盛还是想给娘亲和妹妹瞧瞧自己的喜帖的,看了一眼爹爹,见爹爹点头,便高兴的答应了。
  他们行李早都装好了,迫不及待的想回家和家人报喜,便起身告辞要走,肖家大郎去了趟后院喊了弟弟出来替自己上工,然后跟着辛盛他们上了骡车。
  他极有分寸,只坐在车夫旁边,不往车厢里进,辛盛邀请他进来说话,他也只是打起车帘在外面回话。
  等到了潍县,骡车停在辛家院外,肖家大郎跳下车帮着辛盛他们把行李全都搬下来。
  辛姑母听到动静来开门,见到辛长平和辛盛,满脸是笑的说:“大弟、盛哥儿,你们回来了,弟妹和月娘本想关店一天在家等你们的,结果昨日有贵客去铺子里约了今日要带人来量体,弟妹说招待完客人就回来,估摸着也快回来了。”
  辛盛听了便先把喜帖给了姑母瞧,辛姑母不识字,但看到红红的喜帖也知道定然是好东西,高兴的问:“可是盛哥儿高中了?”
  辛盛在自家人面前才露出些许得意的骄傲劲儿来,笑着说:“中了,我是今年东安府府试的头名。”
  “哎哟!”辛姑母一听忙把手在自己衣襟上擦了擦,说:“那岂不是又是一个案首!盛哥儿你快把喜帖收起来,姑母怕给你弄脏了。”
  辛盛笑着说:“姑母的手这么干净,怎么会弄脏呢。”
  辛姑母每天不是做饭,就是照顾辛年这个小婴儿,可注意卫生了,自从当初替宋氏接生时,辛月说过一嘴用滚水烫剪刀能去邪祟,辛姑母连每日洗碗都要煮一锅滚水烫上一遍,每次干完活还要用草木灰洗手。
  连辛年换下的尿戒子和衣服也都是洗过之后用滚水再烫过,不知道跟这有没有关系,小辛年自生下来到现在,在辛姑母的悉心照料下是一次也没生病过。
  辛姑母的手怕是全家最干净的了,她只是对辛盛这个喜帖十分在意,才会觉得怕自己摸脏了它,辛盛见状更不接过来,非要辛姑母拿着,说:“姑母帮我收着一会儿,等娘亲和妹妹回来拿给她们瞧瞧,我先和爹爹收拾行李去了。”
  “这孩子。”辛姑母嘴上笑着抱怨一句,心里却美极了,家里大侄儿和侄女都待她亲近,小侄儿更是粘她得紧,没一个人拿她当外人的,辛姑母在这个家里待得十分自在,她把喜帖小心的收起来,笑着说:“我去给你们做饭。”
  辛长平交待了一句:“大姐,给车夫和这位小兄弟弄点吃食,他们吃完了还要赶回府城去。”
  肖家大郎忙摆手拒绝,直说:“不用不用,我就在院外候着就行。”
  还是辛长平说:“走了一路,你们也累了,进来歇歇脚,喝口水,简单吃点午食,再返程吧。”
  车夫自然愿意,高高兴兴的道了声谢便往里走,肖家大郎见状也只好跟着进去。
  车夫和肖家大郎一起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辛姑母先从灶房给他们一人冲了一碗糖水端出来,再才回去生火做饭。
  车夫端着碗小口的啜着冒热气的糖水,打量了一圈辛家的院子和肖家大郎搭话道:“真是难得,这辛案首和他家里人都这么和气。”
  不管什么时候,终归都是士子地位最高的,可辛家人对着车夫和客栈的小二都和善礼遇,肖家大郎也点头感慨道:“他们家都是好人。”
  车夫虽地位不高,也没什么文化,但天天和人打交道,租他车的人也不乏士子、商人,也算有些见识,提点肖家大郎道:“你们客栈算是撞大运了,碰上这么个人物在你们客栈投宿,光拿个喜帖算什么,可千万要和他保持联系,这么年轻的案首,将来定然是要当官的,这可是现成的大靠山。”
  肖家大郎年轻,听到这话忍不住脸红的说:“我们和人家不是一个牌面上的人,还是莫要招人厌烦了。”
  “年轻人就是面嫩。”车夫笑着打趣了肖家大郎一句。
  等二人吃完了辛姑母煮的两大碗面条,车夫特意寻到辛长平面前道谢:“多谢老爷体谅,日后要是在府城需用车,可千万要去寻我老武。”
  辛长平笑着应了,车夫老武拉着肖家大郎说:“走吧,咱俩去车上歇一觉。”
  辛月和宋氏回来见自家院子门口停了辆骡车,立刻想到是辛长平和辛盛回来了,辛月高兴的小跑进院子,一边跑一边喊:“哥哥,你考得如何?”
