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28节

  他们的清廉的让美国政客们心惊胆颤。
  而赫鲁晓夫从中国攫取的好处其实是政治利益。大量中国生产的轻工业产品被运送到苏联,安抚了苏联人民一直不满的购物欲。
  赫鲁晓夫也因此在党内受到褒奖。
  他是不会轻易让这样的利益从他手边溜走的,包括他的派系从上到下也因为和中国的贸易获得好处。
  所以总理有信心能妥善处理这样的问题。
  不过李锐在思考了一会儿,并且和钱学森低声交谈一会儿后。他站起来说道:“总理,和苏联人的外交交涉,我们也有过一些思考。并且内部也开过一些会议。”
  总理看了过来:“哦,你们开会讨论出了一个什么结果啊?”
  李锐看了看钱学森,钱学森点了点头,李锐才开口说道:“我们经过讨论,并且经由钱学森教授自己同意。准确来说是钱学森同志自己提出的这个议题。”
  “钱学森同志表示,可以将相当部分的原子弹研究计划交予苏联。苏联核爆炸已经成功两年,相关武器化研究就算有一部分落后,但也不会落后多少。”
  “目前基地里研究的部分核弹武器化的成果,在最近一两年对苏联还有价值。在等一两年后将毫无价值,不如就此交给苏联。以此换取苏联信任,并且直接换取部分核心设备,尤其是核心材料。”
  “这么做有几个好处。第一是向苏联表示我们无意在这件事上和他们争锋。第二是我们能加速原子弹的实际生产。第三是展现一些我们的“短处”但实际上我们是有能力突破的项目给苏联人,让他们觉得还可以拿捏住我们。”
  “以此让苏联对中国成为有核国家没那么抵触,甚至可以让他们支持我们。”
  总理皱眉:“等等,交给苏联?我们怎么说?我们突然获得原子弹的全部技术,从哪儿来的?总不能和话本小说里一样,说是去到一个偏僻的山村来个绝世高人传授了秘笈吧。”
  听着总理这么说,李锐想着:还真别说,后世电脑游戏《文明》就这样。【你访问了村落,原始村落向你演示核聚变关键技术,你开启了核研究尤里卡……】
  不过李锐没把游戏里的故事说出来,他看向钱学森道:“这就要对不起我们的钱学森同志了。”
  钱学森坐在椅子里笑吟吟的说着:“别说什么对不起我。其实我还蛮高兴的,我想想要是五十年后我还活着,一些苏联和美国的资料解密了,全世界会是怎么看我的。”
  “想想就挺让我兴奋的,比拿各种科学奖还让我激动。”钱学森也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儿。
  虽然这热闹是他身上的,但是他一点都不怕。反正他们夫妻都在基地里住着,外面的亲人都受到了严密的保护,他有什么可怕的?
  甚至他比所有人都期待有朝一日全世界知道他不仅仅是优秀科学家,同时还是全世界最厉害的间谍时所有人的表情。
  真的是想想就让人兴奋,让人迫不及待啊!
  主席等三人目光看了过来,虽然李锐没直说,但是他们已经知道了李锐想要说什么了。
  主席忍不住开口道:“钱学森同志,你是认真的?”
  钱学森微笑的点头:“我这腰杆子现在还硬朗,来个黑锅我还能背得动。”
  李锐幽幽说道:“钱教授,这可不是一般的黑锅。这是一口能牵动未来五十年变局的超级无敌大黑锅。”
  “哈哈哈!那就更好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来口大黑锅嘛!”钱学森大笑着心口胡邹道。
  总理捋了捋两人话里的意思,他说道:“李锐同志,你的意思是告诉苏联人这些东西都是钱教授搞出来的?”
  “准确说是钱教授从美国偷过来的。”李锐小小的纠正道。
  聂帅看着钱学森,聂帅的表情有些纠结:“钱教授这不是开玩笑的。”
  钱学森笑吟吟的点着头:“当然,其实老邓也想要我这个间谍之王的头衔呢。就是他没我这个经历,不然他肯定和我抢。”
  钱学森拍了拍坐在他旁边的陆光达的肩膀,陆光达也笑出声:“是啊,我还挺羡慕的。等到以后你孙子或者曾孙大了点,跑到你脚边问你【爷爷,你除了搞研究还会干什么啊。】你可以吹牛说【爷爷不光是科学家,还是全球最厉害的间谍哦!】想一想还挺帅气呢。”
  两人谈笑间根本没有把这口大黑锅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这将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荣誉。甚至是一个比他们研究更值得拿来炫耀的荣誉。
  这倒是搞得主席三人面面相觑。
  倒是最后主席豁达一笑:“哈哈,好!搞革命的人是要有些浪漫主义的。不然这共产主义的道路荆棘遍布,不会苦中作乐不会自我调节可是走不下去的。”
  “主席啊,这波可不光是浪漫主义呢。”李锐打断了原本正打算抒发豪情的主席:“钱教授这一波啊,除了要向苏联透露他这个间谍之王的存在和原子弹的教程之外,还准备给苏联人送一份大礼呢。”
  “嗯?”主席三人目光都看了过来。
  “什么大礼?”
  “一个能把全欧洲都跳起来的大礼。”
  “嗯?!”
  “美国、英国准备在欧洲北约国家首都和重要城市埋下核地雷。只要苏联敢进攻欧洲,他们就要学习当年蒋介石提过的那一幅字呢。”
  李锐一字一顿道:“他们要在欧洲搞“焦土抗战”呢!”
  ……
  远在台北的蒋介石没由来的打了个喷嚏:“哈秋!”
  秘书递过来纸巾,蒋介石擦了擦鼻子。
  秘书道:“总裁注意身体啊。现在变天了,很多人都咳嗽打喷嚏呢。”
  蒋介石一挥手道:“这都是小事,娘希匹的,我的手令还没送到朝鲜吗?娘希匹的阙汉骞怎么还不回来!”
