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46节

  众人笑道:“干活儿呢,不冷。”
  不管推磨的还是揉面的、压粉的,都一直在活动,而且热气腾腾的,真不冷。
  沈宁盘腿坐在炕上,给裴长青检查背诵。
  裴长青:“累了,歇会儿。”
  他抓住她的手,爱不释手地揉捏,这里有个茧子,麻酥酥的,那里……
  沈宁拍了他的手一下,正色道:“裴总,辛苦两三年,幸福一辈子呀。”
  裴长青:“阿宁,我觉得你女扮男装去考试,比我更容易。”
  阿宁是文科生,还是对口专业,学起来事半功倍呀。
  就这些日子,沈宁抽空过来和他一起看书背书,她也背了一些,而且她还能翻译那些释义呢。
  他若是有不懂的,她就用通俗的话给他翻译一下。
  如此他倒是记忆深刻,能直接将那段文言文记住。
  在他看来,沈宁学两年就能去考秀才了,他估计得三年四年。
  也可能考不上,还得五年六年。
  背得越多,就觉得越难,很可能考不上,让阿宁和家人失望。
  要是考数理化,那他绝对没问题,即便毕业多年他依然很能打的。
  沈宁知道他这是压力大,有点焦虑,便给他减压,“你以后早上背书,上午背一节课然后设计园子吧。等咱有钱了,你给咱家盖个大院子,也有花园绿化啥的,还要两间地下室。下午再背一节,然后把你们数理化的重要公式写下来,别以后年纪大再给忘了,你写我帮你整理。”
  裴长青抱住她的腰,“媳妇儿,你真好。”
  沈宁小声道:“我每天过来陪你读书,把四书翻翻熟,说不定回头能帮你押题呢。我告诉你,我以前考试历史政治押题可厉害了。”
  语数英大部分都是必考内容,需要融会贯通,没有押题的必要。
  但是历史政治还是可以押大题的。
  尤其大学马哲毛概邓论什么的,很多老师都给画范围呢。
  这些科目很多人平时不学,临考抱佛脚一通狂背,最后也能及格。
  她要给裴长青一点信心。
  他毕竟一个科举新手嘛,跟人家学了十几年的考生对打,没有信心也是正常的。
  她也是新手,也没什么厉害的,但是她又不下场,纯粹嘴炮,当然怎么给他信心怎么来了?
  再说裴长青这明显是阶段性低落,过两日又会信心十足的!
  “哎呀,我的爹啊——你怎么就走了呐——我的爹啊——我的亲爹啊——”
  突然后面传来撕心裂肺地哭嚎声,给正腻歪着一起读书的小夫妻俩吓一跳。
  听动静好像是谁家爹没了?
  沈宁把纸糊窗户中间的活动小窗口给卷上去,朝外看了看,院子里没人,便下地问东间,“娘,你听见没?”
  裴母声音有些急切还有点懊恼,“听见了,我去瞅瞅。”
  咋像吴秀娥呢?
  她下意识以为吴秀娥来触霉头的。
  水嬷嬷和陈玉箫也在东间炕上一起做针线呢,闻言都下地一起看看怎么回事。
  宫嬷嬷正领着四个小太监在草棚子里学算术呢,听见声音也出来了。
  几人走到南路边儿,就有小孩子哒哒跑来送信儿:“珍珠奶奶,你家童生娘子她爹没了,她兄弟来报丧呢。”
  很快就见吴秀娥跌跌撞撞地往这里来,一边走一边拍打着胸口嚎啕大哭,吴家俩兄弟一左一右跟着她,还有几个村里不干活儿的老人孩子跟在后面。
  大家伙儿都怕吴秀娥和吴家兄弟弄什么幺蛾子刁难豆腐娘子和裴二郎,所以跟着来看。
  若是吴秀娥无理取闹,他们就帮着豆腐娘子怼回去。
  现在谁都别想伤害豆腐娘子和裴二郎,他们夫妻俩可是全村的财神爷,带着他们全村赚钱呢。
  到了跟前儿,吴秀娥扑通给裴母跪下了,“娘啊,我爹没了,我亲爹没了,我可怜的爹啊——”
  裴母赶紧给她扶起来,“老大媳妇儿,你节哀。”
  她又跟吴大吴二兄弟俩说节哀。
  吴大一脸沉痛,“亲家婶子,我爹今……一早没的。”说着便呜呜泣不成声了。
  吴二也在一边哇哇哭,眼泪鼻涕一起淌。
  沈宁和裴长青对视一眼,明白了,这是报丧来的。
  家里老人没了,儿孙们要尽快给亲朋报丧,然后搭灵棚、装殓、停灵,等亲朋们来吊唁。
  前来吊唁的人越多越好,一是说明死者生前人缘好,死后很多人来送行,二自然是人多上的礼钱也多,家里可以收一笔,抵消办丧事的花销,毕竟丧礼比婚礼还要破费。
  而他们之所以来找裴长青和沈宁,自然是因为他俩现在是这十里八乡最有名的人。
  让他们去参加婚礼、葬礼,主家有面子。
  当然,吴大还存了另外的心思,眼瞅着沈宁的作坊越来越大,跟县城、府城大老板们交好,裴长青也越来越能干,还跟县衙搭上关系,他们自然想恢复走动,苦于一直找不到契机。
  现在老爹没了,他们要给亲朋报丧,就想顺其自然跟裴二郎恢复来往。只要两家恢复正常走动,那自家以后也能借上裴二郎的光。
  这时候都是死者为大,只要没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人死怨清,都不能再计较。
  沈宁和裴长青自然不会跟死人计较,更何况他俩压根儿就没跟吴家置气。
  当初要了赔偿分家以后,他们就把吴家抛到脑后去了。
  后来诅咒事件俩人虽然怀疑是吴二却也没生气,反而顺势营销了一把,让豆腐村更团结,还让附近村子也更向豆腐村靠拢。
  现在即便她家生意做得大,周边眼红说坏话的也没几个,即便有那么几个说风凉话的,也会被身边儿的村民怼得不敢再说。
  而吴二也没再搞什么小动作,他们自然也就没当回事。
  就算吴大存了道德绑架的心思裴长青也不怕,他和阿宁都是有原则的人,即便我和你来往,只要我不认可你,你也甭想借我的光。
  宋家都不行,更何况你吴家?
