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77节

  尼克松和代表团里其他代表们几乎没有考虑,就直接摇头拒绝:“他们怎么可能要这么多钱?不可能!美国政府绝对不可能支付这笔钱的!”
  说罢起身就走,基辛格都拉不住他。
  基辛格回头看了眼嘴角挂着微笑的中方代表,他心里打了一个突,觉得事情要遭。
  而果然,事情真的要遭。
  你以为只有你看到的一台摄像机吗?
  李锐没有黑框眼镜,不然也要推一推自己的黑框眼镜,说一句:图样图森破。
  就在第一次谈判没有正式开始就不欢而散之后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团在中朝仪仗队面前畏畏缩缩,一副胆小害怕的视频公然出现在苏联各大电视台。
  同时也出现在东欧许多国家的电视台里。
  东德也一并收到了。连带着一起发过去的除了这个,还有尼克松那句:“他们怎么可能值那么多钱?美国政府不可能支付的。”
  一时间,美国大兵都是贱,美国政府连伙食费都不愿意出的新闻瞬间席卷欧洲。 欧洲媒体和民众都哗然了。
  因为中国一起公布的还有收费项目明细。
  包括定期体检,服装费用,课外读物食品费用等等。每一项都很明确,所有人看了都只觉得美国应该付钱。
  同时尼克松的言论也传到了那些被俘大兵的耳朵里,这一下就叫群情激愤了。
  很多人表示:狗娘养的,等老子回美国了,手撕了这个畜生!
  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肥与杜邦
  “下一个,好。” “下一个,好。” “下一个……”功德林里,王耀武依旧是每天放饭时的打菜员。
  因为他打菜不手抖,而且菜量都挺公平的。每次打菜前王耀武都会扫一眼,看看是什么菜。
  如果带骨头的,那就不能给人打了勺子就只有骨头连点肉都没有。
  如果是带肥肉的,那就大家的肥瘦肉比例都差不多。不能相差太大了。
  因为打菜公平,王耀武在功德林里还得了一个雅号:王一勺。今天功德林里的伙食不错,是猪肉炖白菜,还有一份功德林里自己腌的咸菜……
  在排队的人潮里除了黑头发黑眼睛的国民党战俘之外,还有三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特别明显。
  没错,就是三名美国师长,同时也是美国朝鲜战争中被俘战俘中军衔最高的三人。
  在杜建时后面排队的正是曾经美军的王牌师陆战一师的师长史密斯。
  王耀武原本都把菜勺打满了,但是看见史密斯之后,他抖了抖。史密斯一看就急眼了,因为王耀武把肉给抖掉了很多啊!
  就在史密斯想要开口的时候,王耀武又打了一勺,这一勺肉更多了好几块。
  这下史密斯将军喜上眉梢了。 “老兄,这老王搞什么呢,怎么多给外国将军来了这么多肉。他怎么这会儿想起拍美国佬的马屁了?”
  杜建时旁边一名国民党中将低声的说着,杜建时回头看了一眼,然后发出冷笑。 “王耀武哪里是拍美国佬的马屁啊。他这明明拍的是毛主席的马屁呢。” “哦?此话怎讲?”
  原国民党政府天津市市长,同时留美学过国际关系学……
  二战时期还是太平洋战场中国区联络人的杜建时可是有相当的国际关系分析能力的。
  他在食堂找了张长桌坐下,先给自己呼噜了一口猪肉炖白菜,再咬了一口高粱面混合白面制作的馒头,把自己吃了满嘴流油后才开口说话。 “今时不同往日了,朝鲜战争要结束了,史密斯几个美国将军值钱了。瞧见他们的体型没有?
