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59节
余氏先前见过辛盛几回,知道他长得好,今日一看竟比往日见还要招人喜欢,她心想还好辛盛肯定是愿意和自家女儿定亲,才会答应请人来相看,不然她真怕女儿一眼瞧上这么俊美的少年郎,对方却没瞧上她,见过了这般的少年郎,那日后还能有谁能入女儿的眼啊。
毕竟不好一直盯着人家少年郎看,余氏便转眼去瞧辛盛的妹妹,一瞧又是一叹。
原先余氏十分自傲自己女儿的长相,杨家同龄的女孩里,欣娘便是长得最出彩的那个,日常出门交际,潍县各大户人家的女儿她也都见过,没一个能说超过欣娘的。
辛盛的妹妹比欣娘还小几岁,就已经长得身姿娉婷,面容不似一般女童团团的孩子气,反而五官分明,一瞧就是个美人胚子。
余氏最爱长得好看的人,她对自家女儿就比儿子有耐心得多,对辛盛往日颇多照顾,但凡夫君说辛盛要来,她都会吩咐厨下多做好菜,给夫君往书院送吃食时,也都是她特意让仆人多送些去交待夫君分一些给辛盛的。
外人只知道杨怀德爱辛盛如亲子,却不知余氏也恨不得辛盛能是自己儿子。
只是往日得顾忌一些不能做得太过,等辛盛和女儿定了亲,便能光明正大的疼未来女婿了。
现在见了辛月,余氏又爱得不行,忙拉了辛月过来亲热,吩咐身边的丫鬟把家里的新鲜果子都洗了送出来,然后跟辛月说:“月娘待会儿都尝尝,爱吃哪个便告诉婶子,走时给你装一些带回去吃。”
辛月被这位婶子的热情吓了一跳,不过瞧着余氏的眼神就知道她没有恶意,纯粹就是爱美罢了,辛月忙笑着谢她,又夸余氏长得年轻漂亮,一点都不像快要做岳母的人。
很快辛月就把余氏哄得笑个不停,若不是杨怀德催促她该让孩子们进去相看了,她都舍不得松手。
杨欣娘坐在自家花园的亭子里,等着今日的相看,她弟弟杨继明坐在一边,面色严肃,身姿端正,目光炯炯的盯着花园的入口。
杨继明才五岁多,他原本不懂什么叫相看,只知道爹爹安排他今日陪姐姐待客,结果听到多嘴的丫鬟说相看就是姐姐要和今日来的男子定亲,过几年就会离开自己家,住到那人家里去。
杨继明现在眼睛还红红的,就是因为刚刚大哭过一场,他搂着姐姐的腿哭得伤心极了,还质问爹爹娘亲:“咱们家难道养不起姐姐吗?为什么要让姐姐去别人家里住?”
杨怀德和余氏离开前杨继明还在哭,杨欣娘才刚刚把杨继明哄好,说自己会等杨继明长大了再嫁人,而且以后也会常回家看他,还会接他去自己家里住。
杨继明抹干净眼泪,心想若是待会那个来和姐姐相看的哥哥不同意自己去他家里住,他就坚决不同意姐姐嫁给他!
杨怀德和余氏没过来,只官媒带着辛盛和辛月进了花园,远远就瞧见花园中间的亭子里突然站起来一个几岁大的小男童,爬上了美人靠,严肃着脸满是不高兴的紧盯着这行人。
辛月悄悄戳了下
辛盛的后背,小声笑道:“哥哥,你瞧人家的弟弟也不想让姐姐出嫁呢。”
辛盛回头笑了一声,小声道:“那怎么办?哥哥也入赘过去?”
辛月被辛盛逗得怕笑出声,连忙捂住嘴,小声说:“那倒也不是不行,反正家里有我招赘,又有年哥儿。”
辛盛回身拍了一下辛月的头,装作生气的样子说:“好个妹妹,我想留你在家,你倒是要把哥哥赶出去,你可真是我的好妹妹。”
官媒听见他们兄妹的玩闹,也被逗得笑起来,见要到了亭子,才咳嗽一声提醒他们。
辛盛和辛月忙收了玩笑,第一次见面可得留个好印象,两个人都面色正经起来。
官媒停了脚步在亭子外守候着,只辛盛和辛月二人进了亭子。
那杨家的小姐手持着团扇遮着面,只那个刚刚偷瞪着他们的小男童站了出来,仰着头瞧了辛盛一会儿问道:“你就是那想娶走我姐姐的辛盛?我不同意,你快走吧!”