  这种表面的人情往来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裴母拦着要往屋里去的吴秀娥,大声道:“老大媳妇,那你快回娘家去帮忙,家里不用担心,有我和你爹呢,明儿老二会去吊唁的。”
  今儿吴家忙忙叨叨的,过晌儿都未必能搭好灵棚,去了还得给他们干活儿。
  吴秀娥见裴二郎和沈宁不请他们进屋说话心里很是埋怨,但是她爹刚死了,她也着实伤心,得回娘家去安慰她娘,还得给她爹装殓。
  原本她一得了信儿就要去的,是大哥说要给裴二郎报丧,她才跟着来哭这一场的。
  “二郎、弟媳,一定要去呀。”吴大抹着眼泪儿跟裴长青和沈宁施礼,然后和吴二互相搀扶着走了。
  虽然跟吴童生没什么感情,可裴父裴母还是挺唏嘘的。
  回屋,少不得又说了一阵子人生无常之类的话。
  宫嬷嬷:“叫我说呀,没什么好想的,活着一天就快活一天,到日子两腿一蹬也没什么遗憾。”
  水嬷嬷:“可不么,年轻时候总觉得有无限可能,争呀抢呀的,上了年纪以后发现其实自己身体硬朗,牙口结实,无病无痛的,比什么都强。”
  裴母也感慨:“说俺们庄户人,也没什么争抢的,整天就和老天争粮食了,上了年纪也一样身体不硬朗牙口不结实,到老累出一身病。”
  要不是分家跟着老二了,保不齐老头子已经累死了,她也好不到哪里去。
  沈宁和裴长青对这些人情不大懂,就问把大伯娘也请过来,商量一下给多少礼金。
  大伯娘:“普通人家不给礼金,给几个鸡蛋、一碗面也是有的,要是宽裕的就给二十文,三十文就不少,多的给五十。像吴家是大户了,讲究些,二郎和阿宁现在也宽裕,上个一百文也行,一百真不少。秀娥是闺女,上大头,那是他们的事儿,你们分家了,不相干。”
  潜规则就是今日上礼给别人,他日人家会还礼。
  只是丧事不像喜事那么好听,大伯娘就不多嘴。
  沈宁:“那咱就给一百,面儿上过得去就行。”
  甭管别人给多少,在他们这里,吴秀娥娘家和自家的关系就是这样。
  第二日裴长青带了一百文去上礼,吴家兄弟俩对他倒是客客气气的,吴二也再不张牙舞爪。
  他再瞧不起以前的裴二郎也得接受现在的裴长青比他能耐的事实。
  裴长青送上礼金,跟家属说节哀,家属一通哭来回谢。
  他隐约听见那边儿写礼金的人还唱名单,“裴二郎上礼金——一百文!”
  裴长青瞬间尴尬地脚趾抓地。
  这家人真是有毛病的,有这样办事的?
  多了少了的,这不是让人家尴尬么?
  “裴二郎,过来上座,留下喝杯水酒。”吴大亲自请他。
  裴长青婉拒了,“请节哀,家里还有事儿,实在走不开,抱歉。”
  他没有多停留,告辞走了。
  他和吴家人没感情,就是场面儿人情,自然不会留下吃饭,多待一会儿都难受。
  裴长青不知道,屋里吴秀娥和俩姊妹正在拌嘴呢。
  吴秀娥给娘家上了一两银子的礼金,俩姊妹还挤兑她给的少,“你男人是童生,一年赚四十多两,还靠咱爹的关系中的童生,咋不得给爹上个十两?”
  “就是呀,你小姑子咋没来呢?她婆家可是宋家,咋不得上个十两?”
  “哈,你小叔子竟然就上了一百文!咋好意思拿出手的啊?”
  吴秀娥虽然有些恼怒裴长青赚那么多钱就给上一百文的礼金,可这会儿被挤兑得也翻了脸,“大姐,你俩叔子也分了家,咋就来了一个?三妹,你们和大伯哥也分家了,咋不来?你们也都有姑姐,咋一个也没来?”
  两姊妹又开始说他们不是忙就是不在家,又说姑姐远来不了什么的。
  吴秀娥一来气就去看上礼金的单子,找到自己俩姊妹。
  合着她们一人就上了五百文!
  大姐来的那个叔子就上了五十文礼金!
  更让她来气的是晚上吊唁的宾客走了以后,嫂子和弟妹竟然直接在邱氏的屋里掐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