  他们有多重,就能换回多重的黄金来。哦,不!我说保守了,可能可以换回几倍于他们体重的黄金来。” “这王耀武别看他表面憨厚像个不说话的沙和尚,内里猴精猴精的呢。他心里清楚着呢,所以啊,他这是在拍新中国、毛主席的马屁。”
  杜建时说着话,给自己夹了一块软绵入味的大白菜,大白菜吸饱了汤汁里浓郁的猪肉香味,再混合大白菜的清甜和酱油的咸香,一口下去滋味十足。
  再来一口又辣又咸的咸菜。
  杜建时继续道:“现在这些美国将军都不是肉身了,都 是金身!大雄宝殿里的如来佛祖的金身都没他们金呢。”
  杜建时这么说,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怎么说?” “现在政府不是和美国佬谈判,要他们支付战俘的赎金……” “不叫赎金,那叫生活费。” “哦,对对对,生活费。”
  杜建时改口:“你想啊,那些大头兵都要支付生活费,这些将军就不要了?而且三个将军,能从美国要来多少东西啊。” “从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共党居然这么多的伎俩。”杜建时摇头道。
  在同一条长桌上吃饭的杜聿明一边吃饭一边道:“和美国人就没必要讲究手法了吧。新闻上说,咱们向美国佬要两亿两千万美元的生活费他们都不肯给。” “难道要让我们中国老百姓白白养活二十万美国大兵?”
  杜聿明这边说着,那边文强则是啃着馒头道:“这两亿多美元,中央怕是早就打算好了用处。” “今天的新闻你们仔细听了吗?” “什么新闻?” “嗨,吉林、兰州、太原几家化肥厂分批投产的新闻啊。还有我们国家自己设计的七万吨化肥厂也要破土动工了。中国几千年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 “吃饭问题。吃饭要种田,种田要化肥。今年年底吉林、兰州、太原几家化肥厂陆续就要全面投产了。一年新增化肥产能十七万吨呢。”
  文强说道这里,杜聿明停下了筷子,突然说道:“是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一年咱们的伙食确实是变好了不少。”
  杜聿明这么一说,大家伙才注意到好像还真是如此。
  刚来功德林的时候想吃一顿肉都难。每人每天一两肉的配给都没有。现在不说大块吃肉,但是每天至少能见到一点荤腥。
  感觉上每人每天的配给上了二两。 “这恐怕不光是我们以劳动换来的。也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粮食生产能力上去了。
  今天早上的新闻,我国和苏联达成大连造船厂援助计划。同时还在谈引进更多化肥设备生产线的问题。” “国家怕是要下最大的力气去搞化肥问题啊!”
  杜聿明说的没错,新中国就是要搞大化肥设备。
  美军战俘两亿多美元的生活费早就有了规划。
  就是从苏联买化肥设备和化肥设备生产线。
  两亿两千万美元基本要花个干净的。有了李锐带来的后世资料,主席他们可是太知道化肥的重要性了。
  想要新中国不饿死人,除了良种、杂交水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化肥。
  所以化肥众厂的生产建设在新中国民生问题中是天子第一号的。
  历史上中,156(项目)援助三家化肥厂后,中苏就进入到了交恶阶段。 国产化肥产量迟迟不上去。
  因为生产化肥的高压容器罐全中国也没几家工厂能做。
  能做的工厂还不能保证数量。因为缺少设备,只能上大工匠去做。当真是设备不行上人力。
  一些天赋出众的老师傅硬生生的顶着压力去做。
  不管是高压容器的焊接、塑形,这其中都是各种八级工在展现自己的技能。
  老师傅很厉害,但是靠人力一年才能生产多少啊。
  又不是什么人随便练练都能成为这样的老师傅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缺乏生产相关设备的生产线、以及无法购买国外现成的化肥设备的情况下,中国从五八年之后一直到七二年……
  化肥生产新增数量永远赶不上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中国人陷入长期的饥饿之中。
  而在历史上一九七一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邦交开始往正常化发展,部分民用设备限制开放。
  中国抓紧时间在一九七二年引进了一大批化肥生产设备。
  好巧不巧,这些化肥生产设备从下单到运输,再到中国建成工厂投产,恰好在一九七六年之后。
  历史上毛主席去世后,这些化肥厂的化肥开始撒满全国农田,新中国困扰多年的饥饿问题缓解大半。
  之后便是小岗村农民发现化肥有了,单干好像更划算,于是搞了小岗村分产到户。
  再来就是小岗村包产到户后公粮上缴五十万斤的“神话”。其实翻一翻当年的资料,那些没有包产到户,还在搞大队制度的农村,在拥有了足够的化肥后,上缴的公粮数量也不比小岗村少,有的甚至还要高。
  本时空中,中央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现在手上有资源的情况下,那自然是要把大化肥工厂拉起来。
  两亿两千万美元,新中国是一口价都不会少的。
  因为我们和东德、苏联都在谈引进设备了。
  同时在上次中国文化周上和南斯拉夫相关人员搭上线后。
  中方委托南斯拉夫当一把二道贩子,把欧洲的化肥生产设备清单搞份出来。
  中国拿货真价实的美元付钱。两亿多美元的大单子啊,谁不想要赚呢?
