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27节

  网咖开了很多挂了告诉了科学家们答案。
  但是有的路还是要亲自走一通才行。
  所以电脑上的各种仿真软件就成为了科学家们的巨大助力。
  毕竟仿真不要钱,不占据资源就像是钱学森,他有很多关于空气动力学的构想。
  现在都可以通过物理仿真得出一个初级结果。
  然后在利用3d打印和数控加工制作微型模型,在自己制作的函道风洞里做实验。
  这样一波下来的出的实验结论不能说和后世那种专业的风洞实验相比。
  但是却并不比现在美国的实验结果差。
  关键是这么惊还很省钱。
  所以钱学森才能很快的搞定初代短程导弹的设计和小规模制造。
  除了钱学森之外,在场的很多科学家都在这方面得利了。
  刚好毛主席和周总理来了,现在电脑设备又要休息,他们就干脆把自己的工作成果都汇报一遍。
  因为原子弹项目牵扯的可不仅仅是原子弹一个东西,里面还牵扯到气象、材料、观测设备、电子电路、矿业、化工等等。
  一个原子弹的先期研发,带动了整个产业上下游的全部跟进。在网咖开挂的情况下,相关产业技术都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毛主席听了汇报后高兴的连连点头:“好啊!好!这些技术也不能仅仅是局限于基地里。有的技术该下放到工厂提高产能,那就放下去。
  这些都是我们以后的优势啊,周总理也兴奋的点头:“大家伙做的不错嘛,今天来我是要告诉大家两个消息的,一个好消息,一个不那么好的消息。"“好消息呢,是在朝鲜我们又打了一个大胜仗!过两天报纸上就会有详细的报道了。在场的众人还来不及兴奋呢,周总理又说道:"不好的消息呢我也要说。
  美国佬在朝鲜输急眼了。说要对我们丢原子弹!"这话一出,在场的科学家和技术员们都哑然,“狗日的美国鬼子,他们要是敢对中国丢原子弹,老子和他们拼了!""原子弹要是丢到中国人的头上,那要死多少人啊?""妈的,美国佬做事太绝了!常规战争打不赢这场不义之战,就想着来这个。我草xxxxx!”很多平时文质彬彬的科学家和技术员现在都是满口脏话,一口一句问候美国人的母亲,钱学森想起他来中国的船上,赵忠饶问他回中国也要研究原子弹和导弹吗?他回答道:"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俩码事。
  要是有一天美国人的核导弹落在中国人的头上,我回后悔一辈子。"现如今,情形似乎就到了最坏的那种地步。" 这个时空的朝鲜战场和历史上差别太大了。
  钱学森不敢赌美国佬会不会还能和历史上一样忍住。
  因为在美国待了那么长时间钱学森很清楚美国佬的性格,他们就是一群没有赌品的烂赌鬼,世界就是他们的牌桌。
  如果他们能一直赢那就还好。但是万一他们输了,他们就会和曾经美国西部那些无法无天的烂牛仔一样,直接翻桌开枪把其他赌客打死,然后把钱全部收走。
  这就是美国人的规矩,他们只能赢不能输。所以听到周总理所说的话,钱学森眼中多了一丝阴霾。
  他看了看陆光达,陆光达点点头。在众人发泄对美国人不满的时候,陆光达对李锐耳语了几句,李锐点点头:"我同意。
  虽然还么定型但实验性也可以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看看吧。"他们的行为没有瞒着毛主席和周总理,毛主席打趣道:"你们在说什么悄悄话啊?"李锐哈哈一笑:"毛主席,没说悄悄话。
  就是有些东西给您和周总理看看。原本是打算先上报聂荣臻元帅的,不过您俩来了,不如先看看。"毛主席和周总理对视一眼,两人都来了兴趣。"好哇,看看你们又给我们整了一些什么新花样!”
