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93节

  这种学生多少是有些不甘心的。黄江也清楚这种情况,因为中专这开办了一年多,学校里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总觉得自己受委屈了之类的。
  学校自然也是努力纠正他们这样错误的想法。
  因为李锐部长不止一次来学校里和学校里的老师教授们开会。
  李部长是打算在最近几年条件成熟后,把中专教育的路线延生出去,包括大专、专硕。
  对于李锐的这一规划,学校里的老师和教授们自然是举双手欢迎。
  大专走和大学不一样的两条路线。大学以科研为大方向,大专走实际生产为大方向。
  两者可以为互补关系。学术研究要,实际生产也要,这是教育行业的两条腿,废了任何一条都不合适。
  对于李锐的这个提议,主席也是很支持的。
  毕竟主席一直是支持高级知识分子要多出去走走,把学问和实际生产相结合,不要每天都在书斋里做学问。
  而对于那些自觉地自己上中专受了委屈的学生学校里的老师也有办法治。
  给他们来一些难题,一些小小的属于中专的震撼,就让他们清楚自己是几斤几两了。
  实际上初高中时期,是人这一辈子最容易自视甚高的时期。
  古人有言:人不轻狂枉少年。
  很多这个时期的孩子都会有一种难以言语的使命感在他们身上。
  这个时期的少男少女总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天命主角。
  但是又看不起这,又看不起那的。在后世,这种现象被称呼为【中二病】。
  一般 等长大几岁就会自然自愈,或者提前接受社会的毒打也可以加快治疗。
  黄江看着这一群来参观的学生,也不知道里面有几个这样的【中二病】患者。
  但是这不妨碍他准备带这群孩子们进行小小的教育震撼。
  曹文清很兴奋的看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因为这所学校比她想象的要大太多了。
  不仅是她,其他来参观的同学也是被学校的面积给震撼到了。
  因为这所中专的大小远超一般的高中,已经快赶上一个普通的大学了。
  因为作为国内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专科学校……
  第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在一开始规划建设的时候就考虑过以后扩充的问题。
  毕竟中专后面的大专、专硕也需要考虑。
  以现在中专的场地,以后完全可以稍微扩充一部分,让中专和大专共用部分实训场地。
  这也避免二次投资造成的浪费。而且这也是个样板和试点,以后把类似的中专和大专开到中国其他地方去的时候,也可以参考这里的经验。
  这里的教学楼因为都是新建的,所以看起来比北京市内很多的老高中要好上许多。
  曹文清忍不住赞道:“这个学校好棒啊。比我想象的还好,看着比大学还气派。” “哪有大学气派了,清华、北大比这气派多了。”
  一个阴郁的声音传来,一个板着面孔,一看就让人喜欢不起来的死小孩在旁边说道。
  和曹文清走在一起的张福皱眉:“清华和北大我也去过。就是自然环境比这里好点,但是教学楼之类的也很老了,看起来没有这里的好啊。这里都是最新的。”
  那个板着面孔的死小孩又在碎碎念着什么,但是曹文清和张福不打算理他了。
  曹文清因为刚刚那颇有自信的报道,和她那种落落大方的仪态,早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不管是带队的老师,还是周围的同学都有人在注意她。
  黄江忍不住对另一个带队老师说道:“这个女孩很大方,不像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有些内向,在外人面前放不开自己。我一看就挺喜欢这孩子的,等会儿带他们去实训场所,试一试这姑娘。”
  另一个带队老师点点头:“好,这姑娘落落大方的,长得也不错。你看那些小男生看她的眼神……”
  黄江回头看了看,然后笑了:“少年慕艾,自古如此。不过这姑娘怕是属凤凰的。” “怎么说?” “不见梧桐木则不栖。”
  黄江和这老师聊的还真的没错,周围又不少男生偷偷的打量曹文清。
  这让和曹文清走在一起的张福觉得特别变扭,莫名的觉得特怪异。他想着要不要和曹文清拉开距离,但是这里自己就认识一个曹文清,两人也算是朋友了。
  自己这么做肯定不好。
  于是张福忍不住对曹文清低声道:“曹文清,有好多人偷偷看你。” “看呗。” “啊?” “眼睛长别人脸上,你还能把人眼珠子扣了啊?” “这……有道理。” “他们为什么这样盯着你看啊。” “因为我好看呗。”
