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91节

  晚上张家吃的是炖吊子,用大蒜和生姜再加上一大勺豆酱把猪肠子炖入味。
  这年头北京人吃猪肠子都不会把肠油去的特别干净。
  倒不是说特别喜欢这个肠子的脏器味。
  主要还是舍不得这些油水。有些腥气就腥气吧。张福晚上吃的很开心,同时也早早的和几个弟弟一起在隔壁间睡下了。
  而在堂间里,有些昏暗的灯光下桂花在纳鞋底张祥抽着香烟。
  夫妻俩还在为王老师今天所说的事情而讨论着呢。 “孩儿他爸,你说福儿以后咋办。”
  桂花纳着鞋底的同时抬头问道。
  张祥吧嗒着香烟,作为一名钢铁厂的大工匠,他的收入不低。不然也不能养着家里五个半大小子,还能不让他们挨饿。 “读高中,考大学。这是正路。我厂里的技术科主任就是工业大学毕业的。人家说的那些东西,懂得那些东西,我这辈子听都没听过。”张祥道。 “张福脑子聪明,以后考大学应该不难。大学出来以后进厂最少也是个技术员。大学生以后也吃香。”
  张祥如此说着,桂花看着他,突然无奈的叹口气:“他爸,咱们两个加起来一个月有六十来块钱。在咱们这大杂院里算是挣钱的人家了。” “但是你算算啊,咱们一家七口人,人吃马嚼的一个月就要花掉三十多块钱。你还总买些好东西回来给孩子们吃。就像是今天的炖吊子,那别人家都是过年过节才吃的。”
  张祥摆手:“吃这点玩意儿你心疼啥钱。咱们家孩子就是因为吃得好,比其他同龄孩子都高一个头,身体也壮,也少的病。” “是,我没说孩子不该吃好的。可是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张喜张财年纪还小,他们要在长两年,咱们这一屋小伙子那就是个顶个都是饭桶。到时候一个月四十块吃饭都怕打不住。” “要是张福继续上高中,你算过没有每个月又要多开支好几块了。还有大学四年,大学有国家补贴,吃饭读书不花钱。可是王老师说了,课外资料要花钱啊。图书馆里也不是什么书都有的。” “还有王老师说大学可能还有游学活动呢。多多少少都是要花一些钱的吧。”
  张福上了大学,刚好张禄要读高中,张寿要念初中了。我晓得你,你指望咱们张 家五个小伙子都成材。可咱家哪来那么多钱培养啊。”
  桂花作为一个母亲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也是很心痛,但是家里的余钱都是桂花在掌管。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孩子越大,花钱也就越多。张祥默然,媳妇的话说的很实际。
  钱要算着花日子要算着过。
  张祥看了看自己手上的卷烟,他默默开口:“我一个月抽烟喝酒也要花两三块吧。桂花看向他:“嗯?” “戒了吧。”
  张祥面无表情的说出自己的打算:“以后别给我沽酒了。” “孩子现在心里都精着呢,尤其是张福那小子你突然不抽烟喝酒,怕他觉得不对劲。孩子十几岁了,心思多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心窄。”桂花道。 “拿我的酒瓶装点凉白开就好了。”
  张祥道:“那些哈德门的盒子别给我丢了,我自己卷点烟装里面。” “欸。”
  桂花点点头:“街道那边有新的糊火柴盒子的活儿,我去接点回来。咱们俩每天晚上干几个小时,一个月也能多几块钱。”
  张祥点点头:“行。这样就能宽裕点了。” “咱们张家几个小伙子,只要能学习的,咱俩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出来。” “现在世道好了,咱们日子好了,孩子也要争气啊。要给咱家争气,以后有本事要给国家争气啊!”
