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42节

  但是,还是得学识字。
  她道:“你得学学拼音和算术,以后如果朝廷普及珠算,你也要学学,算账不会珠算可不行。”
  这账目上基本都是整数,一天八百文几百文的,自然好算。
  像他们卖豆腐产品,都是小钱,还有很多半文几文的就麻烦了。
  以前宋福瑞就是个纨绔子弟,她自然不会管,可现在他帮裴长青做事儿,做得还不错,裴云也想开铺子,那就不能不管了。
  不管的话,即便手上有铺子也留不住,不几天就被人弄走了。
  不说别的,你要是不会算账,掌柜的、账房和伙计,就能串通给你店铺掏空。
  现代开超市的,都能被员工偷鸡蛋偷什么的偷倒闭,何况你小小铺子?
  宋福瑞张张嘴巴,煎饼果子的香味儿还在舌尖萦绕呢,怎么突然就说这么沉重的问题?
  他又不考功名,怎么还得读书了?
  沈宁看出他的心思,“考功名的人家是正统学习路数,咱们不考功名,就是学了记账算账自用,可以用简单的路数。”
  拼音、九九乘法表、运算口诀、心算等,都适合他们。
  这些沈宁和裴长青计划慢慢教给自己人。
  不是不教给别人,新事物的产生到普及往往需要很多年的推动和适应。
  就比如松江一百多年前就织棉布了,当地才有三十来年,而北方现在也没开始。
  拼音这些自然也会这样。
  但是自己人得用起来。
  不能暴殄天物。
  沈宁快速翻阅了宋福瑞的账本子,前面的很规整,字也漂亮,那是裴长青写的。
  看到裴长青的字,沈宁的神情都温柔了。
  宋瑞福小心翼翼道:“二嫂,我一共收了58两600多文,还给禚家结板子钱,拿回来35两300多文。这里面有火炕的结款、定金,还有炕席、家具的定金,还没给他们结算工钱,二哥说让二嫂发。”
  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觉得二嫂跟二舅兄挺像的,就是你看她温温柔柔和和气气,可她冷了脸的时候还挺吓人的。
  刚才给他吓的心脏都哆嗦了。
  裴母听着都麻了。
  阿宁才分了19两,二郎这又分回来35两。
  沈宁点点头,“成。福瑞,你二哥说了,不会让你白辛苦,他赚的钱刨除工钱本钱这些,会给你一成。”
  不要看不起这一成,还是挺多的。
  她怕宋福瑞不会算账,就说给他听。
  “镇上一共三个组,一天就是2400文,他们的工钱加奖金一天是305文,你二舅兄可以拿到2095文,一成就有209文半。他一天给你这些钱呢,炕席和炕柜看着赚头不大,不过最后总账也不会少。”
  宋福瑞确实一下子算不明白,听说一成,觉得可能没啥钱吧。
  结果一天就有209文?
  这么夸张的?
  这么多钱?
  他配吗?
  宋管事儿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忙活,一个月才二两工钱!!!
  这都是超多的了,因为很多人只有8-900文。
  二舅兄一天就给他209文!!!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我不用语言夸你,我用钱来表扬你”!
  他脑子里狂热一会儿,脸都红了,最后又冷静下来,道:“二嫂,这个钱我不能要,要不是你和二哥,我和阿云现在还憋屈呢。如今我俩都有事儿干,我爹娘对我们也不一样了,我现在一个月有三百文零用钱,我们还得了一座县城的院子。”
  沈宁笑道:“你爹娘给你的是你家的,我们给你的是你劳动所得,不一样。”
  劳动所得?
  这还是宋福瑞第一次听说,可太新鲜。
  他有一种自己原来不是废物,还是个璞玉的感觉。
  裴母也为他高兴,笑道:“你要是觉得多,拿的不踏实,就拿一半儿,好好给你二哥干活儿,以后多拿就踏实了。”
  沈宁:“不用拿一半,就拿二郎定好的那些。你们县城的铺子也要装修,都得用钱。”
  宋福瑞:“县城的铺子装修家里出钱,不花我们的。”
  没分家的时候就尽量薅羊毛。
  沈宁:“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县城就一个院子哪里够?不得给宝儿也买个?”
