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29节
尤其是第二天,梅兰芳又换了个地方带着戏剧团的演员搞快闪表演。
这种如同开盲盒一样的快感,让柏林的老百姓兴奋的不知所措。
所有人都在讨论那个中国戏剧团接下来还会演出吗?他们会在哪里演出呢?
咖啡厅里、酒吧里、街头巷尾,大家讨论的都是这种时髦的演出和从未听过的音乐。
而在梅兰芳带着人搞了第三次快闪后,他终于被东柏林的电台“抓到”了。
他上了东柏林的电台节目,并且在电台里清唱了两首歌。事后做调查,当天梅兰芳的这个节目收听率破纪录了。
因为德国人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旦角。甚至在东柏林电台讨论的时候,主持人还提到过欧洲曾经盛行过的一种职业:阉伶歌手。
就是在男童声音最高的时候把男童的蛋蛋给嘎了,让他不要进入变声期,一直保持高音唱腔。这种男童长大了就是阉伶歌手。
梅兰芳在电台演播室里听到主持人说这个的时候,他有些震惊,因为听着都觉得疼。
梅兰芳不得不说:“通过训练,男生和女生都可以唱高音。只是每个人的天赋条件不同,能达到的高度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有专业的训练。”
接下来梅兰芳又讲解了一下关于京剧里吊嗓子之类的事情,顺便科普了一波京剧。
而梅兰芳是不是阉伶歌手自然不用怀疑。因为梅兰芳说话的时候是正常男声,只有唱曲的时候用了特殊的发声方式罢了。
而这样的宣传过后,整个柏林城内关于他和中国戏剧团的关注就变得更高了。
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来柏林后。
梅兰芳趁热打铁说出了真正的目的:“因为在一月二十五号就将是我们中国的新年。”
“去年一年,我们中国商城在柏林受到了柏林老百姓、德国老百姓们的支持。我们中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战乱,可以说是百废待兴。”
“我们感谢柏林的老百姓们支持购买我们的商品,让我们有了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资金。为了加深这样的友谊,我们趁着中国新年的机会来柏林,也是想要让德国老百姓们和我们一起感受中国新年的快乐。”
“我们在新年期间准备了多种多样的节目。有舞龙舞狮、武术表演、时装展示、京剧演出、歌曲演唱等等。欢迎德国老百姓们来和我们一起共度中国新春。”梅兰芳在电台里这么说这。
而且他还声明,这些表演都会很精彩,至少不会逊于自己歌唱。
这一下就把德国老百姓的兴致吊起来了。大家这辈子都只过过圣诞节,中国新年是什么样子?没人知道啊!
与此同时,中国商城也顺着新年改头换面。
中国灯笼挂起来,中国结编了起来,每个进商城的客人都可以收获一个红纸袋。小小的纸袋里装着两枚悠悠糖果店的糖果,寓意好事成双。
而一个设置在商场内的t台也搭建了起来。作为新年节目的开头,中国商城内的时装走秀将要打头阵。
李若梅和王玉珠正在和其他同伴一起,做着最后的检查工作。检查服装的完整性,检查饰品是不是好的,检查舞台怎么样。
来的同伴们既是服装的设计师,因为没有专门的模特,很多人同时也需要穿着服装走秀。
而因为梅兰芳搅动了德国这一潭浑水,许多新闻人闻着味道就来了。
李若梅等人压力很大,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将有很多外国记者甚至是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到场。他们这些半吊子的人行不行啊。
但是刘队长过来只对大家说了一句:“不要在乎那些设计师说什么,也不用在乎记者。前者是你们的仇家,后者会拿钱办事。记住了,我们中国的时装走秀不是走给什么专业精英看的。我们是给老百姓看的,老百姓觉得好,那才是真的好!”
