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78节
在文化部门自己这样太丢人了,抽空就学习,不懂就找同事问。这三年下来,大林认字算是破三千了。
以现在中国人的识字水平,基本算是一个高中生的水准了。如果不求文笔华彩的话,他也能自己写点语句通顺,逻辑流畅的小文章了。
顺带还参加了文化部门长期举办的夜校,学习了英语作为自己掌握的第二门语言。
因为他始终记得当年李锐招募他的时候对他说过,以后中国肯定是要和欧美那些洋鬼子做生意的。
自己不如就学英语,以后帮助国家赚大钱来改善民生。大家都在学俄语,俄语老师根本顾不过来。
英语老师情况就好的多了。
大林这三年下来每天至少抽一个半小时来苦练英语,还经常和老师进行英语对话。
现在的大林的英语虽然是个二把刀,但是个能勉强和英语国家的人交流的二把刀。
戴森听着大林那富有中国语法的英语,他想起了印度的那些家伙了。那一口咖哩味的英语,感觉还不如眼前这个中国男人的中国英语呢。
如果是度假,那么戴森会很高兴有大林这么一个非常能喝酒。而且非常善于聊天的地陪带着自己到处转转。
即便是现在的中国比美国落后很多,但这样一个老大帝国也有自己往日的风采。
但是现在不是度假啊,戴森有些着急。
就在大林要带他去吃烤鸭的时候,戴森没去,反而非常严肃的问:“林,我到底什么时候能见到叶部长?” “这个嘛……叶部长最近有点事,真的有点忙。”
大林打着哈哈:“不要急嘛。” “我今天在酒店看见了一个捷克人,你们是不是在和捷克人谈生意?” “我和你们说,捷克不管是压力容器还是加压设备,他们的工艺都很落后。完全比不上我们杜邦。”
戴森皱着眉说道:“不管是捷克还是东德,亦或者是苏联,他们在化工相关设备上的技术储备和力量都远不及杜邦。” “只要中国支付得起资金,杜邦甚至可以为中国规划出几个百万吨级的化肥项目。”
大林听着戴森的话暗自咋舌。
他负责接待戴森,自然也是了解了一下这人是干什么的。
国家要搞大化肥设备了,中国的目标就是百万吨。
可是如今中国算上苏联援建的三个大化肥厂,加起来化肥年产量也不过几十万吨。
距离百万吨还有很大差距。
如果真的有几个百万吨级的大化肥项目,中国人民距离全民吃饱饭,那可是极大的跨进了一步。
大林又不傻,他自然知道这里面的轻重。
这戴森代表的杜邦可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化工集团。
杜邦最擅长做什么?炸药!而炸药里面的成分拆分一下,那就是化肥! “布朗先生,这真的不是我能决定的。你要见叶部长,要等叶部长有空啊。”大林也无奈。
现在戴森住的地方是北京最好的饭店,北京饭店。基本上重要外宾都住在这。
也不知道中国是无意还是有意吧,把来谈化肥设备的人全都安置在这了。
于是乎,戴森不光见到了捷克代表。还有东德的,还有苏联的。
甚至还有南斯拉夫帮中国找来的国际掮客。
两亿多美元的大单啊!财帛动人心,没人不想要。等到戴森见到叶继壮部长的时候,已经是他来到中国的第五天。
在中国他很不方便,因为是秘密前来,他也不能直接给总部发电报。总部那边也没信息传过来。
所以在见到叶部长第一面的时候,戴森就直接开口说道:“贵国完全不需要考虑其他国家的任何化肥项目方案,以及任何生产化肥设备相关的产线。” “杜邦可以为中国提供最全面的产品线。”
说着,戴森直接把带来的文件连同照片一起交给了叶继壮(实际上一来中国就交给相关专家组,这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步骤而已)。 “杜邦是全世界……”
戴森还准备侃侃而谈呢,叶继壮挥了挥手,打断他的话。 “你最开始拿来的资料,我们早就给我们的学者看了。目前杜邦可以拿出来的两套方案,一套是合成氨方案,一套是尿素方案。我们都看了,确实不错。”
戴森面如喜色,不过接下来他脸色难看了。 “但是我们也看了戴森能提供的生产线标准。你们移交的生产线最高只能生产压力在12mpa以下的高压容器。
而且缸体直径不超过三米。相关冷凝设备降温速度不够。整体转化比很低,至多百分之五十。
但是耗能很可怕,按照你们的设计来看,一个十万吨级的化肥厂,每一组设备每小时耗电高达40kw。太落后了。”
叶继壮淡淡的说着,这话一下就让戴森没法再说了。
为什么?因为杜邦确实是拿了落后两代的技术来的中国。
因为现在的中国化肥企业和化肥技术都极为落后。
在苏联援建之前,是侯德榜带人搞出来的联碱法来生产氮肥。
这个技术很符合中国国情,但也确实不先进。
而援助中国的苏联自己在化肥产业上其实也不行。
目前全世界化肥生产最先进的国家就是美国。
杜邦拿出最后两代的技术来中国都是有竞争力的。
因为苏联的化肥产线转化比也不高。东德可能有一些技术,但是能倾囊相授给中国?
