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结发同心,自此不离。
  第67章 出发北地
  砚心见小姐仔细端详着公子在书案前摆放的宣纸,便悄悄地退了下去,不再打扰。
  回到耳房后,她怕小姐有什么吩咐,便未回到小榻上,而是坐在烛火边,继续绣起了前些日子绣了一半的小兔子,这个花样子可是她求了香墨好些时日,香墨才给的。
  才下针没多久,便听到脚步声,这回该是公子了吧?
  她悄悄起身,往书房门口一探,刚好瞧见公子把小姐搂在怀中。于是她羞得一缩,赶紧轻手轻脚地退回了耳房。
  耳房离书房不远,时不时能听到公子与小姐的细细低语之声,今日小姐经历了那么多,公子自然要好好安抚。
  砚心没想太多,低头专心绣起了小兔子的一只耳朵。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再也没有声音传来,她想着,公子莫不是送小姐回院歇息了?
  于是又耐心地等了一会儿,确定外头再无声响,便准备收了针线,去公子卧房把被褥铺好,以便公子回来休息。
  可谁知,针线才刚放下,便听到书房那头传来小姐颤颤的一声:“疼!”
  砚心一惊,忙不迭地去了书房。可往里一看,书房里哪有什么公子与小姐,只有那烛火静静燃着。
  她怔住了,目光微微一转,卧房的方向,隐隐传来公子低声的安抚,以及小姐时不时的嘤咛之声。
  砚心愣了两息,脸轰地一下烧了起来,逃也似的回到了耳房,一骨碌钻进小榻上的被褥里蒙头就睡,她确信今夜无人会唤她!
  顾陵川身为户部侍郎,奉朝廷之命前往北地赈灾,而梁玉娇则以定国公府贵女的身份,代表京中世家施粥救济。天灾当前,二人同行乃是朝廷特许,只是仪仗有别。
  顾陵川等人策马在前,梁玉娇则端坐马车于后,随着马车的是满载世家捐赠物资的车队。两批队伍一前一后,始终保持着应有的距离。
  临行前,梁皇贵妃突然给梁玉娇塞了个嬷嬷。
  梁玉娇懵懵懂懂地看着那一脸严肃的老嬷嬷,有些不解,这感觉,就好似孩童相约出门玩耍,临出发时,被长辈硬塞了个管事,远远盯着她的一举一动,生怕她不循规蹈矩。
  “教养嬷嬷?”梁玉娇忍不住皱眉,心里微微有些不满。姨母这是怕她再去主动与顾怀远说话,不收礼数?可是她明明听话了啊!面对顾怀远,她已然矜持端方,他对她也是温和以待,她不会再像以前那般莽撞失礼了。
  于是,她试着去说服梁皇贵妃:“姨母,我保证这一路上绝不会主动与顾怀远说话,这个嬷嬷,您就撤了吧?”
  我的傻娇娇哟!
  梁皇贵妃哭笑不得,不知该气还是该叹。
  她佯作恼怒,捏了捏梁玉娇的鼻尖,语气却是带着纵容:“你这孩子,这次去北地,凡事都听吴嬷嬷的,施粥赈灾,做做样子就行,别真把自己累着、伤着。姨母可还等着你带着如意郎君回来呢!”
  一句话逗得梁玉娇羞红,虽然她还是不知姨母赐她吴嬷嬷的用意,却已将心思都放在了那令人心动的同行之上。
  北地之行颇为辛劳,此行以赈灾为要,一行人几乎马不停蹄,鲜少有歇脚的机会。
  顾陵川策马走至最前,一手轻拉缰绳,一手时不时地摩挲着腰间玉佩的流苏穗子。若有人仔细端详,便会发现这穗子略有不同。
  寻常男子佩玉的流苏多以青色蓝色为主,材质因身份而异。顾陵川读书时,多用锦缎流苏,自入朝为官后,便换成金丝缠绕,以示官阶。可此行,他腰间的流苏却是墨色,质地较锦缎略硬,唯在玉佩连接处,仍隐约可见金丝缠绕。
  离顾陵川二十丈开外的梁玉娇,即便全神贯注地望向那领头策马之人,也难以察觉他腰间那抹特别的流苏。
  往常见他,多是身着公服,严肃端正,不怒自威,让人难以亲近。可此刻因出行路远,他着一袭便服,倒比平日少了几分拘谨,多了一丝亲和。
  她并非没见过男子穿常服,她的哥哥梁景成便是如此,在家便服、常服,出门办公则公服、护甲轮换。但哥哥终究与顾陵川不同,他从未像顾陵川这般,举止谦和而温文有礼。
  她知道,哥哥在外,总喜欢刻意维持那副谦和有礼的姿态,尤其在女子面前更是如此。譬如上回那位章小姐,他便故作文雅,实则那双如鹰般凌厉的眼眸早已出卖了他,而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不过,她也乐得看他吃瘪,就像上次那样,所以从未提醒过他。
  顾陵川因先前巡查粮储,已有北地出行的经验,自己虽觉无碍,但想到身后的梁玉娇。既是贵女,又是第一次随行,恐怕难免疲累。
  他不由自主地想,若是韵竹也在此行,会否觉得疲累?想到那夜,她挂在他的身上,柔弱无骨般地随他摇动,心便柔成一团软绵。
  于是,他对随行护卫吩咐道:“传话给定国公府小姐,问问这一路可还稳妥,是否需要歇息?”
