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28节
今日小雪,但是农夫集市依旧有很多人在这进行购物。这里有卖农家自制的香肠,也有工厂生产的奶酪,还有各种蔬菜与小吃以及各种日用杂货。
这便是中国农贸市场的德国版。农贸市场总是不会缺少人的,它永远是一个城市里最热闹的地方。尤其是这个农夫集市是全东柏林最大的一个。
自从上次中国的《揭秘》报道了资本家搞的食品问题后,很多西柏林的市民也跑来东柏林买菜了。
这个农夫集市每日怕是有好几万的人流量,甚至有的时候(节日采购前)能达到十万的日流量。
而今天很多市民都发现了集市里有个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在集市前的一个小广场的中央有一个孤零零的麦克风竖在那儿。
很多市民经过的时候都忍不住看一眼。因为太奇怪了,不知道这东西放在这是干嘛的。难道有人在这唱歌?
有一些大胆的年轻人上前对着麦克风喊了两声,结果真的把集市上布置的喇叭弄响了。
这些年轻人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又有一种恶作剧成功的开心感,一群人在那哈哈大笑。
而当几个年轻人的恶作剧成功,吓到几个人之后。不少年轻人都跃跃欲试,有人跑到麦克风那儿说话,还有人表白求婚的。反正一时之间搞的很热闹,很多人在集市上买完东西也不走,就在这看热闹。
大家嘻嘻闹闹的玩了半个小时,一直到一名穿着大氅的中国男人面带微笑的走向那个麦克风。
他的身材不高,但是气度不凡,双眸有神如有电光闪过。几名原本打算拿那个麦克风找点乐子的年轻人停下脚步,看着这个颇有气度的中国人准备干什么。
现在在东柏林偶尔可以看见中国人,这不稀奇。只是他们大多都在中国商城内,出来的次数比较少。
只见那名留着胡子的中年男人走到麦克风前,对着麦克风轻轻哼出了一段悠扬的旋律。没有歌唱,仅仅只是哼唱就给人一种悠扬而富有韵味的感觉。
很多人都驻足观看,想要看看他准备干什么。
而当周围的人越来越多时,男人开口了,而他一开口便把所有人都震住了。
因为所有人都无法相信,这个声音时从这个男人口中唱出来的。
只听得一个婉转悠扬又极富韵味的女声以一种德国人从未听过的腔调唱出一段中文歌词。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
“难同当,福共享,挺立起了脊梁。吾国万疆以仁爱,千年不灭的信仰。”
歌唱者正是梅兰芳,当他以京剧的旦角唱腔唱响这首《万疆》时,整个农夫集市在这一刻似乎时按下了静音键。喧嚣与吵闹都不见了。
只见一名名德国人瞪大眼睛捂着嘴巴,不可思议的看着他,他们就像是看见了不可思议的精灵。
梅兰芳的清唱第一次让德国人知道什么是中国旦角的戏腔,第一次听到这种音乐表现形式的德国人都被震撼到了。
而当一段清唱结束,早就准备好的音乐响起。梅兰芳嘴角挂着微笑,在舞台上他就是万众瞩目的角儿。在中国的戏院如此,在德国的集市也是如此,只要他一开腔便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和耳朵。
这是一名在中国沉浮三十多年的天字第一号旦角名家的自信与实力。
而当音乐响起,梅兰芳合着音乐继续唱着。
“写苍天只写一角日与月悠长……”
人群中,一名穿着大衣带着帽子的观众突然附和的唱了起来,周围市民忍不住回头看去。
只见那人摘掉帽子,脱去大衣,露出一身戏服大步上前。
“画大地只画一隅山与河无恙……”
有一个合唱的声音响起,另一人脱去大衣和帽子,露出穿着的戏服大步上前。
“观万古,上下五千年天地共仰……”
伴随着演唱,越来越多隐藏在人群里的戏剧团成员们脱去自己的大衣,露出自己的戏服,跟着梅兰芳一起唱。
他们用着各自角色的戏腔,有老生、有小生、有武生、有青衣、有花旦……
齐声共唱。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
德国的老百姓彻底震撼了,这种演唱方式,这种演出方式,是前所未有的。即便他们听不懂这些中文歌词,但这不妨碍他们为这种演出方式感到震撼。
而当几十名戏剧演员共唱着这首歌,并且将其唱完后。现场只余下震撼的德国老百姓在奋力的拍巴掌,他们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很多人吹起了口哨。
而梅兰芳和一众戏剧团的演员对着在场的市民鞠躬致谢,市民们的掌声更响了。
而在这热烈的掌声中,梅兰芳和一众人等遁入人群很快消失不见,就像是他们从来没来过一样。
只有现场的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切。
而在场的德国老百姓现在心里有很多问题:这些中国人从哪儿来的?他们要去哪儿?去哪儿能再听到他们表演这种歌唱?
这种一时来,又很快消失的表演形式很快勾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第五百二十三章 最大的热度
“今天的农夫集市出现了一个怪事,你知道吗塞斯。”
“哦,什么事情呢?”
“一个来自中国的传统乐队或者说剧团?总之是类似的团队,他们在农夫集市突然出现,演唱了一首很有意思的曲目然后很快消失不见。”
“哦,你说的这个我知道。因为我就在现场。”
“是吗,那你能说说在现场的感受吗?”
“感受?只有一个,震撼!”
