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92节

  一般情况下都是配合着法棍之类的面包来吃的。
  也有直接配伏特加的。但是配伏特加的那种吃法太烈了,至少黄江吃不来。
  黄江吃下鱼子酱后眉头微微皱起,虽然一开始知道是假的鱼子酱,这款鱼子酱在味道上虽然很像了,但是口感上却感觉有些微妙。
  没有那种气泡在口中爆裂的感觉,有一些硬,也有一些在口中融化的感觉,应该是模仿鱼子酱那种独特的口感。
  但是还有些差距。除非是拿来骗那些没有吃过高档鱼子酱的人……不然吃过高档鱼子酱的人一吃这个,那就会露馅。
  这种更像是鱼子酱中比较不太好的品类。
  因为取鱼子的时候有时候会把鱼子弄伤。
  这些弄伤的鱼子一般来说也不会丢弃。
  而是会制作成二类品或者三类品来出售。
  这种假鱼子酱就更像是那种二类品或者说是三类品的感觉。
  钟麟看着黄江,教授开口道:“怎么样,这个鱼子酱。” “教授我说实话?” “说实话。” “一般。”
  黄江实话实说:“不如我爸当年从欧洲带回来的好。倒是有点像我们南洋那边特产商店偶尔卖的三类品鱼子酱。像是随便吃的玩意儿。” “拿中餐举一个例子好了。好的鱼子酱就像是鱼翅里的排翅,要形有形,要味有味。这种呢,就像是鱼翅里的碎翅,你不能说他不是鱼翅,但是味道和形态呢……差距蛮大的。当然,不做横向对比的话,其实这东西很不错。”
  黄江以为自己这一番话会打击到钟麟教授……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钟麟教授丝毫没有遭受打击。
  反而笑盈盈的看着他。 “你说的不错,我自己吃了也对过了。我们学校里食品专科的老师们和我一起按资料弄出来的这种东西和真鱼子酱确实差别有些大。” “但是我问你啊,三类品的鱼子酱在你们南洋卖多少钱?”黄江摸了摸下巴:“我们南洋不产这个,只有欧洲特产商店偶尔有卖。价格很贵,差不多是一克一美元,贵的毫无道理。
  我爸去欧洲做生意,人家欧洲一类品的鱼子酱差不多一盒十到二十克,价格差不多是五美元到十美元一盒。”
  现在这个年头,鱼子酱当真是价比黄金。
  因为鲟鱼被欧美人吃的快绝种了,物以稀为贵了。 “对啊,五美元一盒。”
  钟麟笑道:“那我要是告诉你,我们这一盒人工合成的鱼子酱,一盒售价可以压到五毛人民币,你怎么看?” “怎么可以这么便宜?!” “因为这玩意儿的主要成分是海带。”黄江瞠目结舌。 如果说那一盒合成鱼子酱卖五美元,那么它全是缺点。
  可是如果它只卖五毛人民币的话,它浑身上下都只剩下优点了。不要问欧美人那么喜欢吃鱼子酱,就像欧美人不会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吃皮蛋一样。
  这种饮食文化互相保持尊重就好了。反正黄江只知道,这种合成鱼子酱哪怕口感只是类比最差的三类品边角料鱼子酱……
  但是依靠它足够低廉的价格,它依旧可以在全球市场上杀疯。
  而钟麟教授还带来一种名叫还葡萄的植物,这玩意儿吃起来很有趣,从某种方面来说也很像鱼子。
  但它是植物。黄江忍不住拍拍手:“钟教授,牛啊!”
  钟麟教授笑了:“没什么牛的。我做出来了,就看我们外贸部的同志们能不能卖出去了。对了,我们学校的开放日也要来了吧,看看这一次我们能招到多少有用的人才了。”
  第六十七章 我叫曹文清
  “曹同志,这是给你分配的宿舍。环境有点简陋,不过后勤科的打过招呼了,过两天会给你们家弄些家具来,到时候就好多了。”
  在北京某单位的宿舍楼前,曹志远一家站在单位分配的宿舍前感慨万千。
  作为一名已经入党十余年的老党员,曹志远一直在革命老区江西工作。
  一直工作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才接到上面的通知,把他的工作关系调到了北京。
  因为他在基层农村工作非常有经验,上面打算让他和其他同志一起,总结农村工作的经验。
  这些经验包括农村的经济运转、农村的学习运动、农村的封建陋习该怎么消除等等。
  曹志远在江西各农村辗转了十余年,他的经验是宝贵的。要是总结出一两条可以通用的经验,那都是宝贵的。
  所以和他一样的一些老资格工作人员被找来北京,先总结经验,然后再放到其他农村进行试点去。
  对于曹志远来说,这算是人生的一个重大变化。从江西瑞金的农村骤然来了北京,对曹家人来说这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和在村里或者乡里住的那些土坏房(最好也就是砖瓦房)相比,北京这种刚开始兴建的单元楼(赫鲁晓夫楼)显得高级多了。
  房子是一室一厅的,套内差不多有四十平米,里面有厨房和厕所。曹志远的爱人越看越高兴。
  她摆摆手对安排他们的工作人员说道:“不用麻烦了,同志。这样就挺好的。”
  曹志远只有十五岁的女儿曹文清兴奋的就像是小朋友一样,在屋子里转了几圈,看看房间又看看堂间。
  当女孩第一次看见独立厕所的时候,她发出了惊讶的呼声:“叔叔!这厕所是我们家独用的吗?!”
