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何况,我被爹娘娇养长大,又学了一身本事,难道就圈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跟赵姨娘周姨娘一样,萎凋老死么?
  “我不愿意!更不甘心!”
  小红说着,哭了起来。
  孟姑姑慨叹着拍拍小红的头,看向林之孝家的:“我说的你想想。这孩子实在是好,我舍不得,才想让她跟着姑娘,日后也好出去。
  “我这一身本事,也能有个传人。
  “可是你们两口儿若还在荣国府,你也应该懂得,林姑娘不会带小红走的。
  “你回去跟你老头子商量商量,三两天给我个回话便是。”
  所以,能跟林姑娘出府,还能给宫中的尚仪女官当徒弟?!
  林之孝家的怦然心动,嘴里说着跟自己丈夫商量一二,一路疾行回去,却是百般地说服林之孝。
  林之孝自然是不愿意走的——荣国府的二管家到底有多大权势,出门有多威风,即便是林之孝家的,也未必全然知道罢了。
  到了最后,林之孝家的急了,关紧了门,直着脖子跟他低吼:“娘娘省亲那晚,皇上可是微服出宫,只带了三四个人,悄悄地亲自来看了林姐儿!
  “你怎么知道林姐儿日后的前程一定比不上荣国府?!万一呢?!万一她比娘娘还出息,咱们女儿不就跟着水涨船高了?
  “何况,娘娘说起来风光,到底家里落了多少实惠,别人不知道,咱们还不知道吗?三五千的银子,还不够爷们几顿花酒的钱!
  “府里多大的窟窿啊,凭怎么补,便是天上掉银子,也补不上了!趁着有这么好的机会,还不赶紧退步抽身,咱们难道等着陪葬不成!?”
  林之孝默然下去,坐了半晌,烦恼地拍桌子摔板凳:“我手里多少事多少钱多少条命呢!太太和二爷,便打死我也不会让我出府的!”
  一句话说得林之孝家的双腿一软倒在了地上,放声大哭起来。
  转过天来,林之孝却自己寻了个机会,特意来了梨香院,站在后门里头给孟姑姑磕头:“我们一家子都愿意跟着林姑娘走,只怕老爷太太不放。”
  “这个不须你管。”孟姑姑笑眯眯地让他起身,“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一家子都不错。”
  从这一天起,除了贾府花用在林黛玉身上的开销,其他林黛玉的一切衣食私产,都被交给了小红管着。紫鹃也不作声。
  小红便跟打了鸡血一般,三天便把所有的东西都挨个儿看过,登记造册、箱柜库房地放了起来。
  第四天便跟林黛玉请示,要把她的书、文也整理一遍。
  林黛玉大喜,问她想怎么整理。小红红着脸,说要全都清点一遍,分门别类,哪个架子上放那些书,都记录下来,这样姑娘好找,也不容易丢。
  林黛玉拍手称好,动了兴,便跟她一起收拾。紫鹃要帮忙,却被制止。劝了林黛玉两句“小心别闪了腰”,也被无视。
  紫鹃垂眸离开。
  孟姑姑看着那主仆二人忙碌,十分喜悦,又担心雪雁不高兴,晚间便拉了她陪自己吃酒。
  谁知雪雁极想得开,并没觉得被夺权夺宠,反而好奇地问孟姑姑:“姑姑既然肯带小红一家走,如何不问问紫鹃姐姐一家?”
  孟姑姑叹气:“没法子,紫鹃没有野心。”
  雪雁一愣。
  “依着圣上对林公的怀念,加上陶监对姑娘的疼惜,姑娘自己又出落得仙姝一般,但凡跟着她,日后的前程都远大光明。
  “小红为了这个前程,尽心尽力地在我和姑娘跟前表现,我若说一句咱们要搬走,你猜她会不会为了跟着姑娘弃了本家?”
  孟姑姑轻声问道。
  雪雁毫不犹豫地点头:“她肯定会!那天她看见姑娘铺子半年的出息就有一万多银子,眼睛都冒了绿光了!我瞧出来了!”
  “可是紫鹃会吗?”
  “……”雪雁托腮思索半晌,撅嘴道,“紫鹃姐姐温顺,她家里人又多,几个兄弟姐妹都平庸,她父母都靠着她呢。她走不了的!”
