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41节

  高里正看得眼热,豆腐娘子真了不起呀,居然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两个乡下小丫头教得能识字算账。
  要这么下去,他们村那还了得?
  只要来年,估计他们就不缺人用了。
  现在还是很缺的,毕竟满村没俩识字的,会算账的也没几个。
  没看大丫二丫这样学了几天的都去县里当先生教张氏和香蒲了么?
  他看着小鹤年和珍珠的眼神就越发热切。
  哎,高进禄个没用的玩意儿,估计也配不上珍珠了。
  他把沈宁给裴长青的信放好,爬上骡车,再检查一下缸坛子之类的有没有捆好固定好,别在路上发生碰撞啥的。
  他又叮嘱老三:“等我们走了以后,你跑一趟大舅家,再去借一辆牛车,叫上你四表哥和你一起赶着牛车往酒庄送货。我之前就在酒庄租了一个院子,正好可以存货,以后往县里发货也方便。”
  昨儿一早沈宁跟他说这事儿,他想这不是正好吗?
  他早就在酒坊那边儿买了一个院子,原预备着作为谢礼以后送给女儿女婿的,毕竟没他们也没自己的养猪场和养鸡场呢。
  闺女说爹有这心就行了,整个庄子都是霍家的,霍三也不差庄里的一个院子,让他自己留着用。
  沈宁那么一说,他当即就决定拿来做货栈,这样自己就不用每次都那么匆忙。
  如此就得有第二支送货队伍了。
  他决定让老三领队,带上大舅兄家的老四,再从村里找俩汉子一起押送。
  运货途中辛苦,也可能发生临时状况,都需要人手。
  高三郎痛快答应了。
  他和二哥也看得明白,跟豆腐娘子合作生意,可比养猪场来钱快,比养鸡场也快。
  而且现在大哥大嫂也偷不得懒,大哥整天跟着爹跑货,人都瘦了一大圈,大嫂每天收黄豆啥的,人也累瘦了。
  他和二哥对大哥大嫂的意见也小了一些。
  爹说这一趟就让大哥在酒坊那边儿负责看货。
  酒坊的管事儿会盯着他,不许他随便出去。
  大姐也会管着他,爹也不多给他钱,他也没的出去花花。
  高三郎听得就很舒坦,心里也平衡许多,再不是以前自己和二哥累死累活大哥却出去瞎晃悠的不满了。
  “爹,你放心,我和表哥会小心送货的。”
  高里正点头,“你和你二哥办事我放心的,不多嘱咐你,就是路上多带点吃的、木炭和棉被啥的,别委屈着自己。”
  来自老父亲的正面关心让高三郎心里热乎乎的,笑道:“爹,晓得了。”
  高里正就挥鞭子启程了。
  陶启明立刻跟上。
  等高里正等人走后,沈宁这才有空儿去跟宋福瑞说话。
  宋福瑞已经坐在裴母的炕上吃起了煎饼果子。
  前儿高里正带了一大笔钱回来,沈宁就兑现给孩子们的承诺,给他们做全家福煎饼果子。
  当然不需要把沈宁列举过的食材都备好,只需要有薄脆、煎蛋、肉或者猪油就好。
  这两天家里没买肉,之前从书肆拎回来的肉已经吃完了。
  但是还有半小罐猪油,把猪油当酱料抹在饼上一样喷香。
  沈宁亲自和面炸的薄脆,用化开的饴糖水和面,炸得那叫一个酥脆喷香甘甜!
  炸完的时候珍珠嘎嘣嘎嘣吃了两大片,阿年都没忍住也吃了两片。
  裴母又稀罕女婿,煎饼果子打俩蛋,刷上自制酱汁,又放上两块薄脆两个煎蛋,再放上自己发的绿豆芽、腌白菜。
  那还有有个不香的?
  给宋福瑞这个少爷都香得直迷糊!
  宝儿和珍珠明明吃得很饱,看着宋福瑞吃得那么香甜,他俩也直咽口水。
  宝儿:“爹,你没吃饭吗?”
