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23节

  咋看都是理想型学生。
  他不禁羡慕萧先生,有这样的好学生,很爽吧?
  制白糖的方子掌握在人家手里,内阁众臣只能节节退让。
  最后的分利也是分拿货价之外的海外贸易利润。
  人家制糖作坊大货价多少,你们就给多少,这部分归作坊,人家不和你们分。
  你们出海赚到的高利润,要船队、皇家、裴家三方分。
  茶叶也一样。
  当然,海外风险大,萧先生和谢恒揣测裴长青沈宁的意思,只要一成利,却没给期限。
  这个期限是顶大的人情,如果裴叔和沈姨愿意给,到时候也由他们自己给。
  让船队欠他们这个人情。
  海外贸易利润高,尤其白糖这种稀缺货不用想都知道会很高,所以一成利也很可观。
  而像新式茶叶、白糖这种稀罕物,不说出海,就是国内也够裴叔和沈姨赚得盆满钵满的了。
  当然,在国内吃独食很容易遭祸,如果没有过硬的靠山即便再大的家族也没用,所以裴叔和沈姨找陛下当靠山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商量出结果,皇帝就让顾千里给蔺承君传信,让他北上豆腐村商讨合作事宜。
  另外还要给南直隶以及淮州知府下令修建育种司衙门以及说明育种田的事项,这个由内阁拟旨、皇帝盖章、内阁发旨意,是为朝廷政令。
  加急发出。
  进入八月,秋高气爽,豆腐村也开始了繁忙的秋收。
  豆腐村今年的秋收和往年有所不同,一样忙碌,却轻松很多。
  家家户户跟着沈宁的作坊、高家运输队赚了钱,有些人家为了多赚钱不留种地劳力,而是花钱雇人种地。
  他们发现雇人种地,腾出自己家劳力去作坊赚钱更划算,毕竟作坊可不是随便雇人的,起码不要陌生的外村人。
  作为豆腐村的村民,他们感觉自己真是……命怪好的嘞。
  而豆腐村周边的村民也都觉得自己怪有福气的呢,能跟着沾光——能找到活儿干了!
  为了不受盖房子灰尘影响,沈宁把作坊拆分在裴大伯、三叔四叔等人家的院子里。
  试行后发现不错,暂时没搬回来,打算盖好新房再说。
  现在秋收阶段,作坊生意也一点都没受影响,大家做活儿的做活儿,发货的发货,人骡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今儿沈宁正在东边儿原本的米粉作坊做臭豆腐。
  不能在自己家,也不能在中间院儿,毕竟苏婆子和唐钜住那里呢。
  臭豆腐比做豆腐乳的时间还久,步骤更多,因为除了发酵霉豆腐,还得发酵臭卤水。
  不过只要做好臭卤水,后续做臭豆腐就会方便很多,因为那些卤水是可以一直添加卤料、水反复发酵反复使用的,就和百年老店的高汤一样。
  臭卤水当然不需要加粪便,因为发酵出来的臭卤水比大粪可臭多了。
  毕竟臭鳜鱼、臭苋菜、臭冬瓜,鲱鱼罐头以及蓝纹奶酪都是无与伦比的臭。
  她用棉花堵着鼻孔,又戴了五层纱布的口罩,给自己憋得满头汗水,呼吸不畅,眼睛疼。
  臭卤水里有高浓度碱水、青矾等物质,发酵出二氧化硫的气体,那是相当熏人的,甚至辣眼。
  她检查一下臭卤水,发酵得很成功。
  霉豆腐也做好了,捡一笸箩泡进臭卤水里,再捡一笸箩拿回去直接下油锅炸。
  发酵好的霉豆腐已经有臭味儿,可以当臭豆腐吃,不过浸泡一下臭卤水会更加入味儿。
  油炸出来会非常香!
  沈宁端着一笸箩臭豆腐往家走,却见东南边儿卷起一阵烟尘,瞅着好像来了大队人马。
  什么情况?
  不一会儿就有马蹄声疾驰而来。
  透过路边还没长成的小树,她看到陆典史策马疾驰,直觉是奔着自家来的。
  看来顾千里回京上奏的事儿有回信了?
  沈宁立刻疾步往家走,“裴长青!裴长青!”
  原本看到她端着笸箩过来,以为能混点好吃的几只大白鹅嗅着一股子臭味儿,“嘎嘎”扑棱着翅膀飞速逃窜了。
  裴长青在院子里一边溜达一边背书,今儿唐钜领着孩子们进行红蓝对抗赛,小珍珠和小鹤年把陈琦也拉走了,他只能一个人背书。
  他听见东南边儿的动静也从墙门出来看看,听见沈宁的声音就无奈地迎上她,“媳妇儿,你就不能叫得亲热点?”
  整天裴长青裴长青的,满村子人就她叫得最生分。
  沈宁软软地横了他一眼,好意思说,昨晚上她已经下定决心要跟他冷战三天,叫他一个月的裴长青!
  冷战是不可能冷战的。
  裴长青皱着鼻子把笸箩接过去,牵着她的手往南边儿迎了迎。
  陆典史已经骑着快马到了跟前,他翻身下马,朝着两人大笑道:“二郎、弟妹,恭喜、恭喜!”
  裴长青:“陆哥,喜从何来?”