  隔壁间的张福睁着眼睛,在一群弟弟此起彼伏均匀的呼吸声中,他默默的流下泪来。 ……
  第六十五章 完成一半
  “王老师,你能和我说说中专是怎么弄得吗?”张福下课后直接找到了班主任王老师,向他询问中专的问题。
  王老师有些诧异,因为王老师是希望张福能按照正常流程去考高中,考上高中后读大学。 “张福,中专和高中可不一样。你的成绩考我们一个本市优秀的高中没什么问题。你学习这么努力,以后考大学我觉得问题也不是很大。” “即便一次考不上大学,高中学历也是不错的,可以分配工作。乡镇县一级甚至是市里很多部门都需要高中生。 “中专生呢,不是说不好。中专生出来是技术干部。因为现在咱们国家的中专生都算是由工厂委托培养的。” “出来之后基本都是去工厂了。从技术员干起一般干到专职的技术干部为止。当然我不是说这样不好,我从民国时期就当老师了,带过的学生也有十一届了。我看人的眼光还是比较准的。你是个读书的料子。” “以你个人的前途来讲,老师是希望你去读高中考大学的。因为大学出来后起点更高。高中虽然起步也许不如专职的中专生,但是高中也有广阔的选择范围。” “我们国家现在是要准备搞成人高考的。只要有高中学历,或者是考过高中的考试,证明自己有高中的能力,以后还可以考成人大学。”
  王老师说道这里,张福打断他道:“老师,我可以一边读中专,一边考成人大学。” “不行的。”
  王老师推了推眼镜摇摇头:“你班主任我这辈子别的本事没有,就会做题考试。我看了成人高考去年试推广的考题。重点很多,自学高中内容很难保证合格率。” “只适合那些高中毕业参加了工作,但是后续又想要继续读书的人重新捡起来。中专的授课和高中完全不一样,很多普通高中教的知识点,中专是不教的。理论上来说你是可以自学。” “但是你要是中专毕业参与工作了,那你就更加没有时间了。”王老师推了推眼镜。
  之前走访张福的家庭,王老师就觉得张福想要读高中考大学可能有些困难。
  因为张福还有四个弟弟。两个在读小学,剩下两个也差不多要读书了。
  张福读高中考大学的几年将会是张家最困难的几年。
  很多家庭是撑不住养这么多吃闲饭的小孩的。
  张福的选择不出王老师的意料,只是王老师有些可惜罢了。张福是个读书种子,要是正经的去读大学,也许未来更广。
  但是……嗨,未来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呢。不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吗。
  “这样吧张福,星期六是第一(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的开放日,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会组织同学去参观。你跟着一起去看看吧。” “好的,谢谢老师。”
  张福打算读中专,这件事他并没有和家里去商量。
  十几岁的孩子,其实心里已经有很多主意了,并不是大人说什么,他们就是什么的年纪了。
  有时候他们心里想的很多,只是大人习惯性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罢了。
  张福打算瞒着家里偷偷报考中专。因为中专不用花钱,学费是免的,而且中专需要住宿,在学校里吃三餐也是免费的。
  这一来一回能给家里节约很多钱。
  虽然张祥在空闲的时候带着张福去过北京的几所大学转悠,张福也很喜欢那些大学里面的感觉。
  但是喜欢归喜欢,现实归现实。
  那天晚上父母的谈话都被他听到耳朵里了。
  父亲虽然是大工匠,工资不算低。母亲桂花也在居委会找了个活干,每个月也有十几二十块钱的收入。
  但是家里的孩子太多了。自己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呢,大家都要上学,家里要花多少钱啊。
  张福不敢计算这笔钱,因为他怎么算都觉得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父亲都要戒烟戒酒了,母亲还要接糊火柴盒的活来做。自己这么大了,还要再吃父母的,张福觉得不行。
  这年代的孩子早熟的紧。
  毕竟很多人十几岁就已经结婚生子了。
  张福虚岁十五了,如果是在一些农村,他已经算是劳力了。他要想办法给家里赚钱了。
  ……
  北京高碑店村,北京第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
  来自与南洋的华商子弟黄江在这里已经任教两年了,凭借着不错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专研精神。
  他现在已经是相关科系的科系组长了。
  不过今天他这个科系组长却亲自开着车,小心翼翼的运送一车颇为珍贵的东西回来。 “小心,小心,慢点。”
  坐在副驾驶的钟麟教授一个劲的叫他小心一点,那样子就像是看着宝贝一样。 “很小心了,很小心了教授。”
  黄江无奈,本来不想接这活,但是谁让学校里自己开卡车的水平最好呢。
  而且钟麟教授要运的东西又金贵,只能是自己来。钟麟教授在学校里是很金贵的,作为一名国家评级的教授,他在职业中专任教,第一是显示国家重视中专教育。
  第二也是因为钟麟教授的课题非常适合在中专阶段转化成为生产力。
  之前钟麟教授就解决了四大家鱼的养殖问题。
  当然这离不开李锐提供的各种资料给他研究。 但也是钟麟教授本身能力很出色,他在四十年代就开始研究水产养殖。
  因为国人缺乏肉食,而鱼肉养殖成本相比于其他动物来说更低。
  非常适合水系繁茂的南方和北方某些拥有大湖和水库的地区。
  四大家鱼的基本养殖问题结束之后,钟麟教授就在学校里进行推广养殖……
  要把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从学术项目转化成生产力。
  而与此同时,钟麟教授又接到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关于近海养殖、海水鱼苗培育等。
  而其中一个关键性的科目黄江也听说过,那就是关于大规模生产鱼子酱的问题。
  鱼子酱,黄江自然知道。这是欧美餐桌上的高端货,要是类比中餐的话,地位差不多就是鱼翅海参这个级别。
  大规模量产鱼子酱……啧啧,要是钟麟教授做成了,那是挖开了一个金山啊。
  自己卡车后兜经过改装,里面运输的就是海水鱼。
  原本关于海水鱼的研究应该是在海边比较好。
  但是胶东半岛现在的研究环境还不行,相关科室和研究设施都没到位。
  只能不远千里的从胶东拉回北京。学校那边已经准备好海水池了,可以养这些海水鱼。
  就是这一路运输实在是太折磨人了,每死一条鱼,钟教授就要抱怨两句。
  黄江耳朵都听起茧子了。 “钟教授,您那个鱼子酱项目有没有什么突破啊?”