  宋福瑞笑道:“家里的饭吃腻了,你姥儿家的饭更好吃。”
  宝儿猛点头,他早就发现这个秘密了,自家的饭没滋味儿,别人家的饭,哪怕禚伯伯家的饭也更好吃。
  在自己家吃肉不稀罕,去别人家吃个面疙瘩也觉得香甜。
  看沈宁过来,宋福瑞把煎饼果子塞进嘴里,又灌了一大口豆浆。
  沈宁笑道:“你慢点吃,不着急。”
  她转身对小鹤年道:“阿年,你的学生们来了。”
  大丫二丫走了,可乡村扫盲班现在还有好几个主动过来的小学生呢。
  林木匠和贾木匠的俩孙子,一个五岁,一个六岁,正是娇气的年纪,要说启蒙都有点小。
  但是小孩子也神奇,在爹娘爷奶手里娇气得不行,到了陌生地方跟着别的哥哥姐姐玩儿,一个个又乖又懂事,争先恐后表现自己多乖,生怕哥哥姐姐嫌弃自己不带自己玩儿。
  毕竟在外面他们也没人可以撒娇耍赖,爷爷也得听另外一个爷爷的呢。
  所以俩小豆丁竟然也能跟着好好学拼音和数字。
  另外还有村里几个小孩子,是听二蛋宣跟着来的,学了几天,已经像模像样了。
  他们学得特别认真。
  不知道为什么,小鹤年总觉得他们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好像带着什么使命感。
  他问过,却又没发现什么,也就随便了。
  小孩子们嘴巴却又严实,不能说,说了该没肉吃了!
  以前大人总说小孩子傻、蠢、笨、毛手毛脚什么的,只有豆腐娘子总是夸“小孩子学东西快”,“小孩子聪明机灵”,给了小孩子们很多正面评价。
  小孩子们听了越发感动骄傲,甚至油然升起一种使命感——不愧是他们信的豆腐娘娘,她不认识他们,就夸他们,说他们好话!
  他们一定要好好表现!做乖孩子!
  二蛋说豆腐娘子家的阿年教人识字,小孩子大人都可以学,他们瞬间斗志昂扬,要把大人们比下去,以此证明豆腐娘娘说得对——小孩子就是聪明,学东西比大人快!
  事实证明,他们的确比裴大柱等人快……快得多。
  沈宁就背着大人夸他们,“你们好会背书啊,你们好适合学识字啊,你们简直就是为读书识字算账而生的啊,小小年纪就学得如此快,大了还了得?个个都得是大掌柜,大账房!”
  年纪没上两位的孩子哪里顶得住她这嘴啊,个个被夸得醉了一样,更是打了鸡血学习。
  阿年在就跟着阿年学,阿年不在就跟着二蛋学,二蛋忙就自学。
  总之十以内的加减法已经不需要数手指头了。
  就是这么厉害。
  他们上课特别积极,反正现在天冷没有青草了,也不需要他们再去割草,知道阿年在家,当然吃过早饭就要来学习呀。
  阿年领着他们去一个草棚子学习,那里有石板,还有拼音挂图。
  这是昨天小少爷和他一起绘制的拼音挂图,一大一小,小的给二丫带去县里,大的放在这里每天学习。
  班长珍珠和她的助手宝儿自然也要一起去上课的。
  很快草棚子里就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就是听着和别家学堂的读书声不一样。
  人家背诵什么“天地玄黄”,他们却是“2+5=7”,什么“豆,dou,腐,fu”。
  宋福瑞听得新奇,“二嫂,阿年和珍珠这是干啥呢?”
  沈宁笑道:“学习呢,小少爷他们研究的简便识字方法,没文化基础的乡下孩子都可以学,很方便的,宝儿已经会了,你也要学起来,别拖后腿。”
  宋福瑞:“……”
  啥?我给儿子拖后腿?不可能!
  他当即就掏出账册,又拖过钱箱子,里面银子和铜钱叮叮当当作响,以此证明他的能耐。
  就很骄傲!
  沈宁和裴母就笑。
  沈宁把他的账册拿过来翻了翻,越看脸越黑,这、这……
  真是地铁老人看手机脸。
  宋福瑞看沈宁面色凝重,不由得紧张起来,“二嫂,账目……有问题?”
  这账是他和禚元杰加上旺财以及宋管事等人一起记的。
  而家具炕席什么的有禚家记账呢,更不会错。
  沈宁看得两眼发黑,“福瑞呀,你念过两年私塾吧?”
  宋福瑞清了清嗓子,神情很是不自然,屁股也在炕席上蹭了蹭,“学得有点不大行,都忘差不多了。”
  沈宁:“……”
  什么不大行,是很不行吧?
  瞅瞅你写这个账本子,满篇的○、△和抽象画不说,写下的字也没几个对的,全是错别字!
  由此可见,宋福瑞会写的字不超过五十个!
  【作者有话说】
  二更送上,求订阅,有漏订的宝子可以补订一下,么么哒。
  第90章 留宿 师兄,我领你参观我家
  她随口抽查了几个,宋福瑞倒是都认识,也能说出谁家来,钱给没给也知道。
  沈宁松口气,看来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儿,宋福瑞人家有两把刷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