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这些东西,不论是衣食住行的,还是笔墨书画,日后都不要他们的。你自己有钱,自己置办,要什么只管开单子,他帮你买!”
  黛玉转念一想,可不就是这个道理?顿时破涕为笑:“若不是小红买不着,倒也真用不着世叔替我操心。如今便烦他一烦!”
  说着,忙拿了纸笔,对着自己的书架,爱看的再录一份,不爱看的就搁着,最后再添上自己听说过没看过的那些,点点刷刷,竟写了满满六张纸。
  晴雯趁着黛玉写单子的功夫,拉了小红嘲笑:“白做工了罢?姑娘不带这些书走呢!你便写了码子、排了书目,又怎么样呢?都留在贾家吃灰,没人看的!”
  “我拿着这些练手,岂不正好?明儿给姑娘整理起书柜子来,更顺当了呢!”小红笑眯眯的,两句话把晴雯气得摔手走了。
  紫鹃在旁边抿着嘴笑。
  雪雁见她竟无动于衷的样子,不由得拉着她去了自己房间,关了门问她:“好姐姐,你就不想想自己日后怎么办么?”
  “姑娘去哪我去哪。”紫鹃抬眼看着雪雁,莞尔一笑,“姑娘心里有数,我也一样。你们随便想,关我什么事?”
  第38章
  再说陶行简。
  拿到了黛玉亲手写的书单,陶行简兴冲冲地令人誊了一份,先去外头书铺里买,买不到的自己便袖了个单子,进宫去了。
  贾宝玉和王熙凤中邪的事情他早就得到了消息。虽然感觉不是什么大事,他却留了个心眼儿,让人看着些。
  待王夫人去黛玉处大闹的时候,陶行简便觉得味道不对,立即命人跟上贾家去拿人的队伍。马道婆前脚被送进京兆府衙门,地牢里的门都没打开,便被陶行简的人提进了内廷。
  待孟姑姑的信送到陶行简手里,马道婆该吐出来的已经全都吐了出来。人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回了京兆府牢里。
  这时候的马道婆已经成了鱼饵,光下毒的就被京兆府抓了七八个。各府的人又都被送回各府,这阵子京城里各勋贵人家不知道莫名暴毙了多少内宅妇人。
  至于贾家的事情,自然是陶行简的重点关注。那天把孟姑姑气得满脸发黑的信,便是被顺藤摸瓜抓住的某人的口供。
  这贾家,林姑娘住不得了。
  陶行简开始替黛玉筹划。
  “陛下,那册子都拿来多久了?您到底是替林姐儿挑了夫婿没有?”陶行简趁着午间皇帝刚吃完饭,散步闲走的时候,追问起来。
  昭明帝皱了皱眉:“如今京城这些官宦勋贵,怎么一个个都教子无方的?朕瞧着,竟没有一个没毛病的!”m..
  陶行简一心只想让黛玉赶紧离开荣国府那座天坑,便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长辈良善、孩子上进,日子总能过好的。”
  “这叫什么话?”昭明帝顿时便不悦,“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想给如海找个优秀的女婿,难道竟还找不到不成?!
  “那孩子年纪也还小,不急!朕再挑!哪怕京里如今真没有,朕还不能从外省找几个好的调进来?”
  越想越生气,索性命陶行简去找重臣们都来一趟,“上月是谁提议要开恩科的?叫他们来,议!朕就还不信了,天下才子里头,就没几个好的?”
  陶行简又气又笑,只得陪着听了一下午的争吵,好容易把皇帝送去了后宫,自己赶紧告个假,直奔史馆。
  ——他还得给他的宝贝世侄女弄书去呢!
  拿着那张历朝历代的小品、散文单子,史馆的人满面茫然:“这是哪位皇子龙孙忽然生了做风流才子的兴致不成?”
  陶行简呵呵地笑,只管打躬作揖求史馆帮忙。
  一样都是跟皇帝打交道最多的人,大家彼此自然是要照看一二的。
  一个史馆编修便专门去转着弯儿找,好容易找了大半,又拧着眉拿了一本出来,万般不舍:“这可是孤本……不然,我明儿找人抄一本给你?”
  陶行简眉开眼笑:“不然您先找齐了。但凡是孤本,我找人去抄,行不行?”
  “朕的孤本,你说抄就抄,这是要拿去给谁送人情啊?啊?!”昭明帝的声音阴阴地出现。
  陶行简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昭明帝孤身一个走了进来,史馆的人早就都跪了。赶紧把手里的单子呈过去:
  “是林姐儿。孟姑姑说,她在贾家给的书上,连批注都不敢写。我听着伤心,索性让她列了个想读的单子,给她多寻几本。让她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昭明帝哼了一声,两根手指捏着那书单子看了一时,狭长的凤眼无聊挪开:“爱读这些?真是闺中小女儿家……可这些,有什么可批注的呢?”
