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55节

  吃过午饭,没多久高进禄就飞奔来后院给沈宁汇报:“婶子,你家二叔把我爷他们接来了。”
  他虽然想跟着阿年去成家堡玩,但是还不够熟不好意思,就在家里跟着裴长青读书。
  裴长青白天去县学,他就跟着沈宁,和二蛋一起做事儿,顺便学拼音算术什么的。
  闻言沈宁立刻起身出去。
  高里正和裴父裴母都来了。
  沈宁高兴地上前招呼,先问路上辛苦,“里正伯怎么不带大娘一起来?”
  顶风冒雪走了一天,还在村里投宿一宿,高里正脸上难掩疲惫之色,精神却很兴奋。
  他笑道:“家里离不开她,不是烧窑嘛,得看着点儿。”
  烧窑有窑匠师傅,安排吃饭也有大伯娘,自然不用陶氏。
  陶氏主要是在家看着三个儿媳妇,免得她们弄幺蛾子。
  跟高里正招呼完,沈宁上前扶着裴母,又关心他们路上冷,招呼他们赶紧进屋吃饭。
  她对高里正道:“里正伯一起来,晚上就住后院儿这里,住得开。”
  裴母小声道:“阿宁,那啥……”她朝后看了看,伸手扯了扯,“宝珠,咋不叫你二婶?”
  躲在她身后的裴宝珠这才蹭了出来,咬着唇瞥了沈宁一眼,期期艾艾地叫了一声二婶。
  沈宁这才看到她,裴宝珠穿着不合身的冬衣,神情畏缩,不见当初欺负珍珠和阿年的傲娇模样了。
  小丫头和珍珠阿年同岁,但是大了半年多,原本比俩孩子长得高,圆润,头发也黑,现在瞅着身量倒比俩孩子还小呢。
  瘦骨伶仃,畏畏缩缩,惹人可怜,也不怪裴母给她带身边儿了。
  毕竟是亲孙女。
  沈宁面色没有任何异样,笑了笑,“宝珠冻坏了吧,进屋暖和暖和,喝碗肉汤就不冷了。”
  裴母和裴父见沈宁没恼才松了口气。
  瞧着儿媳妇比儿子还大度些,上午二郎见他们带了宝珠过来,脸色还有些不悦呢,不过也没说什么。
  现在沈宁态度没异样,他们就更放松些。
  高进禄跑来送信的时候二蛋已经去厨房安排备饭了。
  中午沈宁说过给裴长青他们留饭,这会儿直接出锅端上去。
  冬天冷,菜凉得快,家里基本吃炖菜。
  今儿是大骨头炖豆腐,里面还放了萝卜白菜,一锅出,热乎又省事。
  裴母有心跟沈宁说说家里的事儿,无奈孙女在跟前,她也不好开口,只得说路上下雨下雪耽误赶路的事儿。
  沈宁看裴宝珠跟个受惊的小老鼠似的,畏缩在裴母身边儿不敢吃不敢喝的,便道:“想吃什么只管吃,不用害羞。”
  裴母就给她夹了一块肉多的骨头,“来,用手拿着啃。”
  裴宝珠咕咚吞了口唾沫,自打分家以后她就没吃过这么香的肉骨头了。
  一开始家里的肉都给爹和哥哥吃,后来爹娘吵架,娘就背着爹做好吃的,她看见不但捞不着,还会挨骂甚至挨打。
  每天她都羡慕珍珠和阿年分家过上了好日子,每天每天都想再回到大家一起住的日子。
  奶有时候会悄悄给她拿好吃的,可那有啥用呀?
  她不想偷偷摸摸的,她想跟珍珠一样顿顿吃肉。
  这么想着,她万分委屈,眼眶就红了,泪珠吧嗒吧嗒掉下来。
  裴母赶紧给她擦泪,“这是怎的了?吃肉咋还哭上了?吃吧,没人嫌你的。”
  裴长青先吃好了,让高里正和爹娘慢慢吃,他去前院看看。
  沈宁便起身跟上。
  裴母见状想过去跟儿子媳妇说说悄悄话,结果裴宝珠害怕地立刻拉住她的衣袖,小声道:“奶,别丢下我。”
  裴母安抚道:“宝珠呀,没事的,你搁这里跟你爷和里正爷爷吃肉,我去上个茅房。”
  裴宝珠依然不肯。
  二蛋和高进禄要带她去玩儿她也不肯,只黏着裴母。
  没辙,裴母只得陪着她。
  沈宁和裴长青去前院儿转一转,跟今儿来的运输队队员们聊几句,道一声辛苦了,让他们好好歇着,又跟带队的高三郎和陶启明聊聊。
  沈宁:“这边儿作坊步入正轨以后,就不用这么频繁地运货了。”
  陶启明几个一听都紧张起来,不用频繁运货,那他们不是没用了?
  那……岂不是赚不到钱了?