第五百二十四章 无题
中国要搞自己的时装设计。要搞自己的文化主导权。
这是李锐当上文化方面一把手后就努力推行的事情。
历史上的中国没机会,因为国家百废待兴,当务之急是让国家强大起来,让人民能吃饱饭。
所以一切资源都必须要为国家重型设备工业让路,文化问题自然也是要靠边站的。因为民生和国防才是当时第一要务。
但是只抓物质文明建设的恶果也是很明显的。社会风气滑坡似的跌落。甚至在历史上的一段时间里,坐牢和犯罪成了一种可以吹嘘的资本。因为大家觉得那些坐牢的犯法的可以搞到钱。至于他们是怎么搞到的,大家完全不在乎。
而现在李锐带着网咖回来了,已经改变了很多事情。技术上的,工业上的,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侵吞其他项目的资源都可以发展下去了。
那么其他方面的项目也需要发展。那么趁着国家新立,万事万物都在立规矩的最好阶段,那就要先把很多文化和教育领域的规矩先立下来。
也要把一些事情先做出来。
毛主席是很支持李锐工作的,不仅仅是因为李锐作为穿越者所带来的技术和李锐跳脱于这个时代的很多工作方法。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向来知道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不然毛主席也不会专门批注【文化思想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我们的敌人就回去占领。这块阵地丢了,想要拿回来就难咯。】
在历史上中,毛主席就非常不满文艺工作的问题。这才有了著名的“延安文艺会谈”,以及在建国后多次批评国内主流媒体报纸,文化领域主要负责人等等。
实际上李上锐能帮主席把文化领域这一块撑起来,毛主席就觉得肩上的担子轻多了。
所以在中国代表团从北京出发,准备前往柏林的时候,毛主席特别抽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和代表团的成员们见面。
李若梅还记得那个晚上,她和代表团的其他人都在酒店的会议室里翘首以盼,等待着他的到来。
他的身材超乎预料的高大,但是他和故事里那些描绘的帝王不一样。他并不是传说中那种浑身上下散发着王霸之气真龙之气的人。
毛主席笑起来很亲切,就像是一个在学习上很严厉但是在生活中和蔼的老师。
他笑着和所有人一握手,没有任何不耐烦。不管知名演员还是代表团里的勤务员。
当毛主席走到李若梅面前的时候,李若梅已经一遍一遍的把手在身上擦了好几遍了。
“诶,你这个女娃娃好有意思哦。你手上有什么东西呀。”毛主席笑着问。
李若梅有些结巴:“主席,我……我……”
“你是是不是不好意思和我老毛握手啊。”主席笑眯眯的说着,缓解着李若梅的尴尬:“你个女娃娃叫什么名字。”
“报告主席,我叫李若梅。”李若梅快速的说道。
在毛主席旁边的工作人员快速在主席耳边耳语了几句,交代李若梅的情况。
毛主席听后连连点头,最后毛主席主动抓住李若梅的手重重的摇了摇。
“李若梅同志,你做的很好啊!你能在上海的纺织厂里创造好的成绩。我听说你在设计学校里成绩也很好,相信你也能在我们新中国的服装设计这个画卷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名字!几十年后,人家提起你李若梅的大名就竖起大拇指说,那是我们新中国有名的服装设计大师啊!”
毛主席的话让周围的人都一起跟着他笑了起来,这是一种善意的笑。
但是李若梅却眼眶微微泛红了。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她唾弃自己的出身,甚至认为自己不配和主席握手。
而毛主席却完全没有任何看不起她,反而主动给她找了台阶下。甚至看出了她的情绪,毛主席给与她很高的期许。
“小李同志啊,我等待你们胜利归来的好消息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期待你们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我们中国的美啊。”
望着毛主席的背影,李若梅不知怎的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在世时似乎也总是这样夸奖自己。只可惜纷乱的世道没有给她父母机会,一个能现在亲自站在这里,看着自己的女儿第一次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自己天赋的机会。
中国商城内布置的后台里,李若梅将一枚小小的五角星别在自己衣服的内衬里,小心翼翼的将褶皱抚平。
在她旁边,王玉珠已经画好了装。作为曾经上海知名的花魁,王玉珠和李若梅的容颜自然是俏丽的。