  第四百一十二章 半斤八两
  喜欢骂娘希匹的蒋介石大概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机会在阙汉骞面前亲自骂他娘希匹了。
  因为在十月一日当天,阙汉骞带着五十四军剩余的部队北上投共了!
  把本来就不稳的西边防线卖了个干干净净。志愿军乘机又打进去一波,斩了美国的三个营后才撤退。
  倒不是彭德怀不想扩大战果,主要是志愿军真的到极限了。志愿军战士不是神,他们也会累。打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是拼底力了。
  美军的底力显然见底了,三个营被消灭的很顺利,美军的援军甚至都来不及增援。
  不过志愿军没有想要继续深入了,后勤跟不上。战线向前推进二十公里就算了,不要在继续深入了。
  这一巴掌打的朝鲜半岛的美国佬晕晕乎乎的。
  说好的对峙阶段呢?怎么他们还能跨过来打人巴掌啊?还下手这么重。
  美国佬晕了,但是志愿军可没有晕。刚好第二次和平谈判开始。这一次美国代表没有倨傲的迟到几分钟才来。
  他很准时,并且怒气冲冲。
  “你们是在激怒我们,我认为和平谈判没有任何意义。让我们用大炮和飞机说话吧!”
  面对乔纳中将的怒吼,中朝代表直接把文件夹一收,直接转身就走。
  “那就看看你们的飞机大炮厉害,还是我们的战士更厉害!”
  第二次和平谈判持续三十秒结束。
  当然,美国佬没有忘记继续对中国继续进行核讹诈。不过这一波新中国听都不听,因为新中国要准备自己的核反制了。
  而在朝鲜半岛上,国军的情形变得很糟糕。前面大规模投降这件事美国人是不知道的。但是阙汉骞带着一个师起义他们是知道的。
  这下美国人彻底不信任国军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军的军长都能投降,那么没谁值得信任了。
  甚至阿尔蒙德派人直接去质问国军在朝鲜半岛最高指挥官胡琏,问他是不是也在随时计划向北边逃跑?
  胡琏被这样这的质问气的破口大骂。
  当场表示要撂挑子,如果美国人不相信自己等人,那我们就直接回台湾!
  没错,胡琏想要回去了。因为仗打成这样,大公子的计划已经不需要施行下去了,美军的战斗力太烂了。
  胡琏已经确定,只要国军一抽身,美军军力大跌。志愿军肯定能把战线继续往前推。到时候美军怕是只能控制三六线以南的釜山防御圈了。
  朝鲜半岛基本上就废掉了。到时美国不支持台湾,他们在东亚都没有好的跳板和立足点了。
  胡琏当即给蒋介石发了电报回去。认为国军是时候撤了,虽然损失了一个军的兵力,但是剩下的两个军都拿到了美械的补充。而且补充量很大,好处捞到了,可以走了。
  当然,胡琏还有一些事情没有说。那就是胡琏也怕前线和志愿军对峙的时候打不过对方。
  虽然50年金门登陆战中,胡琏率军全歼了登陆的解放军。但那毕竟是消灭一支没有补给的孤军,难度不高。
  朝鲜半岛上志愿军的战斗力极高,还是不要硬碰硬的好。
  简单来说胡琏开启了国军将领的必修技能“保存实力”。
  不过这封电报发到台湾后,蒋介石气的骂了一天的娘希匹。就连宋三姐给他送参茶的时候叫了他一句:“达令。”
  蒋介石头也没回的来了一句:“娘希匹!”
  宋三姐气的把参茶一把倒扣在蒋介石的桌面上。这时候蒋介石才反应过来,急急忙忙过来赔礼道歉。
  最后承诺,在台北帮宋三姐修一个仿造南京的小美玲宫,宋三姐才消气。
  只不过宋三姐消气了,台北的老百姓过不久要遭殃了。
  巴达维将军又特别来了台湾一次。当面斥责了蒋介石,痛斥国军无能。
  蒋介石这次也没客气。
  “当初邀请我们入朝参战的是你们,现在翻脸不认人的还是你们。是我们国军无能吗?你们美国佬也没好到哪里去吧。志愿军强大,你们不也一路从鸭绿江边被打倒三六线以南了吗?”
  “要我看,我们也就是半斤八两。你有什么资格来斥责我们?!”
  这一波是蒋介石难得的硬气一次。尤其是面对美国人这样的硬气,简直是威震雄风。
  最近辉瑞的蓝色小药丸已经在欧美开始风行了,巴达维将军甚至怀疑蒋介石是不是也进口了点小药丸吃才这么猛的。
  蒋介石没有吃药,但是猛是猛的。因为在他看来,美军在亚洲已经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了。以后不靠台湾,他们能怎样?
  所以自己适当的强硬一点,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尤其是自己国军的作战实力是和美军一样强大的!
  所以这次会面不欢而散。
  蒋介石并不知道,他的强硬导致了美军加快了日本老兵入朝计划。
  ……
  同时在苏联,斯大林也听说了朝鲜战场中国军队又取得了胜利。他已经被中国军队在前线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给麻木了。
  甚至让他有时候生出:美国不过如此的感觉。
  每当这个时候斯大林就会告诫自己,不能轻敌不能轻敌。自己也需要正视中国人的实力。
  不过不管他再怎么做心理建设,当贝利亚面色沉重的拿着一份资料走进来向他报道时。他还是被贝利亚拿来的资料给震撼到了。
  “等等,这是中国人搞的原子弹武器化资料?”
  “他们从哪儿弄来的?”
  “他们才建国不到三年啊?!”
  饶是斯大林见多识广,这下也跳起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