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56节
当然,她不会给老大两口子钱,也不会直接给孙子孙女钱,但是给他们做身新衣裳、买点好吃的还是可以的。
因为沈宁和裴长青日常尊重她,让她在家里有当家做主的感觉,所以她才敢先斩后奏把宝珠带在身边,她就觉得阿宁不会生气。
裴长青当然也没生气,见到他们的时候他脸色不大好看那不是因为生气,而是……谁骑着骡子顶着凛冽的寒风赶路能脸色好呀?吹都能给吹歪了好吧?
裴长青小声跟沈宁道:“爹娘误会我,以为我生气呢,我也没解释,这样回头他们看你和颜悦色不生气,就会觉得儿媳妇比儿子可心。”
沈宁看他一副求表扬的神情,笑了笑,嗔道:“就你皮,爹娘是老实人,可不顶吓唬。”
他俩是穿来的,爹娘虽然是亲爹娘,可对裴长青来说,当然媳妇儿才是最亲的。
沈宁也没有其他夫妻之间的隐患,对公婆也更加贴心。
她没把两人当公婆,反而也当亲爹娘了。
裴长青瞅着她俏皮的神情,心旌神摇,也不管有外人在,就搂着她的腰,“冷吧,回去了。”
现在白天去县学读书,他都不能随时抱媳妇儿了。
怀念在家读书有媳妇儿陪的日子。
第169章 摆酒 宾客云集
169.
晚上裴母想跟沈宁说说悄悄话,可惜裴宝珠一直揪着她不放。
因为要说老大两口子的不着调,裴母自然不想当着孙女的面,可孙女不撒手她就没机会,想着等孙女睡着再找沈宁说话,结果她路上也累得不行,不等裴宝珠睡着她先睡过去。
这一夜睡得沉,第二天醒来天也大亮,她还有点不好意思。
她倒是不怕沈宁不肯让宝珠来,她知道沈宁没那么小气,她只是不想让沈宁觉得自己待宝珠超过珍珠和阿年。
她是个敏感细腻容易内耗的人,想的多。
她起身,裴宝珠也立刻一骨碌爬起来,一副时刻要黏着她的架势。
这时候沈宁抱着两身小姑娘衣服进来,对裴母道:“娘,我看宝珠冬衣太薄了,珍珠有两身没怎么穿过的,先给宝珠穿吧。”
珍珠跑跑跳跳的费衣服,裴母和宫嬷嬷给她做了不少,裴云也给她做。
现在珍珠的衣服都穿不过来。
有两身絮棉的衣裙,小珍珠图新鲜在家里穿了两次,后来就放那里了。
甭管裴端和吴秀娥怎么样,裴宝珠跟着裴母住在这里,沈宁也不想看她穿着不合身的薄棉衣。
就算不在意外人的眼光,她也体谅裴母的心。
老太太是善良人,甭管儿子媳妇再不好,她对孙子孙女都是疼爱的。
要自己连几身新衣服舍不得给裴宝珠,老太太就算不说什么,看着孙女那样也是难受的。
不为裴宝珠,就为了让老太太安心,沈宁也会对小姑娘客气些。
裴母果然高兴得很,“我还寻思买点棉花给宝珠絮一下呢,有现成的更好。”
她也了解小珍珠,知道这絮棉裙子不是珍珠喜欢的,给宝珠穿也没啥压力。
裴宝珠瞅着衣裙,嘴角动了动。
裴母:“快谢谢你二婶儿啊。”
裴宝珠:“谢谢二婶。”
她心里很难受,搁以前只有珍珠捡她衣服穿的份儿,每次她做新衣服,奶就把她那些小的破的补补给珍珠。
现在她居然捡珍珠的旧衣服穿。
二婶那么有钱,明明可以给自己新衣服的,却要给自己穿珍珠的旧衣服,这不是……
她胡思乱想着,裴母已经帮她把衣服换上了,她也没反抗,毕竟自己的棉衣确实太薄了。
裴母笑道:“这衣服又好看又暖和。”
裴宝珠摸摸身上的衣服,料子比自己以前的衣服都好,二婶现在是真有钱了啊。
珍珠和阿年是真的……过上好日子了啊。
沈宁可不管小姑娘想什么,她做这些也不是冲着裴宝珠。
说实话按照她和裴长青选人的标准,裴宝珠兄妹是他们绝对不会选择的。
他们现在不管作坊还是建筑队,选的都是肯学肯干、脑子清楚能沟通、家庭正常的人。
那些好吵架打架、喜欢拨弄是非的,是坚决不选的。
不过裴宝珠就是老太太的一个孙女,仅此而已,沈宁也不会多上心。
就冲着原主、小珍珠、小鹤年从前受过的委屈,她也不会跟裴端一家化干戈为玉帛的。
“娘,你想干啥就干啥,不用有什么顾虑。”她对裴母是很宽容的,也不想老太太胡思乱想,主动安抚了。
果然,裴母听沈宁这样说就知道她这是对自己带宝珠过来没意见,笑容更轻松,又和沈宁说托宫嬷嬷和谭秀照顾家里的事儿。
作坊有大伯娘几个看着,那更没问题,这都是阿宁安排的。
婆媳俩聊几句贴心的家常话儿,裴母就彻底放心了,又开始惦记珍珠和阿年,问他俩啥时候回来。
沈宁也都说了,“成家老太太和二爷三爷都喜欢他们,亲自教他们射箭学兵法呢。”
裴母高兴得很,“哎哟,那可好,咱得给人家备厚礼。他家老太太身量咋样啊,我给她织个发网袜子啥的。”
沈宁笑道:“娘,你现在也不是自己以为的不值钱老太太啦,你现在矜贵着呢,你儿子媳妇可是从七品啦,别拿传奉官不当官。你想要什么,想给人送什么,就让石榴去买。”