  至于中国有没有钱?从前大家还担心中国支付不起,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全面胜利,没有人再有这个疑惑了。
  可以说一场这样的胜利,带来的不仅仅有胜利本身。还有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
  就像是杜邦化学代表戴森?布朗,他的爷爷曾经在清朝末期在中国上海为杜邦开设化工店。
  但是自从他爷爷回去美国之后,家族内已经有两代人没有踏足中国了。
  已经四十岁的戴森觉得自己原本也不可能踏入中国。
  但是现在……通过南斯拉夫的渠道,戴森第一次踏入中国。当他乘坐的飞机在南苑机场降落,他看着并不繁华的机场,也不繁华的北京城市。
  他忍不住感慨:“美国军队就是输在这样一个国家手上的?真不可思议。”
  不过美国输不输无所谓,虽然是美国国籍,但是布朗一家都自居英国人,他们在英国还有庄园呢。
  在美国只是工作,在英国才是生活。这次戴森来中国只有一个目的,国际市场都知道了,一个神秘的买家正在全世界采购大化肥设备。
  这个买家的胃口很大很大,百万吨级化肥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设备生产线。
  价值两亿多美元的天价合同。杜邦志在必得。这世上还有谁比杜邦更适合赚这个钱呢?
  谁都不能阻止我杜邦发财,包括美国总统!
  第一百七十四章 卡住你
  “来来来,戴森先生,这是我们北京特色的豆汁儿焦圈,不可不尝。” “这是我们老北京的烤鸭,倍儿地道。” “戴森先生,这是老北京炙子烤肉,您尝尝。”
  戴森来北京三天了,但是到现在还没见到负责大项目叶部长。
  反而是一个叫林正英的中国地陪每天过来招呼他在北京到处闲逛,吃吃喝喝玩玩。
  这位林正英就是之前中苏酒局谈判时把苏联一众人等全都喝趴下的中国酒神。
  自那以后,李锐就把这位神人给收编了,调进文化部工作。专项研究酒文化,再加上他千杯不醉与对酒味道的敏感性……
  让他和其他对中国酒品鉴能力很高的人给中国白酒、黄酒等酒类也做出一个相对详细的口味分级制度。
  省的以后中国打开国门开始和外国交流后……
  人家随便拿个洋瓶子装点马尿就能把你的酒类市场摧毁的不像样子。
  当然,大林除了这些工作之外,外事活动中但凡涉及到喝酒的项目,基本上都让他上。
  有的时候是酒局如战场,必须要赢。
  有的则是苏联或者东德的相关负责人好酒,项目谈成了,让大林去陪着给人家喝舒服了。
  反正外事和做生意嘛,你要说完全没有吃吃喝喝?那是扯淡呢。这不,大林接到的任务就是带着戴森吃吃喝喝呢。
  还真别说,自从大林被调入文化部门之后……这个仅仅在农村追随过启蒙师傅崔师傅学过一些阴阳术、拳脚、以及认得八九百个常用字的林正英深感自己文化水平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