杨欣娘刚遮上脸才一会儿,没想到弟弟刚刚答应得好好的,定然乖乖坐着,谁知这一会儿就食了言失了礼。
她顾不得继续用扇子遮脸,连忙起身过来把弟弟扯回身后,抬头红着脸准备和来人致歉,却在瞧清来人的脸后愣在当场,脑子里突然一直重复嬷嬷的话。
“那小子长得可俊了,小小姐瞧见了定然喜欢,你俩这容貌可是天生一对,将来生个小小少爷、小小小姐必然如神仙坐下的金童玉女一般。”
杨欣娘本就红着的脸越发烫了,感觉自己连耳朵都一起着了火,忙垂下眼睛不敢再看,声音轻颤的说:“小弟年幼不懂事,公子莫要怪罪。”
辛盛回过神来,忙说:“无事,我家也有妹妹,理解令弟是一片爱姐之心。”
“多谢公子体谅。”杨欣娘听辛盛这么说,嘴角悄悄翘起一些,把弟弟捂着嘴按到椅子上坐下。
都已经两相见面了,扇子也没必要举着了,杨欣娘便大大方方的请他们坐下,自己替大家煮茶。
杨欣娘行云流水般泡好了一壶茶,她手如柔夷,指如青葱,端着翠绿的玉盏,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好看,将茶盏递到辛盛面前轻声说:“请公子品茗。”
辛盛接过茶盏,举起杯便往嘴边送,辛月来不及出声拦,见辛盛被烫到,杨继明噗嗤一下笑出了声。
辛盛尴尬的咳嗽一声,辛月忙拿起桌上的凉果子递给他一个解解烫。
杨欣娘侧身警告的瞪了弟弟一眼,杨继明连忙捂住自己的嘴巴装乖。
杨欣娘当做刚刚无事发生,又端了一杯茶递给辛月,还交待一句:“妹妹年纪小,茶不能多喝,多吃些果子吧。”
今日的主角是辛盛和杨欣娘,辛月和杨继明只是来做木头桩子的,见杨继明眼珠子滴溜的转,怕他又来捣乱,辛月便从桌上不停地拿果子喂他。
杨继明瞧辛月是个和自家姐姐一样的漂亮姐姐,对辛月倒是没有敌意,见辛月喂他吃的,还觉得辛月人好,辛月递一块,他就吃一块,来者不拒,吃完还颇有礼貌的冲辛月笑,说:“谢谢姐姐,你也吃,这个甜。”
不知不觉,杨继明就被辛月拉到了一边互相投喂对方好吃的,而另一边的辛盛和杨欣娘则从品茶聊到茶的产地、种植,哪位知名才子最喜贺州茶,曾做过什么诗……
第66章
官媒瞧着时辰笑着进了亭子,辛盛和杨欣娘才意犹未尽的停止了聊天,两个人互相道别了一声,辛盛说:“下个月我要去府城参加府试,若是遇见那卖茶饼的阿婆,替小姐带些回来?”
杨欣娘在官媒的注视下羞涩的垂了眼,点头应了一声,轻声回道:“好,多谢公子。”
这便是双方有意了,官媒脸上顿时笑开了花,领着辛盛和辛月去同杨怀德与余氏道别。
辛月在杨家吃了个肚儿圆,未来嫂嫂的弟弟倒是个很好的吃饭搭子,跟着官媒往出走的时候,杨继明还有些依依不舍,跟着说要送他们。
杨欣娘站起身在亭子边望着他们离开,她的贴身丫鬟凑过来打趣道:“这位公子倒是闻名如见面,嬷嬷没说谎,确实和小姐天造地设的般配。”
杨欣娘娇嗔的拍了一下丫鬟的手,但没出言否认,不论是嬷嬷,还是爹爹、娘亲,先前夸赞辛盛的话语,好像没有一个不言符其实的。
杨欣娘原本觉得早了两三年定亲会有些不自在,可现在觉得也不错,起码多了一个能这么和她聊得来的人。
杨怀德和余氏一瞧见官媒脸上的喜色,就知道这次的相看成了,十分高兴的又陪着把他们送出门外,余氏还装了许多新鲜的果子,一盒给了官媒,一盒给了辛月。
杨继明巴巴的跟着,他今日原本是满心不高兴的,结果和辛月玩了半天倒是把先前的不乐意都淡忘了。
他在杨家人小辈分大,没有几个玩得来的玩伴,今日和辛月玩了半天倒是十分开心,见辛盛和辛月要上骡车离开了,忍不住叫住了辛月问了句:“月娘姐姐,下回我能去你家里玩吗?”