  安排过来的工作人员笑道:“当然是你们家独用的。这栋楼是我们单位新修建不久的。考虑到曹同志在北京也没有亲戚可以投靠,我们单位的领导就让曹同志先住进来。”
  曹志远一听这话,他连忙道:“这多不好意思。我这突然来,顶掉单位里其他同志住这房子的资格吧。”
  这种单位宿舍楼是单位修建的,产权属于单位,由单位分配给下面的员工进行居住。
  中央之前就出台了相关单位宿舍楼的规定,优先照顾住房困难和对国家、单位有大贡献的员工。
  工作人员道:“曹同志,你各方面都是符合标准的。这个房子本来是我们处长分的。他家三个老人,住房也困难。
  不过你刚来北京,处长说你肯定比他困难,你就放心住下吧。今天本来应该是处长来接待你的。” “但是他知道,要是你晓得这房子的事情……到时候肯定搞得很僵,他索性就不来 了。
  处长对我说,你要是感谢他啊,那就好好的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我们单位关于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如何盘活农村经济是要拿出办法的。你这样的老同志要多担事啊。”
  曹志远深吸一口气道:“诶!” “还有,曹同志。您姑娘的学籍地转过来了吗?要是没转就要赶紧转了,手续很麻烦的。” “哦,已经转了。我姑娘初三要毕业了,已经联系了北京一所学校,也不用上课了,考个初三的升学考试就好了。” “哦,那是考哪个高中?” “嗨,不考高中了。我姑娘想上中专。” “为什么啊?” “因为毛主席说过,学习要和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我觉得中专是最合适的。我又不那么聪明,去大学搞科学研究我又不会,我以后能在工厂当技术员挺好的。”
  曹文清蹦蹦跳跳的过来说着。
  小姑娘昂着头,阳光照耀下,她微微有些婴儿肥的脸蛋上那属于青春期孩子特有的幼细绒毛就如同水蜜桃的细小桃毛一般。
  在阳光下细细的,小小的,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水润与活力。
  曹文清这话说得工作人员一愣,然后工作人员笑道:“姑娘,工人和知识分子还是有些不同的哦。”
  曹文清摇了摇头:“不是哦,工人和知识分子都同属于无产阶级。任何想要把工人和知识分子做阶级切割的人,才是真正的坏人。我们学生学习,也要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再多,我们也是无产阶级。” “如果因为自己脑子里的学问变多了,就觉得看不起工人师傅了。那就太愚蠢了。工人师傅也许不会背化学公式,但我也不会烧电焊啊。”
  前来负责安排的工作人员吃惊的看着曹文清好一会儿,然后转头对曹志远道:
  “老曹可以啊。你姑娘的思想觉悟比我都深刻。是你这个老革命在家里一直教的吧。”
  曹志远苦笑一声:“哪是我教的啊。我要说教,那也就是教了一点点罢了。主要是她喜欢看书,不知不觉的她就自己想出了很多道理。现在家里我平时都不敢说话了,要不然要被姑娘挑错了。”
  工作人员自然知道曹志远这话多半带着调侃和自嘲,也带着对自己姑娘的骄傲,所以工作人员也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曹志远也跟着笑了笑,但是看着正在兴奋打量着屋子的姑娘,他心里又忍不住叹口气。
  ……
  张福第一次见到曹文清的时候,这个女孩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高碑店村里的木匠在那儿做木匠活。 “你也是来参观第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的同学吗?再不赶过去可能就要迟到了。” 张福看着曹文清好像还在那看木匠活,他实在是忍不住叫了一声。
  曹文清这时好像才回过味来:“哎呀,差点忘记了。”
  张福今天偷偷踩着自己老爹的二八大杠来这的他对着曹文清道:“同学,坐我车后座,我也是去第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的。” “这样啊,那多谢了。”
  曹文清一屁股坐上了张福的后车座。
  十四十五的少年少女,一般来说都是女生显得年长一点。因为男生的青春期来的晚一点。 “同学,你初中毕业了吗?我看你好像才初中生啊。” “我跳了一级。” “哦,那你很聪明啊,我是一级没跳。我叫曹文清,你叫什么。” “张福。”
  两人在车上简单交谈,也算是认识了。
  少年人嘛,没有太多的麻烦,通传名字了就算是朋友了。
  张福载着曹文清一直来到中专外,他有些好奇的问道:“你刚刚为什么一直盯着那个木匠师傅看啊?” “因为他的木匠手艺我没见过啊。我在南方见到的处理木匠的手艺不这样的。而且他铆接的方式也不一样。