  护卫领命,调转马头而去。
  孟青策马向前,填补了护卫的位置。此行他本就随行顾陵川,因他需要有人替他传递与宇文涣的消息,因此未能留在她的身边。
  说实话,他的确担心,可她再三坚持,他也只能作罢。
  当时,她如此说道:“你与二皇子之间的谋事若成,则一切皆不足为道。你放心,梁景成有他的骄傲,既然这次放过了我,便不会再回头。”
  当梁玉娇听到顾陵川派来的护卫传来的问候之后,心中欣喜不已。
  她真的觉得好累,一路随着马车摇摇晃晃,骨头架子都散了。姨母给她备的马车,里面什么都有。可是她一点胃口也无,连喝个茶水都觉得想吐。于是一路上只零星用了点吃食,如今是又渴又累又晕眩。
  可面对心中之人的询问,她哪敢说自己想休息?只怕他又要觉得她仍如从前那般娇气,毁了她好不容易在他面前重新树立的端方模样。
  于是,她连忙答道:“你告诉顾大人,本小姐一切尚好,多谢大人关心,还请大人也勿要操劳。”
  谁知话音刚落,便被吴嬷嬷拦住。只见她从身上摸出一只小荷包,递到护卫手中,交待道:“烦请告知顾大人,小姐身子略有不适,但还能忍受。还望大人在不耽误行程的前提下,允许车队稍作停歇,让小姐服下晕车汤药,歇息片刻,便能继续前行。”
  见护卫领命离去,梁玉娇心中微微不悦,可那毕竟是姨母指派的嬷嬷,她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只是心中惴惴,生怕顾陵川因此嫌她娇气。
  谁知,不过片刻,那本该按制与她保持二十丈距离的顾怀远,顾大人,竟亲自策马而来。
  “梁小姐,若是身体不适,应早些与在下提及。北行路途遥远,若有不适请勿隐瞒。既然朝廷安排在下与小姐同行,小姐尽可不必顾虑。”
  他说话时神色平静,语气也是理所当然的陈述,可听在梁玉娇耳中,却能感受到那份不言而喻的关心。
  她垂眸轻声道:“多谢顾大人关心,我只是喝了药便可继续赶路。此次出行并非游玩,玉娇知晓轻重。”
  顾陵川微微颔首,道:“梁小姐深明大义。”
  马车内,娇娇千金女;马车外,翩翩户部郎。
  也不知是不是从这时起,户部侍郎顾大人与定国公府小姐之间的传闻,便悄然生出,一发不可收拾。
  第68章 北地初探
  北地,实为大周北部三州的总称,分别为济州、灵州与新州。三州依次相连,通过定国公驻守的边境与古刹国为邻。之前求粮的折子便是三地联合上奏。可见晋王的手已借定国公之势在北地肆无忌惮,任意妄为。
  自临行前接旨,得知梁玉娇将代表世家赈灾起,顾陵川便对北地之行有了清晰预期。他既已假意归附于晋王,那么北地便不会因旱情再起乱。否则疼爱外甥女的梁皇贵妃是不可能同意梁玉娇出行的。
  如此,晋王一派让北地上奏求粮的最终意图便显而易见了。
  其一,以定国公府为首的世家借此积累善名,助梁皇贵妃稳固自身地位。
  其二,晋王将自己未雨绸缪筹得的粮食明细交予顾陵川,只要北地粮储告急,他的粮便足以应付灾情,顾陵川作为户部侍郎是个非常好的见证。
  总而言之,国丧之后,这两点皆将成为晋王胜选太子的助力。
  既然赈灾只是用来给晋王抬轿子之用,他何不趁此机会,查出先前账册中的破绽。同时,为二皇子在边境的行动提供接应。
  当然梁玉娇是不知道这些明里暗里的缘由的,她想把自己用心做事的一面展示给顾陵川看。于是当一行人抵达济州时,她便让济州知府刘文胜尽快准备搭棚施粥。
  “小姐,放心,您带的物资正在登记入册,待全都记录在案后,便可搭棚施粥。小姐路途劳累,下官备了一桌席面,已送至驿馆贵客院,小姐暂居之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