杨继明嘴里问着辛月的话,但眼神却一直偷瞧着辛盛,辛月瞧出他的小心思,便也看着辛盛。
辛盛把杨继明抱起来,逗他道:“你喊我一声师兄,下回我放假就来接你去我家玩。”
杨继明被吓了一跳,连忙紧紧搂住辛盛的脖子,他面上皱起眉,心里却挺高兴的,疑惑的问:“不是应该叫姐夫吗?”
一群人都被他逗笑了,官媒和他解释道:“小少爷,这还不到成亲的时候,不用改口的,以后要改口,还得让他给足你好处。”
杨继明见大家都笑,他羞涩的红了耳尖,瞧着辛盛喊了一声:“师兄。”
小男孩先前还瞧辛盛哪都不顺眼,这会又喜欢上了,见他们要走,依依不舍,在车外喊道:“师兄、月娘姐姐,记得要接我去玩!”
辛月从车窗探出头和他摆手,应道:“嗳,记着呢!到时候给你准备好吃的。”
等回了家,官媒和辛长平、宋氏开始商量定亲的事,这不需要孩子们管,辛盛和辛月都没有跟过去听。
等官媒走了,辛月带着账本拉着辛盛一起去和爹娘算三月铺子的盈利,还是辛盛拿着算盘算账,打完了一遍他不可置信,又打了第二遍,见还是一个结果,才满脸震惊的说:“这个月盈利两个铺子加起来有二百多两。”
宋氏立刻拍板说:“买宅子,现在就去寻官牙,家里太挤了,咱们要买个大院子。”
原来宋氏以为定亲就要正式的过礼,今日跟官媒聊过才知道,像他们两家这样,对方女儿还未及笄便提前定亲的,没有那么复杂。
只要双方交换庚帖,两家各准备好信物交换就行,等对方女儿及笄之后,才要正式的上门下定。
一般信物都是用金银、玉器,辛家家底薄,没有存什么好玉,宋氏准备给杨欣娘买一套银头面。
金的虽然现在也能买得起,但是现在就花一二百两送头面,那等下定迎亲的时候得送多少才能匹配上,本就不是那个家底的人家,没必要这么打肿脸充胖子。
留出铺子周转的银子,和二十两预备买头面的银子,连着上个月的利润,如今家里可支配的银子还有二百多两,宋氏便说:“可着这些银子挑大的、好的买。”
辛长平去寻了官牙,听了辛家的要求,官牙带了五处宅子的图纸和钥匙,一下午的时间带着辛家人全逛了一遍,宋氏一眼就瞧中了其中最大那一套。
就在附近的连枝巷,挨着县衙,比青松巷还近。
两进的宅子,十几间屋子,还带一个小花园,就是多年没装潢过,有些破败。
这宅子房主要价二百两,因为重新收拾得花不少钱,官牙帮着砍价最后一百八十两买了下来,还剩下的几十两便都用来装潢新宅子。
这么大的宅子,里里外外全部装潢一遍,得好几个月的时间,青松巷的小院子便还是继续租着。
这种大活计辛长安可干不下来,而且他如今每日都在忙着做人偶娃娃,连他儿子庆哥儿都开始被他拉着学木工了。
不过他跟原先的师父、师兄们都有联系,师父年岁大了已经养老不干活了,几个师兄倒是各自收了徒弟,拉了一摊子人做活,辛长安便介绍了个之前和他最好的师兄来做。
家里的帮佣胡大娘家的男人便是带着几个儿子一起做泥瓦活的,这活自然也就交给了胡大娘家的男人。
家里有人来做活是要管饭食的,辛姑母最近每日都要做许多人的饭食,还好她曾做过许多宴席,擅长做大锅饭。
本来宋氏不愿意让辛姑母受累,准备找家食铺给干活的人订餐,辛姑母听了却不乐意,她说:“弟妹嘴里说拿我当一家人,怎么这会儿却跟我客套起来了,如今你们买了宅子又要装潢,花了这么多钱,我都帮不上忙,但这做饭的事我能干得,你还要花钱请别人做。”
宋氏推脱不了,只好劳累了辛姑母。
不过辛姑母一点不觉得累