  第四百一十章 万事俱备
  穿越最严密的布防,周总理和毛主席来到曙光基地核心程度最高的地方,这里储存着大量需要随时调配使用的资料,每一块资料都做了编号,每一份资料的调配使用都需要其地三位负责人中的至少两位签字,并且需要由科学组内晶少三名科学家署名使用权限。
  因为在这里的任何一点资料流入到基地之外都会引起轩然大波。
  甚至于部分资料流传出去后,李锐有一万个理由相信美苏甚至可能达成合作,就为了攻陷这座资料库。
  所以这里的保密措施严密再严密总归是没有错的。
  而在这里,毛主席和周总理坐在两张木凳子上,在他们面前是一块电脑屏幕。
  屏幕里正在播放着一个3d建模渲染的视频,这个视频里的3d建模渲染制作的很粗糙。
  毕竟现在基地里的技术员能掌握3d建模和物理仿真已经不容易了。
  让他们短时间内在学会渲染什么的,太为难了。不过虽然画面比较粗糙,但是并不影响毛主席和周总理死死盯着画面不放。
  因为画面里正在演示的是整个原子弹的爆炸过程。
  非常详细的从最基础的原子弹构型,再到其中产生核裂变的所有过程都做了演示,并且配上了相应的3d建模画面,并且在视频的最后,还有非常详细的原子弹运用在实战中的3d建模画面演示。
  其中包括了核炸弹、核导弹、核鱼雷等等,并且都具有相当详细的资料解释,毛主席和周总理虽然并并不能完全听懂里面的术语是什么意思。
  但是当他们看完这部演示片后,他们已经知道了基地为什么要放这部记录片给他们看的原因了。
  “理论研究全都完成了?"毛主席转过头看向陆光达等人,他有些不可思议:"一年多就搞完了?还顺便把鱼雷、导弹、地雷各种实战化武器都搞了?"陆光达点点头:"对,毛主席。
  我们已经完成了理论研究了,并且在电脑里做过了多次模拟试验。从理论数据上来说,我们已经彻底吃透了一代核弹的所有技术资料!"“没错。”
  陆光达也走了过来,他指着房间里分门别类放好的资料说道:“关键资料都在这个房间内。不仅仅是核弹的构型,还是实战与相应的武器,我们都基本做完了理论研究。
  甚至我们基地里已经有同志开始着手核潜艇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技术突破。"钱学森感慨来的拍了拍电脑:“李主任带来的这些东西实在是给与我们太多太多的帮助了。其中很多关键数据,依靠这些电脑服务器很快就能算出结果。在美国算一个月的数据,在这里只要几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
  “再加上之前李主任从后世收集的各种资料给我们大量的参考。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从理论上来说,我们现在一年已经走完了原本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理论研究。”,“不过这么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毕竟李主任带着资料告诉我们答案了,还给我们配备了这么先进的设备。”
  钱学森说到这里笑了笑,并没有居功自傲。
  其他几名科学家也认可他的话,尤其是很多科学家学习的资料还是历史上中,二三十年后另一个时空的他们写的。
  这给他们一种奇怪的错觉,有一种我抄我自己的感觉。但是还真别说,抄自己答案的感觉真的很爽。
  因为很多科学技术的突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在科学家们的心头盘旋了许久,最终在适逢其会下捅破窗户纸,才水到渠成。
  这个过程有的时候可能需要持续十几年甚至二十年。
  所以看着另一个时空后世自己写的资料,这些科学家们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因为其中很多念头他们现在已经萌发了,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走,或者是前面有好几条路,他们不知道该选哪一条。
  自己学自己的东西到是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如果用电脑游戏来打比方的话,那就是这群科学家们都吃了李锐塞给他们的经验果实。
  随随便便就从穿着轻甲拿着刚剑的精英角色变成了穿着战神铠甲手拿屠龙刀的顶级大佬了。
  “目前基地里已经完成了关于原子弹的各方面研究,已经开启了原子弹的深层次研究。并且钱教授的两弹结合的也在理论上有了突破。”李锐做着总结性发言。
  “以目前的技术来说,理论上钱教授已经可以生产射程在八百公里左右,落点准确度在百米左右的核导弹。
  当然这只是理论,我们缺乏一部分材料,一部分机械加工能力,很大一部分的电控能力。"“不过这些都是想办法可以弥补的。理论技术已经到了,原本我打算在明天去找聂荣臻元帅。和聂荣臻元帅商量之后在和毛主席、周总理两位汇报。”
  “虽然朝鲜战争确实是资源吃紧,但是原子弹和导弹的实际试验和生产必须要开始落实了。”
  李锐看着毛主席和周总理。
  两位共和国元勋都靠在椅背里深吸了一口气。
  因为他们也没有想到基地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的这么快。
  不声不响搞出了个大动静。“也就是说,你们现在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毛主席摸了摸口袋想要抽烟,但是一拍口袋才发现,自己已经戒烟许久了。
  “对。”李锐点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铀矿的勘探工作有地质队的科学家们已经探明了。并且可以开采了。”
  陆光达:“理论设计的图纸和各方面生产车间的图纸也到了最后的细节阶段。”' 陆光达:“各型设备的理论研究已经完成,电脑仿真和微缩模型我们已经优化再优化了。百分之九十五设备的理论设计已经达到了可以实际生产的标准。”
  钱学森:“我们现在就差开始动手直接制作了。美国人既然要搞核讹诈,那我们就要诈回去。毛主席、周总理,实际生产部门上马吧!如果美国佬真的敢让飞机带着核弹来中国,就让我们的核导弹升空,炸烂他们的海军舰队!”