  “其实,我听孟姑姑说,姐儿喜看老庄、屈子、王摩诘、李太白,平日里倒也常拿着子书史册消遣。
  “可又说那些都是端着架子说那飘在半空的胡话的,还不如想想怎么多种些粮食棉花,让贫苦百姓们都吃饱穿暖呢。
  “想必她真爱看、真想批的书,没好意思跟我说罢。”陶行简陪笑道。
  昭明帝笑了起来,道:“这才是如海的女儿!”想了想,低声笑问:“你记不记得当年,如海背着咱们看《传习录》?”
  “我不记得《传习录》,只记得……”陶行简一口咬住自己的舌头,把某个列在朝廷禁毁书单里的名字咽了回去。
  君臣两个对视一眼,嘿嘿坏笑。
  “不过我还记得当年,如海都是皱着眉背书,后来有一次他喝醉了,说生平最讨厌朱子。”陶行简捂着嘴又低声笑道,“孟姑姑说,姐儿也最厌朱子!”
  昭明帝大笑,直接把那书单揉了:“那这个单子不合适!罢了,此事你莫管了,朕给她置办!”
  陶行简陪着他从史馆散步出去,只见御辇都站得老远等着,不由得悄声笑问:“陛下不是去了惠妃娘娘那里?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
  “大白天的,就缠着朕说要个孩子傍身!她算个什么东西,拿朕又当什么了?”昭明帝张口便抱怨,“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她老子脑子就不清楚,她是铁随了她爹!”
  陶行简忙岔开话题:“要说这女儿随爹,可是天下皆然。林姐儿这不是收拾书么?转眼就想起来她父亲给她刻的闲章……”
  三天后,陶监命人给黛玉送了个口信儿回来:“书要等等,最近忙。”
  听得说南方又发水患,想必是朝中事多,也只得罢了。
  黛玉收着消息,虽然有些失望,却也能理解。只是这读书的心思一旦动了,所谓的心如古井且守灯的日子,便渐渐成了春有百花秋有月,竟把书架上的书又重新读起。
  时间过得飞快,中秋一过,九月初三就在眼前,林如海的大祥礼即将到来。
  依着规矩,这大祥祭礼是要在坟前办的,办了这个,再过三个月,便是除服,守孝便将结束了。
  林黛玉想了又想,便与孟姑姑商量回一趟姑苏的可能性。
  孟姑姑一口否定:“这会子回南,竟是巴巴地把命送到人家手上去了!不成!”
  只不过这次陶行简提前半个月便通知了贾府:他要来观礼。
  两府连忙凑在一起商议,最后定了让贾琏出章程,贾珍来操办,贾政和贾赦出钱——却从头到尾都没想起来跟林黛玉说。
  直到了八月下旬,贾琏忙得差不多了,王熙凤冷眼瞧着,才提醒了一句:“林妹妹还没点头呢,若是让她说出一个不字儿来,你做多少都是白搭!”
  第39章
  虽然林黛玉并没有打算难为贾家,但贾琏拜托王熙凤递到她眼前的仪典细节却让她吓了一跳:
  “我先父虽然追赐了侯爵,却不该用这样张扬的牢馔供享。毕竟宫中要来人,这些事情上还是不要僭越的好。”
  顿一顿,黛玉歪头看向王熙凤:“凤姐姐小祥礼时便办得极妥当,如何此事却乱了方寸了?”
  王熙凤嗤笑一声,丝毫不瞒她:“陶监送了信儿,说要来。家里爷们儿顿时急了,非要显摆显摆自己的本事,哪里肯再交给我?”
  林黛玉皱了皱眉。
  不懂可以问。
  怎么能就为了场面好看,就胡闹呢?
  “妹妹瞧见这个,就可想而知我这些年有多难了!你二哥哥陪着你回去那次,东府里蓉哥儿媳妇没了,珍大嫂子又病倒,太太们便让我过去帮了几天忙。
  “待我去时,里里外外的规矩,那才叫乱七八糟!我临时紧急去娘家请了个老相公来,才帮着我理顺了内宅若干事。外头的因还有两位老爷看着,我也不便多嘴,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儿呢!”
  王熙凤说到这里,又冷笑一声,“百年世家、一门两公,赫赫扬扬、威风八面!
  “我们王家不过粗鄙武将,我自幼连书都不曾读过,却也知道些礼义廉耻。
  “倒是这些号称一个个都曾十年寒窗、读书知礼的爷们儿,行出来的事体,让人这么看不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