,那宅子的图纸放在家里,弟妹给她和女儿玉娘都各安排了一间房,本来她说自己和女儿住一间就行,弟妹却说:“等孩子大了就该自己住了,要是家里没屋子挤挤也就算了,明明有屋子哪还能让你们凑合。”
真就是一副要带着她和女儿一块儿长长久久一起过日子的架势,辛姑母心里舒服得很。
从新宅子开始动工,辛月和宋氏每日从铺子回家都要绕路去看一看进度,这日刚从新宅子的连枝巷出来,遇见了骑着马的张大郎。
张大郎也瞧见了她们,连忙“吁”的一声停了马,喊了一声:“辛家婶子,月娘妹妹,你们怎么从这儿出来?”
宋氏笑着说在连枝巷买了宅子,张大郎听了忙先恭贺:“这可是大喜事,到时候迁居可得请我们家去喝酒。”
宋氏自然是笑着应下,两家做了这几年的邻家,关系比来往得少的亲戚都亲近。
张大郎干脆牵着马跟着宋氏和辛月一起往家走,跟宋氏聊了几句之后,才跟辛月说:“月娘妹妹,姜公子安全到家了,路上赶得太急,我们在京城歇了两天才回来的,返程之前姜公子还特意来寻了我们,叫我带话给你和盛哥儿,盛哥儿去书院了吧?过几日我们又要出镖了,怕是碰不见他。”
辛月点点头,对姜南星的事哥哥很是挂心,回书院那天还在念叨呢,说不知道姜南星路上可顺利,希望他表弟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辛月对那个和自己来时一样重病的男孩儿也有些记挂,希望他也能和自己一样扛过去,便忙问:“姜家哥哥说什么了?”
张大郎掏出一封信给辛月,说:“这是姜公子给盛哥儿的信,月娘妹妹你转交给盛哥儿,姜公子让我告诉你,他表弟也和你当初一样坚强,扛了过来,捡回一条命,如今他阿爷正在给他表弟调理身体,过些日子他回来再给你带礼物。”
“那就好,那就好。”辛月松了口气。
辛月接过了信小心收好,在自家门口和张大郎道别回家后,宋氏才说:“还好那孩子没事,世上怎么会有如此狠心的爹娘,生生把一个孩子逼得差点没命。”
辛月也不理解,但世上好似少不了这种事,便是现代也多得是不合的夫妻拿孩子作筏子,把对配偶的怨气都发泄在孩子身上。
遇到这种父母,孩子实在是倒霉,辛月叹了口气说:“希望姜家哥哥的表弟经此大难,能够看穿些,莫要再为了爹娘的错误惩罚自己。”
“虽然生在富贵人家,这孩子却真是可怜。”宋氏本就是疼爱孩子的母亲,如今又还在哺乳期,更是母性重,每日不管多疲累,只要瞧见自己的儿女,宋氏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那日听了姜南星表弟的这些事儿,宋氏便十分替那孩子生气,她怎么也无法想象有母亲会把自己的婚姻不幸怨怪在自己儿子身上,也无法想象有父亲能看着儿子快病死也无动于衷。
沈砺不知道远在贺州都有人替他忿忿不平,这回他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身体损伤得厉害,舅公说要是不好好调理,以后会影响寿命。
他如今住在舅公家,阿婆把他从沈家抢出来那天和沈家撕破了脸,挥着手杖打了他爹好几下,不知道他爹有没有受伤,反正这些时日,他爹是没有出现过一回,一点也不关心他是死了还是活着。
他娘亲倒是每次都被阿婆拉过来看望自己,但每回总是说不了几句话,总是会转到:“还是你不争气,你要是和那个孽种一样聪明,你爹怎么会不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