  快到学校了,黄江也相对放松一点,他开口向钟教授打听。
  钟麟教授道:“正确的说,我的项目叫做海水鱼苗培育,鱼子酱项目只是其中一个小分支罢了。” “哦,对。”
  黄江点点头:“但是鱼子酱项目不是这里面最赚钱的吗?听说要是能搞成,苏联和东欧那边能买疯。”
  钟麟教授听到黄江的话之后沉默一会儿,半是无奈半是自豪的说:“这个项目怎么说呢,完成了一半吧。” “一半?这怎么算的?” “嗨,真鱼子酱还没弄成。但是假鱼子酱我们搞出来了。” ……
  第六十六章 只要够便宜
  “鱼子酱还能有假的?”黄江有些不可思议。
  当真是见识有点少了,没有想到这世上什么都有。鱼子酱一直是作为高档食材存在的。
  而且鱼子酱的生产一般都在维度较高的北国。
  因为只有那里出产的鲟鱼生产的鱼子才适合做鱼子酱。
  像是在南洋等地虽然海产也一样丰富,但是鱼子酱这种东西显然是没有的。
  黄江很长时间内也就只是听说过鱼子酱这种在欧美餐桌大名鼎鼎的东西……
  但是却没有真的见识过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直到有一次自己的父亲去欧洲做生意……作为特产给家里带回来一点,自己尝了尝。
  只能说鱼子酱的口味很奇妙。有一种海水的咸味,单论味道的话其实也就那样。
  比较妙的是口感,鱼子在嘴巴里爆开的感觉是非常明显的。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爆竹一样。
  那次吃了鱼子酱之后,黄江有些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吃鱼子酱了。
  也许它的味道也就那样,但是口感确实是很有趣。作为一种食物,它兼具了口感和新奇的体验。
  唯一的问题就是它真的太贵了。 “欧洲人为了吃鱼子酱,他们在十九世纪就快把野生的鲟鱼捕杀的差不多了。” “搞得全世界不得开始对鲟鱼进行适当的保护,并且也要开始研究人工饲养鲟鱼的可能性。只不过现在全世界都没有很好的办法罢了。”
  在自己的研究室里,钟麟教授有些得意的对黄江说道:“目前全世界对鲟鱼的养殖都在摸索阶段。我们目前的进展算是快的。” “说不准我们可以赶在全世界其他国家之前,率先攻破鲟鱼养殖这一巨大的难关。” “还有三文鱼、虹鳟等经济性鱼种,如果我们能突破近海养殖的难关……哪怕是突破育苗这一难关,我们都可以在相关领域领先世界一大步。” “到时候……” “钟教授,别到时候了。我现在不关心那个到时候的事情,我就想知道你搞得那个假鱼子酱是怎么一回事。”
  黄江打断了钟教授畅想美好未来的设想。
  钟麟对着黄江摆了摆手指:“你啊,年轻人就是着急。好了,好了,给你看看。” “这是我和咱们学校食品相关专业的老师们一起弄出来的东西。你看看怎么样。” “还有一种是海里的水藻,但是吃起来口感却是不差。你也尝尝。”
  钟麟教授从自己研究室的冰箱里取出两个小罐子,打开其中一个,里面都是如鱼子酱一般的墨黑色鱼子,一粒一粒的。黄江拿起来闻了闻,闻起来却是也是鱼子酱那种咸咸的,腥腥的。
  从卖相和香味上来说没毛病。 他接过黄江递给他的一个小勺子,挖了一小勺鱼子酱放进嘴里。
  吃这玩意儿需要小心,切忌一口气吃多了。因为这玩意儿是真的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