  第74章
  若是辛盛是那学业一般的,辛月是不会追着问成绩的,可谁让辛盛是个学神级别的天才人物呢,辛月一点也不怕给了他压力,直奔主题的就问成绩。
  辛盛停下收拾行李的手,从屋里探出头来看着辛月说:“你去寻姑母看我的喜帖去。”
  “搞什么神秘?”辛月嗔怪了一句,转身奔着灶房去,不一会儿惊呼一声举着红红的喜帖出来高兴的说:“哥哥,你又是案首!”
  宋氏喜不自胜,看着自己儿子怎么看怎么顺眼,上前去拍着辛盛的肩膀夸赞道:“盛哥儿真是厉害,待会送信去老家让你阿爷知道高兴高兴,你是童生了,家里必要为你摆几桌。”
  辛长平出来点头说:“这可是辛家合族的荣耀,族长知道了都得开祠堂记上几笔。”
  辛长平这话可不是瞎说,上回辛长安和辛长康带了消息回去说辛盛考中了县试案首,族长第二天就派了他儿子来寻辛长平,说让他们抽个时间回一趟老家,要开祠堂替辛盛写上一笔。
  还是辛长平极力推拒,说县试案首还不算是取得功名,不好惊动祖宗,怎么也得取得个童生才合适。
  族长这才作罢,同意等着府试之后再一起写。
  辛盛被爹娘围着一人一句说得满面红光,又羞又喜,他在外人面前总是一副稳重样,只在最亲的爹娘面前会露出些许小儿之态。
  辛月来此快半年了,虽和老家的亲人都见过,但还没回过一次老家呢,闻言十分期待的说:“那我们是不是要回老家了?上回二叔还说该接玳瑁它们回村里去学抓老鼠了,对了,二堂兄上回托二叔带给我的果子可甜了,我爱吃,山上应该还有吧?”
  辛长平见辛月兴奋的叽叽喳喳半天,笑着说:“月娘没在老家住过几年,咱们搬出来的时候你才三岁大呢,难得你还这么喜欢老家。”
  辛月是把回老家当去农家乐度假一般的,笑着回一句:“人不能忘本嘛。”
  “月娘说得甚是。”辛长平听了辛月这句话,更加高兴起来,想着再过几日便是端午了,干脆定了下来说:“咱们便端午回老家吧,到时候租个大骡车,一家子都去。”
  见娘亲和妹妹都看过了自己的喜帖,辛盛便收了回来送去给客栈的肖家大郎。
  肖家大郎感激的接过,想着车夫的话,有些扭捏的说:“辛老爷日后和家人路过府城,一定要来我家歇脚。”
  辛盛自然点头应了,车夫老武驾车掉头离了青松巷才笑着说肖家大郎:“这才对嘛,做生意的人哪能张不开嘴。”
  吃过了饭,辛长平和宋氏说儿子考上童生,自己家人办个宴席热闹一下,邻里之间没必要兴师动众,邀宋氏一起去街上买些鞭炮,把鞭炮在家门外放一放,再买些糖果点心,有人上门道喜给人分一些喜气。
  辛月笑着打趣辛盛道:“哥哥是不是该上岳家门报个喜去?”
  辛长平听了点头说:“是该去一趟,子胥先生应该也对你的府试成绩挂心得很。”
  辛盛拍了辛月一下,然后咳嗽一声满脸正经的说:“本就该去和先生说一声。”
  辛月故意逗辛盛,说:“光是先生呀,不还是岳丈大人么?”
  辛盛被辛月笑得红了耳垂,气得轻轻敲了几下辛
  月的脑袋,故作生气的说:“妹妹!再拿我寻开心,日后的课业可得再给你加一加了。”
  辛月脸上的笑容一僵,忙求饶道:“哥哥,体恤体恤你可怜的妹妹吧,如今铺子里生意好极了,我都没什么抽空写字的时间了,几乎每日都是回了家,夜里还要挑灯写的,再加下去,你可怜的妹妹就该熬得人憔悴了!”
