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常山王的好兄弟陈余,压根没有封地,于是他联合齐王田荣,驱逐张耳。而后迎赵歇回邯郸复为赵王,自封代王并留在赵国。
因此,马服君可谓是这些将领们心中的偶像!他们几乎将那一战视作信仰。
一阵风吹过,树梢晃动,赵军将士们不约而同地看向身后的高山。
夏说指着身后的高山,缓缓道:“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2]
还有几个大老粗不明所以,继续扯着嗓子喊着投降。
陈豨最先反应过来,只怪汉军太强大,以至于他们被那床弩打昏了头、吓破了胆。他第一个响应,制止了喧哗的其他将领:“你们都忘了吗?看看这是哪里!”
“这里,是我们的地盘!自然是我们说了算!”
此时此刻,将士们心中的恐惧慢慢褪去,变成了战意。代军士气高昂,一阵又一阵的高呼声向远处传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
“冲上高地,先占北山!”
“冲啊!”
……
这厮杀声愈来愈响,盘旋着向上飘去。
此时,刘元正蹲在山顶上。没错,正是赵军要登上的这座山。
曹参则在一旁钦佩地看着刘元。
女公子真神了!大将军只是命他们佯攻,然后灌婴截断后路。可女公子却能想得出在此设伏,真乃奇人也。
二人一边听着山谷中代军的呐喊与鼓舞,一边准备好了巨石与弓箭。
只需一声令下,巨石便会从山顶滚落,无数箭矢会将敌军射成刺猬。
此处确实是战略要地,马服君诚不欺我。
这几个月的挑灯钻研、埋头苦学都没有白费。
女子宽大的衣袍被风吹起,她最后看了一眼山下的敌军。
“开战。”
在落日的余晖中,树叶被映照成了金色。
阳光有些刺眼,刘元眯起眼睛,伸开手遮住了日光,向远处望去。
天边,一轮红日缓缓落下。
“轰隆——”
一声巨响传到山下,无数石块顺着山坡滚落,砸向正在往山上冲的代军。
冲得越快、爬得越高,此时便越早被砸中。第一个爬上半山腰的人,被石块砸了个昏天黑地。
呻吟声、哀嚎声不绝如缕,代军停下了攀登的脚步。
山上,竟然有人捷足先登!
居然有人比他们还早上去。
这人是谁,不做他想,只能是本该在山下出现的汉军!
有反应过来的将领怒视着夏说:“为何汉军比我们先上去了?”
夏说面色灰白,如遭雷击,找了个角落蹲了下去,连衣袍都被树枝刮破。他从未想过会被一个小丫头捷足先登,因此也并未穿甲胄。
陈豨看着满地哀嚎的士兵们,长叹一声:“此天亡我!”
这些士兵少有立时被砸死的,但却都或重或轻地受了伤。伤兵恰恰是最难处理的,若是不管不顾,便失了人心;若是照顾他们,却又需要医药、粮草,甚至出动更多人手照管他们。
刚被点燃的士气就如同泄气的皮球,瞬间瘪了下去。
山上的汉军欢呼着,他们兴奋极了,高呼着“汉王万岁、长公主万岁”的口号,这是他们难得畅快的胜仗。
听着耳边的呼喊,刘元恍如隔世。
从开局被丢下车仓皇逃命,到如今两军对垒占尽上风。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突然让她想起了被霸王俘虏的那天。昔日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她有了做执棋者的能力。
但她与霸王不同,她有那段来自现代的记忆,她更想用文明的手段,而非一味的杀戮。
若不是非打不可,谁又不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呢?[4]
底下的人同那些为了她死去的骑兵一样,都是农民的孩子,也都是血肉之躯。
几乎没有犹豫,刘元举起手,下令停止往下丢石块:“停手!先劝降敌军,若是他们不从,再行歼灭之举。”
曹参生得一张国字脸,他面容严肃。
对于刘元的命令,他坚决执行,只是他有提醒的义务:“如今正是全歼敌军的大好时机,若是能全歼敌军,我们将取得比马服君赵奢赢得更漂亮,也会有更大的威望。”
曹参看得明白,刘元不去灌婴那边,反倒是同自己一起,无非是想在步兵中树立威望。既然如此,这正是她的好机会。
他说这些话,刘元都明白。事实上,她方才也是一直这样想的。可有那么一瞬间,刘元看不上这所谓的“威名”了,比起这样的名声,她更希望自己是“仁德”的将军,是万民爱戴的长公主。
乱石如雨。好在此前一番神机妙算,使刘元积威甚重,她此话一出,令行禁止,立时有士兵停手。
但哪怕滚石停了,汉军也没有放松警惕。弓箭手一直守在山上的险要之地,拉开连弩,蓄势待发。
“曹参叔父,我明白你体贴我的心意。”刘元解释道,“他们已有约莫半数的士兵都受了伤,与其要‘全歼敌军’的虚名,不如收为己用。若说赫赫战功,谁能比得上坑杀百姓的项羽呢?”