  他还想攒钱去媳妇儿呢。
  沈宁看他们神色,笑道:“不用从村里往县里运货,却还得从咱家里往桃源等地方运呢。”
  他们还有皇家特供呢,皇家不会派人来取,都得他们运往指定仓库或者码头,由专人运进京,有些地方都要自己直接运进京去呢。
  等奢侈品铺子开起来,沈宁就想让运输队往南去扬州、金陵、苏杭等地,往北去徐州、济南、通州、京城等地去。
  大城市才是奢侈品的消费地,也是赚钱的地方。
  众汉子们一听又高兴起来,纷纷道:“沈老板,俺们不怕累不怕冷,就怕没活儿啊。哈哈。”
  沈宁:“放心吧,不会没活儿的,到你们儿子孙子都能出来跑运输了,也会一直有活儿的。”
  只要皇帝别昏庸,朝廷别太烂。
  说笑一会儿,沈宁让他们去吃饭,她陪着裴长青去铺子里看看,顺便聊聊家事儿。
  虽然裴宝珠一直黏着裴母,不过裴长青早就跟高里正和裴父聊过了。
  最近裴长青和沈宁不在家,吴秀娥和裴端两口子又作妖了。
  裴端还是老样子,郁郁不得志,加上之前上火便秘太厉害导致菊花破裂,痔疮严重,身体不舒爽,脾气自然也越发阴晴不定。
  他现在不爱回家,回家也不爱跟吴秀娥说话,夫妻生活更是降到冰点。
  嗯,他以前热衷参加聚会,和几个童生小友聚会做文章诗词什么的,现在性情大变,不爱做诗词了,反而喜欢听曲儿喝酒,眠花宿柳。
  没那么多钱逛青楼,就逛逛暗娼、半掩门什么的。
  吴秀娥从前为男人和儿子奉献,一心算计怎么刮老人和二房补贴自己男人儿子,结果自己亲爹没了,男人就变了人似的,她哪里甘心?
  她越发觉得裴端就是个白眼狼,当初靠她爹才考上的童生,结果现在连个秀才不是呢,就开始嫌弃她了。
  他现在碰都不碰她,甚至懒得和她说话,她就越发不平衡,闹死闹活要把着他所有的钱。
  她看二房日子越来越红火,自家却越来越倒霉,心里越发不平衡。
  二房每每接待一次贵客,吴秀娥和裴端就要吵一次架。
  裴端嫉妒,却清高,不说。
  吴秀娥嫉妒,就想攀上去,可她不受公婆待见,跟二房夫妻俩更套不上关系,就逼着裴端去。
  “你是大哥,是爹娘的长子,咱儿子是长孙,你们去老人跟前奉承不是应该的?家里来了贵客,你作为长子、大哥不得去陪客?哪里就轮到什么狗屁大伯三叔四叔的?”
  “那是知府大人啊,你去跟前奉承几句,露个脸挂个名儿,保不齐就弄个官儿当当呢?就算不给你官儿做,指点指点文章也好,保不齐就考上秀才了呢?”
  “那是钦差大人啊,你怎么还坐得住?你爬都得爬过去呀,你咋这么不会来事儿!奉承钦差大人那叫巴结吗?那是露脸!”
  “这老二两口子怎么回事?怎么这么自私,这么薄情寡义?有这样好的关系,咋不拉拔你这个亲大哥一把?你好了,还能亏了他们?真是自私啊!”
  诸如此类的话,吴秀娥是挂在嘴边的,现在左邻右舍都懒得跟沈宁汇报。
  反正只要盯着不让吴秀娥去作坊那边儿捣乱就成呗。
  裴长青也懒得和沈宁说这些,怪没意思的,只说吴秀娥两口子现在不做人。
  裴成业的功课一塌糊涂,可能他原本就不是读书的料,被裴端逼着读,以前能踩阿年还有点优越感,现在阿年一骑绝尘,他拍马都追不上,就破罐子破摔了。
  裴成业不好好读书,每天照旧去学堂,有饭吃,裴宝珠在家就惨了。
  吴秀娥一会儿宝贝闺女长宝贝闺女短,一会儿又恶毒咒骂,对着闺女骂男人白眼狼,骂公婆偏心眼,窝囊废,骂二房自私自利等等。
  骂完还不给饭吃,还让她做活儿。
  总之裴宝珠现在过的不是人的日子。
  裴母实在看不过眼,就去训斥儿子媳妇,让他们好好过日子,好好养孩子。
  吴秀娥就趁机哀求裴母和裴父拉拔自己男人和儿子一把,“他二叔有这样的造化,能拉拔外人赚钱,咋就不能拉拔自己大哥和亲侄儿呢?”
  “他都去县学读书了,咋就不能带着大哥去呢?他大哥就差一点火候儿了,去读一阵子兴许就能考上秀才了呢。”
  “这二房又在县里置产开铺子,还要宴请知县大人,那咋不得让他大哥去陪客啊?看不上我这个嫂子就罢了,咋还撇下亲大哥呢?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呢,怎么好生分?既然爹娘要去,就带着他们一起去吧。”
  裴端心里一万个想去,怨怼了一万次老二不拉拔他,可一旦有人说这事儿,他又梗着脖子一副高高在上不稀罕的样子,大声说不稀罕、不去。
  非要二弟上门道歉,底三下四请他,给足他面子,他才会“勉为其难”去一去呢。
  裴母以前不管事儿,却把大儿子这臭毛病看得一清二楚。
  她咋可能带老大去膈应老二两口子?
  宁愿自己不去也不带!
  吴秀娥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见公婆还不帮她就拿裴宝珠撒气,把闺女拧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裴母看她一副豁出去,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一时间也没辙儿,你不能打死她,她也没杀人放火偷汉子,为着俩孩子也不能休了她,再者老大也确实沾老丈人的光才考的童生,欠吴家的,更不能休了人家闺女。
  裴母也就不管了,管不了,她只把裴宝珠带走。
  原本她想让裴宝珠暂时跟着宫嬷嬷,也跟着宫嬷嬷学个眉眼高低,结果这丫头死活要跟着她出来。
  这也是亲孙女,还是大孙女,裴母自然是疼爱的,心软就带上了。
  她现在和老头子手里也有钱,老头子领着编织组编席,除了工钱还有分红,她平时在家里做饭、帮作坊干点啥的,阿宁也给她钱。
  每个月阿宁给孩子发零花,也给她发钱。
  以前她是不肯要的,阿宁非要她收着,说这些钱她随便花,接济穷苦人也行,她和二郎都不过问的。
  瞅着可怜巴巴的宝珠裴母才明白阿宁的意思,这是不反对她接济老大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