  曹文清说所有的话都是一种理所应当的语气。
  这倒是让张福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接话。
  曹文清笑了:“人要谦虚,但是不要说虚伪的话。我爸教我的,虚伪的话说久了,自己也信了。我长得是还好看呀,所以别人喜欢看我也是正常的。” “就像是我也喜欢开的好看的花儿,我也喜欢看长得漂亮的姐姐,我也喜欢看长得好看的哥哥。”
  张福听着曹文清的话,他半懂不懂的点点头。
  他很想问,曹文清这脑子里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都是哪里来的。
  但是他没有时间问了,因为黄江带着他们已经走到了学校的实训车间。
  如果说普通的教学楼给这些学生们的感觉仅仅是觉得教学楼漂亮,修建的很新颖之外就没有多少感觉了。
  那么实训车间给他们的震撼就不一样了。
  首先来的是五金实训车间。
  上百台机床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一种冷酷的金属光泽,它们矗立在那儿寂静无声,却代表着这个时代最高规格的生产力。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求知欲旺盛的年纪,这些少男少女们好奇的看着这些机械。
  而这些机械显然是经常使用的,它们有使用的痕迹,同时也被保养的非常干净。
  这里有车床、有铣床、有镗床、有磨床……基本上属于一个机械厂内的所有机械,这里都全有。
  而且在机械的一侧,还有备料区和成品区。备料区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原材料,成品区里则放着已经生产好的产品。 “在中专,如果你们是学和机械生产相关的专业……你们不仅仅是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机床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你们也要学习车间内的安全规章和管理制度。” “包括原物料、产品,生产动线规划、工艺流程设计等等。”黄江为这群少年们做着介绍。 “一名合格的技术人才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能做出合格的技术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明白怎么做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以及明白为什么需要这么做。” “就像是我们五金实训,现在在帮国家生产抗美援朝坦克上的一些替换零件……”
  这所中专里有这么多机器,国家自然不会浪费,会让它们平时动起来生产产品。
  这也是学校能拿到补贴的一个重要原因。
  抗美援朝中一些保密性很低武器零件也是下发了一部分到了这里进行生产。
  听到黄江的介绍,其他孩子都凑了过去……因为大家都对抗美援朝和武器装备感兴
  趣。黄江刚好给这些孩子们讲故事。
  而曹文清的目光却不在这些普通的车床和零件上,她把目光放到了车间的一个角落里,那里有一台不一样的机器。
  它也是一台车床,但是它就像是医院里的重症病人一样。
  有无数根管线插在它的身上,而这些管线都链接向了旁边一个大型控制台。
  它显得那么特别,就这么待在这,似平和周围的车床格格不入。曹文清不自觉的走向它,她轻轻的抚摸了一下这台机器的控制台。
  上面有一块金属牌上篆刻的一行铭文:星光1型数控车床验证机。黄江这边和这群少年人讲着故事,逗得不少孩子哈哈大笑。
  也有很多人对机械行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抬起头来却不见自己之前很看好的那个女孩,他四处打量……
  只见那个女孩在角落仔细的观察着那台数控车床的验证机。
  黄江忍不住走了过去:“曹文清,你在看什么找什么呢?” “我在找这台车床的【数控】在哪呢?”
  曹文清下意识的回答道,然后她猛地转过头:“啊,老师……”
  黄江颇感兴趣的看着她:“那你找到了什么?”
  曹文清有些不好意思,自己刚刚好像脱队了……所以她没有回答黄江的问题,而是有些局促不安的玩弄自己的手指。
  这感觉像是做坏事被老师抓了现场一样。
  但是黄江却是不在意:“没关系,你说说看,你为什么会注意到这台车床,你又发现了什么。我不怪你脱队。” “真的?”