  辛盛看够了妹妹求饶的样子,才点点头说:“行吧,暂且放过你,待会儿你陪我一起去一趟杨家。”
  辛月不解的问:“为何要带着我去?”
  辛盛理所当然的说:“我带了些茶饼回来,你陪我一块儿才好去送给杨小姐呀。”
  辛月“哦”了一声,想起来上回相看辛盛说要替杨欣娘寻那位老婆婆做的茶饼,今日打趣哥哥两回了,再闹他辛月怕他真给自己加课业,便乖乖的点头说好。
  辛盛真怕妹妹又说什么他招架不住的话,见妹妹没再作妖,才松了口气,笑着说:“我买了许多,留一些在家里你们吃。”
  辛月直点头,那日听杨欣娘说起那茶饼,饼皮软糯,内馅清甜,辛月就有些馋了。
  辛盛回屋里拿出分好的两份茶饼,一份留在家里存点心的柜子里,喊了辛姑母和郭玉娘让她们有空时拿着吃,另一份则提在手里。
  一家四口一起出了门,只是出了巷子口便两两分散开,辛长平和宋氏去买鞭炮点心,辛盛则带着妹妹往杨家走。
  走到一片没什么行人的路上时,辛月想起上回的经历,心里有点发毛,忍不住拉着辛盛的衣袖说:“哥哥,近卫军的大人走了,咱们俩走这条路不会再遇到什么麻烦吧?”
  辛盛没什么要瞒着自己亲妹妹的,便说了皇上口谕的事,辛月听得目瞪口呆,一下子有点回不过神来。
  虽然她知道以自家这哥哥的天资,将来定然不会是池中物,可怎么也想不到她们这小户人家,现在就能和皇上扯上关系。
  那可是皇上欸!
  至于辛盛说的他可以跳过院试、乡试,直接参加会试,辛月反而没太大感觉,毕竟现代这种保送的事情见得多了。
  而且她还有点小遗憾,哥哥都拿了两个案首了,院试再拿一个不就是传说中的小三元了么!
  辛月不禁想起来高中时同级的那个学神,原本同学们都盼着同学里能出一个高考状元的,结果学神高二就保送了最高学府,根本不参加高考了,高三都不来学校了。
  辛盛瞧见辛月脸上的遗憾,不解的问:“妹妹,你怎么不替你哥哥高兴?”
  “高兴啊!”辛月忙露出个大大的笑脸,夸辛盛道:“我哥哥真棒,古往今来都找不出几个比哥哥聪明的人了!”
  虽然身边再无其他人,但知道有金刃、金戟在暗中随护,辛盛知道皇上让他们跟着自己是为了护自己周全。
  但会不会有其余的目的,辛盛也不确定,毕竟世间也有传闻,近卫军除了保护皇上和心腹大臣外,也肩负监察百官之责。
  一想到这些话有可能传到皇上耳朵里,辛盛忙尴尬的捂着妹妹的嘴说:“夸得太过了。”
  辛月刚眨了两下眼,便反应过来,毕竟电视剧没少看,东厂和锦衣卫的大名辛月可是知晓的,看来日后有些玩笑不能乱开了。
  辛盛见妹妹很快理解了自己的意思,心里赞一句:我妹妹就是聪慧!
  放下捂着妹妹的手,辛盛接着问:“那你刚刚怎么一脸遗憾的样子?”
  辛月心里想了想,这话应该无碍,才说:“因为我还想着哥哥能不能考个小三元出来呀。”
  辛盛自谦了一句:“院试可是各府的案首都会来考,我可没有把握能再夺一魁。”
  辛月一想也是,都是各府的魁首,神仙打架谁能保证稳赢,就算别人拿了魁首,可辛盛是实打实的红卷之荐第一人,这个名头定然比小三元强出不少,说不定能赶上三元及第呢!
  辛月便放下了心中的遗憾,不再纠结此事。
  等到了杨家,门房看辛盛本就是熟脸,如今多了个未来姑爷的身份,对辛盛更是客气,不等通禀就带了辛盛和辛月去了待客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