裴母又舍不得,她是知道闺女铺子里那发网和袜子卖得多贵,自己家就能做,还花钱买,多不值当呢。
沈宁:“没事儿,等摆酒那天成老太太会过来,娘肯定能和她聊得来,到时候再看。”
裴母就不纠结了,又要张罗包饺子,又要叮嘱裴父别乱走,万一走丢了给孩子们添麻烦。
沈宁就请高里正带着裴父熟悉一下这周围,也长长见识。
吃过早饭,众人依然各自忙碌。
裴母有心去制糖间和肥皂间帮忙,又觉得得保密,宝珠不离自己左右总归不大好。
她就领着裴宝珠去厨房忙活。
高里正和裴父俩挨屋转转,商量着这里摆两桌哪里摆几桌的,主要是现在作坊人手充足,大家各司其职,也没有他俩老头儿什么事儿,但是他俩又勤快惯了,闲不住,不干点啥就难受。
高里正:“裴老弟,阿宁和二郎真是越来越能耐了哈,我都跟着沾光。”
裴父也很高兴,但他不是容易得意忘形的人,骨子里甚至是悲观的,容易说丧气话,比如若是过去高里正说越来越好,他可能会来一句“嗨,谁知道以后咋滴呢,就怕……”
慢慢地他也改了,不说丧气话,专门说好听的,要是不好意思说就宁愿不说。
他跟裴大伯、高里正等熟人倒是没什么不好意思,也很夸了儿媳妇和儿子几句。
末了又问高里正:“里正大哥,你说我是不是得学点那啥。”
高里正:“啥?”
裴父:“就是……你们常说的,就那啥,久仰久仰,幸会幸会,阁下大驾光临,寒舍什么壁什么的?”
那二郎和阿宁都当官了,来往的都是有文化的,说话也文绉绉的,他这个老父亲不得跟上?
总不能还俺俺的,让人听着土掉渣儿,给孩子丢人不是?
高里正哈哈笑起来,“老弟,不用,至少在咱成阳县地界不用,你想咋滴就咋滴,没人会笑话的,等二郎和阿宁去京城你再学。”
搁成阳县,知县都对裴家亲切有加,哪里会笑话?
去京城就不行了,听王永冯彬他们说京城王侯勋贵满地走,四品以下多如狗,七品八品不如狗。
裴父一听,那得学,他压根儿没想儿子和儿媳不能去京城,就觉得那指定能去的。
他得学,不能给孩子丢人。
大家都忙呢,他跟谁学?总不能为这事儿花钱吧?
恰好靳老爹戴着一副裴云店里买的五指手套,拎着两条大鱼过来,“高老弟、裴老弟、弟妹,你们来啦?那我可有人一起耍啦。我自己钓的鱼,一起尝尝鲜。”
沈宁就把俩老头儿交给靳老爹,让仨老头儿一起玩儿。
如今沈宁和裴长青的影响力是真大了,知道他们要开新铺子摆酒,众老板们没到日子就提前亲自过来或者打发人过来道喜,问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让沈老板千万不要客气。
尤其宋、柳、陈、禚几家,更是要显出几分亲近来。
宋家是姻亲,柳家是同乡,陈家因为谭秀和一双儿女的关系自认是通家之好了,禚家和裴长青有生意合作呢也要显出几分亲昵。
宋母亲自陪着宋父,带着宋大过来表示亲近。
宋母仿佛和裴家向来亲近,从未隔阂过一般,拉着裴母的手说得十分热络。
自打沈宁和裴长青有出息以后,宋母和宋父也去过豆腐村的,像知府下乡、钦差驾到什么的,他们会去的。
只是那种场合大家都忙,也没空单独招待他们,也显不出他们比别人更特殊来。
宋母和宋父也知道,之所以没有显出来,是因为他们和裴家还不够亲近。
若是足够亲近,像老三那样就会直接出入裴家,帮着招待客人安排事情,不会像他们那样束手束脚,一副做客的生疏感。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宋母和宋父这一次就早早上门,反正裴父裴母都来了,老人家说话不是更方便?
他们还拉了一车红布红绸以及灯笼什么的,大户人家过节、请客都要张灯结彩的。
他们直接拉一车,可真是大手笔。
怕沈宁拒绝,宋母直接给宋福瑞,让他送。
也不说是新的,就说是专门过节用的,用的时候仔细,用完就收起来,没脏污的那些下次还能接着用,甚至各家也能互相借着用,也有人去铺子里租借的。
宋福瑞没拒绝,直接就带人给装饰上了。
他知道沈宁和裴长青讲究节俭,不喜欢浪费,所以只悬挂不铺地,这样就不会弄坏,回头收起来就行。
宋母对裴母裴父说不出的亲热,就好像多少年的老姊妹一样,“咱们是亲家,合该互相帮衬的,这人手不够或者缺东西什么的,只管让老三去办。”
裴母反而有些尴尬,毕竟她和宋母没那么亲近嘛。
宋父对裴父也亲热的很,一口一个裴兄弟叫着,又是约他看戏又是约他喝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