杜邦是不信的。而对面的中国部长看上去老神在在,似乎真的一点都不在意自己的这些资料。 “原本我是不打算见你的。因为杜邦给出的资料太落后了。你们连co2气提法都没有掌握,你们怎么敢要这个价格的?但是我有的同事说,还是见一见你吧,万一杜邦有别的办法呢。” “戴森?布朗先生,要是没什么事情我就先走了。捷克方面也帮我们联系了一些欧洲卖家。”
找国际掮客,不仅南斯拉夫能做捷克也能做。
而戴森?布朗在听到叶部长说出co2气提法的时候脑子里轰的一声炸响了。
因为 co2气提法是杜邦刚刚实验出来的新方法。
在同等条件下,尿素转化比从50%提高到了62%,电的消耗从40kw下降到了25kw,水的消耗量从80立方米下降到 66立方米。
耗能全面降低,产能全面拉高。这是一波质的飞跃。也是最新一代化肥生产新方向。
这是杜邦的下一代技术,杜邦还没投产呢,中国怎么知道的?所以没等叶继壮离开,戴森非常失礼的拦住了他。 “部长先生,您能详细说下co2气提法你了解多少吗?”戴森有些忐忑。
这是杜邦的绝密资料,外人不应该知道的。
叶继壮看了眼他,然后淡淡的说道:“别的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转化比提高了,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转化比。温度要求也下降了,从195摄氏度下降到了160摄氏度,进一步对冷凝设备的要求降低了,同时对压力容器的要求也下降了,从你们 给我们的设计图里最高22mpa下降到了14mpa。
嗯?这么一说你给我们的生产线只能生产12mpa以下的容器,岂不是坏了我们都没法修?”
叶继壮说道这里忽然有些生气,然后一把推开戴森。 “好了,我还有别的客人。如果没什么事情,请戴森?布朗先生离开吧。”这是下逐客令了。
戴森?布朗当天下午就坐飞机飞到广州,然后再被送去香港了。
看起来中国政府已经将毫无诚意的杜邦公司排除在外。
而戴森?布朗在到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电报回总部董事会。【伙计们,事情有些不妙。这一次如果我们不把中国人按住。他们将会在国际化肥市场上和我们一决高下。甚至全苏联都会掌握我们最新的技术。我们必须促使中国人和我们达成协议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请君入瓮
杜邦必须要召开紧急会议了。戴森带来的信息太可怕了。
杜邦还在实验室里刚刚成功的co2气提法,杜邦可是连一个字都没透露啊!
这是公司化工部门最高级别的机密之一。
历史上里也确实是如此,在五八年才有化工厂开始利用这个方法生产化肥。
因为在co2气提法前,杜邦使用本代的技术已经足够在国际市场上拼杀了。
资本公司的技术换代从来都不是什么好就用什么。
而是只要上一代技术还能赚钱,那么他们的技术就绝对不会迭代。在历史上里,五八年才开始使用这个方法,那是因为杜邦没有办法靠上一代技术躺着赚钱了,国际市场竞争的非常激烈,他们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技术了。
而现在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中国人是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杜邦不否认,全世界肯定不止杜邦一个大公司在研究下一代尿素或合成氨的提取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绝对属于机密中的机密,没有人会告诉中国的。
苏联?那更加不可能了。苏联要是掌握了这种方法的话完全可以持续扩大小麦种植面积。
而不必让他们的居民还在吃混合面(白面+粗燕麦)的面包当主食。纯白面的面包才是这个时代大家喜欢的食物。
至于其他的公司透露?
先不说他们是否有可能比杜邦先一步完成这个项目的研究并且有了成果。
单说他们研究成功后就上赶着给中国人用这个技术,中国人是他们亲爹啊?
所以杜邦内部先要严查内部是否有人泄密……
并且派人探听其他有可能研究出co2气提法的公司的口风。
当然,他们肯定是查不出结果的。 co2气提法在五十年代属于高精尖中的高精尖……
不仅技术本身,还有相关设备生产和工艺都属于独一档的。
苏联在六十年代都没掌握。但是,这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情况。如果放在更长的时间,比如说2000年以后。
这五十年代的技术方法早就是化工专业大学里的基本课了。
从工艺到设备,再到详细的参数和工艺改良,这几十年里不知道有学生写过多少论文……
不知道教授对其方法进行过多少次拨皮拆骨式的研究以用来教学讲课。
就这么说吧,杜邦现在视如珍宝的宝贝技术,在网咖那里就像是一盘烧得透烂的红烧大肘子。
只要轻轻一动筷子,那就是骨肉分离,皮软肉烂。别说杜邦藏着掖着的技术了,就连后续的几型改良方法网咖里面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相关有价值的论文摞起来比李锐还高。
这门技术可以说网咖里早就吃透了。最大的问题在于生产能力。包括冷凝设备和高压罐体,以及输送液氮和加压使用 的管道等。
这些东西中国现在还生产不了。
中国真正想要的其实就是这些玩意儿。
两亿美元撒出去,仅仅只为了买鱼?不,我们要的是买渔!而其中中国想要钓的大鱼就是杜邦。
因为杜邦的相关设备是目前全世界生产的最好的。
甚至杜邦有能力帮中国兴建一个完整的设备生产线。(苏联在这个时期都无法生产其中不少部件,部分设备在这个时期只有美国才能买到)不是那种上四十年代的老旧技术的玩意儿。
是真正的世界先进的生产线。但是想要钓杜邦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是一条狡猾的鲨鱼。
何时听过资本家做赔本的买卖?所以从驱逐戴森这件事开始,中国政府与杜邦的博弈就开始了。
现在来看,杜邦这条大鱼慢慢开始咬钩了。
美国杜邦集团内部开了一场高层会议。
会议决定,必须要让董事会成员和执行副总裁戴森去摸摸底。
中国到底是知道一个co2气提法来诈自己呢,还是中国真的有相关技术。
为此杜邦甚至“非常具有诚意”的拿出了他们的本代技术产品来投石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