  陆典史靠前,想跟裴长青亲近地挽挽膀子,结果就被一阵臭气熏得倒退两步。
  “二郎、弟妹,这是何物?”
  沈宁哎呀一声,嗔怪裴长青:“迎接客人,你咋还把它端出来。”她给陆典史笑道:“这是臭豆腐,油炸吃格外香,一会儿我给你们做。”
  虽然臭,陆典史还是下意识吞了口唾沫,又想起正事儿,忙道:“知府刘大人、知县曾大人眼瞅着就到,先迎接两位大人。”
  “呀!”沈宁瞅瞅自己有点衣衫不整,虽然八月了可白天很热,所以她还是穿着到肘部的短袖,头发也没盘发髻,就用发网兜着。
  裴长青更是,他仗着谭秀和陈玉箫在高里正家做活儿,在家穿着大背心大短裤、踩着草拖鞋,跟现代路边儿不修边幅的大爷一样。
  陆典史来的次数多,习惯他们这样打扮,可刘大人是知府,人家要规矩的。
  夫妻俩跟陆典史说一声陆哥随意,然后赶紧回家洗漱更衣去。
  陆典史捧着被裴长青塞进怀里的一笸箩发霉长白毛的臭豆腐,有点茫然。
  这、这么臭,油炸了就能变香?
  别是忽悠他的吧?
  第156章 盖衙门 臭豆腐
  裴长青和沈宁回屋迅速换好衣服,又互相整理了头发。
  裴长青的头发和沈宁的一样,发量多且黑硬,盘发髻比较麻烦。
  不过不管男人女人头发都是定期修理的,只要过长影响生活就可以挑一个吉日将头发清洗干净然后修剪一下。
  沈宁还给裴长青把头发打薄了,如此盘法的时候不至于顶着一大坨,再包上头巾就清清爽爽了。
  现在他也算半个读书人,今儿沈宁特意给他戴上网巾,把头发和半拉额头兜住。
  这两年裴长青没像裴二郎以往那样下地暴晒,伙食又好,养得清爽利索,瞅着极为俊朗。
  沈宁顺嘴夸了一句,“也是个玉面郎君呢。”
  她本想说玉面大叔来说,不过想想他不到三十,放过他了。
  裴长青读书腻歪之余靠着给沈宁梳头也练了一手盘发的手艺,扭一扭,嗖嗖几下先盘个白娘子睡觉那样的飞机头,发绳和u型小钗齐上阵,然后把后面的头发又分股嗖嗖扭起来,在脑后盘成发髻。
  托尼·裴得意得很,“媳妇儿,我给你梳头都是头包脸,两边鬓发鼓起来,薄如蝉翼,还留了空气刘海儿,后面发髻也盘得规规整整,兜上发网插上银簪,好看得紧。”
  什么男人不懂女人的化妆品、服饰发型,那都是不上心。
  裴长青给沈宁梳头,听她说一遍就记住了,而且每次都必然头包脸,绝对不会让头发紧贴头皮。
  他欣赏一下给媳妇儿梳得发型,看得心神荡漾,“阿宁,你在哪里都这么好看。”
  沈宁脸颊一热,拍了他一巴掌,让他收敛点,别没个正形。
  陆典史还在家里呢,刘知府和曾知县一会儿也要到了。
  穿戴好,再净面擦脸,八月空气干燥,洗了脸紧绷绷的不舒服,沈宁又挖了一坨谭秀送的面脂,自己抹抹脸,再顺手给裴长青也抹一抹。
  裴长青今儿刚刮了脸,皮肤滑滑的,弹性又干净,手感极好。
  沈宁忍不住轻轻拍了拍,笑道:“啧啧,这手感,真好。”
  正好陆裕溜达回来走到屋门口,闻言不由得替裴长青害臊,他倒是脸一红。
  啧啧,这夫妻俩,怪恩爱的。
  他只好抱着笸箩又往院子参观去了。
  木匠们现在都盖房子去了,不搁家,所以院子里静悄悄的。
  等夫妻俩收拾利索,携手出来,刘知府一行人还没到,只是又来了两个开路的差役。
  差役是开路通知村里黄土垫路、洒水压尘的,不过陆典史先到了也没如此吩咐,他们自然也不好多话。
  谁敢跟裴二郎夫妻俩摆谱儿啊,人家可以上达天听!
  人家可是皇帝的红人儿,朝廷因人设衙的人儿!
  那俩差役跟裴长青和沈宁问了好,自去村里借水桶扁担,再叫几个村民一起去垫路洒水了。
  只要他们动手做,再让村民帮忙,那就不叫欺负老百姓,而是请老百姓帮忙。
  很快在作坊、地窨子、工地忙活的高里正、裴父裴母以及裴大伯几个过来问怎么回事,要不要帮忙。
  谭秀最懂分寸,若是裴家来了客人,她比谁都能张罗招待,今儿来了贵人她自然不上凑,只在陶家盯着针织工们做活儿。
  沈宁简单说了一下,让裴长青几个陪着陆裕去路边儿迎接两位大人,她教裴母炸臭豆腐。
  裴母现在很会掌勺,只要沈宁说怎么炸、炸成什么火候,需要复炸,那她就能做的差不离。
  沈宁又把臭豆腐的料汁做法教给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