  再说盘炕就这会儿赚钱,慢慢地会越来越少,毕竟有钱人就这些,扎堆盘完后续就细水长流,不会再这么赚。
  宋福瑞还是没要,让沈宁帮他攒着。
  拿回去指不定会有啥事儿呢。
  他现在一个月有三百文零花钱了,比以前五十文可多多了。
  他都花不完,也都攒着呢。
  沈宁看他真不想要的样子,也挺感慨的,宋福瑞确实不是纨绔,而且品性极好。
  也是裴云运气好,能被他缠上,而不是那种坏种儿。
  不过宋福瑞这种不太聪明的样子,又不是很计较,不是很会守财,如果没改变,等他爹娘没了,给他的铺子他还真守不住。
  现在么,必须让他跟宝儿一起读书,读书可以让他知道很多世故。
  不害人,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看看书上那些害人的手段,开开眼界,于他大有裨益。
  被二舅嫂教育了一顿,发誓会跟着阿年学拼音的宋福瑞就去找岳父寻求安慰了。
  裴父知道女婿来了,但是地窨子一直有事儿,他说先忙一会儿就上来,结果一忙就半天。
  看到女婿下地窨子,裴父连忙道:“这里潮,你先出去,我这就上来。”
  宋福瑞看他一进来,那几个老头子都缩手缩脚瞬间被施了定身咒一样不会动了,他也不好意思打扰人家,就赶紧缩回去。
  这个地窨子都是外村新招来的老头子,一个个没见过世面,尤其有点残疾挺自卑的,看到宋福瑞这样穿着富贵的,自然不敢看。
  虽然宋福瑞觉得自己衣着很朴素,就是蓝色袍子青色裤子呗。
  他站在外面瞅了瞅,一共有四个地窨子了,在场院儿这里两两排开,还挺规整的。
  岳丈不愧是二舅兄的亲爹,干活儿一样整齐,一点不乱。
  裴大伯几个听见他的声音,也探头出来打个招呼。
  宋福瑞笑道:“大伯,你们忙,不用管我。”
  大伯几个就继续编席了。
  知道宋三爷和禚家少爷帮忙接订单,他们可高兴呢。
  多卖一张,他们就多赚钱呢。
  裴父让原本的熟手教新来的老头子们,新来的即便会编活儿但是不会编花样,得手把手教一教。
  不过大家都是手巧擅长做编活儿的,学学也快。
  就像现代有些阿姨看看样子就能织毛衣花样一样,总有这样手巧的人,一学就会。
  指点完,裴父赶紧出来跟女婿说话。
  宋福瑞也为裴父高兴,分家以前岳父一点都不起眼,整天不爱说话,满脸愁容,笑起来像哭一样的干巴黑瘦老头儿。
  现在却大变样了。
  瞅瞅他岳父现在的样子吧。
  虽然还是又黑又瘦,但是脸上笑容不断,一双眼睛也炯炯有神,整个人好像正在茁壮成长的高粱,劲头十足,一点不像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子。
  不仅如此呢,岳父说话的腔调好像都不一样了,听着像是见过世面的老爷子一样,跟那些粗俗鲁莽的乡下人不一样,跟那些不识字的商人暴发户更不一样。
  啧啧,岳父看起来更像那些员外爷呢。
  不愧是二舅兄的亲爹,不愧是童生的亲爹。
  宋福瑞对裴父也更加尊重起来,“爹,你们只管编,编多少外面要多少,镇上卖完还有县里呢,不会压手里的,再招几个人也使得。”
  裴父眼睛亮亮的,“女婿,当真呢?”
  宋福瑞笑道:“爹,我还能骗你?订单都在二嫂那里呢,你只管问她。”
  裴父高兴道:“我当然信你。就是俺们现在五天就能编14张大席,我怕编多了卖不掉,都不敢招太多人呢。”
  以前一个人从处理秫秸到编成福字席,起码得十天。
  阿宁说这样单打独斗每个人都要做很多重复的活儿,浪费功夫,如果给他们集中起来分工合作,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他雇几个工钱便宜的老头子老婆子和小孩子,给他们分工,有的负责刮秫秸叶子,有的负责撸桩子,还有的负责泡水碾压,再有负责刮瓤子的。
  如此他们每个人只需要做一两样活儿,就会越来越熟练,闭眼都不会出错。
  而地窨子里的编匠就只负责拿篾子编席,速度自然会快很多。
  只编席的话,一个人最多六天可以编完一领带福字的红席。
  他们现在有14人,每个人单独编席的话,六天能出14张。
  两个熟手合作最多两天半就能出一张大席,五天就能出14张,比单干快。
  现在有四个地窨子。
  一个地窨子装五个人最合适,既不拥挤,又不会浪费空间,可以同时编两张大席和一张双喜字小席。
  大的16人,小的4人。
  还可以再招六个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