李若梅的样貌是偏向于大气沉稳的明艳,而王玉珠则是有着江南女子的娇俏可人。若是以京剧角色来划分的话,李若梅便是那青衣,而王玉珠则是花旦。
她们两人现在的任务很重。因为代表团里并没有专门的模特,所以她们也要和其他的队员一样兼职做模特。
当然,现在这年头都是能者多劳,隔壁戏剧团的武术表演队里形象气质好的都被抓了当壮丁。
因为她们和队伍里其他设计工作者设计的衣服,并不需要后世那种一副死人脸的模样,走t台步。
而因为李若梅和王玉珠的样貌和气质最好,所以她们承担的任务也最重了。而且因为一开始做舞台设计的时候,王玉珠需要一个男伴和她一起配合做一些亲密的动作。其实也不到亲密,最多也就是有一些搂抱。
这可是让队伍里的男伴犯了难,一个个都红着脸不敢。毕竟这年头对很多人来说,牵手都算是一种约定告白了。
还是梅兰芳提议让李若梅试了试,她身高一米七,王玉珠身高一米六。让李若梅在穿个内增高反串男角也不是不行。
最后内部实验,李若梅化妆反串男角的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因为她的长相本身就是偏向于大气明艳,五官长比较开。只要稍微化化妆,还是有几番翩翩少年郎的韵味。
梅兰芳看了李若梅的扮相后忍不住赞道:“你这模样要是出演《俏罗成》,光是扮相就能把一堆人比下去。”
罗成是评书《说唐》里面的一位少年将军。因为长得俊俏,所以被称为俏罗成。
而今天,李若梅捏了捏自己的掌心,只觉得都是汗。
王玉珠在她身边小声道:“若梅姐,你紧张不?还有一会儿就要开始了。我现在好怕啊。”
李若梅拍了拍胸口,那里面的衣服别这一枚红色五角星。
“没事,玉珠。等会儿你跟着我走。你看着我就行了,等进了角色,你就会忘记紧张和害怕了。”
“若梅姐,你不怕?”
“嗯!”
李若梅想起那个高大的背影,一如儿时自己仰望父亲时的那种背影,她便什么都不怕了。
第五百二十五章带上妆好戏开场
今日晚上,中国商城显得格外的热闹。因为之前梅兰芳在柏林电台的宣传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作为东西对峙的重要堡垒,东西柏林在文化上的对攻一直是没有停过的。只不过在历史上之中,苏联在这方面可谓是一败涂地。
倒不是说苏联搞的古典乐、芭蕾舞、音乐剧不好。关键是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静下心来去慢慢欣赏这些东西的。
而且欣赏这些东西是需要一定门槛的。这种门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跨过去的。
之后欧美开始流行摇滚乐,尤其是在历史上的时代里欧美在之后的二十年来横空出世了许多堪称流行巨星的人物。
不管是猫王、约翰?列侬、皇后乐队、迈克?杰克逊还是各大摇滚乐队等等。那种高质量且井喷式的爆发出了一大批流行巨星。这是前所未有的,在元时候的后世也是如此。这批人井喷式的爆发过后,欧美也陷入长久的沉浸。
甚至可以说,这批人沉寂之后,欧美在流行文化领域也陷入到了比烂的状况中。
冷战虽然残酷,但也当真是人类的一场催化剂,不仅仅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新音乐新艺术的蓬勃发展。
历史上的苏联在这方面当真输的不冤。
如果说交响乐、芭蕾舞等需要一定门槛的艺术是欧美人精神上的高级牛排的话,那么流行乐摇滚乐就是普罗大众每天都需要吃的面包了。
牛排虽好,但也没有人天天吃,会腻味的。但是面包是所有欧美人都离不开的。
而梅兰芳带人做的几次快闪,演唱的都是不同的歌曲。这种新潮又流行的表演形式,立刻吸引了大多数老百姓的注意。
因为柏林的老百姓还没忘记上次中国商城开业的时候红色乐队唱响柏林时的景象。
之后红色乐队推出了他们的黑胶唱片,两张黑胶唱片一套,一共收入了十二首歌曲,在柏林都卖疯了。其实不仅仅是柏林,伴随着各国人们的交流,很多红色乐队的盗版唱片业流入到了西欧的市场。在这里不得不点名一下现在欧洲最大的地下文化商人拉姆和他的专业团队了。
而红色乐队在之后就没有在柏林出现过,这让很多喜欢听他们歌的柏林市民大为失望。
倒不是他们不表演了,而是上次在中国商城开业的表演上,红色乐队暴露出了很多缺点。当时藏在后台的文化干事录像了表演现场的录像,带回去给李锐看过。
李锐只能说魏靖兰和乐队的配合和表演都有问题。只不过他们占了一个“新鲜”,柏林的观众没有停过这种演唱的方式,所以他们的问题没被抓住。但是有问题不能不解决。
所以商城开业后,红色乐队就被李锐召回来了,让他们闭关修炼。练习唱功、乐器、舞台表演,每天练。也就是抽空录了一次黑胶唱片,其他时候基本都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