  木材和南方常见的也不一样。都是椅子,我想看北方木匠做完之后和南方木匠做得有什么差别。”
  曹文清用一种理所应当的语气说着。
  而这种理所应当的语气,则是让张福最感觉到诧异的。 “这……有差别吗?椅子做出来都是给人坐的啊。”
  张福挠挠头:“不是牢就好了吗?” “不一样哦。”曹文清摇摇头:“我刚从江西来北京一个星期。我就知道江西和北京差别很大了。不是说北京是个大城市,是气候。
  江西多雨水,山林树木和湖泊都很多。所以水汽就很重。做家具用的木材和手艺就不一样。” “北京很干燥,刚来第一天我晚上都没能睡着,干的我喉咙疼。后来我妈在房间里放盆水才好点。” “你看天气不一样,用的木材就不一样。我们物理学上就学过热胀冷缩。空气中的水分子对材料的影响也就会影响到木匠在不同地区选取木材和加工方法上的差别。” “南方空气潮湿,北方空气干燥,那么对材料上的要求就不一样。观察木匠师傅在这方面的差别就很有意思啊。
  可以对照看看那些是南方也一样的,那些是北方独有的。观察异同本来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呢。” “然后再通过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反证书籍上的知识点,这不是很好玩吗?”
  张福听后呆了呆:“这……是这样吗?” “不然呢?”曹文清还是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我们学的知识不就是要运用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吗?百无一用是书生,指的是那些天天在学斋里做学问……既不把学问用在实地,也不把学问升华深入的人。” “你不想当百无一用的那种书生吧。”
  被曹文清一问,张福摸了摸自己的脸蛋,实际岁数十四岁的男孩出于自己的自尊心,非常肯定的摇头。 “那就是咯。”
  曹文清从张福的车上跳了下来,因为已经到中专的门口。
  张福在学校门口的车棚停好车后,他看着曹文清,忍不住问道:“曹文清,我觉得你好聪明啊。你为什么不读高中然后考大学,想要来读中专啊?”
  曹文清没有回答张福的话,反而是一双眸子如同宝石一样亮闪闪的看着张福:“你呢。” “我……因为家里困难吧……”
  张福低头低声道:“只能选中专了……” “原来这就是你的打算啊。”
  曹文清看着张福点点头,随后一甩马尾当先一步走着:“走吧,我看到老师点名集合了。再不去我们就晚了。” “等等,曹文清,你还没说你为什么想要读中专呢。”张福紧追了几步。
  曹文清转头看着张福笑了笑,但是姑娘笑容很好眼睛如同月牙儿一样。
  张福走路都慢了一步。
  但是曹文清笑完之后却没有理会张福的问题,她一转头就向着集合的地方走去。
  黄江正在点名呢,开放日要来参观的学生都要通过学校提前报名,不然什么人都挤进来就不合适了。 “章将是谁。” “老师是我。 “那个黄昌华到了没。” “到了,老师我在这呢。” “曹文清,谁叫曹文清。” “老师,我叫曹文清!”
  清亮自信的声音传来,这和之前那些学生被点到名字后都有些不好意思的弱弱声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让黄江和很多学生都忍不住回头看去。
  只见声音传来处,一名穿着白色运动服,扎着高马尾的姑娘站在那儿。她身姿挺拔,双眸有神如同宝石,气质锋锐如同宝剑。
  第六十八章 属凤凰的
  第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的开放日还算是热闹的,足足有三百多名学生来参观。
  这个中专办了一年多,在北方也算是有些名气了。再加上很多学生家庭迫于生活成本,只能是选择中专。
  因为高中要花钱,而且高中考大学也一定能考上。投入的成本太高了,很多家庭会算这笔帐的。
  目前来看中专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教育投资。
  中专学历等同于高中,还比普通高中多掌握一技之长。而且读书的时候还有补贴,吃住都在学校里不用另外花钱,可以节约很多。
  大多数人都是现实的,在现实面前,钱是最迫切最有用的东西。中专更像是一个折中的妥协。
  现在的教育体系中,被大多数老师视为正途的当然还是上高中考大学。
  而中专这种折中的妥协,对少部分人感觉来说还是不甘心。
  这些学生里有那种自觉的自己可以考上高中,然后考一个好大学……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只能被迫选择中专的那种学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