  曹文清眉毛扬起来:“老师,我最早看到这台车床,就很好奇它身上这些电线是干嘛的。后来我看了它的铭牌,上面写数控车床。我也见过车床,在县里的农机局就有。但是没这样的。” “而且那种农机局的车床是人控制的啊。数控,控的意思就是控制呗,那【数】是什么?” “然后我看到了,这边进刀的这边除了给人控制的握把摇杆之外,还有一个小的马达?或者是电机?或者是类似的东西。” “我和我爸去农机局的时候我看过师傅操作机床。机床上有一个半自动的开关,可以刀具在纵向和横向匀速的运动。不过这种运动只能是直线,而且是依托于车床内的齿轮传递来完成的。”
  曹文清越说越兴奋,逐渐的其他同学也聚集了过来。 “这个电机或者是马达我虽然没拆开,但是我看到它的外壳是和控制握柄连在一起的,想来是可以直接控制握柄。” “我还在其他的几个方向也发现了类似的东西我之前听过收音机,说咱们国家的计算机出口苏联什么的。收音机和《朝闻》里都说,计算机能干很多活儿。” “那我就在想,这【数控】的【数】是不是计算机啊?这个大家伙就是计算机吧!它是不是能和机床师傅一样,来摇动这些控制摇杆呢?” 曹文清指着车床旁边的大家伙说道。
  黄江微微的长大了嘴巴,然后一边摇头接着又是点头:“姑娘,你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超乎我的预料。老贾过来!”
  黄江招呼着另一名带队老师过来。
  这名叫老贾的老师也听到了刚刚曹文清的话,他过来第一句就在黄江耳边低声道:“你说对了,这姑娘属凤凰的。我们科要了。” “废什么话!入学后让姑娘二年级的时候自己选。”
  黄江低声道,同时不着声色的踢了老贾小腿一脚。
  其他同学则是在窃窃私语,计算机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大家虽然从收音机或者报纸里听过,但毕竟没有见过。
  而且黄江刚刚和同学们讲故事,故事里都是某某老师傅技术出色做出什么什么,感觉也没计算机什么事情啊。
  有的人觉得曹文清是看到一台没见过的机床就在那儿瞎编吧。
  贾老师被黄江叫过来,他也知道黄江叫自己是什么目的。
  他对着所有同学说道: “今天啊,我给大家变个科学的魔术。看好了。”
  老贾启动了机器,在机器完全热机之后,他将一根铝料放入卡料盘。
  确定好刀尖中心和对刀为止后,他按下控制台上一个绿色的按钮。
  只见没有人控制的情况下车床开始旋转,而刀具也在自动前进自动切削。
  所有孩子都长大了嘴巴,在他们从未想过的方式中,一根复杂的铝制工件被加工完成。
  老贾转头看向一脸震惊的曹文清道:“曹文清你没猜错,数控的数就是计算机的数字控制!” “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包括北大、哈工大在内七八所大学联合研制,在我们学校落地验证……尝试着将我国制造业朝着一个更高更远的方向领航的设备。”
  老贾将加工好的铝件递给曹文清道:“曹文清,你观察力和联想力不错。来学校后来我们机械专业怎么样?” “啊?”
  曹文清也没想到,还没正式入学呢,学校里已经有老师开始抢人了。 ……
  第六十九章 吃货
  数控机床。这种在几十年后可以说是烂大街的玩意儿,在这个年底却是实实在在的高精尖。
  历史上的后世,中国生产的数控机床都掉到几万元一台的价格。
  可是最大的问题是很多数控机床上使用的操作系统却不是自研的,或者说表面上套个皮,但实际上还是外国的操作系统。历史上后世在民用数控领域,从软件编程到刀路设置再到硬件生产全部能集合在一起的厂家少之又少。
  后世的北京精雕算是少数从零研发,从软件到硬件都基本实现国产的厂商。
  李锐虽然说不是工科专业的,但是他在上大学的时候听过外校的一些朋友说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