  第四百一十一章革命者的浪漫主义
  当然,李锐等人说的都是按照理论最优的方式来考量的。实际上肯定会有很多麻烦,不管是实际加工的问题,还是生产设备的问题等等。
  这其中将会面对的问题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才会暴露出来。
  所有的理论都只是理论,必须要经过实际的检测才有意义。
  不过定下来要生产我们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因为在中央规划的东北亚一体化的计划中,其中关于韩国和日本的问题就需要原子弹打出一个一锤定音的效果。
  尤其是日本赤军起义,中央就算是再乐观的规划赤军起义和国内缓过劲来拼命支持赤军。但是不管怎么算,赤军依旧是只有一次机会。只能是猪突一波,成了就成了,不成就彻底完蛋。积蓄的力量也许会被彻底打散。
  而如果再赤军起义的节骨眼上,中国拥有能打到日本的核导弹,射程甚至不需要多长,只要有一千公里的射程。那么赤军将要面对的压力就要小的多。
  甚至就连美国都需要考虑一下到底是放弃日本还是真的不计代价的支持下去。
  东风不起,东北亚一体化就是一场梦。
  所以总理和主席紧急招来聂帅,聂帅是中央里有权知道破晓基地存在的少数大佬之一。
  因为建国后就是他来主管国家军事科技相关的事宜。历史上里聂帅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操碎了心。两弹一星的元勋有他一份,即便不参与科研和生产,但是他值得一枚两弹一星功勋章。
  而这个时空中,因为网咖的存在,聂帅终于不用和历史上那么累了。网咖带来的资料和各种黑箱科技帮他解决了许多问题。
  不用和历史上一样,为了解决各种技术设备的进口,聂帅几年的时间头发就全白了。
  当聂帅匆匆赶来,并且和主席他们一样看完基地的技术视频后,他的反应和主席、总理是一样的。
  先是不可置信,这么短的时间内,这群科学家居然把核弹的武器化研究吃透了。理论设计基本突破,就剩下实际生产和解决实际生产上的问题了。
  不过聂帅也很快的冷静了下来,他提出了一个比较尖锐但是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苏联那边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说来有些可笑,中国自己研究自己的原子弹。但是却必须要考虑苏联那边的态度。但这就是一个现实,我们可以不考虑美国人如何,但是苏联的态度必须要考虑。
  这里面事关两国邦交。现在全世界原子弹项目也就是美国和苏联,苏联也才刚刚在1949年爆炸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
  现在才刚过去两年,很难说苏联的核弹武器化实战化的进度到了什么地步。也许他们的实战化核弹在理论设计上还不如钱学森、陆光达他们在基地里倒腾出来的这些设计。
  而中国现在贸贸然的要搞出原子弹,并且在理论上吃的比苏联还透……所谓不怕人拿你的东西,就怕人天天惦记。
  赫鲁晓夫可是在苏在联拍了胸脯的,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大食堂。而中央考虑到未来十到二十年内的中国发展策略,也默认了这一说法。
  说好的大厨,结果突然掏出一个蘑菇弹到老大哥面前,老大哥碗里的蘑菇汤还喝不喝了?
  所以聂帅说道:“我完全赞成上马原子弹项目,现在朝鲜打成那样了,日本也有我们的同志准备起事。如果我们有原子弹,那我们将一改被动,可以主动出击牵制美国的行动。让他们投鼠忌器。”
  “但是这里面苏联的态度很关键。有核弹的中国和没核弹的中国,苏联将是两个态度。我们是不是做好了应对苏联关系改变的准备。”
  聂帅说的这个问题很实际。
  在基地里,主席站起来踱步走了一会儿后说道:“老聂说的不错。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苏联人在这件事上的态度。目前我们和苏联算是关系很融洽,我们需要他们的工业产品,他们需要我们的轻工业产品。”
  “现在是合则两利,可以从这个方面出发和苏联人谈一谈。”
  总理点点头:“这方面我可以去和苏联人去谈。相信那位赫鲁晓夫同志也会帮我们的。”
  目前赫鲁晓夫已经和中国的利益捆绑很深了。
  主管中国事务的赫鲁晓夫从对华贸易中攫取了大量的好处。当然这种好处并不是指钱或者贪污。因为赫鲁晓夫虽然不如斯大林那样过着如同清教徒一样的生活。但是赫鲁晓夫的贪污也就是吃点好的,喝点好的,住的房子大点用的百货商品好点。
  苏联解体后,美国在内的一群欧美政客和调查员都惊掉下巴。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苏联的这些官员在掌握了几乎绝对的权力下是如何只贪污那么点微不足道的钱的,甚至党中央高官的他们,贪污也只是每个月多分几瓶伏特加,多拿几盒巧克力,多吃几罐鱼子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