“可那样的威名,于我何用?没有这名气,我照样可以打胜仗,照样可以收服敌军,照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曹参见此,对刘元的敬意又多了几分,立时便传令士兵们停手。
善战者比比皆是,善谋者亦是不在少数,但这般把百姓放在心中的,到底是只有刘元一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王的确仁德,长公主是他的女儿,小小年纪,却也有着胜于汉王的仁德。
此时,曹参只希望底下的代军不要再负隅顽抗,莫要辜负了长公主的一片苦心。
刘元找了几个嗓门大的士兵朝山下喊话:“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沉默片刻,有一个士兵放下武器,接着便哗啦啦一群人都跟着效仿——余下的“死里逃生”的代国士兵,便都丢下了武器。
夏说见状,拔剑欲斩杀投降的士卒,杀了一个又一个,却发现根本砍不过来。
他朝那几个投降的将领怒吼:“你们这群苟且偷生的废物,对得起谁?”
“你才是废物!”
陈豨拔剑,一刀便将夏说斩首,*而后,在众人的注视下,高举夏说的头颅投诚。
刘元亲自带人到山下,接收这些代国的降兵。
“元,你不可涉险,让我去便是。”曹参担心这群背着手的人中,有抑郁行刺的探子,并不想让刘元涉险。
“无妨。”刘元摆摆手,她走到了降将面前。
这些人都被捆成粽子了,哪里还有什么威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还有曹参在一旁保护,她有什么可怕的!
跪在最前面的便是陈豨,他的身旁还放着夏说的头颅。
刘元只看了一眼,就把头别了过去。
“听闻汉王仁德,我陈豨飘零半生,只可惜没有遇到明主。若是长公主不嫌弃,我愿意投奔在你的麾下,供您驱使!”
有些意思,刘元打量着眼前这个将领,他年纪比韩信稍长些,比萧何等人年轻得多,长脸高个子,生得一副聪明相。
这位陈将军,也当真是个聪明人。他先说汉王仁德,却又要投奔“长公主”,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了。
或许是他有别的打算,那又如何?刘元不怕他有自己的心思。他既然如此有诚意,刘元自然要表现出身为人主的风范。
她要把这位陈将军,打造成自己的“招牌”,千金买马骨的那个“马骨”!
“哎呀,陈将军言重了,元自是乐意之至。”刘元喜不自胜,翘起嘴角怎么也压不住,她也算是体会到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快乐。[5]
刘元伸出双手,亲自将跪在地上的陈豨扶了起来,,认真地看向陈豨:“你是个聪明人,你会庆幸今天的决定的。”
陈豨涕泗横流,作出十分感动的模样,心里却并无涟漪。人在屋檐下,他也不指望跟着长公主能有什么作为,保住一条命便是了。
彼时的陈豨只是想赌一把,却不知道,他这一跪,为自己跪出来了一条锦绣前程。
而不再是那个造反后自立为代王,甚至间接害死韩信的反贼。
陈豨在代国将领中颇有威名,他都已经效忠,余下的将领也纷纷跟着表了忠心:“我等愿效忠汉王。”
一个又一个,投降的将领们齐刷刷地跪了一地。
哪怕这些人各怀鬼胎,但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让汉军们扬眉吐气,都说赵、代两国善战,如今看来,与长公主相去甚远!
不愧是大汉的长公主!不愧是我们的元将军!
这一切落在曹参眼中,他忍不住在心中感叹:“女公子深有汉王之风,更有一颗爱人之心,难怪那群士兵说她是神仙转世。”
刘神仙元则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凡是投降之人,想参军的,可加入新军;凡是受伤的,我们竭尽全力救治;此处临近本宫治下的魏地,早就备下医药。待拿下代国全境,诸位不论过往,皆论功行赏!”