  “所以啊……”
  第37章
  书籍才整理了一个架子,小红便又琢磨:“若是能编个码子,像库里的账目一样,就更好找了。”
  黛玉想了想,道:“写在书脊上试试。”看着小红拿了支最细的羊毫小楷坐在那里写字,黛玉又忍不住笑向孟姑姑道:
  “早年间我先父最喜欢的事情便是刻章,我有好几方小闲章,花花草草、诗词歌句的。
  “如今看着她这样写,我倒想弄一枚书章了。可惜我自己没那个本事,手不稳。”
  说着,自己起身去翻,从书箱子里翻了一个小盒子出来,打开了,正是两枚蓝田玉的章胚子。
  孟姑姑接过去看,只觉入手温润,照一照日光,晶莹剔透,不由连口称赞好玉,又笑道:“等咱们能出去了,且去一趟鼓楼大街。那边有几家玉石铺子,里头有刻章的高手坐镇,让他们刻去。”
  “那样的人,又恐他们俗了。”黛玉有些感慨,凝视着两块蓝田玉,轻声道,“这是我先父当年特意寻了来,我爱上了,就给了我……”
  “姑娘,我学针线的,手稳。我这就学刻章,你要刻什么字,我给你刻!”晴雯又冒了出来,眼睛亮亮地看着黛玉。。
  黛玉扑哧一笑:“你先学去!学好了,我寻料子来,让你给我刻四季十二月章!”
  晴雯一拍胸脯:“不值什么,都包在我身上!”
  孟姑姑和林黛玉对视一笑。
  刻章哪里是这么好学的?便粗粗会了,那么好的玉,也没个拿去给她糟蹋的!倒是日后真学了,弄些石头让她练手便了。
  小红头也不抬,一笔一划地写着字码,对这边的热闹恍若无闻。
  林黛玉回头看看她,笑一笑,心下也熨帖起来。
  一时紫鹃进来,含笑叫了众人洗手吃果子,小红这才揉着眼睛歇了歇。
  到了下晌,看着小红还在兢兢业业地忙,孟姑姑都有些头疼了,问黛玉:“可瞧见过这样的丫头?”
  “早些年,听说二哥哥那边的袭人刚到家里时,是这样的。为了这个,先提起来服侍了两年史大姑娘,后来瞧着的确是好,才拨给了二哥哥。”
  黛玉想想就笑,摇头道,“只不过,这一个院子,这样的人万万不可太多,不然只怕是要打起来的。”
  孟姑姑也笑,想了想,道:“罢了,我还是给她多找些事情做,省得埋在你那书堆里,眼睛都要瞎了。”
  “这有什么?我这才几本书?我先父留了一屋子书,只不过是搬不过来罢了。”
  林黛玉瞟了一眼,颇瞧不上自己的书架,哼道,“就这些书,还是我先前打着宝玉爱看的旗号要来的……”
  孟姑姑挑了挑眉。
  “姑娘年幼时,什么书都爱看。可家里不喜欢让女孩儿多看书,您瞧我们家的那三位,也就是三姑娘因跟二爷关系好,才多弄了几本书看。”
  紫鹃不知何时走了过来,含笑给她二人端了一盘樱桃来,替黛玉解释,“林家世代书香,先林姑老爷又是个酷爱读书的人,家里的书不计其数。
  “当年姑娘来时,还不到七岁,便已经读完了四书。可这么多年,这里也就是这几本书给姑娘解闷。那些文章我虽不懂,却知道姑娘常常看着便不耐烦,有时候还会骂两句。
  “若不是咱们家老太太不喜欢,怕不得我们姑娘就该在这些书上大批特注、嬉笑怒骂了呢!”
  孟姑姑轻笑起来:“那就批注啊!又有什么的?这些书都是你的,你批注你自己的书,难道还怕谁说三道四不成?”
  “那怎么成?”黛玉怅然地看着靠墙的三个架子,“宝玉常来我这里翻看,家中姐妹们我们个个都是不理会这些事……
  “这些说是我的书,其实谁来说一声借,我能拒绝呢?我许多念头都荒诞不经,哪好意思让那许多人瞧见?”
  瞧着清秀少女脸上微红,一副娇羞的模样,孟姑姑心里软得一塌糊涂:“闲着也是闲着,我去给陶监写信,让小红送一趟。”
  第二天小红回来,笑吟吟地双手捧了一封信给黛玉:“昨儿又碰上大监了。大监说,让姑娘不要虚客气,想看什么书,列了单子给他,他替你去寻!”
  黛玉张口结舌,忙展了信看,才知道孟姑姑把昨儿的事情当笑话说给了陶行简。陶行简哪里肯让黛玉受这样的委屈,立即提笔写信,让黛玉把想批注的书、爱读的书,完完整整列个单子:
  “……书乃器,非神物。欲用之,便不能拘束手脚。日后想随身携行也罢,付之一炬也罢,皆是汝自己的事,与旁人无关。”
  黛玉的眼圈儿便红了。
  陶监对她,比当年父亲还要宠爱,竟是一概都由着她的性子了!
  孟姑姑听闻小红回来,也过来,拿了自己的回信,一眼扫过去读完,笑向黛玉道:“陶监埋怨我呢,说你是你,贾家是贾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