今天晚上的东柏林电台节目的主持人理所应当的聊到了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似乎已经在全柏林传开了。
甚至柏林晚报还专门做了一个标题:《他们是谁?》
这个突然出现的中国戏剧团队引起了全柏林广大市民的关注。
在这个缺乏娱乐,缺乏资讯和新鲜事物的年代,这种完全没有见过的艺术表演形式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不仅仅是东柏林,包括西柏林的很多人都充满了好奇。
而这个年代在欧洲做生意的不仅仅是欧洲本地人和美洲的商人。也有来自于亚洲的商人。
准确来说,一些生于南洋的华人也会在欧洲做生意。
因为南洋是重要的橡胶、锡、糖产地。这些物料都是欧洲非常需要的初级原材料。
而南洋这些产业,现在这个年代大多数掌握在华商的手上。而历史上里后续发生的几次排华事件和南洋土人对华人的屠杀等,其实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华商掌握了大量的物资资料,而且华人相对精明,不像是南洋土人那么好操控。华商太多了,不利于洋商在南洋进行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盘剥。
南洋针对华人的屠杀,其实背后多少都有哪些洋商的推动。
而杨兴就是一名在德国活动的华商。他的生意集中在柏林,作为一名橡胶商人,德国有很多轮胎厂和橡胶制品厂都是他的贸易对象。
只不过在德国的生意并不是那么容易。刚刚又被德国人压价了,生意真的不好做啊。
烦恼的他只能打开收音机解闷,当他听到收音机里传来关于中国戏剧团的新闻时,他微微吃惊。
已经跑了几次德国了,不过因为生意主要集中在西柏林这边。所以杨兴知道东柏林有中国商城,他也没有去过。
和这个年代绝大多数在外漂泊的华人一样,杨兴对中国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抗战时捐了不少钱,还看着自己亲弟弟上前线回国抗日。结果不用说了,被坑的一塌糊涂,弟弟也死在蒋介石机智的领导下。
从那时候起,杨兴对中国的感情就很复杂了。爱?有一点。恨?有一点。看不起?也有一点。希望中国强大被人承认?依旧有一点。
他就是个难受别扭的集合体。
所以即便知道东柏林有中国商城,但是他就是不想去看。他总觉得中国生产不了什么东西。中国商城怕全是卖的廉价货。
但是他又希望中国好点,来证明自己是错的。所以他还是不敢去中国商城,要是他们卖的全是廉价货,自己这点子念想也没了。
但是今天打开收音机,调一调柏林本地的电台,怎么感觉东西柏林都在报道这个戏剧团的事情啊。
这难免让他勾起一些兴趣,因为那些德国佬都在吹这是一种来自于中国的神奇音乐形式。
而在中国代表团的驻地内,梅兰芳等戏剧团成员被其他成员给围起来吹了。
“哎呀,梅老板实力一点都没减啊!一首曲子,唱动了一个柏林城啊。”
“我看戏剧团里其他的姑娘小伙也不错嘛,那个大合唱的时候我躲得远远的听着。还是挺有味道的。”
“这一下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玩的好啊。刘大队长的招数好啊。”
众人所说的刘大队长正是这次代表团的总领队。
这次为了宣传中国新年,也为了抗衡西柏林购物节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配合国内对苏联正在进行的谈判。
中国派出了相当强大的团队。
有戏剧团,有武术队,有南狮队,还有李若梅他们准备要搞的时装秀等等。整个代表团浩浩荡荡有两百多人。
这一次李锐的文化部花了大价钱了。但是文化部的钱就应该用在文化宣传和教育上。内宣外宣都要做。
由外宣引导内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在驻地的食堂里,梅兰芳听着众人的夸奖,他站起来说道:“各位,各位。我梅兰芳都是个糟老头子了。要是早二三十年,你们这样夸我,那我能飞到天上去。现在就不必了。咱们还是好好的理一理咱们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吧。”
这话没说错,因为这一次中国代表团要做的事情是真的多。
宣传中国新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各种筹备工作都要做的很好才行。
代表团的总领队刘队长这时说道:“大家要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梅团长的快闪呢,咱们还要在搞两次。把柏林甚至是德国的热度带起来。”
“让德国老百姓都关注过来之后,咱们才可以顺势而为。”
“好!”
这边中国代表团正准备齐心协力的搞个大事。而西柏林那边准备参加西柏林购物节的参展商们却坐不住了。
这不行啊,这样一来热度全都去东柏林了啊。我们的西柏林购物节还搞什么啊。
为了救场,西柏林购物节的参展商,商准备去请几名当时在欧洲颇有名气的歌星过来撑场面。
一开始他们是没有想过搞这些的,因为这些参展商里虽然有如爱马仕、香奈儿在内的一众欧洲名牌。但是资本家嘛,肯定是能省就省了。
宣传是为了赚钱,但是要投入多大的宣传能赚钱,这就是两码事了。
之前他们觉得发发传单搞搞促销就能吸引人了。结果没有想到,中国人居然在同时间打擂台。
而且中国人的准备好像很充分啊。这导致西柏林购物节之前的准备就像是没准备一样。
参展商们只能砸钱给电台、电视台以及报纸杂志,让他们多做广告了。
但是他们做的是广告。而中国那边做的是新闻啊!
看广告,人家知道你是要卖东西的,知道你要从他口袋里掏钱的,人家不一定乐意看的。
而看新闻,人是有求知欲的,甚至很想要知道接下来新闻发生的事情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